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2 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教学课题 总课时:1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教 学重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 人物性格的特点。教学难点 课文如何扣住“不辱 ”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教学方法 读书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学生认真倾听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
2、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学生自读文章内容 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三.析读文章,合作探究、作者、背景简介。 、教师范读,然后正音正字。、同学反复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 举行朗读比赛。、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 学生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学生听读,自己把正确的读音记录下来 方法:从第一个同学起,读错时,该生坐下,下一个同学接着读,最后读完全文统计读书人数,以人数少者为优胜。)学生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培养学生朗读,养成正确识字习惯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了解文 章大意,、疏通 文意后,可以
3、排演小话剧唐雎舌战秦王第一课时做准备工作。我们有如下 问题等待解决。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对疑难词句的辨析。 学生排演小话剧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第 1 段为第一部分,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第段为第二部分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第 4段为第三部分,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五百里之地:方圆五 百里的地方。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副词,表示希望,命令等语气,此句意思是: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 虽然:这里是“虽说如此,但是”与现代汉语里的“虽然不一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激发兴趣,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加深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对特殊 的词要特别强化四、总结、 扩展本课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学生课下搜集关于士的故事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面五、布置作 业认真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学生完成作业 巩固强化板书设计唐雎不辱使命简介 一、 出使缘由 二、 针锋相对的斗争三、 秦王折服课后由于课文主要是用对话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我请班上同学进行分角色进行了朗 读。在课堂上,我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和鼓励学生自觉的去思考、去探索,反思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