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麓版必修 3第 2 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 38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6 分)1为了纪念中华盛世,国家邮政总局特别发行了一款玉玺,如图盛世中华中国印”,以资纪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A玉玺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B此印中文字为行书C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D中国印章历史悠久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B金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C隶书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官方文字D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笔画平直稳重,魏晋南北朝已有该字体3书法家欧
2、阳中石说:“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其实,人的面孔有多大的区别呢?眼睛、鼻子、嘴的部位已经非常固定,然而人的妍媸差别竟如天渊,有的实在难看,有的能够倾国倾城。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书法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之别B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C欣赏书法作品之前应先了解作者D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4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 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表明(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D
3、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5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隶书 楷书小篆C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 D甲骨文隶书小篆 楷书6颜真卿的书法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度,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用笔细腻,婉约含蓄 B讲究规范与法度C道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72007 年月 10 月 24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如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它是中国汉字 它是中国书法它反映了中国
4、汉字的象形特征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A B C D82014 年 3 月 21 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 奥巴马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尝试了一把中国书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随后将其赠送给美国客人。米歇尔练习书写了汉字“永”(见图) 上述材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有( )中国书法以汉字文义为内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德”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能匡正社会秩序新闻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均成型于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与书法艺术均可包含在中国古代文化之中。A B C D9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
5、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戏10后人在评价夏圭绘画时有诗曰:“但觉层层景不同,林泉到处生清风。意到笔精工莫比,只许马远齐称雄。 ”下列作品可能为夏圭所作的是( )A B C D11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12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某类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6、” 。下列绘画作品属于这类绘画的是( )A墨竹 B人物龙凤图C清明上河图局部 D五子夺莲图13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14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与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 “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7、 ”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 )A改变了王、吴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B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主导思想C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D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画风15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A文人画流行 B风格多样化 C宫廷画活跃 D趋向世俗化16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的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17今年是农历的“马年”,观察图,其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点B展现了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
8、创新C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D体现了中国字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18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意 B文人画,重视写意C人物画,形神俱备 D花鸟画,浓墨重彩19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2019 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 诗经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
9、古典主义韵味C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2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元)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2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 词曲 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城市经济的繁荣 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 B C D2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思想反传统:赞美爱情,
10、呼唤女性人权,提倡男女平等,批判禁欲主义,贬斥奸臣贪官,展示商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这一文学作品最有可能是( )A “三言”“二拍” B 雨霖铃C 念奴娇 赤壁怀古 D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4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 B C D25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
11、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26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 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 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27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 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举考试复习
12、“ 指南” 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28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29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
13、念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30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A 红楼梦:“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 西游记:“ 皇帝轮流做,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 三国演义:“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D 聊斋志异 :“ (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31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以关羽为代表的许多的忠义英雄形象,就忠义思想看,其来源应该包括( )春秋孔子的主张西汉董仲舒的学说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明清之际的反专制思想。A B C D3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
14、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 、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四书 ”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 诗经遭到轻视C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 红楼梦 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33从宋代话本到元代杂剧再到明清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离雅文化消失34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
15、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36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37某校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展览,在盛唐气象部分做出下列解说,其中明显与史不符的是( )A书法艺术出现创作高峰 B形成雍容华贵的画风C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D古代戏剧达到成熟38学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
