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课 贞观之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的治国方法,了解他对唐朝的贡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进行简单的评价。过程与方法放映有关唐太宗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搜集有关
2、唐太宗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了解“贞观之治”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的个人政治才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 。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
3、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课前导学观看有关唐太宗的影视作品,如:秦王李世民 ;阅读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贞观之治”的基本知识。采用自学互论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学思路设计本课是以“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等内容为线索来展开的,唐朝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自学,从教科书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掌握。 “贞观之治”通过搜集和
4、整理课外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和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或 VCD、电视机和小黑板。有关唐太宗的影视作品片断。简易含图片的演示文稿。教学过程教学引导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
5、,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 ”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 (出示本课标题)采用故事引入法导课。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找出答案。(出示问题)1、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2、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学生可能回答玄武门之变)学生能回答,但可能答得不完整,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
6、注意纠正学生回答错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一个标题以及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同学们讲的很好,尤其是对唐太宗如何继承王位,讲的很精彩。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玄武门之变 。(放映短片)学生认真观看短片。看短片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示课文的第二个标题)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 ,并出示相关内容。 )学生看大屏幕并认真听讲。出示标题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概念有所了解。形成“贞观之
7、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出示问题)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到的课外材料,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抓住重点。教师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回答的内容有: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8、讨论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围绕唐太宗开明治国的政策措施来谈,让学生在了解唐太宗及“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以及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学们说的很好,从同学们回答的内容来看,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回答的内容)出示:小结的内容和唐太宗画像。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贞观之治”的基本内容和形成的原因,还对唐太宗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也有了正确的评价。通过他的功绩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课堂小结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贞观之治” 。这节课我们不仅客观地评价了唐太宗,我们还把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对这些朝代的历史更加了解。学习要学会举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