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学案苏教版20181107327.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导学案苏教版20181107326.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后记苏教版20181107325.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苏教版20181107324.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20181107328.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解读之比较__谈新旧两种教学思想之对比苏教版2018110732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3.安恩和奶牛【学习目标】1.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2.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3.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感情。【阅读指南】1.简介小说特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肖像(外貌)描写人物——虚构的(一般情况) 动作描写自然环境 语言描写小说 环境 社会环境 神态描写开端 心理描写情节 发展 (细节描写 )高潮 结局 2.了解写作背景。【预习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1) 羞怯( ) (2)干瘪( ) (3)七皱八褶( ) (4)撂下( )(5)木屐( ) (6)锃( )亮 (7)嶙峋( ) (8)翩然( )(9) 腼腆( )( ) (10)翕( )动 (11)反刍( ) (12)找茬( )(13)瑕疵( ) ( ) (14)粗粝( ) (15)锱铢( )( )必较(16)踌躇( )( )不决 (17)小犊( )2.解释下列词语。(1)端详—— (2)瑕疵——(3)腼腆—— (4)锱铢必较——(5)熙来攘往—— (6)踌躇——2(7)瘦骨嶙峋—— (8)死乞白赖——(9)扬长而去—— (10)刨根究底——3.填空。(1)本文体裁 ,作者 ,他是_____(国籍)小说家、诗人,曾经获得过奖,代表作品有 等。(2)请仔细阅读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预习情况反馈。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试用简要的话概括故事内容。2.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两部分,请说说各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 — ) 。第二部分:( — ) 。3.复述故事,体会构思巧妙。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学生复述课文。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人物。1.第一小节主要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从这些语句中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呢?2.第一小节中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呢?3.第二小节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一头怎样的牛?从哪些方面写出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牛”的? 4.文章第一、二节着力描写安恩的悠闲自得和奶牛的健壮结实有何作用?35.你觉得安恩和奶牛的关系怎样?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深入了解人物。1.读完小说的第一部分,你对后面发生的事有没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2.对于文中写的几次买牛人,安恩分别是怎样的态度?最后为什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3.在安恩拒绝了众多的买主之后,终于有人对此寻根究底,不断追问。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很耐人寻味。请你揣摩一下其中的语气。4.对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安恩是怎样的反应,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5.被质疑、责难的安恩为什么还坚持不卖奶牛呢?请结合最后一个小节说说安恩是个怎样的人。6.小结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四、概括文章主旨和写法。1.从安恩和奶牛身上,我们能读出点什么? 2.文章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呢?五、学生自主交流从小说中获得的人生启示。【学法总结】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摘自《应用写作》月刊 1997 年第 1 期《广告与悬念小议》)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4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①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②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③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⑤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拓展延伸】1.试运用本课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段,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课文第二段对于动物观察细腻,描写生动,你能写一段你所熟悉的动物吗?【课外阅读】蜜 蜂丰子恺①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④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现在。⑤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⑥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5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 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⑦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⑧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⑨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②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答:5.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中加点“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答:6.细读第⑥段,完成以下任务。⑴假如你是文中的燕子,你穿洞时为什么“把翼稍稍敛住”?请结合语境,描述当时的心理。答:⑵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画线处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答:7.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答:8.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63、《安恩和奶牛》学案参考答案【预习作业】1.(1)qiè(2)biě(3)zhě(4)liào(5)jī(6)zèng(7)lín xún(8)piān(9)miǎn tiǎn(10)xī(11)chú(12)chá(13)xiá cī(15)zī zhū (16)chóu chú (17)dú2.