16、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 ”这是说( )A历史研究是察觉未知的秘密 B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C历史研究是拼接历史与现实 D历史研究是追索历史原因二、主观题(本题共 2 道小题,第 1 题 0 分,第 2 题 0 分,共 0 分)3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 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 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丸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 ,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17、 ) ”,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 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
18、生影响的新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岳麓版必修 3第 2 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 38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6 分)1为了纪念中华盛世,国家邮政总局特别发行了一款玉玺,如图盛世中华中国印”,以资纪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A玉玺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B此印中文字为行书C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D中国印章历史悠久【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 、秦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
19、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解答】从图中可知,此印中文字为篆书,故 B 错误,符合题意;ACD 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B金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C隶书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官方文字D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笔画平直稳重,魏晋南北朝已有该字体【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汉
20、字,发展的历程和体现出来的特征来分析材料【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甲古文是已经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不是不可识读出来的符号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C都自行规范,但是不是秦朝的官方文字,秦朝是用小篆来统一文字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楷书被称为书中楷木,其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魏晋南北朝时期,该书体已经出现故选 D3书法家欧阳中石说:“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其实,人的面孔有多大的区别呢?眼睛、鼻子、嘴的部位已经非常固定,然而人的妍媸差别竟如天渊,有的实在难看,有的能够倾国倾城。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书法作
21、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之别B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C欣赏书法作品之前应先了解作者D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解答】材料中“ 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 ”说明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故 B 正确;ACD 没有正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故选 B4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 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
22、,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表明(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D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分析】本题以说文解字中关于汉字的论述为考查切点,考查了书法艺术发展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隶书因为牢狱管理书写方便,才逐渐被使用;A、本题强调的重点是隶书的创建与狱官抄书写存在联系,故排除;B、楷书比隶书出现的时间晚,故排除;C、本题强调的是隶书与抄录狱文存在联系,故该项正确;D、隶书在秦朝时期便存在,该项强调隶书为汉代狱官创制,故错误;故选 C5余秋雨说:“汉
23、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隶书 楷书小篆C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 D甲骨文隶书小篆 楷书【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演变汉字经过了 6000 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 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解答】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故选 A6颜真卿的书法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度,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用笔细腻,婉约含蓄 B讲究规范与法度C道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
24、民化、世俗化的特点【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颜真卿的书法讲究规范与法度,故 B 正确;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72007 年月 10 月 24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如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它是中国汉字 它是中国书法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A B C D【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分析】本
25、题主要考查中国汉字的发展,要求中学生结合中国汉字发展的历程特征来分析材料【解答】图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但有草书性质的月字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这属于中国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属于草书体系中国古代汉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象形材料中的这个符号非常像月亮材料只是一个符号,看不出中国古代汉字发展趋势故选 B82014 年 3 月 21 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 奥巴马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尝试了一把中国书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随后将其赠送给美国客人。米歇尔练习书写了汉字“永”(见图) 上述材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有( )中国书法以汉字文义为内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德
26、”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能匡正社会秩序新闻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均成型于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与书法艺术均可包含在中国古代文化之中。A B C D【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解答】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不是德,故错误;新闻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均成型于春秋时期明显错误,材料中的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产生地魏晋时期,故错误;均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 C9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
27、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戏【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以学者关于文明二元性的论述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绘画艺术发展知识点的考查,考查了对课本知识的重点掌握理解【解答】A、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风俗画是世俗文化的表现,文人画则是高雅艺术的表现,故正确;B、话本与小说都是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具有文化世俗化的倾向,故排除;C、汉赋与唐诗,不属于宋元以后的主要作品,故排除;D、元曲与京戏中,既有高雅成份,也有世俗化的成份,故排除;故选 A10后人在评价夏圭绘画时有诗曰:“但觉
28、层层景不同,林泉到处生清风。意到笔精工莫比,只许马远齐称雄。 ”下列作品可能为夏圭所作的是( )A B C D【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以夏圭的绘画风格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文人画绘画艺术风格的掌握,考查了通过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材料的主要意思指的是夏圭的绘画作品风景层层分明,并且其绘画技艺精湛;结合课本知识夏圭、马远的画作,被称之为残山剩水A、这幅画作准确的体现了夏圭画作的特点,并且是以山水为主要的绘画内容,故正确;B、该幅画作以竹子为绘画内容,没有体现层层景观不同的特点,故排除;C、该幅画作没有体现林泉生清风的感觉,故错误;D、该幅画作为仕女图,故排除;故
29、选 A11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 (王羲之“书圣”兰亭序 )隋唐(风格多样):草书 张旭、怀素;楷书 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解答】蔡襄书法,法度严谨;苏轼书法,平淡自然,神妙天成;黄庭
30、坚书法,重韵去俗;米芾书法用笔爽劲利落,结字恣态飞动四书法家书法各有特色,故 B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图片材料不能反映故选 B12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某类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下列绘画作品属于这类绘画的是( )A墨竹 B人物龙凤图C清明上河图局部 D五子夺莲图【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绘画发展历程,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其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解答】根据材料“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人
