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章 溶解现象 课件2(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6042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溶解现象 课件2(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章 溶解现象 课件2(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章 溶解现象 课件2(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章 溶解现象 课件2(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章 溶解现象 课件2(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州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学案教师: 学生: 年级: 学科: 日期: 星期: 时段: 一、课 题 溶解的现象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3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4.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部分有关计算。5.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6.知道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三、教学重难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关系式的含义。2.溶液组成的含义。3.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四、教学课时 第 课时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六、教学过程物质

2、的溶解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注】新名词: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阅读课本活动与探究

3、1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阅读实验:在 14 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教学过程泥土 : 变浑浊 悬浮固体不颗粒 (分层)植物油 :牛奶状浑浊 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 (分层)食盐: 透明液体 (稳定)酒精 : 透明液体 (稳定)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概念 1: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概念 2: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举出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思

4、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概念 3: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和溶液。举出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配制溶液: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当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样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则不能导电。阅读实验:课本 P160,药匙取 0.1 克以下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 500 毫升烧杯中,注入 200-300 毫升水,并不断搅拌,形成色彩鲜艳的溶液。分析:上述实验叫什么过程,

5、其中溶质是什么?溶剂又是什么?思考:是否只有固体才能当溶质,水才能当溶剂吗?归纳:(1)溶液的组成 溶剂:通常为液体 溶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液的名称 不指明溶剂叫某水溶液水以外其他某液体作溶剂时叫某溶液。关于物质的溶解性: 问题引入:(1)沾有机油的衣物用水往往不易洗掉污物,而用汽油洗却很快有效,这是什么原因?(2)为什么蔗糖加在热水中比加在冷水中溶解得多且快?引出概念: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大小。分析归纳: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例题解析:1指出下列各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A、75%的酒精溶液 B、稀盐酸

6、C、澄清的石灰水 D、碘酒 E、硫酸铜溶液 F、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形成的溶液解析:本题所考查的都是一些典型且易答错的溶液。题中稀盐酸的溶质易错答为“盐” ,溶剂错答为“酸” ,也有将溶质答为“盐酸” ,溶剂答为“水”的,其实盐酸本身就是 HCl 气体的水溶液;碘酒的溶剂易错答为“酒” ,其实“酒”本身是酒精的水溶液;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易错答为“铜” ,溶剂错答为“硫酸” ,而没有考虑到硫酸铜本身是一种物质,溶于水后成为硫酸铜溶液。答案:溶液 A B C D E F溶质 酒精 HCl 气体 Ca(OH)2 碘 CuSO4 MgSO4溶剂 水 水 水 酒 精 水 水2下列装置中试管内的水能够

7、沸腾的是( )解析:由于食盐水中水的沸点高于 100,而蒸馏水的沸点仍为 100,所以 A 中处于食盐水包围中的试管内的水能够沸腾。【随堂检学】(一)选择题(每题有 12 个正确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泥浆 C、牛奶 D、白酒2一瓶 NaCl 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A、上面跟下面不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D、完全相同3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是均匀、透明的无色液体C、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中总是下面更浓 D、如果水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出

8、来。4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 ,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5将能起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混合,反应最快的混合形式是( )A、两种块状固体混合 B、两种粉末混合C、两种溶液混合 D、一种固体投入到另一种溶液中(二)判断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打“”或“” )1溶液一定是某种溶质与水组成的(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3冰投到水里,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 4均一、稳定的物质都是溶液( )5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植物油是溶质,水是溶剂( )6 食盐水和糖

9、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71 毫升酒精与 10 毫升水混合可得到 11 毫升酒精溶液( )(三)填空题:1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碘酒_ ;澄清石灰水_;盐酸_; 消毒酒精_。2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以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3把少量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一种液态有机物)中制成溶液,其中_是溶质,_是溶剂,这种溶液被称作_溶液。4在盛有等体积水的 A、B、C 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充分振荡后,看到 A试管的液体里分

10、散着小液滴,B 试管中分散着固体小颗粒,只有 C 试管中看不到加入的丙物质,但试管内透明液体呈黄色,则形成溶液的试管是_。 (填试管编号)5某 5 克物质(不含结晶水)溶于 10 克水中,得 12 克溶液,则溶液中溶质为_克。【活用所学】(一)选择题(每题有 12 个正确答案):1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A、稀硫酸 B、碘酒 C、液态氧气 D、澄清石灰水2一杯食盐水,测得上层溶液的密度为 a g/cm3,下层溶液的密度为 b g/cm3,则 a 和 b 的关系(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3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 形管左端的红墨水 液面降低,则加入