(1)仔细看。(2)瑕,玉上的斑点;疵,小毛病。指人的小过失或事物的缺点。(3)害羞。(4)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5)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6)犹豫不决。(7)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8)指为了达到目的,没完没了地纠缠。(9)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10)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3.(1)小说 约翰尼斯·延森 丹麦 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2)心地善良的安恩养着一头健壮的奶牛,虽然她并不富有,但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独,她就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虽然好多人想用大价钱来买她的牛,但都被他拒绝了。【课外阅读】4.“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歉疚之情。5.加点词语写出玻璃一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望,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蜂的怜悯之情。6.⑴我(燕了)这样做就不会扯大纸窗上的洞,能让主人防风,不会影响蚕宝宝上山,免得辜负主人对我的关爱。⑵回忆了充满诗趣的幼年生活,表现那时人与生灵的温情,反衬现代人对生灵的冷漠,表达作者对过去那份温馨的留恋,隐含着作者对现代物质文明弊端的批判。7.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劝告;二是怕蜜蜂误会“我”捉它放生的举动;三是“我”不能凭一已之力开窗放蜜蜂出去。8.画线句写出了“我”心中对蜜蜂命运的牵挂,更能体现“我”对生灵的爱惜、怜悯(爱护、关爱、同情等)。/从前文写“我”一直想替蜜蜂谋出路,到最后这两句交待救蜜蜂的无果而终和”我“对蜜蜂生死未卜的担忧,暗含了“我”对人生错失的缺撼和生命的无常、无奈的感叹。如果删去画线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1第四课 安恩和奶牛约翰尼斯•延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主旨。2 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重点难点】1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主旨。2 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自主导学】1.本文体裁 ,作者 ,他是_____(国籍)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漫长的旅途》等。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羞怯( ) 锃( )亮 瑕疵( ) 腼腆( ) ( )撂( )下 磨蹭( ) 木屐( ) 干瘪( )反 chú( ) 抽 tì( ) 嶙 xún( ) jiǒng 迫( )找 chá( ) 粗 lì( ) xī( )动 zīzhū( )( )必较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1)他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 ( )着几条环状的花纹。 ( 装点 点缀 )(2) 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 )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 ( 肥胖 肥硕 )(3)老太婆安恩( )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 爱怜 可怜 )(4)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 )着要做成这笔买卖……( 纠葛 纠缠 )4.下列课文中的词语或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A.锱铢必较(形容很大方) 踌躇(犹豫的样子) 蹭(摩擦)B.瑕疵(玉上的斑点) 腼腆(形容很羞涩) 撂下(搁下,丢开)2C.翕动(一张一合地动) 锃亮(闪亮) 惶惑(不安,迷惑)D.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粗粝(粗糙)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自主合作探究】6.文章第一、二部分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和安恩的悠闲自得有何作用?7.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出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牛”的?8.通读全文,说说这篇小说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小说的主题。.【反馈检测】10.阅读课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20 分)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 “是你自己的奶牛吗?”3“是呀,当然是的喽。 ”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可是他打断了她:“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 “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 。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给加点字注音。 ( 4 分 )窘迫不安( ) 牛犊( ) 恳求( ) 刨根究底( )(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 4 分 )(3)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 “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 4 分 )(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 ) ( 4 分 )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去, “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5)“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4 分 )4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安恩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体悟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重点难点】1 理解安恩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体悟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自主导学】11. 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皱褶 货摊 毛茸茸 熙来嚷往 B.暇疵 缅腆 撂下 端详C.谦恭 惶惑 半晌 踌躇不绝 D.纠缠 牛犊 嶙峋 斑驳12. 下边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人大病初愈,瘦骨嶙峋,十分虚弱。B.李洋开始唱歌了,可是他的脸羞得红红的,像个腼腆的小姑娘。C.小摊上,顾客和摊主讨价还价,锱铢必较。D.天太热了,小狗懒洋洋地趴在窝里,吐着舌头不断地反刍。1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1) “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下面穿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 ”(1) 这是什么描写方法? 