31、画的特点,A 项符合题意;B 项是人物画,排除;C 项项是风俗画,排除;D 项是木版年画,排除故选 A13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32、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以及矿物颜料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解答】文人画是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而风俗画应生活气息强,表现的是市民生活画面,故 B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CD 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14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与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 “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
33、坡对王、吴的评价( )A改变了王、吴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B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主导思想C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D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画风【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中国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强调个性表现,注重神韵意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解答】 “犹以画工论 ”是指吴道子的画虽技巧娴熟高妙,达到了物象造型生动、形神兼备的境界,但只是一个画工而已,缺少“象外”的诗意,故境界不高而王维的画,画的“ 象外” 能见出诗意联系教材内容,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可知,苏东坡通过对两人的对比评价,强调诗意,故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故 C
34、 正确;苏东坡虽然贬吴扬王,但并未改变两人在中国画坛的重要地位,可排除 A;苏氏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求二者俱备,因此,他并未彻底否定写实与形似,排除 B;唐朝王维的画已有以形写神的特点,而苏氏是宋代,故 D 错误故选 C15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A文人画流行 B风格多样化 C宫廷画活跃 D趋向世俗化【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要求学生街和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绘画的具体实施来分析材料【解答】A锦鸡图是花鸟画,不是文人画, B材料展示的分别是花鸟画风俗画山水画和文人写意画,体现了风格的多样化C锦鸡图是
35、宫廷画作,其他三幅都不是D货郎图是风俗画,体现了绘画世俗化倾向,其他三幅都体现不出故选 B16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的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解答】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故
36、 A 正确;BCD 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 A17今年是农历的“马年”,观察图,其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点B展现了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C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D体现了中国字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解答】本图是一副书法作品,不是绘画作品,故 B 错误,符合题意;ACD 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1
37、8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意 B文人画,重视写意C人物画,形神俱备 D花鸟画,浓墨重彩【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追求抒情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反映传统中国画注重诗意的特点有人评价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8、” 所谓“画中有诗”,其实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风格【解答】材料的有效信息是“画意不画形” ,说明该绘画以写意为主,并配以诗歌来描述画意,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由已学知识可知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是写意,它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故 B 正确;ACD 均不符合题意,故 ACD 错误故选 B19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考查文人画
39、的特征,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和运用能力【解答】文人画的突出特征是将书法,篆刻,文学和绘画四种艺术紧密融合在同一画作之中,注重画家精神意境的刻画和传递,故 A 项正确B C D 三项符合风俗画的特征,应排除故选 A2019 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 诗经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考点】3L:诗经和楚辞【分析】本题考查诗经和楚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诗经: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 305 篇绝
40、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 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曲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解答】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体现了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故 D 正确;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 ABC 错误故选 D2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元)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
41、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侧重于考查元杂剧【解答】材料中“ 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说明元代废除科举,知识分子仕途无望,大批知识分子转向戏曲创作,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创作队伍,所以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有关故选 B2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 词曲 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城市经济的繁荣
42、 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 B C D【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相关知识,对变化原因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解答】从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中可以发现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文化下移的趋势,这种趋势是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有直接关系,所以文学主流形式的变化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故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两项与上述推动文学主流形式的变化原因不符,错误综上所述,故 C 正确,排除 ABD故选 C2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思想反传统:赞美爱情,呼唤女性人权,提倡男女平等,批判禁欲主义,贬斥奸臣贪官,展示商人身上闪耀的
43、人性光辉。这一文学作品最有可能是( )A “三言”“二拍” B 雨霖铃C 念奴娇 赤壁怀古 D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考点】3P:明清小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明清时期小说兴起的原因反映的内容特征来分析材料【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中的,赞美爱情呼唤女性权利,提倡男女平等等等这些特征应该是封建社会晚期才会出现的,在中国主要是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崛起,而且理学日益僵化,才会出现这种思想,当时的主流文学形式是小说,而选项中只有,三言,二拍是小说集其他选项,都是宋词故选 A24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长太
44、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 B C D【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清楚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体裁的特点【解答】是楚辞;是唐诗;是元曲;是宋词,故先后顺序应该是故选 A25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
45、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考点】26: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对内容和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农夫在田间劳作,而家里的妻子,主要从事纺织活动,这是指,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活状态,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B材料中的经济以一夫一妻为单位C材料中涉及到男的耕田,女的织布D材料没有体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悠闲,只是反映出田园生活的劳动场景和分工故选 D26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 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
46、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 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考点】3O:宋词和元曲【分析】本题以曲律杂论关于文学作品发展特点的记载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文学作品发展特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A、根据材料“ 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剧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故正确;B、材料中文学素养较低者也可进行文学创作,故错误;C、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曲的衰落,故错误;D、材料没有反映出城市经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故错误;故选 A27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 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举考试复习“ 指南” 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侧重考查宋代文学的特征【解答】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 的实用医书、生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