11、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食盐4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A、用洗涤剂清理油污 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使啤酒冰镇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 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5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起消毒杀菌作用(二)填空题:1写出下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1)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2)锌和稀硫酸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2a 克氯酸钾和 b 克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混合加热到不再放

12、出氧气为止,得到 c 克固体剩余物,溶于 d 克水中,过滤除去不溶物后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其中溶质是_,溶质的质量为_克,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3把 a g 食盐放入 b g 水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名称是_,俗称_,溶液的质量_(a+b)g 。 (填“” 、 “” 、 “” 、 “” )(三)简答题:1根据溶液的概念,清新的空气和合金能看作是溶液吗?2如何将一小匙蔗糖平分给 50 个同学?3做过植物油在水中溶解性实验后,试管内壁沾有油污,请你设计洗涤这支试管的方法。4曾有报道,有人站在高土坡上对着输电线小便触电身亡,知道这是何故吗?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 溶液的组成在实际应用中

13、,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地知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例如,在一定数量的农药中究竟含多少溶质才能既满足杀虫的要求,既节约农药并且又不伤害作物。这就产生了从量的方面研究溶液的需要。理解:(1)溶液的“浓”或“稀”是由溶质和溶液的量共同决定的。(2)当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都确定了,溶液的组成也就被确定下来了。例如:已知 50 g 氯化钠溶液里含 2 g NaCl 和 50 g 氯化钠溶液里含 4 g NaCl,我们就能确切知道后一种溶液的溶质比前一种溶液的溶质多一倍。就上述例子展开讨论:由于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当溶质或溶剂的量有所变化时

14、,会有以下情况:1.如果溶质量增大,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增大,溶液会变浓。2.如果溶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稀。3.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会增加,溶液会变稀。4.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减少,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浓。从而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组成变化是由溶质、溶液量的关系决定的。溶液和溶质的量总要选取一定的单位来表示,例如质量单位克或体积单位升等,选用不同的单位时就会有不同的组成表示法。我们主要学习溶质、溶液的量都用质量单位表示的溶液的组成及有关计算。二、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

15、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cm 3)溶液密度(g.cm -3)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注】在了解溶液组成时,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 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 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是没有意义的。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

16、会有什么影响?(2)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3)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它表示什么含义?(4)这表示在 100 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 16 份质量的食盐和 84 份质量的水。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溶

17、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单位 g 无关系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100g(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例:要配制 20%的 NaOH 溶液 300 克,需 NaOH 和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300 克20%60 克。溶剂质量(水)300 克60 克240 克。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

18、的质量分数。例 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 20 克溶液,蒸干后得到 2.8 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14%。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例 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 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 150 千克质量分数为 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 千克16%24 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 千克24 千克126 千克答:配制 150 千克 16%食盐溶液需食盐 24 千克和水 126 千克。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例 3 把 50 克质

19、量分数为 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答:把 50 克质量分数为 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的溶液,需要水 195 克例 4 配制 500 毫升质量分数为 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 98%多少毫升?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 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 98%的密度为。设需质量分数为 98%的体积为 x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答:配制 500mL 质量分数为 20%溶液需 63.2mL 质量分数为 98%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

20、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例:用 70 体积的酒精和 30 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 100 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 70%。典型例题:1要将 100 g1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增大到 20% ,需添加蔗糖多少克?蒸发多少克水? 解:原溶液中蔗糖的质量 = 100 g 10% = 10 克设需加蔗糖的质量为 x 。10 g + x则 100% = 20% x = 12.5 g100 g + x注意:经常有这样的错误做法:即认为原有溶质 10 g,再加 10 g 蔗糖就可以了,殊不知溶质加倍了,可溶液也增加了,所以得不到原有溶质质量分数的两

21、倍。 解:设需蒸发水的质量为 y 。蒸发水时溶质质量不变,仍然为 10 g 。10 g则 100% = 20% y = 50 g 100 g y思考:如果要使 100 g1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减少到 5% ,应加多少克水呢? 技巧总结: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加倍,蒸发溶剂量应等于原溶液量的一半;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半,所加溶剂量应等于原溶液量。2防非典期间,某医院要用含溶质质量分数为 20%(密度为 1.1gcm)的过氧乙酸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0.4%(密度为 1.0gcm)的消毒液 15L,请问需要 20%的过氧乙酸溶液体积是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如何配制? 计算:分析:

2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设需要 20%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 x。15L=15000mL 15000mL1.0gmL= 15000gx 20% = 15000g 0.4% x = 300g20%过氧乙酸溶液的体积 = 300g 1.1gmL = 272.7 mL水的体积 = (15000g 300g) 1.0gmL=14700 mL 注意:由于溶液体积不可相加减,所以水的体积不可用 15000mL272.7 mL 求得;也不可根据15000g(10.4%)1.0g mL 求得,因为这里求得的是所有水的体积,而并不是稀释过程中所要加的水的体积。答:略。 量取:用适当大小的量筒分别量取

23、 272.7 ml 的 20%的过氧乙酸溶液和 14700 ml 的水倒入容器中。 稀释: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并贴上标签即可。【随堂检学】(一)选择题:1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不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2将 10 g NaCl 完全溶解于 100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等于 10% B、大于 10% C、小于 10% D、无法比较3从 1 L10%的 NaOH 溶液中取出 100 mL,这 100 m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0% B、 1% C、11.1% D、10%450 g 15% 的氯化铵溶液中,含氯化铵的质量为

24、( )A、42.5 g B、7.5 g C、4.25 g D、75 g5配制 10 g 10%的氯化钠溶液,所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最好为( )A、10 毫升 B、50 毫升 C、100 毫升 D、无所谓6下列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20 g 硝酸钾溶于 80 g 水中 B、80 g 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 20 gC、19 g 水中溶解了 6 g 硝酸钾 D、40 g 硝酸钾质量分数为 5%的硝酸钾溶液中又溶解了硝酸钾 10 g7把 4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 10%的溶液,需加水( )A、100 g B、200 g C、400 g D、800 g8常温下,向 100

25、 g 质量分数为 5%的蔗糖溶液中加入 5 g 氯化钠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二)判断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打“”或“” )1在 100g 水中加入 20gNaCl 后完全溶解,则溶液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20%。 ( )2100g 10%的 NaCl 溶液与 50g 20%的 NaCl 溶液混合均匀,可得到 150g 15%的 NaCl 溶液。 ( )3100mL10%的酒精溶液与 100mL 20%的酒精溶液混合均匀,可得到 200mL 15%的酒精溶液。 ( )4100 mL 98%的硫酸(密度为 1.84 g/cm3

26、)中含有硫酸 184 g 。(三)填空题:1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其含义是 _。2将 250 克硫酸铜晶体(CuSO 45H2O,溶于水后溶质为 CuSO4)溶于 4800 克水中配成硫酸铜溶液。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为 _克,溶剂的质量为 克,溶液的质量为 克,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 20 克溶液,蒸干后得到 28 克的氯化钾固体。则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活用所学】(一)选择题: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2有一溶质质量分数为 12%的 KCl 溶液,当蒸发掉 120 g 水后,溶质

27、质量分数为 24%,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2 g B、14.4 g C、24 g D、28.8 g3有一混合溶液 a 克中,含 b 克水,其中溶质 X 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 B大于 %10ab %10abC小于 D等于 4现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以下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 3.2 克 NaCl 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B、用量筒量取水时,面对刻度,俯视凹液面最低处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盛有 NaCl 的烧杯时,有水溅出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时,不慎洒落 (二)计算题:1图 1 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

28、 标签,请根据标 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多少 g,溶液的密度约为多少 gmL?2生产上要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来清洗钢材,现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38%密度为 1.19g/mL的浓盐酸来配制 500 克 10%的盐酸溶液。请你和同学讨论,应如何配制,并将配制过程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请计算出所需浓盐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 。、量取液体(并说明用什么规格的量筒):。、稀释:_。、贴上标签。一、溶解性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活动探究:P 166实验 1填表:在室温条件下:溶质 溶剂 溶解性食盐 水 好蔗糖 水 好熟石灰 水 差结论: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9、1)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即与溶质的种类(或性质)有关活动探究:P 167实验 2填表:在室温条件下 溶质 溶剂 溶解性食用油 水 差食用油 汽油 好结论: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即与溶剂的种类(或性质)有关活动探究:P 167实验 3填表:溶质 溶剂 溶解性室温 硝酸钾 水 好加热 硝酸钾 水 更好结论:(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交流讨论:P 167 阅读:P1 67过渡:上述实验 3 中在室温下将 3g 硝酸钾加到 5ml 水中,硝酸钾没有全部溶解,说明了什么呢?(不能无限制的溶解,也就是不能无限制地提高溶液的浓度)那么,你能否解决上

30、课前提出的问题:电解食盐水制氯气时,为什么不用 50%的食盐水呢?交流讨论:那么,除了用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未溶解的硝酸钾溶解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呢?活动探究:P 167小结: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的溶剂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量增多。 大多数固体,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溶剂的量增多,溶解量增多。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大多数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展示:观察一瓶底部仍有少量白色硝酸钾固体的溶液。 小结:二、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提问:那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前是否可以转化呢?

