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 条 好 路 子-对 白银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型旅游经营活动。它既包括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也包括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区别于城市旅游,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态。在旅游发达国家,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构成三大重要板块,呈三足鼎立之势支撑着旅游产业这座大厦。我市的乡村旅游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但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呈现蒸蒸日上之势是一种必然。我们
2、应抓住时机,以科学发展观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使乡村旅游不仅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板块,也成为旅游反哺农村的有效途径。一、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历史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 ”度假的形式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度假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活动。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欧洲,人们开始利用原生态的乡村居所吸引游客,2于是乡村旅游在全球兴起。德国 1873 年开始为公务员提供乡村休闲,1914 年为白领提供收费度假服务。在美国,乡村旅游与铁路建设、国家公园建设密切相关,但是直到 1992 年美国才出台正式的指导乡村
3、旅游与小商业发展的政策,主要由美国国家乡村旅游基金负责,并主要为项目规划、发展和执行提供资助与宣传。在加拿大,乡村旅游主要有两种,度假农庄和土著旅游,分别有乡村度假农庄协会和土著旅游协会负责指导和提供服务。在日本、韩国,乡村旅游的形式主要是农场观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既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乡村就业,减少了人口流失,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同时也保护了传统工艺和地域文化,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提升,这是西方国家稳定乡村、发展乡村的最基本做法。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展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主要类型有观光农业园、采摘园、垂钓园、休闲农庄、休闲渔场、生态农
4、业园、民俗文化村、古村镇与古建筑群落等。其旅游功能仍以观光旅游为主,部分已具有休闲度假功能,而且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和旅游景点附近,呈现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旅游业与民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特点,如 张 家 界 、九 寨 沟 、西 双 版 纳 、丽 江 等 地 。大 力 发 展 乡 村 旅 游 ,给 我 国 广 大 农 村 带 来 了 方 方 面面 的 变 化 。就 农 业 来 说 ,促 进 了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拓 展 了 农 业 发 展3的 内 涵 和 外 延 。就 农 村 来 说 ,扩 大 了 城 乡 交 流 ,推 动 了 城 市 的 资金 、信 息 、技 术 、消 费 向
5、农 村 流 动 。就 农 民 来 说 ,开 阔 了 视 野 、更新 了 观 念 、扩 大 了 就 业 、增 加 了 收 入 ,实 现 富 余 劳 动 力 的 就 地 转移 。由 此 可 见 ,发 展 乡 村 旅 游 是 带 动 贫 困 地 区 脱 贫 致 富 、促 进 农村 物 质 和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的 有 效 手 段 ,是 促 进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保 持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内 容 ,是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做 好 新 时 期 扶 贫 开 发 工 作 的 切 入 点 和 突 破 口 。去年 10 月以来,我们先后组织考
6、察了北京市、成都市、西安市、金昌市和兰州市安宁区等地的乡村旅游“农家乐” 。通过考察学习,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乡 村 旅 游 开 发 要 与 区 域 内 其 它 旅 游 资 源 和 旅 游 景点 的 开 发 结 合 起 来 ,借 助 已 有 旅 游 景 点 的 吸 引 力 ,争 取 客 源 ,以 形 成 资 源 共 享 ,优 势 互 补 ,共 同 发 展 的 格 局 。二 是 乡 村 旅游 开 发 要 与 农 村 特 色 产 业 结 合 起 来 ,实 现 农 村 劳 动 力 零 距 离就 业 。三 是 乡 村 旅 游 开 发 要 与 小 城 镇 建 设 结 合
7、 起 来 ,小 城 镇的 建 设 要 按 旅 游 城 镇 的 风 貌 进 行 控 制 ,使 小 城 镇 本 身 就 成 为旅 游 吸 引 物 之 一 。四 是 乡 村 旅 游 要 与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结合 起 来 ,整 合 各 种 项 目 ,首 先 处 理 好 水 、电 、路 等 基 础 设 施 建设 问 题 ,推 进 农 村 服 务 业 产 业 化 的 有 序 发 展 。五 是 乡 村 旅 游开 发 要 与 资 源 保 护 和 打 造 生 态 个 性 结 合 起 来 ,坚 持 “保 护 第一 ,开 发 第 二 ”的 原 则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道 路 。同 时
8、,我 们 还4要 吸 取 教 训 ,注 意 以 下 几 方 面 的 问 题 :一是产品同质化,特色不明显。二是业态单一,实力单薄,小打小闹,简单的模仿复制。三是规划滞后,组织程度低,资源利用不足。四是功能要素配套不足,结构层次较低,缺少资源整合合作。五是经营管理粗放,缺乏市场化运作。六是去“土” 求“洋”,失去 “乡村”固有属性。二、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我市乡村旅游起源于 2000 年前后,起初是龙湾村的个别农民自觉地介入黄河石林旅游接待,主要从事羊皮筏子服务、旅游食宿接待,还不是典型的“农家乐 ”。经过当地政府的大力引导,2006 年龙湾村的乡村旅游“农家 乐” 达到了业务接待高峰,日接
9、待能力达到 2000 人。目前,龙湾村的“农家乐” 经营户有100 多户,主要以经营旅游食宿接待、特色农产品销售和羊皮筏子、“驴 的” 等特色旅游服 务为主,日接待能力达 5000 人,年户均纯收入达 3 万元。白银区四龙镇依托四龙度假村也初步兴起了“ 农家 乐” 经营户 ,虽然目前仅仅几 户,但发展势头较好,经营户已经从中尝到到了甜头,一些农户已自觉的积极投资开发。其他县区虽然也有一些乡村旅游点,但都处于发展的初创阶段,以“ 农 家乐 ”为主要形 态的旅游服务经营 者寥寥无几。今年,我市在不断提升原有景区内涵的同时,顺时应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市政府办公室已批转下发了白银市乡村旅游特色村
10、示范点实施意见,确定了首批 30 个示范户,初5步规划了 5 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一是白银区四龙镇民乐村。重点依托黄河、四龙度假村、剪金山等景区(点),建设以绿色食品、餐饮接待、民俗体验、亲水游乐、趣味垂钓、黄河战鼓、商务会议、别墅度假为特色的黄河文化休闲园式的名镇名村。二是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主要依托黄河石林景区,建设集石林观光、水果采摘 、民俗体验、黄河游乐、特色演艺等功能为一体的“黄河第一村” 。三是会宁县会师镇鸡 儿嘴村。重点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教育名县资源和传统农产品资源,全力打造以红色体验、红色影视、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红色” 系列产品,以小杂粮为特色的“绿色 ”系列产品,以及以教