从这段描写中,你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2) “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 明明是安恩一个人来集市的,为什么安恩却说“我们”?【自主合作探究】14.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5写,还有细节描写。选文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试举一例来分析其作用。15.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16. 学习了《安恩和奶牛》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感想。【反馈检测】17.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10 分)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 ”我心里惋惜地想着。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1)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要求:不超过 25 个字) (3 分)(2)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蚁团却不见缩小” ,请说说这是为什么?(2 分)6(3)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一句中, “区区”是什么意思?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4)读了选文,你觉得蚂蚁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 分)答案:四 安恩和奶牛1. 小说 约翰尼斯•延森 丹麦2.qiè zèng cī miǎn tiǎn liào cèng jī biē 刍 屉 峋 窘 茬 粝 翕 锱铢3. (1)点缀(2)肥硕 (3)爱怜 (4)纠缠4.A5.心地善良的安恩养着一头健壮的奶牛,虽然她并不富有,但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独,她就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虽然好多人想用大价钱来买她的牛,但都被他拒绝了。6.写奶牛的结实健壮是为后文人们纷纷想买奶牛作铺垫,写安恩的悠闲自得是为了说明她根本没有卖牛的想法,由此来表现安恩的善良。7. 一方面通过对奶牛的结实健壮的外形直接描写,一方面通过许多买牛人对奶牛感兴趣的举动侧面描写。8.略9.示例:小说通过记叙安恩牵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市场,让奶牛与同类牲口相聚,散散心的故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表现了老太太安恩的善良和富有爱心的品质。10. (1)jiǒng dú kěn páo (2)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理由: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3) “坚决”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这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难为情。(4)C (5)这样”是指别人认为她“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 “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甚至怀疑那牛不是她自己的。 “只好”说明她还想让奶牛继续散散心,但为了不让别人误会,只好决定回去。711. D12. D13. (1)肖像描写。安恩是一位节俭和朴实,爱整洁,虽然年老却保持着自尊,安静从容的人。 (2) “我们”指自己和奶牛。在安恩眼里,奶牛是有灵性的,是自己的伙伴和朋友。14,本文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 举例略。15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安恩不富有,但她拥有一头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奶牛,而且也来到了集市。一般读者想不到的是,安恩特地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仅仅是为这头孤独的奶牛能和同类相处。这样的构思出人意料,但是又符合人物的性格。细致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16 答案略。扣住文中的某个情节,感悟“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人要懂得感恩那些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动物、要爱护和关心它们”中的任何一点即可。17. (1)短文讲了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抱成一团,机警地逃离了火海的故事。(2)因为死了的蚂蚁仍抱住蚁团,为保护其他蚂蚁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了蚂蚁的献身精神。(3).“区区”表示数量少或渺小的意思,不能删去,用在这里是为了跟下文写蚂蚁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4)值得我们学习的蚂蚁精神: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为集体利益不惜牺牲自我,斗争的韧性,机警的脱险方式。启示我们:要有团结、奉献、不懈斗争的精神,遇事要多动脑筋。1《安恩和奶牛》教后记新的课本换掉了《“诺曼底”号遇难记》 ,加了这一篇,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新课文,感觉更真实细腻。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初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概述你读到的故事内容。写出你从中获得的最突出的感受。二、归纳核心事件:安恩拒绝卖牛三、分析安恩的形象和奶牛的特点。四、分析安恩拒绝了一些怎样的人。拒绝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五、分析小说的中心。1、从你的分析看,安恩是一个随便就能拒绝别人的人吗?说说你的根据。2、从安恩的生活看,安恩有必要拒绝那些买主吗?可她为什么要拒绝呢?你自己是安恩的话如何做?(最后一问只是为了引出问题 3 和 4)3、安恩孤独吗?依据是什么?4、安恩可怜吗?理由是什么?大约用了两个课时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第一个环节的目的是想了解学生对这篇小说能读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发言大部分集中在“安恩爱护动物”上面,对于这一点有些同学认识比较深,对“爱护”有了相对具体的理解,个别人提到了安恩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奶牛。还有一部分同学能看到安恩拒绝了金钱的诱惑,在安恩的心里情感的力量超越的金钱。看得出来孩子们对于“奶牛是孤独的”这一提法感觉新鲜,但是没有太多的感受。了解了学情,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学会阅读小说时把握人物形象,二是挖掘小说的主题。分析安恩的人物形象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按部就班,小学的那些东西足够他们从安恩看2到一些性格特征,例如:年迈、俭朴、勤劳、清贫(在分析清贫的时候钻了牛角尖,我引导他们从环境描写入手理解人物的社会地位,算是临时想出来的对策,还比较有效) ,安恩干净、安闲地坐在集市的一角,静静地听着音乐,手里织着毛线活儿,孩子们对于安恩的精神世界始终不能准确地概括,他们能感觉到,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在引导上费了一番功夫,最后归结到安恩“有尊严地活着” 。我觉得学生既然不知道,就讲给他们听。分析买主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了,他们发现课文里居然藏着那么多有趣的东西,一个个像福尔摩斯,跃跃欲试。