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67的认识拓展资料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3.doc--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习题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9.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4.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备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3.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授课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5.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教学图片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8.zip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1.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0.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2.doc--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课件1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7.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课件2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6.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做个减法表习题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4.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做个减法表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6.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做个减法表备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6.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做个减法表授课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7.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做个减法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5.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做个减法表课件1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9.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做个减法表课件2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8.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加与减一单元分析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56.doc--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习题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51.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33.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作业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50.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备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54.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授课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34.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教学图片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36.zip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53.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52.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55.doc--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开会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35.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习题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5.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9.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作业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4.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十几减76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9.doc--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备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8.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授课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30.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教学图片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32.zip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7.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46.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快乐的小鸭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31.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捉迷藏习题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7.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捉迷藏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0.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捉迷藏十几减8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0.doc--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捉迷藏备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9.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捉迷藏授课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1.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捉迷藏教学图片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3.zip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捉迷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8.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捉迷藏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2.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教材过关卷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1.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拓展资料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17.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美丽的田园习题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5.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美丽的田园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9.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美丽的田园备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7.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美丽的田园授课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0.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美丽的田园教学图片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3.zip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美丽的田园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6.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8.doc--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美丽的田园课件1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2.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美丽的田园课件2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21.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老鼠钻地洞拓展资料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0.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苏步青简介拓展资料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18.doc--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习题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1.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4.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十几减5432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4.doc--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备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3.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授课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5.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教学图片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8.zip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32.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课件1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7.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跳伞表演课件2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216.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达标测试卷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22.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骑马拓展资料素材新版北师大版20190314319.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6、7 的认识补全数字成语( )帆风顺、 ( )龙戏珠、 ( )羊开泰、 ( )面八方、( )谷丰登、 ( )六大顺、 ( )上八下、 ( )面玲珑、( )九归一、 ( )全十美。(答案:依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1买铅笔1、数一数,算一算,圈一圈。1、15-9=2、17-9=2、比一比,看谁先到终点。1、 142、 173、解决问题。一共有 16 只兔。一个笼子里装 9 只,另一个笼子里装几只?答案与解析一、1、6 2、8二、1、5 11 15 62、8 12 3 11三、16-9=7(只)-9 +6 +4 -9-9-9+4 +821买铅笔【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 9 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 9 的退位减法。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 9 的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小兔买铅笔的场景)。小白兔特别爱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一大早就带着小白兔来到文具店买铅笔。我们一起去瞧瞧吧!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1.交流,同桌说一说。2.全班汇报。二、互动新授袋鼠阿姨有 15 枝铅笔,小白兔要买 9 枝铅笔,我们帮袋鼠阿姨算一算还剩多少枝呢? 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15-9=?该怎么算呢?下面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在纸上列算式,摆小棒。1.先摆 15 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 9 根后,就知道还剩 6 根。2.先把摆好的 15 根小棒分成 10 根和 5 根,再从 10 根里拿掉 9 根剩一根,把这一根加上 5 根,就得到还剩 6 根了。3.把 9 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 15 根里拿走 5 根,再从 10 根里拿走 4 根,最后只剩下6 根了。4. 想 9+6=15,反过来 15-9=6。【巩固练习】2完成教材第 3 页“练一练”第 1 题。让学生说明题意,要求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先做一做,再算一算,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理解运算道理。完成教材第 3 页 3-5 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在教材上完成。【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1买铅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十几减 9 的口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摆小棒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根据主题图自编故事。交流故事。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①问题是:有 15 支铅笔,小兔买了 9 支,还剩几支铅笔?②要求还剩几支铅笔,该怎样列算式呢?请学生说一说。③15-9 等于多少呢?你愿意帮袋鼠阿姨算一算吗?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买铅笔”的知识。(出示课题:买铅笔)(1)自主探索,领悟算法(2)动手操作。(3) “15-9”是一个减法算式,你会计算吗?2(4)请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想一想,要计算 15-9,就是要从多少根小棒中拿走几根?该怎样计算?学生摆一摆,算一算。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吗?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在说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注意:首先,说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尽量说清楚,让小伙伴听懂你说的;其次,听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方法好,要记在心里。明白吗?赶快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吧!二、汇报交流。1、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谁愿意告诉袋鼠阿姨并展示给大家呢?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可能有:方法一:从 15 根小棒里,一根一根的减,一共减去 9 根,还剩 6 根。方法二:把 15 分为 10 和 5,先从 10 根里拿走 9 根,再把剩下的一根和这 5 根合起来,就是还剩下的 6 根。方法三:从 15 根里先拿走 5 根,然后再拿走 4 根,这样一共拿走 9 根,最后还剩 6 根。方法四:9+6=15,所以 15-9=6。方法五:把 9 看成 10,先用 15-10=5,这样就多减了 1,还应该加上 1,5+1=6,所以15-9=6。3、优化算法。这么多的方法,用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最简单呢?现在请你把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尝试练习。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一组题目。(课件出示:13-9= 14-9= 15-9= )请你认真观察一下,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观察并用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3集体交流、订正。2、课本第 3 页第 1 题。学生做一做,算一算。四、游戏:贴气球1、讲明游戏规则,帮助欢乐球找家。开班队会时,老师准备了许多欢乐球想请同学们一起布置教室,每个欢乐球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把欢乐球贴到相应的大气球下面,得数是 2 的贴在这儿!