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0 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一、知识梳理1 时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和使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2 年初,朱元璋在 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3朱元璋为加强君权,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废 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 和 ,把朝廷的政务分别交给 处理。4明朝君权进一步加强的标志是 。明朝统治者还利用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51616 年, 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继位后,改女真族名为满洲。61636 年 在 称帝,改国号为清。来源:Zxxk.Com7 年,清军攻入山海关,打败了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迁都北京,逐渐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8清政府的中枢机构是 ,但
2、受到 的制约,权力有限。9 时,为军事上的需要,建立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军务。10 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 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明清统治者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还大兴 。二、轻松过关1朱元璋称帝并建立明朝是在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洛阳2明清科举考试的题目是 ( )A唐诗中的文句 B元曲中的文句C宋词中的文句 D西书五经中的文句3明清两朝最后都定 都在 ( )A北京 B沈阳 C南京 D西安4朱元璋设置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锦衣卫 C 西厂 D军机处5下列措施,使朱元璋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的是 ( ) A废丞相 ,权分六部
3、B撤中书省 C设东厂 D. 设锦衣卫6明清时期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的原因是 ( ) A实行八股取士 B大兴文字狱 C实行厂卫制度 D反封建思想流行7明朝君主制加强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废除丞相制度 B废除中书省 C实行八股取士 D实行厂卫制度8明朝初废除丞相制后,把朝廷的政务分别交给 ( ) A内阁 B中书省 C六部 D锦衣卫9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的是 ( )A耶律阿保机 B松赞干布 C完颜阿骨打 D努尔哈赤10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明朝 C西汉和唐朝 D西汉和明朝
4、11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被正式取消的?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乾隆帝 D雍正帝12清军入关并逐渐建立对全国统治的时间是 ( )来源:学科网 ZXXKA1616 年 B1636 年 C1644 年 D1683 年13建立清朝的民族是 ( )A汉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满族14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5明朝建立的时间是 ( ) A1351 年 B1368 年 C1636 年 D1644 年16明朝君权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是设置了 ( )A丞相 B内阁 C行中书省 D厂卫特务机构17我国的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 )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
5、顺治帝时 D雍正帝时18明朝的特务机构有 ( )内阁 东厂 西厂 锦衣卫 军机处A B C D19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 ( )来源:Zxxk.ComA西夏 B后金 C契丹 D南宋20改女真族为满洲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帝 D雍正帝21皇太极改国号为 清是在 ( )A1616 年 B1626 年 C1636 年 D1644 年22军机处的建立是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乾隆帝 D雍正帝23下列城市中,曾做过满洲人都城的有 ( )沈阳 长春 北京 南京A B C D24清军入关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是在 ( )A顺治时 B康熙时 C雍正时 D乾隆时25下列
6、朝代中,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6文字狱达到顶峰是在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7文字狱的规模、次 数达到顶峰是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8以下清初加强君权的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 ( )来源:学.科.网Z.X.X.KA建立军机处 B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C设内阁 D大兴文字狱29识读右图,回答问题:从图中人物的服饰上,你能判断出这是我国哪个封建王朝的科举考生吗?你能说出图中人物有悲有喜的原因吗? 来源:Zxxk.Com三、探究拓展30. 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被明太祖知道,他被遣送回家。吏 部尚书吴琳,退休后回黄冈老家时,朱元璋却能知道他安分守己地在家务农。大臣宋濂在家请客,明太祖就知道他请了哪些客人,吃的什么菜。(1)事无巨细,明太祖为何会知道如此之多?(2)请列举三个明代设立的特务机构名称,并谈谈明代大设特务机构说明什么?31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 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朝统治者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政策?(2)这一政策对当时的文化造成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