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桃花源记 课时安排 一课时知 识 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能 力 熟读并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态度情感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重 点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难 点 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 入:学习目标作家作品整 体感 知问:你能解释“世外桃源”的含义吗?展示本课学习目标。ppt 展示。1、教师范读课文。 2、指导朗读。3、安排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 。4
2、、检查自学情况(投影相关词语、点拔) 。5、ppt 展示问题讨论,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ppt 展示文章线索学生思考回答。(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明确任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一看(课文)二听(字音、节奏)三想(画面)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齐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找出古今义的不同。学生合作讨论,分析本文写作线索理解并掌握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领略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
3、力。积累文言词语。理清文章线索,为背诵课文打基础。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写作活动1、你认为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2、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陶渊明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但你们的理想经过努力一定会成为现实。生活在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的美好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那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和睦相处)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存在。因为渔人“寻向所志,遂迷” ;刘子骥“欣然规往” , “未果”。当时的社会黑暗纷乱,作者是借此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也是广大人民愿望的体现,所以说这是作者的一个美丽的梦。按要求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升板 书设 计桃花源记 陶渊明发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景美:平旷、俨然、良田、美池桃花源 进入 理想社会人美:种作、怡然、皆出酒食再寻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以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澜沧二中 魏 星2012 年 10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