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过关检测 专题验收,高考能力实战冲关一、选择题(2018广州一模)下表是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据此完成 13 题。各边界输入总量所占比例/% 各边界输出总量所占比例/%年输入总量/10 7 t 东 南 西 北年输出总量/107t 东 南 西 北14.78 0.0 16.6 54.8 28.6 12.86 96.2 3.0 0.0 0.81影响我国该区域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 )A信风 B西风C东南季风 D东北季风2我国该区域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 )A大西洋 B北冰洋C太平洋 D印度洋3我国该区域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A河流 B湖泊C冰川 D土壤解析:1.B 2.A 3.
2、C 第 1 题,从表中数据看, 该区域的东部边界的水汽输入为零而西部边界输入的较多,由此可判断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西风,是高空西风 受地形强烈抬升,形成的降水。第 2 题,我国干旱区主要受西风影响,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大西洋。第 3 题,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 储存于高山地区的冰川。干旱区的河流、湖泊少,不是水汽储存区域。此区域土壤干燥,以沙土为主,不是水汽储存区域。(2018包头一模)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等;鄱阳湖 对长江的作用简 称鄱阳湖作用。从多年平均状况来看,鄱阳湖作用在
3、46 月较强 ,而 长江作用主要发生在 79 月。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会影响到长江和鄱阳湖的相互作用。三峡水库一般 46 月放水,79 月少量蓄水,10 月大量蓄水。据此完成 45 题。4影响长江和鄱阳湖相互作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地形 D地势5关于三峡水库调蓄作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46 月加强了长江作用,可能加剧鄱阳湖洪涝灾害B46 月减弱了长江作用,可能减弱鄱阳湖洪涝灾害C79 月加强了长江作用,可能加剧鄱阳湖旱灾D79 月减弱了长江作用,可能减弱鄱阳湖旱灾解析:4.B 5.A 第 4 题,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等,主要受长江、鄱
4、阳湖水位高低差异的影响。影响水位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所以影响长江和鄱阳湖相互作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B 对。气温、地形、地 势不是长江、鄱阳湖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A、C、 D 错。第 5 题, 46 月雨季来 临前,三峡水库调蓄作用,加强了长江作用,可能加剧鄱阳湖洪 涝灾害, A 正确, B 错误。 79 月长江流域是雨季,水库调蓄径流,减弱了长江作用,可能减弱鄱阳湖水灾,C、 D 错。(2018江西八校联考)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 。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 稳定,如 图 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读图,完成 68 题
5、。6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A积雪消融 B冰川融水C大气降水 D地下水7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A夏大于冬 B阴大于晴C夜大于昼 D晨大于昏8对该湖泊 12 月次年 2 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A风速减小 B下渗强烈C云量增大 D湖面结冰解析:6.D 7.A 8.D 第 6 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我国 该 湖泊地区累计降水量没有超过 80 mm,说 明该地区气候干旱;由潜热通量曲线在 12 月次年 2 月期间有部分时间数值为 0 可推断,该地区冬季气温低于 0 ,由累 计降水量曲 线可知,冬季降雪量少,因此 该湖泊的主要水源补给不可能是大气降水和积雪消融;如果
6、该湖水源补给主要为冰川融水,那么夏季气温高,湖泊水面大,蒸发旺盛,湖泊在此时潜热通量也应该最大,与此图不相符,所以不会是冰川融水;结合材料“湖泊常年水量稳定” ,而地下水补给季节变化小,流量最 稳定。第 7 题,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 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 通量” ,而气温越高,水汽蒸发量越大。因此,夏大于冬、昼大于夜、晴大于阴、昏大于晨(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第 8 题,由图可见,12 月次年 2 月该湖泊潜热通量值几乎 为 0。而此时为冬季,气温低,湖面应是结冰导致湖水被冰面遮盖,蒸 发量极小。读世界两大著名洋流位置示意图,回答 911 题。9洋流甲、丙的流向分别是( )A东北
7、、东南 B东北、西北C西南、东南 D西南、西北10下列关于洋流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使沿岸地区气候更加湿润B途经地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弯曲C与北部南流的洋流交汇形成世界级大渔场D周期性水温变化影响全球气候11关于乙地区参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参与了海陆间循环B参与了海上内循环C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D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解析:9.B 10.D 11.C 第 9 题,地球上 70E、30N 附近区域主要为陆地,无洋流分布,因而可判定图中经线为 70W。结合洋流分布可知, 图中洋流甲位于北美大 陆东南海域, 为墨西哥湾暖流,受陆地影响流向 东北方向;丙位于南
