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和应用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6.知道声的利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2、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例 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 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
3、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 100 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 100 m 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那么声音传播这 100 m 所用的时间为t= 3401s=0.294 s而短跑 100 m 的成绩在 10 s 左右 .若不考虑这
4、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 3%.综上所述选择 D.例 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 20 Hz 到 20000 Hz 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例 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 s 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m.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 2 s.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s=vt=3402 m=680 m例 5中国的乐器称为“丝竹” ,西洋乐器则称为“管弦” ,请分析一下它们的发声 原理.解析:除了打击乐器,如中国的锣鼓、编钟、罄,国外的木琴、三角铁等,管乐器通过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通过拉动丝弦振动,再带动共鸣箱里的空气柱振动从而使声音放大并更加纯正.但不管是何种乐器,它们的共同原理都是要使乐器的某一部分发生振动,并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优美的音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