第一个“锱铢必较的人”是我和他们一起分析的,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把原文中“这头牛买多少钱,老婆婆?”两句话换一下位置,有什么不同。孩子们立刻理解了什么叫锱铢必较,我趁机告诉他们一个人的个性其实完全写在他的脸上,藏在他的话里,表现在他的举手投足间。教室开始沸腾了,他们居然找到了那么多的蛛丝马迹,他们甚至注意到了屠夫说话的语气,甚至开始对比两个买主的不同,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有了感觉,但是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屠夫的性格,一如刚才“活得有尊严”一样的说法,他们提炼不出来。我让他们联系生活,想象这样的人说话做事让人讨厌,人们到底讨厌他什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这样说:他看到别人的“货”就认定是自己的,上去又敲又打,太不礼貌了。马上有一个同学说出这样的人很粗鲁,很蛮横。孩子们兴奋地继续寻找,教室里举手如林,我常常不知道该叫谁,他们甚至会争论不休。很快这一部分顺利解决了。对于中心我归纳了三点。(1)安恩对奶牛的关爱超越了人和动物的关系,是众生平等下的一种深层关怀。 (这一点学生基本上说出来了)(2)孤独的安恩才能真正理解孤独的奶牛。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除非这两个人有相似的经历,所以,让自己用一颗开放的心胸面对世间的一切,多体验才能多理解。(3)清贫、孤独的安恩并不让我们觉得她是一个可怜的人,反而让我们觉得她可敬。为什么?因为她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她虽然贫穷却不抱怨,虽然年迈却不怠惰,虽然孤独却不寂寞,她用勤劳把朴素的生活装点得五彩缤纷,她用谦和友善让冷寂的人生变得温情3脉脉。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灵魂呢?讲完我担心是不是挖掘得太深了,怕孩子们不懂。结果问了几个孩子,都说上课很有意思,有收获,略微心安。晚上看到一个孩子写给我的感受:“我觉得安恩是那个时代清贫的缩影,虽然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活的自尊,自己并不在意物质生活而是在追求精神的富裕。 ”初一年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收获,应该不错啦。很开心的一课书!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1安恩和奶牛教学目标:学习文中所列生字词。了解本文故事情节。初步了解安恩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作品,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感。教学难点: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处?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二、预习反馈:PPT 出示生字词,抽查学生预习情况。腼腆羞怯 干瘪瘪 七皱八褶 嘈杂 卸货 依偎 相间 瑕疵 小犊 锱铢必较 踌躇三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情节。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初识安恩1、请一位同学朗读小说的第 1 小节(要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 )2、根据课文第 1 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走近安恩1、自由阅读第 3——19 小节。 思考:(1)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明确:有四拨。分别是,锱铢必较的人——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赖的人——来过一次又出大价钱的人。不能颠倒,这四拨人一拨比一拨难对付。是根据情节发展的深入而设定的顺序。(2)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 、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示例 1: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示例 2:四拨人都要买安恩的奶牛,都同样遭到安恩的拒绝,但拒绝的语言和语气是有区别的,对于屠夫她用了四个字,坚决予以拒绝:“它不卖的!”可以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感情很深厚,这是一种很令人感动的关怀。 )2、分角色朗读 3——19 小节。 (还原一下市场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环境的渲染。 )评价安恩在我们初识安恩、走进安恩后,现在来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安恩。(示例: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2四:课堂小结: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给予,还应有精神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 五、拓展练习 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1三 安恩和奶牛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及人物性格特点。(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1944 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入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漫长的旅途》等。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羞怯(qiè) 干瘪(biě) 木屐(jī)锃亮(zèng) 撂下(liào) 嶙峋(lín xún)翩然(piān) 翕动(xī) 腼腆(miǎn tiǎn)反刍(chú) 找茬(chá) 瑕疵(xiá cī)粗粝(lì) 锱铢(zī zhū) 磨蹭(cèng)小犊(dú) 窘迫(jiǒng) 踌躇(chóu chú)挑剔(tī) 肥硕(shuò) 半晌(shǎng)嘈杂(cáo) 卸货(xiè) 七皱八褶(zhě)3.解释重点词语。锱铢必较: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2计较。踌躇:犹豫的样子。腼腆:形容很羞涩。翕动:这里指嘴唇一张一合地动。锃亮:闪亮。惶惑:不安,迷惑。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粗粝:粗糙。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反刍:偶蹄类的某些动物(牛、羊和骆驼等)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从胃中逆呕回口中重新咀嚼,再咽下。通称倒嚼。死乞白赖:指为了达到目的,没完没了地纠缠。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4.初读课文,解决下面的问题。文章讲述了一个较有悬念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情节吗?明确: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三、合作探究(一)理清情节脉络课文中老太太几次拒绝卖牛?买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老太太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明确:老太太三次拒绝卖奶牛。同样的事件作者却写得不同,顾客的表现不同得到的礼遇也是不同的。对待前者老太太是谦恭,对待后者老太太简直可以说是傲慢地拒绝了。对第一个买主:“谦恭” ,因为其对牛很喜欢, “端详” “摸”等,问话也是有礼貌的。对第二个买主:“不屑地斜视” ,写出其无礼和大大咧咧的形象。 “喂,这头母牛多少钱?”显然从开始的一个“喂”字以及“敲” “匆匆摸”等,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屠夫与第一个买家是3不同的。对第三个买主:“摇摇头” ,因为其很想买, “死乞白赖地纠缠” 。(二)分析人物形象在你眼中,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来回答。