1、开鲁县蒙古族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二物理学科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被看成质点B. 第 3s 表示时刻C. 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都是矢量D. 在田径场 1500m 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 1500m【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能否看做质点关键看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大小,与体积大小无关选项A 错。第 3s 表示的是一段时间 ,是 这 1 秒钟选项 B 错。速度,加速度和速度变化量2s3s都有方向,都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
2、变化量的方向相同,速度变化量即 大于 0vv0即为正方向反之为负方向,选项 C 对。在田径场 1500m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沿跑道一周只有 400 米,所以运动员要跑几周,从而不再是单方向的直线运动,路程为 1500m,但位移小于 1500m 选项 D 错。考点: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2.a、b、c 三个质点在 x 轴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0 t3 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相同B. 在 0 t3 时间内,质点 c 的路程比质点 b 的路程大C. 质点 a 在时刻 t2 改变运动方向,质点 c 在时刻 t1 改变运动方向D. 在 t 2 t3 这段
3、时间内,三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答案】ABC【解析】在 0t3 时间内,a、b、c 三个质点的初末位置相同,则位移相同,故 A 正确;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由图可知,c 先沿负方向运动,再沿正方向运动,b 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所以 c 得运动轨迹比 b 长,所以 c 的路程最大,故 B 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质点 a 在时刻 t2 斜率由正变为负,则速度方向改变,质点 c 在时刻 t1 斜率由负变为正,则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 C 正确;在 t2t3 这段时间内,a 沿负方向运动,bc 沿正方向运动,方向不同,故 D 错误故选 ABC.点睛:本题关键要知道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
4、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时间图的斜率表示速度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B.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C.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也越大 D.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速度也一定【答案】A【解析】【详解】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A 正确;B.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但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大,比如刚要启动的汽车或飞机,故 B 错误,C 错误;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 0+at,加速度一定,则速度均匀变化,故 D错误;故
5、选:A.4.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头 1s 内通过 0.4m 路程,则( )A. 第 1s 末的速度为 1.6m/s B. 加速度为 0.8m/s2C. 第 2s 内通过的路程为 1.2m D. 头 2s 内通过的路程为 1.2m【答案】BC【解析】【详解】A、根据 x at12 得, a= m/s20.8m/s 2,则第 1s 末的速度12 2xt21=20.412v=at1=0.81m/s=0.8m/s故 A 错误,B 正确;C、头 2s 内通过的位移 x2 at22 0.84m1.6m,则第 2s 内通过的路程 x2=x2-12 120.4m=1.2m,故 C 正确,D 错误
6、故选:BC【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 1s 末的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头 2s 内的位移,从而得出第 2s 内的位移5.如图所示,两相互接触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 m1和 m2,且 m12F【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有 ,解得 ,因 0 F,所以FFNm1=F+FNm2 FN=m2m1m1+m2F m2m1m1+m2, 所以本题选择 B。0FNF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6.如图所示,用水平力 F 将一木块紧圧在竖直墙壁上,当力 F 增大时,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 A 受到墙壁
7、的弹力增大B. 物体 A 受到墙壁的摩擦力增大C. 物体 A 所受到的合力增大D. 物体 A 所受到的合力减小【答案】A【解析】【详解】A. 水平力 F 与墙对物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加大水平力 F,物体 A 受到墙壁的弹力增大,故 A 正确;B.用水平力 F 压紧贴竖直墙壁的木块,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故此时在竖直方向上,墙对木块的摩擦力和木块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且摩擦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即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即使再加大些水平力 F,木块还是保持平衡状态,此时木块受到墙壁对它的摩擦力和木块自身的重力仍然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此时木块受到墙壁对它的摩
8、擦力不变的,故 B 错误;CD.由于物块保持静止,合力为零不变。故 C 错误,D 错误。故选:A.7.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 L,传动速率为 v,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 )A. B. Lv+ v2g LvC. D. 2Lg 2Lv【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刚开始释放时,由于传送带的速度大于小物块的速度,因此,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受重力 mg、支持力 N 和滑动摩擦力 f 作用,显然,小物块要被加速,其加速度大小为g,但小物块最终的速度不可能超过传送带的速度,因为当两者速度相等时,相对静止,摩擦力消失,小物块
9、将匀速运动,因此若 L ,则小物块一直匀加速至 B 端,且速度刚v22g好等于 v,其运动时间为 ,故选项 D 正确;若 L ,则小物块一直匀加速至 B 端,速度2Lv v22g小于 v,其运动时间为 ,故选项 C 正确;若 L ,则小物块先匀加速至速度为 v,再以2Lg v22g速度 v 匀速运动至 B 端,其运动时间为 ,故选项 A 正确;小物块不可能vg Lv v2g Lv v2g从 A 匀速运动至 B 端,即时间不可能为 ,故选项 B 错误。Lv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及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的能力问题,属于中档题。8.如图所示,两个共点力 F
10、1、F2 的大小相等,夹角 是变化的,合力为 F.在 角从 0逐渐增大到 180的过程中,合力 F 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 从最小逐渐增大到最大 B. 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C. 从最大逐渐减小到最小 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解析】两个分力的合力随着两分力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但角度为零时即两分力同向,这时合力最大,当两分力夹角为 180时即两力反向,这时合力最小,所以在 角从 0逐渐增大到180的过程中,合力 F 的大小从最大逐渐减小到最小,C 正确。9.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 当分子力表现为
11、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分子间的距离 rr 0 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力做负功,所以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故A、B 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 rr 0 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负功,所以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 C 正确,D 错误。考点: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0.下列
