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 史 教 学 设 计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型:新授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初步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和“丝绸之路示
2、意图” ;创设情境,以“揭皇榜 ”“时光隧道”等方式,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走近历史,对历史产生认同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学习,认识到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2、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3、 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共同缔造了中国历史。两汉时,加强了对边疆一些地区的管辖,密切了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3、分。4、 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师准备:图片及音像资料教具资料准 备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教 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自备补充集备补充温故知新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启发思考回答情景导入: 启发 积极参与 也可 学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开始得以尽情的施展。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开始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的活跃起来了。那么,你们知
4、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秘面纱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的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由可前提示导入生的积极性可以提高三维目标大屏幕展示总体把握,为新课做铺垫教师突出重点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发生变化取决于什么呢? 2、西域的含义3、说一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及作用、张骞不辱使命的事迹给我们怎样的启发?4、说说丝绸之路的路线、名称由来及作用5、除了张骞开辟的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谁还知道有
5、哪些其他的丝绸之路吗?6、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秦汉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大屏幕出示问题,指导阅读启发引导点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归纳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探讨交流,解决问题(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看书,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突破: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能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指导分析点拨阅读归纳探究小结归纳: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长期被匈奴阻塞的东西交通,沟通了曾被中断的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使得汉族和西北边疆各族以及中国人民和亚洲、欧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教师利用大屏幕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以致用: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板书设计张骞通西域优点:课后随笔与反思 缺点: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重要结果:设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拓:丝绸之路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