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基础巩固+语言应用练习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7363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基础巩固+语言应用练习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基础巩固+语言应用练习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基础巩固+语言应用练习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基础巩固+语言应用练习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基础巩固+语言应用练习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2 课 故都的秋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凋谢(dio) 似的(s)廿四桥(nin) 啼笑皆非(d)B驯鸽 (xn) 混沌(hn)潜意识(qin) 浑水摸鱼(hn)C梧桐 (w) 平仄(z)颓废(tu) 潭柘寺 (zh)D歧韵(q) 落蕊(li)着衣(zhu) 一椽破屋(chun)答案:B解析:A 项, “似”应念 sh, “啼”应念 t;C 项“ 颓”应念 tu;D 项“蕊”应念 ru, “蕾”才念 l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姿态 赏玩 既使 黄城人海B细腻 锤炼 啼唱 尘沙灰土C驯鸽 藤缦 消损 不能自已D蓑弱 幽远 陶然 回味不咏答案:B解析:A 项,既

2、即,黄皇;C 项,缦蔓;D 项,蓑衰,咏永。3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_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_,严厉,_的感触来的。秋蝉的_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A.情趣 幽怨 萧瑟 衰落B情致 幽怨 萧索 衰弱C情趣 幽远 萧索 衰弱D情致 幽远 萧瑟 衰落答案:C解析:情趣:性情志趣;情调趣味。情致:情趣;兴致。幽怨:隐藏在内心的怨恨(多指女子的与爱情有关的)。幽远:深远;远而幽静。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形容冷落,凄凉。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衰弱:(身体)不强健,虚弱;(事物)不强盛。4下列句子中

3、,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员、本市文学自由谈 杂志主编任芙康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名投票,评语公开,将是郁达夫小说奖独树一帜、区别于国内其他文学奖项的重要标志。 ”B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C著名作家郁达夫写的文章,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D那些沉醉在过往,停滞在今日,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 、无关痛痒的借口大王,一定会被社会唾弃和淘汰。E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 ,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答案:AE解析:

4、A.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B.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对象不当;C.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对象不当;D.无关痛痒:指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不合语境,应改为“无动于衷” ;E.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文学巨匠郁达夫和他的母亲、哥哥三位忠烈的故事令人震撼 。1952 年经毛泽东主席签署,郁达夫与他的哥哥郁曼陀分别被批准为革命烈士。B 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深切的眷念之意, “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C老先生年届九十,还在孜孜不倦地整理古文尚

5、书 ,皓首穷经,谁也不能否认先生不是青年学者之楷模。D 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对青年学生是熟悉的,它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重要篇目。答案:A解析:B 项成分残缺,在“深切的眷念之意”前加上“含有” ;C 项多重否定误用,将“不是”改为“是” ;D 项主客倒置,应是青年学生对 故都的秋熟悉,或在“青年学生”后加“来说”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

6、和谐的、统一的情调。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这是因为他的情感亮点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语进去。A BC D答案:B解析:句“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语进去”是对横线前的句子的进一步说明,故排在首位。句是对句中的“平常的俗语”的具体说明。句中的“这些话语”紧承句。句与句构成语意上的转折,故句应紧跟其后。句点明出现句所说的情况的原因。故正确排序为。7下列各句中,

7、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答案:B解析: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B 项,将“枣子颗儿”比作橄榄、鸽蛋。A 项,是说落蕊长得像花,不是比喻; C 项,是说北方人念“阵”字时,发音与“层”的音相近,不是比喻;D 项,为反问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

8、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9、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8说到牵牛花,作者为什么认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答:_答案:“蓝色或白色”都属于冷色调,而“淡红”色为暖色调。作者喜爱牵牛花的冷色,

10、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冷寂之感。9选文中加点的“这些深沉的地方”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答:_答案:“这些深沉的地方”指的是作者“细腻” “清闲” “落寞”的感受。解析:此题考查文中词语的含义,这句话处在本段文字的结尾处,起收束作用。 “这些”是对上文中作者感受的总结。10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描写了怎样的景色?答:_答案:写出故都的秋清、静的景色。解析:画线的语句是用触觉写秋景。解答时要把握两个“没有”和一个“只能” 。11选文第三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北国的秋蝉就“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答:_答案:用南国秋天的蝉鸣反衬北国秋蝉啼唱的特点,用北国的耗子类比北国秋蝉之多。

11、“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亲切向往、眷恋之情。解析:第三段文字,作者为了写北国的“秋声” ,选定了秋蝉,为了凸显北国的秋蝉的特别,写了南国的秋蝉,并用北国的“耗子”与北国的秋蝉类比。12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 40 字。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点评:答:_答案:(示例)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

12、写蝉鸣,用“残声” “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解析:本题既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又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而且材料的选用又紧密联系教材,其实可以看做是阅读鉴赏题的延续。这种题目的回答主要是扣住运用什么手法(主要是修辞方面的),达到什么效果(主要是主题的表达) 。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班级_姓名_分数_1下列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4 分)( )(1)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_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

