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7课 那树 教案 鲁教版九上 (1).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50175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那树 教案 鲁教版九上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7课 那树 教案 鲁教版九上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7课 那树 教案 鲁教版九上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7课 那树 教案 鲁教版九上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那树 (一)词语积累: 佝偻(gu l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n):倒塌。 萌庇(yn b):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d)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二)作者简介: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 (开放的人生 人生试金石 我们现代人 ) 人生观察 长短调 世事与棋 情人眼 碎玻璃 灵感等。(三)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

2、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作者以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表情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下面从课文的主旨、思路章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作一些分析。 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描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在这部分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这是粗看时的容貌;它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这是细看时的容貌。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

3、凉景象,此情此景远离现代文明。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对肆虐的台风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成为生命界蔑视和抗击台风的榜样;有人到树身的洞里插一炷香,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在炎热的夏天,它撑开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鸟儿栖身之所;在夜晚,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它还“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扩张着荫庇的面积,滋润着周围更多的泥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之,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甚至有某种特殊神性,自久远的年代以来静静地、默默地庇护着人类。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

4、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描写近期的大树。在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首先写了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 “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写了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作者假定大树有感觉、知觉,有灵魂、性情,所以引发大树的深刻自省。大树一方面明知早晚面临引颈受戮的命运,另一方面又不可能迁徙逃亡,只能“效死”于泥土, “绿着生,绿着死” 。但即使这样,大树

5、仍默默地作贡献,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 “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 。由此可以看出大树除无私奉献的精神之外,还有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束):描写现时的大树。此前是对大树的一般性叙述;到了这一部分,文章转为具体描写,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之情。这是全文写作重心所在,大致写了四件事:一是醉汉驾车出事,二是电锯锯倒树身,三是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四是挖树根、平路面。这几件事本身具有隐

6、含的倾向性、思想性。首先,这几件事似是前后相关联,有顺承关系,但是后三件事竟由醉汉驾车生祸这一事而来,显得颇为滑稽、不合情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批判态度。其次,电锯锯倒一棵亲近人类善待人类的大树,有违仁义之心,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这样的描写真惨不忍睹;借清道妇之口讲述蚂蚁国大搬家, “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充满悲壮的气氛,从动物王国里也看出恻隐之心。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也是作者的恻隐之心。此情此景,不须特意点明,读者即可明了其中的意蕴,但文章中带有倾向性的字词语句更能表达作者命意、文章主旨,也就是说作者情不自禁地表达了愤恨、悲哀之情,尽管表达得含蓄,例如把锯

7、树说成“屠杀” ,说成“葬礼”,把锯树人说成“刽子手”等就是例证。 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这一思路和写法的特点值得认真品味。有关大树之事可述者甚多,文章仅述大树有益于人类的情况和被人类所伐倒的情况,从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写,具有深刻的意蕴;按时间叙述,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将大树的具体形象描写放在文章较前的位置,意在先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和整体的印象;中间穿插一些传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趣味性;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分段,都有较为明显的语言标志,即第二部分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或矛盾对立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

8、然地过渡到近期的大树,第三部分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某一具体事件将要讲述,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文章最后写道:“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以叙述结尾,不作议论,好像“平淡无奇” ,但“平淡”之中有深意,隐隐地透出一种悲哀、幽怨和愤恨的情绪。总之,文章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是因为大树的经历本来就具有感人心魄、启人深思的特质。 本文语言特点,是生动、老练、简洁。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成为文中的“亮点” ,如写大树的形态, “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比喻非常奇特

9、,形象感、动感都很强,绝非文学新手所能为之;又如写入夜后的大树, “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 ,完全是诗化的语言, “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可谓神来之笔,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作者文学功底、语言功底良好,爱化用文言,生出新意,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 “日月光华,周道如砥”等,都是作者化用文言又加进自己的造句技巧,来表达全新的思想感情的语句;再如讲述树的命运,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 “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 ,这样的短句比比皆是,都是用简省

10、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剖析: 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1. 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第一部分,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大树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烧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第二部分:大

11、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 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那树经久的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2. 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 “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绿着生” 。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 “依然绿着” “照旧绿” “绿得很” “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 ,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 。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