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5 课 新中国的外交内容标准:1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2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美建交能力培养:(1)通过学习新中国重大外交政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中美关系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情感的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中美关系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教学设
2、计:问题教学法 图例教学法由图片周恩来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概括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再让学生逐一讨论,分析各项外交成就的具体内容,教师进行充实、补充并作分析。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回答。若出现疑难时,教师再加以指导。应大致包含以下问题: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同哪国代表团谈话时首次提出这些原则?(印度)2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
3、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3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若时间允许,可组织学生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接龙”活动 ,当堂巩固。 二、万隆会议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了解中国参加万隆会议的不易。指导学生听录音,看课本 P95 两幅图片,了解中国参加万隆会议的情况。1万隆会议概况(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1955.4) 地点?(印尼的万隆) 会议特点?(是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性会议)会议的主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
4、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会议遇到了什么困难?2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了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3学生齐读小知识:什么是“万隆精神”?(开阔学生视野)亚非会议所体现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发展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国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重新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提案通过时,代表们热烈鼓掌。从
5、此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四、中美建交1971 年 4 月 10 日,美国乒乓球队一行 15 人对中国进行了为期 7 天的友好访问。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乒乓外交”的历史性的一幕。它是自 1949 年中美两国政府断绝正式交往以来,两国人民间第一次“人民对人民”的友好接触,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小球转动大球,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乒乓外交”演绎出的外交成就,世界瞩目。 1972 年,尼克松访华。 课外练习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反对殖民侵略 B、反对帝国主义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积极建立外交关
6、系2、2009 年 3 月 5 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 111 周年。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3、1955 年 4 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万隆会议的是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陈毅4、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经济合作5、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政治分歧,经济合作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5 年 4 月,亚洲、非洲二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国际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亚非国家的赞成和拥护,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是在什么时间?是周恩来访问哪国时提出的?(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3)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