13、而最有味。足见有_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_来的。(2)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_还觉得有点儿落寞。A关于 感觉 感触 并且B对于 感触 感觉 并且C关于 感觉 感触 况且D对于 感触 感觉 况且答案:A解析:“关于”表示关涉, “对于”表示对象。此处应为“关于” 。 “感觉” ,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观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感触” ,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此处前一个应是“有感觉的动物” ,后一个应是“引起感触” 。 “并且” ,表示并列;“况且” ,表示进一步说

14、。此处应为“并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这天晚上月朗风清,四下一片寂静。难得相聚在一起 ,大家坐在院子里喝着茶,谈笑自若,每个人都有了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受。B在大好形势下,执黑棋的一方走得非常不冷静,先是走出两手昏棋,几手后竟然又鬼使神差地走出了一步让人看不懂的败棋。C高中的好朋友知道我非常喜欢悬疑文学,毕业前夕,她送给我一套珍藏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直到现在我还敝帚自珍。D冬日的暖阳会吸引蚂蚁们倾巢出动。在阳光下 ,它们活动筋骨,悠闲踱步,一旦感受到寒意,就会立刻躲进温暖的洞穴。答案:B解析:A 项中“谈笑自若”指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 (多指在紧张或危

15、急的情况下)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B 项中“鬼使神差”指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用在此处正确;C 项中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用于此处不合语境;D 项中“倾巢出动”指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 分)( )A伊拉克国会国防安全委员会主管扎米里说,为了对抗可能遭遇的生化攻击,恐怖组织目前正致力于生产和研发化学武器。B上世纪 60 至 90 年代,上海滑稽戏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不少滑稽戏的“老套子”和剧目都成为各地剧团模仿的对象。C石墨烯基础研究在受到重视的同时,还要

16、加强石墨烯的应用研究。简单重复国外的应用研究,未来可能会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D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严密监测经济运行情况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把风险和困难降到最低,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答案:B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为“研发和生产化学武器 ”;C 项,中途改换主语, “石墨烯基础研究”无法做“还要加强”句的主语;D 项,搭配不当, “困难”不能“降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 分)( )寒冬一过,气候转暖,家燕就从南洋、印尼、澳大利亚等地飞到我国各地筑巢。_,_,_,_,_,_。这种材料干燥后,就变得很坚硬,好像“混凝土”一样。白居易在诗里写的“几处

17、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便生动地描述了这个场面从外面叼来泥丸子这时,雌雄家燕合力协作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家燕的泥巢,可以发现泥土里混有其他东西一个一个粘在屋梁等处,砌造成碗形的泥巢原来,家燕是用湿土混合着稻草、羽毛、毛发及唾液来筑巢的A BC D答案:A解析:横线后面“这种材料”显然指的是“稻草、羽毛、毛发及唾液” ,所以放在最后。备填句中的“白居易在诗里”(第句)是对燕子筑巢的描述,应承接在之后。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9 分)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

18、、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 pH 值发生了变化,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答:_答案: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解析:整个语段介绍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决定作用。第一空是对前面一句原因的揭示,也是对其后花青素在不同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的总括,此处应该填花青素因为环境变化而形成不同颜色之类的内容;第二空是对其后三种情况的总括,从后文牵牛花一天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出,

19、此处应填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之类的内容;第三空和前后内容形成顺承关系,可以判断第三空应填花青素也会随之变化之类的内容。6下面是某学校将在离校有十公里距离的孔庙举行“成人典礼”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 字。(8 分)答:_答案:某校将在孔庙举行“成人典礼” ,以班级为单位,着黑色正装,准备小礼物,步行前往孔庙。然后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师长寄语” “拜孔誓言”和“感恩师长”等活动。解析: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流程图表达对象在孔庙举行“成人典礼” 。第二步,认清图示,细分流程图环节构建第一环节是班级活动,第二环节是年级活动,二者间先后相承。

20、第三步,提炼要点,按顺序全面概括班级活动要提前“准备礼物,着黑色正装,步行前往” ,年级活动包含“师长寄语” “拜孔誓言” “感恩师长”三项,三者间亦存在先后相承关系。概括时要按照此顺序表述。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27 分)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自然的

21、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

22、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

23、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

24、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

25、了。(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 、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B第 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C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D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 ,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答案:A解析:A 项,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目的是说明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人生、艺术的影响。相

26、关信息在第段。8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0 分)答:_答案: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解析:做此题首先要回归原文“截”(截取重要的语段和语句),然后“删”(删掉不重要的句子或词语,使答案精练),最后“改”(将原文中的话转化为自己的话) 。9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13 分)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

27、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答:_答案: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 ,细腻、清

28、闲却不免有些落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解析:首先,要理解“欣赏山水以及自然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的含义。答题时要始终围绕这句话来回答。其次,要根据题干下面所给出的两个语段,结合相应内容理解“欣赏山水以及自然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