31、举例:以上述实验为例。 小结: 加水 加热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蒸发 降温 加溶质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3. 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常用溶解度来衡量(固体)固体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 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来表示。溶解度 100 克溶 质 质 量溶 剂 质 量气体溶解性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溶解性大小溶解度大于 10 克为易溶;1 至 10 克为可溶;0.01 克至克为微溶,小于 0.

32、01 克为难溶。在解题过程中还是让学生套公式进行计算。由于初中教材对溶解度计算的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求涉及单一的溶剂量改变或温度改变的情况下溶解度的计算,其它较复杂的情况则不要求,因此,书上的习题学生根据公式表面上也会计算,但这种方法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死套公式,没有真正理解到计算公式的原理、实质,更谈不上能力、发散思维上的培养,这样,学生到高三总复习时,遇到稍复杂的涉及到溶解度的计算时,就不知所措了。鉴于此,解度计算的教学利用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打下的基础,采用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相似的方法来教学,效果很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后,对溶解度计算中较复杂的习题都能解答。此法对学生发散思维、特别是迁

33、移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具体方法如下:一、在讲解了溶解度的定义后,复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实质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推导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的一种计算。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 2H 2 O 2 2H2O点 燃4 : 32 : 36 得出:每 4 份质量的氢气跟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现只要知道H2、O 2、H 2O 三种物质中任意一种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推导出的质量关系,求出另外两种物质的质量。2H2 O 2 2H2O点 燃4 : 32 : 36 x : y : z 即: 432 xy ( x 已知:则可求 y

34、、z或 436 xz y 已知:则可求 x、z或 3236 yz z 已知:则可求 x、y)据此,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一般情况下指水做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此温度下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因此,根据此定义,解题时利用此关系,先把溶剂设定为 100 克(已知数),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即是在这 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然后找出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就可进行求解:温度() 溶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 饱和溶液质量(克)t 100 克 溶解度(S)克 (100 溶解度)克学生在解有关溶解度计算的问题时,先

35、将上式列出,再根据题意,找出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量比关系: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100 溶解度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 100 (100溶解度)溶质质量饱和溶液质量 溶解度(100溶解度)(相当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先找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就可进行计算了(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习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是让学生死记以上推导出的关系式,而是将重点放在根据溶解度的实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者的结合上。具体如下:例题 1、把 50 克 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 12 克硝酸钾,求硝酸钾在 20时的溶解度。解析:设硝酸钾在 20时的溶解度为 S此题是在一定温度下且定温(t20)时求溶解度

36、的题,即溶解度为未知数(一般把溶解度设为 S),跟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未知时的计算相似。温度() 溶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 饱和溶液质量(克)20 100 克 溶解度(S) (100 溶解度)克20 50 克12 克 12 克 50 克 列出比例式: 100 克 (100S) (50 克12 克) 50 克 或 S (100S) 12 50或 100 克 S (50 克12 克) 12 克 (用此式计算最简单)S 31.6 克例题 2、已知氯化铵在 20时的溶解度是 37. 2 克。实验室在 20时,配制 1000 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和水各多少克?解析:设

37、需氯化铵的质量为 x,水的质量为 y此题溶解度已知(相当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温度() 溶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 饱和溶液质量(克)20 100 克 溶解度37.2 克 (10037.2)克20 (1000x)克 x 克 1000 克 列出比例式:37.2 克 (10037.2)克 x 1000 克 (用这个式子计算最简单)x 271 克 需要水的质量 y1000 克271 克729 克例题 3、已知氯化钠在 20时的溶解度是 36 克。在 20时要把 40 克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氯化钠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析:设需要水的质量为 x此题溶解度已知(相当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了)温度() 溶

38、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 饱和溶液质量(克)20 100 克 溶解度36 克 (10036)克20 x 40 克 (40x)克 列出比例式:100 克 36 克 x 40 克 (这个式子计算最简单)x 111 克例题 4、把 200 克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从 50降低到 10,计算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已知氯化铵在50和 10时溶解度分别为 50 克和 33 克)解析:设有 x 克氯化铵析出因为氯化铵在 50和 10时溶解度分别为 50 克和 33 克,根据溶解度的定义:50时,100 克水中最多溶解 50 克氯化铵即饱和,当此(10050)克 50时的饱和溶液降到 10时,溶剂量不变,但此时