(指着贴有 7“2”的大气球)这是贴 3 的、贴 4 的贴 9 的。2、小组活动。欢乐球就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希望你们分工合作!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板书设计:买铅笔(1)15-1-1-1-1-1-1-1-1-1=6(2)10-9=1 1+5=6(3)15-5=10 10-4=6(4)9+6=15 15-9=6(5)15-10=5 5+1=61买铅笔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的近位加法和 10 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本节课采取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的计算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自己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 9”。课前准备相应课件、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2、请学生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兔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 9 支铅笔” 。兔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 支)和散的 5 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 支铅笔,卖出 9 支,还剩多少支?2二、想一想,列算式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 15—9 的算法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2)15 分成 10 和 5, 10-9=1 1+5=6 (3)把 9 分成 5 和 4, 15-5=10 10-4=6 (4)9+6=15 15-9=6 ……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4、做一做、说一说(书 2 页)(1)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拨珠子。(2)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边拨珠子边说计算过程。5、算一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7—9 四、巩固练习(3 页练一练)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圈一圈,算一算(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算法和得数。3、看图列算式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 2 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5、说一说,算一算。(1)看图说图意(2)列算式(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五、拓展练习(课件出示图片)3(1) 、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2) 、交流,归纳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算式。六、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买铅笔15-9=6 想:15 分成 10 和 5. 想:9 分成 5 和 4 想:9+(6)=1510-9=1 1+5=6 15-5=10 10-4=6 15-9=6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学习“十几减 9”的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这节课中,我注意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谁有不同的想法?” “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 “与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吗?” “他的想法谁听清了,能给大家复述一遍吗?” “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 “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 10 和 5 呢?” “你真行,你发现了自己的办法, ”“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现,碰撞。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同伴的不同算法,学生的交流有了实效。但在巩固练习时,各题结束时没有进行适当的总结,本课知识没有得到升华。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常常教后才知不足,要想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必须要使我们的教学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这一过程。41《买铅笔》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2.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 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编写说明本书是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科书借助学生熟悉的“买铅笔”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十几减 9 的计算。这节课既是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又是学习退位减法计算的基础。教科书的编写通过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还剩几支铅笔?解决“还剩几支铅笔”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二是借助直观模型探索算法。由于学生已经知道, “整体中去掉部分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算,因此,教科书的编排重点放在探索算法上。教科书呈现了学生解决“15-9”时可能出现的四种算。第一种算法是一个一个地减,主要利用学生的数数经验。第二种算法是将 15 分解成 10 和 5,第三种算法是将 9 分解成 5 和 4,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要想办法转化成 10 减几:前者是先用 10 减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运用的是 10 以内数的减法的知识;后者是先减去个位上的数,再用 10 减去剩下的数,即先运用 20 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知识,再运用 10 以内数的减法的知识。第四种算法是运用 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减法。其中数数的方法是最基础的方法,其他几种方法都借助了 10 减几和 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经验。同时,教科书在编写时对前三种算法都利用小棒这种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做一做,说一说?在抽象的层面上解决如何计算“15-9”的问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借 1当十”的道理,加深对位值的理解。算一算。这个问题主要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巩固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科书设计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体现了逐步抽象的过程。教学建议还剩几支铅笔?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2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尝试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还剩几支铅笔”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要解决“还剩几支铅笔”这个问题,应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同时复习减法的意义。2.探索算法先让学生尝试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棒先摆一摆,写出得数,再说一说可以怎样计算,总结计算的方法;如果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大部分学生不需要利用学具就能算出得数,那么可以让学生结合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尽管有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怎么算了,但不能很好地表达计算的道理,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算。教师可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位值思想,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退位减法积累经验。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利用具体模型解释算法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算理,而不是单一的通过背诵数的组成来算出得数。3.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类算法。(1)数数:通过一根一根地数小棒找到答案。