12、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 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D. 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 r0 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答案】BC【解析】【详解】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它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A 错误;B.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露珠的形成就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
13、B 正确;C. 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故 C 正确;D. 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 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 D 错误;故选:BC.二、填空题11.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 M 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 m 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1)当 M 与 m 的大小关系满足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总重力(2)一组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
14、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得出加速度 a与质量 M 的关系,应作出 a 与_图象(3)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 a 一 F 图线,如图 a 所示则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4)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画出了各自得到的 a 一 F 图线,如图 b 所示则两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答:_(5)下图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为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
15、. (3).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过mM1M度) (4). 两个小车及车上砝码质量不同(或 M) (5). 1.58ms2【解析】【详解】 (1)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应不考虑盘及盘中砝码受到的合力,即 M 与 m 的大小关系应满足 Mm。(2)由 F=ma 知,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即绳的拉力 F 一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应作两者的正比例图像,即做 a 与的图像。1M(3)由图像知,没有力时小车就有了加速度,说明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4)由图像知,图像的斜率为质量的倒数,两图
16、线斜率不同,说明两小车及车上砝码的总质量不同。(5)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0.1s,由 ,把数据统一成国际单位代入a=s6+s5+s4-(s1+s2+s3)9T2得到 。a1.58m/s2【点睛】学生要清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会分析 a-F 图像,用纸带求加速度时,要把所给的数据全用上以减小误差。12.在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弹力 F(N) 0
17、.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伸长量 x(10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用作图法_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k_N/m;(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 2.50N,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F 合 ;(3)由图得到 F 合 _N。【答案】 (1). (1)如图所示 (2). 53(说明:2 内都可) (3). (2)2.10(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0.02 内都可) (4). 如图;(5). (3)3.3(说明:0.2 内都可) 【解析】试题分析
18、:(1)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k= =55N/m(2 )弹簧秤的读数为:F=2+0.10N=2.10N根据力的图示法,作出两个分力,2.10N 和 2.50N,以这两个边为临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可合力,(3 )根据图象及比例尺得出合力的大小 F 合 =3.3N【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三.计算题13.如图,足够长的斜面倾角 =37一个物体以 v0=12m/s 的初速度从斜面 A 点处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5已知重力加速度 g=10m/s2,sin37=0.6,cos37=0.8求:(1 )物体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a1;(2 )物体沿
19、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x;(3 )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a2;(4 )物体从 A 点出发到再次回到 A 点运动的总时间 t【答案】 (1)物体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a1 为 8m/s2;(2 )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x 为 9m;(3 )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a2 为 4m/s2;(4 )物体从 A 点出发到再次回到 A 点运动的总时间 3.62s【解析】试题分析:(1)沿斜面向上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mgcos=ma1a1=8m/s2(2 )物体沿斜面上滑由 ,得 x=9mv02=2a1x(3 )物体沿斜面返回下滑时,则 a2
20、=4m/s2mgsinmgcos=ma2(4 )物体从 A 点出发到再次回到 A 点运动的总时间 t。沿斜面向上运动 ,沿斜面向下运动v0=a1t1 x=12a2t22则 t=t1+t2= s362s3(2+1)2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的应用14.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M4kg 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 m1kg 的小滑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可看成质点。已知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1,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0.4,重力加速度 g10m/s 2。现用力 F 作用在木板 M 上, F 随时间 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t1s 时,小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
21、(2)为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滑落下来,木板的最小长度。【答案】(1)4m/s 5m/s (2)0.75m【解析】(1)对小滑块: a1=2g=4m/s2对木板:第 1s 内, a2=F12mg1(M+m)gM =5m/s2第 2s 内, a3=F22mg1(M+m)gM =2m/s2时,小滑块 的速度t=1s vm=a1t=4m/s木板的速度 vM=a2t=5m/s(2)由于 当滑块与木板速度相等时,滑 块与木板将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 动,得:a3a1a1t+a1t=a2t+a3t解得: t=0.5s滑块与木板在 1.5s 时,保持相 对静止, 01.5s 内:木板的位移 s2=12a2t2+a
22、2tt+12a3t2=5.25m滑块的位移为 s1=12a1t2+a1tt+12a1t2=4.5m木板的最小长度 L=s2s1=0.75m15.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 态 A 变化到状态 B,再由状 态 B 变化到状态 C.已知状态 A 的温度为 300K.(1)求气体在状态 B 的温度;(2)由状态 B 变化到状态 C 的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设气体在状态 B 的温度 TB。-(3 分)-(2 分)由状态 B 变化到状态 C 的过程中,等容降压,温度降低,内能 减小 (2 分) ;体积不变,做功 W0 (2 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气体是放热 (1 分) 。本题考查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找到前后两个状态,根据 PV/T=C 求解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