39、 100 克水中最多溶解 33 克氯化铵即饱和。所以(10050)克 50时的饱和溶液降到 10时,只有(10033)克,析出晶体(10050)(10033)克17 克,即析出的晶体等于两温度下的溶解度之差:50 克33 克17 克(如果是升温的题,则两溶解度之差即是溶液在高温时重新达到饱和所需加入的溶质质量)。温度() 溶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 饱和溶液质量(克)50 100 克 溶解度50 克 (10050)克降到 不变 降到 变为10 100 克 溶解度33 克 (10033)克析出晶体 析出晶体 5010 100 克(不变) (5033)克 (10050)(10033)克5010

40、 (200x)克 x 200 克列出比例式: (5033)克(10050)克 x 200 克x 22.7 克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溶解度的习题,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教学。图示法有着直观、明显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 例题 1、将某物质的溶液蒸发 60g 水后,温度降到 20,析出无水晶体 5g;再蒸发 60g 水后,温度仍降到 20,又析出无水晶体 6g。则在 20时,该溶质的溶解度为多少克?解析:设在 20时,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x 克首先,该题温度一定(20)。某溶液在第一次蒸发 60 克水后,析出无水晶体 5 克,此时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但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

41、溶液)。然后,再蒸发 60 克水,又析出 6 克晶体,则 20时,蒸发的 60 克水中溶解 6 克晶体即饱和。(60 克6 克 100 克S)如图所示:蒸发掉 60 克水 蒸发掉 60 克水 20的饱和溶液 20 某溶液(可能是 析出晶体 5 克 析出晶体 6 克(则 60 克水溶解 6 克晶体即饱和)饱和溶液,也可 (此溶液现在肯定饱和) 能是不饱和溶液) 所以,得出比例式: 60 克6 克 100 克SS 10 克例题 2、有 t时的硝酸钾溶液 m 克,在该溶液中加入 x 克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仍有 y 克不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 z 克水,再恢复到 t,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 t时硝酸

42、钾的溶解度为多少。解析:假设将此 m 克溶液分成两部分(如图),中间有一块隔板隔开,上边 A 克是纯水,下边(mA)克恰好是 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将此溶液中加入 x 克硝酸钾晶体后,充分搅拌仍有 y 克不溶,则 A 克水中刚好溶解(xy)克硝酸钾;.如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 z 克水,再恢复到 t,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蒸发的水应等于第一种情况下的纯水,即 z 克 A 克。 加入 x 克 KNO3固体纯水(A 克) 残留 y 克晶体(则:此部分饱和溶液质量为Axy ,此时如将隔板抽去,由于温度不t时 KNO3 变,因此,混和后的溶液仍然刚好饱和)。的饱和溶液 (mA)克 蒸发掉 A 克水纯水(A

43、 克) t时 KNO3 此时剩下的溶液也恰好饱和:的饱和溶液 因此:100 克S z(xy)(mA)克 则: S 100(xy)z例题 3、在某温度下,某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6.8,在足量的此溶液中加入 W 克该无水盐,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 N 克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该盐晶体,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解析:设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溶质的质量是 x 克此题涉及结晶水合物的计算。W 克无水盐加入该盐的饱和溶液中后,不仅不溶,反而要从溶液中吸水,形成含一定量结晶水的该盐晶体。由于溶液是饱和溶液,这些水被吸去形成晶体后,它们所溶解的溶质又要析出,析出过程中又要吸水,不断进行,趋于一个数值(数学中的极限)。因此,这类题正解很烦琐,一般先设析出的晶体质量,再求解。本题加入 W 克无水盐后,析出晶体 N 克,则:原溶液减少了(NW)克。因此,设(NW)克饱和溶液中有溶质 x 克,依题意得: 100 26.8 x (NW)26.8此题用下图解更直观:假设将此饱和溶液分成两部分,中间有一隔板:上部分加入 W 克该无水盐后,刚好全部析出(得 N 克含结晶水的晶体);下部分是剩余的饱和溶液。W 克上部分饱 溶剂 水 上部分饱和 水 N 克晶体和溶液 y 克 溶质 x 克 溶液 y 克 x 克 隔板 隔板 下部分饱和溶液 下部分饱和溶液 NW y x y26.8(N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