①先数出要拿走的 9 根小棒,再数出剩下的 6 根小棒。②倒着数:从 15 根小棒中一根一根地拿,14,13,12,…,6。(2)拆数:把 15 或 9 分成两部分。①把 1 5 分成 1 0 和 5,借助小棒,先从 1 捆(10 根)小棒中拿走 9 根小棒,剩 1 根小棒,即“10-9=1”;再用剩下的这 1 根小棒加上另外 5 根小棒,是 6 根小棒,即“1+5 =6” 。②把 9 分成 5 和 4.借助小棒,先从 1 捆零 5 根小棒中拿走 5 根小棒,即“15-5=10” ;再从 10 根小棒中拿走 4 根小棒,剩下 6 根小棒,即“10-4=6” 。(3)利用加法计算减法。想 9 添上几就是 15,因为 9 添上 6 是 15,所以“15-9=6” 。另外,也许会有学生出现把 9 当成 10,先用 15 减去 10 得 5,再用 5 加上多减去的 1,即“15-10=5,5+1=6”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请不同算法的小组代表上讲台摆小棒并说明算法,交流中重点讨论思考的过程,教师及时板书相应算式。这几种算法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各自的价值,不存在优劣之分,因此,建议不要比较算法的优劣。教师要鼓励学生倾听,并尝试理解同伴的算法,但不要求学生都能掌握,3只要学会一种方法就可以了。做一做,说一说。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器拨一拨,也可以呈现已经画好“15”的计数器,让学生尝试在另一个空的计数器上画出去掉“9”后的结果,还可以让学生打开教科书,说说是怎样拨的。无论怎样教学,都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一般来说,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想法。(1)个位上不够 9 个珠子,十位上 1 个珠子相当于个位上的 10 个珠子,因此,拿掉十位上的 1 个珠子,在个位上添上 10 个珠子,在此基础上从个位上拿走 9 个珠子。(2)先从个位上直接拿走 5 个珠子,接着将十位上的 1 个珠子拿走,同时在个位拨上 10 个珠子,最后从个位上的 10 个珠子中拿走 4 个珠子。(3)个位上的珠子不够,直接拿掉十位上的 1 个珠子,这样就多拿走了 1 个珠子,要在个位上加 1个珠子。若有学生用第三种方法,教师要追问:十位上的 1 个珠子代表多少?为什么十位上的珠子没有了,还要在个位上添 1 个珠子?算一算。建议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算的过程和结果。特别要注意观察有网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解决完以上问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方法。在此基础上提问:(1)如果让你再算“15-9” ,你愿意怎么算,为什么?(2)如果遇到不会计算的问题,你会怎么办?由此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碰到新问题时,可以先摆一摆学具,在摆的过程中想一想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再把想的过程记录下来。41做个减法表一、在里填上“““ 12 13- ( ) 5 4+( ) 6 8+( ) = =二、9 7 8 4 7 21做个减法表【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2.进一步巩固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3.在整理的过程中按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难点:发现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小朋友们,精灵兔给大家写了一封信,谁愿意打开这封信?教师出示信封,请一位同学打开信,教师读信。内容是:小朋友们好,我是数学王国里的兔精灵,听说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我是来请教大家的,首先请你们计算几道题好吗?小朋友们算得真快!这些算式是大家前一段时间一直学习的,它们的计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整理算式1.独立观察思考,探索整理算式的方法。教师选几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出现:按被减数整理,例如11-2,11-3,11-4……按结果整理,例如先写结果是 9 的,再写结果是 8 的……2.小组讨论,整理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先选定一种整理方法,再明确每位小朋友的分工(谁说算式、谁找算式、谁摆算式、谁检查排列是否正确) ,最后打开信封拿出算式卡片整理。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明确整理的方法及小组的分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完成任务。请一个小组集体上讲台在大黑板上整理算式。(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讨论时间和整理时间)3.全班交流整理结果。2以展示“小组整理作品”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作品,边展示边讲解整理的方法。4.根据整理结果探索减法表中的规律。组内交流:学生整理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减法表,说说有什么发现。组间交流:各组选派代表,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5.集体总结:出示一个完整的减法表,分别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来展示规律。(配合课件演示)教师拿出精灵兔的信接着读:小朋友们太棒了!会动脑,善于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你能告诉我这节课你的收获吗?三、游戏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呀,老师给你们每个人还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呢,快来看看吧!(每人都有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先计算,在按算式的结果排队,最后按顺序离开教室)如:结果是 9 的离开教室,结果是 8 的离开教室……游戏完成后,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巩固练习】1.从减法表中任意选算式,要求学生快速说出得数。教师选减法算式,学生口答。2.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1)要求学生说一说差是 6 的算式有几道?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名回答。(2)这些算式是怎样找的?为什么这样找?学生回顾找的过程,回答问题。【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小结:通过做减法表,再次巩固了对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的理解,并发现减法算式的规律。31做个减法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把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成一个减法表,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这是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一个系统复习和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整理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尝试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巩固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按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成减法表。【教学难点】观察减法表,找出规律。课前准备相应课件、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小朋友们,精灵兔给大家写了一封信,谁愿意打开这封信?教师出示信封,请一位同学打开信,教师读信。内容是:小朋友们好,我是数学王国里的兔精灵,听说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我是来请教大家的,首先请你们计算几道题好吗?小朋友们算得真快!这些算式是大家前一段时间一直学习的,它们的计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整理算式21.独立观察思考,探索整理算式的方法。教师选几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出现:按被减数整理,例如11-2,11-3,11-4……按结果整理,例如先写结果是 9 的,再写结果是 8 的……2.小组讨论,整理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先选定一种整理方法,再明确每位小朋友的分工(谁说算式、谁找算式、谁摆算式、谁检查排列是否正确) ,最后打开信封拿出算式卡片整理。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明确整理的方法及小组的分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完成任务。请一个小组集体上讲台在大黑板上整理算式。(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讨论时间和整理时间)3.全班交流整理结果。以展示“小组整理作品”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作品,边展示边讲解整理的方法。4.根据整理结果探索减法表中的规律。组内交流:学生整理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减法表,说说有什么发现。组间交流:各组选派代表,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5.集体总结:出示一个完整的减法表,分别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来展示规律。