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 道 我 国 颁 布 的 第 一 部 宪 法 的 时 间 、 主 要 内 容 及 性 质 ; 知 道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的 提 出 及主 要 内 容 ; 简 述 周 恩 来 出 席 万 隆 会 议 的 史 实 ; 提 高 整 合 信 息 和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 提 高 与 人 合 作 、交 流 的 能 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周恩来外交生涯的资料,学习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方法,和采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 过 探 讨 我 国 第 一 部 宪 法 的 性 质 , 认 识 新 中 国
2、真 正 实 现 了 人 民 民 主 , 体 现 了 人 民 当家 做 主 。了 解 周 恩 来 杰 出 的 外 交 艺 术 , 特 别 是 在 万 隆 会 议 上 的 出 色 表 现 , 感 悟 伟 人 热 爱祖 国 的 伟 大 精 神 , 并 努 力 将 其 化 为 自 己 成 长 的 动 力 ; 增 强 同 学 间 相 互 沟 通 、 合 作的 意 识 。教学重点: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教学准备:收集周恩来外交生涯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提纲式 8 分钟)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问土地
3、改革和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点。二、导入新课(总结承接式 2 分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那么在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在内政和外交上又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讨论、对比归纳式 20 分钟)(一)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7 分钟)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学生阅读归纳时间、地点、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性质?师结合书后“每课一得”及具体实例精讲点拨,辅之以学生的讨论突破难点。3.选举国家领导人。学生阅读归纳即可。(二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 分钟)1.背景:教师简单介绍。2.提出及内容。首次提出:1953.12 同印度代表谈判中提出;作为基本准则:1954.6 访问印度、缅甸时提出。学生阅读归纳,教师联系国际形势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3.意义:学生讨论归纳。(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7 分钟)1.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教师点拨。2.会议的中心议题:教师突出“求同存异”的方针。适当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3.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促成会议的成功:指导学生讲述有关周恩来外交艺术的故事,从中学习总理高超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四、归纳升华(问答、感悟式 3 分钟)以板书为线,师生共同归纳出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成就。第一届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制度。我国在对外交往中遵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所倡导的“求同存异” 的万隆会议的原则,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我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 7 分钟)P19 自我测评、 创新设计 。六、板书设计第 3 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内政: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54.9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 1954.6 基本准则 外交 万隆会议:1955.4 周恩来 “求同存异”方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