11、学互 动性体验游乐为特色的“金色 ”系列产 品。四是靖远县东 湾镇大坝村。依托法泉寺景区和大坝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打造以观光农业、服务接待、生态餐饮、田间采摘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型大棚温室休闲园。五是平川区水泉镇中村。主要依托北武当、屈吴山、红山寺等宗教文化优势和地热资源,打造以祈福养生、美食康疗、民居旅游等为特色的社区化休闲度假村。三、对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一)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首先,应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组员的白银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市旅游局协调处理。各县区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6其次,应该制定工作措
12、施,市上已经制定出台了白银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意见,各县、区也应该制定推进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的具体办法。第三,市、县(区)金融部门应该积极配合,提供“农家乐” 建设银 行信贷支持,工商、税务、文化、卫生等部门配合也要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四是制定奖励政策,对搞得好的县(区)、乡镇、村、农户及帮扶单位进行奖励。第四,可以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动市、县(区)机关单位包户指导,联户合作,按照“机关单位+对口项目+农户”的模式,一个机关帮一户,建设三星级以上“农家乐” 经营户,整体推动示范点建设。(二)结合新农村建设,使有条件的村形成旅游功能。新农村建设是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
13、署。应该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充分利用规划、扶贫、环保、培训、城建、交通、农业、林业、科技、文化等专项支持政策,整合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速步行街道、集散广场、游客中心、演艺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配套。重点扶持培育示范点中已经从事“ 农家乐” 经营服务多年并且有一定基础的农户,通过为农民提供配套的培训和岗位指导,提高服务意识和经营能力,形成旅游功能,包装塑造典型样板。7(三)加强规划指导,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先行,科学布局,防止重复建设和浪费,这是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必须遵守的原则。作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市旅游局应该结合实际,编制全市乡村旅
14、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总体规划,各县(区)则根据全市总体规划分别制定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与此同时,旅游部门应当协调制定“ 农家乐” 经营户改造模式和具体方案,因地、因户选择适宜拓展经营的最佳形式,对房屋功能、建筑风貌、配套设施等进行改造,确保每个农户都具备旅游接待与服务的基本功能。(四)坚持乡土特色,做特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乡土特色是乡村旅游点得以立足的根本,在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乡土特色,按照“ 一村一特” 和“一户一业”的发展思路,引导“农 家乐” 经营户在个性化、特色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在整体风格上要防止过度人工化、城镇化、商业化倾向;在利益分配上,要坚持以
15、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决防止坑农损农;在品位提升方面,要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由生态观光游向休闲度假转移,全力推进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切忌简单的模仿照搬,千户一面,切忌盲目开发或重复建设,切忌一哄而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8(五)加强培训指导,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有关专家在对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群进行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事过旅游专业工作的城里人的经营水平普遍高于普通农户,有过外出工作经历、主动外出考察和接受过培训的农户的经营水平又普遍高于其他农户。这充分说明从业人员的素质、视野与经营水平密切相关,而我市
16、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是缺乏人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农村传授旅游基础知识,宣传旅游政策法规;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使乡村旅游经营户能尽快转变角色,为游客提供既“热情、周到、体贴”又具 浓郁乡村味的服 务;由市、县旅游部门牵头,组织有条件、有特色的村庄到乡村旅游发展得较好的地方学习取经,扶持一批头脑活、能力强的中青年到乡村旅游发展得较好的地方进行打工学习。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培训指导,加大乡村旅游从业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外,要规范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标准,尽可能向上争取发
17、展资金,并适时开展全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户”评 比活动,力争将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六)抓住机遇,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乡村旅游也具有劳动密集性高、关联带动性强、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等特9征。随着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要求的提高,乡村旅游也要随之而变,提质升级,特别是国家关于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使得乡村旅游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在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对乡村旅游产业化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将乡村旅游“做大、做活、做优、做强”,才能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其次要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只有这样避免无序开发,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三要走政府、企业、农民合作发展的道路,采用诸如合同制、股份制、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分配方式,使各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