(1)横着看,被减数相同,减数依次少 1,差依次多 1.说明被减数相同,减数小,差就大。(2)竖着看,被减数依次多 1,减数不变,差依次多 1.说明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小),差也随着变大(小)。教师拿出精灵兔的信接着读:小朋友们太棒了!会动脑,善于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你能告诉我这节课你的收获吗?三、游戏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呀,老师给你们每个人还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呢,快来看看吧!(每人都有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先计算,在按算式的结果排队,最后按顺序离开教室)如:结果是 9 的离开教室,结果是 8 的离开教室……板书设计:做个减法表311-2 12-2 13-2 14-211-3 12-3 13-3 14-311-4 12-4 13-2 14-4教学反思《做个减法表》 ,是学生已经学习了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对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分类整理。本课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一个比一个大 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 1;竖着看,每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 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次都加 1,得数都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 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 1。课一开始,我出示三组口算题:一组减号前面的数相同的,一组减号后的数相同的,一组得数相同的,进行开火车的练习,成功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用语言引导学生可以按三种不同的标准,即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得数相同,减号后面的数相同三种进行分类整理。刚开始大部分学生是按第一种和第三种进行分法的,经过我的适当引导,提醒学生也可以先算出得数,从而部分学生发现也按得数相同来分类整理。在对学生提出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第 17 页减法表的填空后,引出课题——做个减法表。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横着写,这样也比较快,而有一部分学生想从中间下手的,反而降低了速度。在之后的交流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有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但总体表达都不是很清晰。本堂课我觉得我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教师的语言比较啰嗦,不够简练。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随着课堂的深入,有部分孩子出现走神现象。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部分,处理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41《加与减(一) 》单元分析单元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 学会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3. 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4. 能发现和提出用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经过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和 2 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不但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数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这就为学习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又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运算与乘除运算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道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方法,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通过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减法的意义已经有所体会,并且知道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和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2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将退位减法计算的解决问题的两个难点分散编排,方便教学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有两个难点:一是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二是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要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如果把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解决“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背景中学习,难点过于集中,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教科书在安排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时,采用各有侧重的方法。例如,教科书共安排了 6 节课来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在这 6 节课中,前 3 节课是结合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集中精力探索计算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算法之后,再用 2 节课,以“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为背景学习减法。其中,第一节课重在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的道理,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巩固前面学到的计算方法;第二节课再在“比较”背景下学习新的运算,每节课重点解决一个难点问题。这样做既落实了解决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的理念,又方便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分散了难点,使学生容易消化吸收。2. 充分发挥小棒、计数器和数线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道理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为突破难点,教科书采用小棒、计数器和数线三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棒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直观模型,因此,教科书在初次探索算法时,都以小棒模型为主;计数器能更好地体现“位置” ,凸显“借 1 当十” ,因此,教科书也安排了用计数器辅助理解算理;数线可以很好地体现数序,体现多种数数的方法,可以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科书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之后,为学生呈现了数线模型,把数线作为一种计算工具,继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与初中的数轴相区分,在小学一般叫数线。有关数轴的知识,参见“数学万花筒▪数轴” ) 。三种模型由直观逐步走向抽象,结合使用,丰富并发展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也使习题的设计变得丰富多彩。3课时安排建议内容 建议课时数买铅笔(十几减 9)捉迷藏(十几减 8)快乐的小鸭(十几减 7,6)3开会啦(比较意义下的减法)跳伞表演(十几减 5,4,3,2)3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1练习一 1做个减法表 1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 9 课时。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1开会啦1、比一比,算一算。1、11-6=2、13-7=二、看图列式计算。= 3、解决问题。一(2)班的体育小组有 14 个小朋友。1、每人一个足球还缺几个足球?2、每人一个篮球,还缺几个篮球??个11 个2答案与解析一、1、11-6=5 2、13-7=6二、11-6=5 (个)三、1、14-7=7(个) 2、14-5=9(个) 1开会啦基础题1、算一算。16-7= 14-7= 11-5= 16-8= 14-8= 12-5=16-9= 14-9= 13-5= 12-6= 12-8= 15-6=2、填一填。7= 3= 8=15- 11- 18-9= 5= 9=能力题3、摘星星。17-8=12-9=-7=3 6+=12 13-=615-=5 14-=9 -4=14 -9=8 +7=14提升题4、看图列式计算。☂☂☂☂☂☂☂☂☂15 把 13 把-=-=5、看图列式计算。 ▲▲▲▲▲▲▲▲▲▲▲▲▲○○○○○(1)▲和○一共有多少个? (2)▲比○多多少个?☂?把?把2○=○=答案与解析基础题1、 9 7 6 8 6 7 7 5 8 6 4 92、 8 6 8 6 10 9能力题3、 9 3 10 6 7 10 5 18 17 7提升题4、15-7=8 13-9=45、 (1)13+5=18 (2) 13-5=81开会啦【教学目标】1.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13-6= 15-8= 17-9= 14-8= 11-6=11-9= 14-6= 16-7= 12-7= 18-9=二、用数学1.投影出示第 8 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有 11 个小朋友,他们准备开会了。会议室只有 7 把椅子。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 1:如果每人坐 1 把椅子,够吗?问题 2:还缺几把椅子?3.指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我们用圆纸片表示人,用三角形纸片表示椅子。指导学生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然后知名说,最后集体评价)4.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1-7=4.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坐一把椅子,不够,还缺 4 把椅子。2【巩固练习】1.课本第 9 页第 1 题。引导学生先看图。问: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有 15 个小朋友去植树,共有 7 把铲子,每人 1 把铲子,还差几把?指名学生回答,独立解答。2.课本第 9 页第 2 题。引导学生先看图。问:你找出了哪些数学信息?有 12 个小动物,有 7 个苹果,每个小动物 1 个苹果,还缺多少个苹果?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计算比赛。课本第 9 页第 3 题。4.方框里能填几?课本第 9 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填空,指名说一说。5.填一填。课本第 9 页第 5 题。【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1开会啦教材分析《开会啦》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加与减(一) ”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退位减法的第四节课。用减法解决问题时会涉及两种数量关系: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部分;另一种是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前面学生学习的减法都是从总数中去掉部分求剩余部分,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比较意义下的减法。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将这一类问题转化为用减法来计算,从而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教科书创设了“开会”的情境,引出比较的必要性,呈现淘气的想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实物抽象成图形,用已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最后把问题抽象概括出算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巩固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正确地表述题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2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13-6= 15-8= 17-9= 14-8= 11-6=11-9= 14-6= 16-7= 12-7= 18-9=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有 11 个小朋友,他们准备开会了。会议室只有 7 把椅子。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 1:如果每人坐 1 把椅子,够吗?问题 2:还缺几把椅子?3.指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我们用圆纸片表示人,用三角形纸片表示椅子。指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4.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1-7=4.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坐一把椅子,不够,还缺 4 把椅子。三、巩固提高1.课本第 9 页第 1 题。引导学生先看图。问: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有 15 个小朋友去植树,共有 7 把铲子,每人 1 把铲子,还差几把?指名学生回答,独立解答。2.课本第 9 页第 2 题。引导学生先看图。问:你找出了哪些数学信息?有 12 个小动物,有 7 个苹果,每个小动物 1 个苹果,还缺多少个苹果?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计算比赛。课本第 9 页第 3 题。4.方框里能填几?课本第 9 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填空,指名说一说。35.填一填。课本第 9 页第 5 题。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谁愿意说说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板书设计:开会啦11-7=41开会啦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 9、8、7、6”的退位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内容是“十几减 9、8、7、6”等知识的一节复习课,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复习巩固“十几减 7、6”的退位减法,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在运用这类知识解决问题时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度减法意义的认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巩固十几减 7、6 的退位减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巩固“十几减 7、6”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练进行“十几减 7、6”的计算,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课前准备相应课件、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课件,边播放边解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 11 人开会,才 7 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引入新课----开会啦二、探究新知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22、动手操作。3、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指名回答4、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求还缺几把椅子,就是求 7 与 11 相差几,只要用学生的人数减去椅子的把数就可以了,列式为 11-7=4。指名说一说 11、7、4 各表示什么三、巩固新知1、课本第 9 页练一练第 1、2 题。先让孩子们观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2、课本第 9 页练一练第 3、4、5 题。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回家后与你的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吧。板书设计:开会啦有 11 人开会,才 7 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11-7=4教学反思教学《开会啦》 ,因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针对椅子够不够的问题,我进一步提出“还缺几把椅子”的问题,引导孩子们画图,并且引导孩子们思考怎样画才能清楚地看出谁多、谁少,多多少或少多少,这样巩固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在第二课时,又适时让孩子们结合所画的图,解释少的几个也就是多出的几个,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几何直观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的图,能具体生动的理解问题,符合低段小学生思维特点。孩子们灵活运用几何直观是在不断自觉地进行合理、有效地成功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果我们只是偶尔呈现相关材料,孩子们可能只是产生即时有效结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需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习材料让孩子们经常性地用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几何直观这种方法稳定下来,为孩子们所喜爱。我们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尤其是在低年级中,我们的一些基础课中,充分利用几何的直观性,3能更具体生动地理解其含义,而使孩子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这对于数学理解是很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