明确:(1)衣着、外貌:样式老掉牙却很干净的旧衣服,带着土味儿的手染蓝裙,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有了年头的头巾,后跟磨平了但皮面却擦得锃亮的木屐,瘦骨嶙峋的双手,灰白的头发。——安恩年纪老迈,饱经沧桑,生活不富裕、十分俭朴,但她在意生活细节,是一位勤劳且有做人尊严的老人。(2)动作、神态:“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 ”——干活时动作娴熟优美,可见她虽已不年轻,但依旧勤劳能干。“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闹……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闲适悠然地置身于喧嚣中,于嘈杂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爱怜地瞅”表现出对奶牛的爱惜, “不屑地斜视”则明确表现出对屠夫粗鲁动作的厌恶。刻画其善良、慈爱与朴实。“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真诚地希望别人能理解她对奶牛的情感。(3)语言:“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 “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 。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安恩带奶牛来集市的目的就是让它到集市上散心,亲近同类。这朴素至极的理由表达了她对奶牛的慈爱之心,也尽显她的淳朴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诚的歉意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朴善良。小结:安恩是一位勤劳、能干、朴实、善良、仁慈、有爱心的老妇人。四、板书设计安恩和奶牛初识贫困、简朴、整洁瘦弱、勤快、安闲再识善良、爱怜奶牛4善解人意、不贪图利益五、课外拓展100 多年前,约翰尼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写成短篇故事集《希默兰的故事》 , 《安恩和奶牛》是其中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安恩身上所散发的人性之美,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那么,现在的我们,除了为这位平凡老人的高贵人性所感动之外,从她身上还能读出一些别的东西吗?参考示例:安恩并不富有,但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她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 ,坚持不卖奶牛,是因为她把奶牛视为与自己平等的生命。她生活俭朴,老牛相伴,闲适安然,表现出一种沉静安详、淡泊坦然的生活态度。她在简朴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乐,她固执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澄澈的心灵。她的本色人生引发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让人感悟精神的力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重点)2.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这一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走进一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解读一个给人无穷启发的温馨故事。二、自主预习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明确: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5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最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三、合作探究(一)情节设计1.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让它与同类相聚,这样的考虑合理吗?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安恩富有同情心,善待动物,她认为自己唯一的奶牛孤单,无奈之下想出这个办法,这是一位农家老奶奶的智慧,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2.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为什么没有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明确:这样结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许有人会恍然大悟,对安恩的做法表示理解,甚至称赞她的智慧;也许有生意人仍然不理解,因为每个养牛人也要生存,何况安恩并不富裕;也许有人会想到安恩的仁爱如同天使,他们会敬仰这样一位老奶奶;也许会引发一些人的思考……(二)探究主题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引发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通过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讨论、明确: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三)写作技巧1.明暗两线,并行结构。本文有两条线索,安恩拒绝出售奶牛是明线,而奶牛自始至终的孤独则是暗线,正是因为这一点,安恩的行为才会遭到众人的误解,情节才会跌宕起伏。2.形象描写,栩栩如生。文章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多6种描写手法。第一自然段主要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叙写了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的老太太。除此,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意在反衬安恩的沉静和安详。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好牛。文中通过买牛人和安恩的对话描写等,写出了安恩的态度是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对于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出的疑问,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对于猜测,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对于不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的确,就此而言,安恩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3.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文章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四、板书设计安恩和奶牛安恩——淡泊、坦然的人奶牛——平凡、温顺的动物人性美体现在对一切动物的关爱五、课外拓展安恩回到家后依然过着清苦而平淡的生活,奶牛日渐衰老,将要死去。这时屠夫又出现了,提出买奶牛的请求。请你设想一下二人对话的情景,续写一个结局。解析: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文章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续写结局,既要发挥想象,又不能脱离原文作者的写作主题。答案示例:“你的奶牛就要死了,现在你卖给我,还能得到一笔钱。我们来做这笔交易吧!”屠夫说。“它不卖的。 ”安恩平静地说。“你仔细考虑考虑,否则你会后悔的。 ”屠夫感到不可思议,又进行劝说。“它不卖的,你不会明白的,你走吧。 ”安恩依旧平静地说。屠夫看了看奶牛,看了看安恩,最后离去了。奶牛最终死去了,安恩把它埋葬在了山坡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