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基础理论篇,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2005,单位: 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 2005,单位: 亿元,第1章 什么是财政,第一节 导 言 第二节 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财政的要素与本质,第一节 导 言,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一、现实生活中财政和我们息息相关 水力、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医疗等众多部门都是政府提供的,构成了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但是,政府用什么来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呢? 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 我们在免费享受着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也需要相应的付出。 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商品税等,以及企业利润、公债收入等其他收入是财政收
2、入的重要组成。,财政并不是离我们遥不可及,而是同我们的“生老病死,从摇篮到坟墓”息息相关。 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是现实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二、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 为了满足公共欲望,政府需要向公众提供道路、公园、治安、国防等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 此时,政府免不了要承担成本,耗费资金,这就形成了政府支出。 政府要开支,就要有相应的收入来源,税收、收费和公债等是政府融资的主要渠道,它们共同形成政府收入。,财政: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财政活动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及其管理活动。 财政概念的几要素: 主体:国家,这是财政分配
3、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 对象:社会总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这决定于国家和财政产生的根源。 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财政学(public finance): 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则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由于财政活动是政府从事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基础,因此,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财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也称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
4、or economics)或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三、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一)西方财政学的主要理论与体系 古典财政理论 随着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财政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自己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从而创立了财政学。,在国富论这本巨著专论财政的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中,亚当.斯密分支出、收入和公债三章系统地论述了财政理论,对国家财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创立了财政体系。 该书的问世,使西方财政理论开始发展成为完整而庞大的体系,成为财政学创建的主要标志,对财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
5、响。 亚当.斯密成为财政学的奠基人。,现代西方财政理论 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凯恩斯等人创建的现代财政理论取代了古典财政理论,成为财政学的主流理论。 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该书作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要不足”,而要解决有效需要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财政手段对构成有效需求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要施加影响。 在理论上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依据和方法,并开创性地建立了新的经济学体系,奠定了现代财政学的基础,成为现代财政学创建的主要标志。,1.公共商品理论 萨缪尔森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公共商品理论概念是财政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使得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分析
6、成为可能,形成了公共商品理论。 2.效率理论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3.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布坎南、阿罗等人创建的,把政府的决策过程看成是类似于市场的由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将公共选择理论引入现代财政学,从而为实现公共商品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二)本课程的分析思路和理论体系 分析思路:,财政为什么存在,支出分析,收入分析,支出与收入的对比: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理论体系: 第一篇,财政基础理论(一三章,6学时)财政的定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财政的要素与本质、财政的模式与职能、国家分配论与西方财政理论的关系 第二篇,财政支出理论(四八章,8学时)概述、财政支出增长
7、、投资支出、消费支出、转移性支出 第三篇,财政收入理论(九十二章,10学时)概述、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有资产收入、公债 第四篇,财政管理与宏观财政问题(十二、十七十九章,6学时)财政管理、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平衡、财政政策 注:总复习2学时,考试方式为闭卷,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四、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在分析政府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财政学不仅要解释实际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而且还要尽可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南。 财政学经常采用的两种基本分析方法: 一是实证分析 二是规范分析,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
8、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它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比如,2007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征利息税对居民的储蓄行为有什么影响?等等。,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规范分析确认什么是有利的结果,或者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有利的结果。 它往往从预先确定的标准出发,用于描述实现上述标准的最优政策。 因此,规范分析能够提出实现何种经济目标的政策建议。,从财政学所承担的两大研究任务来看: 解释政府活动如何影响经济运行的问题,主要由实证分析来完成; 而探讨“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政策”之类的问
9、题,则有赖于规范分析。 不过,这样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对“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政策”这一问题来说,尽管其分析和判断属于规范分析的范畴,但该问题的良好解决必须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原因在于,只有通过实证分析,我们才能了解政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否则,即便我们确认了好坏标准,一些出发点良好的政策也可能导致与原先意图背道而驰的结果。,参考书目: 1.陈共:财政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刘怡:财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哈维S罗森: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海曼: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当代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节 财政的起源与发展,一、财政的起源 财政是一个古
10、老的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社会生产力(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二、财政的发展 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进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财政的发展 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奴隶制国家财政 奴隶制国家财政是奴隶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压迫和剥削奴隶及其他劳动者的一种手段,它反映着奴隶制国家与奴隶和其他劳动者之间的对抗性分配关系。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分配主要采用实物形式。,封建制国家财政 是封建主阶级维持其统治、压迫和剥削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反映着封建国家与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之间的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封建
11、制国家财政分配采取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 在封建社会时期产生了一些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重要性的财政范畴,如公债、国家预算。 在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国家财政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资本主义财政就其本质来说是资产阶级维持其统治,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反映着资本主义国家与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之间的对抗性分配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因而财政分配采用的是价值形式。,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发展与调控经济,满足公共需要与发展国有资产(本)需要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时期,财政将经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和发展,但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不再有剥削内容与对抗性矛盾,它始终反映着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不同社会制度下财政的特殊性与公共性 特殊性: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反映着不同性质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 公共性:都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公共需要,依据其权力而进行的一种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其所反映的财政分配关系是各自社会总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形成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财政 社会主义财政(1956-1978) 社会主义财政(1
13、978年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同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壮大,以及同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革、演化进程相一致的。,第三节 财政的要素与本质,一、 财政要素 财政活动表现为一系列的收支活动及管理活动 财政的基本要素: 主体:国家 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以剩余产品为主) 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 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二、财政本质 一般本质: 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关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 在经济系统中,主要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在国家机构系统内部,主要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的特殊性: 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国家决定不同性质的财政,不同阶级统治的国家所进行的财政分配具有不同的性质,称为“财政特殊”。 财政特殊反映了财政的阶级性或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