8、美洲西部海域,为秘鲁寒流,受陆地影响流向西北方向。第 10 题,秘鲁寒流所在海域水温的周期性 变化,导致了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 远影响, D 对。洋流丙附近的大陆沿岸为南美大陆西海岸,受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沿岸分布有热带草原 带、 热带荒漠带等,气候干旱,A 错;寒流流经海域,水温降低,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B 错;南美西部大渔场是上升流形成的秘鲁渔场,并不是洋流交 汇形成的, C 错。第 11 题,70W 经线与赤道相交处位于亚马孙河流域,这里既参与了海陆间 循环,又参与了 陆地内循环 。二、综合题12(2018东北三省三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
9、求。乌伦古湖地处额尔齐斯河南部,属于内流湖,湖水主要依赖乌伦古河补给。约一万年前,吉力湖与乌伦古湖属同一湖泊。之后,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分离成两个湖泊,其间由 12 km 长的河流沟通。乌伦古河汛期较 早, 5 月下旬6 月中旬的水量占年水量的 60%左右。如图为乌伦古湖周边示意图。(1)据图文资料描述“一湖变两湖”的大体演变过程。(2)说出乌伦古河水量的年内变化特点及其汛期时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3)乌伦古湖近年来湖面萎缩现象较明显,请根据材料从“ 开源”的角度提出一种改善乌伦古湖萎缩局面的措施,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 从距今约一万年前的图分析,乌伦古湖形状南北狭长。乌伦古河河口位于湖泊
10、东岸的中部,河流搬运泥沙,受湖水顶托作用,在河口沉积,形成三角洲。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将湖泊分割成两个湖。第(2)题, 乌伦古河 5 月下旬6 月中旬的水量占年水量的 60%左右,说明水量的年内 变化特点是春、夏季多于冬季,水量季 节变化大。7 月次年4 月水量较少,在 56 月补给 量大, 说明补给类型主要是季 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川( 雪)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占比例较 少。山地降水 较少。第(3)题,从“开源”的角度分析,从额尔齐斯河流域开挖引水渠道引水,即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善湖面萎缩现象。原因是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较近,两者之间地域狭窄,工程量较小;额尔齐 斯河的河流水量较大,水源充足
11、;海拔高于乌伦古湖湖面,水可自流,节约能源。答案:(1)乌伦古湖形状南北狭长;乌伦古河河口位于湖泊( 东岸)的中部;河流搬运泥沙(加之湖水顶托作用)在河口沉积;河口三角洲将湖泊分割。(2)变化特点:春、夏季多于冬季( 季节变化大)(5 月下旬6 月中旬多,7 月次年 4 月较少) 。补给类型:季节性积雪融水(此点必答) ;高山冰川(雪) 融水;山地降水。(3)措施:从额尔齐斯河流域开挖引水渠道引水( 跨流域调水)。理由: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较近(两者之间地域狭窄);河流水量较大;额尔齐斯河海拔高于乌伦古湖湖面,水可自流。13(2018全国百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为某大陆沿海
12、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 M 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1)说明图中 M 海域渔场的成因。(2)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4)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解析:第(1)题, 读图可知,图中海域位于非洲西南部地区,有本格拉寒流流经, 该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将深层营养盐类带 到表层, 鱼类饵料丰富,有利于渔场形成。第(2)题,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沿海主要受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故气温较 低;而内陆地区为南非高原,
13、海拔高,故气温低。第(3)题,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而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所以影响航行速度,同时,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能见度低,影响航行安全。第 (4)题,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洋流等角度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由于降水少,所以气候干旱,沙漠分布广。从大气环流看,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东南信 风影响,从洋流看, 该地沿岸寒流降温减湿,所以沙漠广布。答案:(1)该海域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底层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利于渔场形成。(2)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3)受(本格拉 )寒流流向(自南往北流 )的影响,轮船航行速度较慢,能耗增加;受 (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等。(4)沿海地区地处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地表干旱严重;受来自大陆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空气干燥,水汽较少;沿岸(本格拉) 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干旱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沙漠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