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岳阳楼记(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1、巩固文中的文言实词。2、能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3、理清文章的脉络及作者的抒发的情怀抱负。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写作脉络;体会“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活态度。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及作者抒发的情怀抱负。教学过程:一、 复习巩固加点词(小黑板)二、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 写作目的。1、 文章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有何作用?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这篇“记”的原因。作用:表明滕子京是个迁客,但他仍积极从政,取得了良好的政绩(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流露出对滕积极治理政事的赞赏之意,也暗示了下文“迁客骚人”的悲 喜不可取。2、 滕的政绩
2、可以从文 中哪些语句看出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 文章第二大段写景,其用意是什么?为了写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4、 第 2 小节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一句从哪个角度说明洞庭湖的美景?从空间角度说明洞庭湖的广阔浩森。5、 “朝晖夕阳,气象万千”一句从什么角度说明气象变化之大?从时间角度说明。6、 “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段哪句话?“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文章 3、4 两节,主要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或悲或喜,这两节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排比,全用见景生情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照。8、第 5 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哪
3、些修辞手法?正面写出自己的生活理想与政治抱负。设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物喜”照应上文“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以已悲”照应上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迁 客骚人的或悲或喜,都来源于个人的荣辱得 失的考虑,这里是以更高的思想境界对上述“览物之情”的否定。设问:然则何时而乐耶?由设 问句引出全文的中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问:微斯人,吾谁与归?点出“古仁人之心”正是自己的理想,先忧后乐正是作者自己的见解。表达了作者坚定的志向和对友人的劝勉。“斯人”在这里指“古仁人” ,也暗指滕子京。三、中心归 纳:文章 主要通过写景,写出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四、做课堂练习,讲解课后练习五、 布置作业:1、 完成点击练习 2、背诵重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