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一统的汉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再现、自学概括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备初步的认识。教
2、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二)导入新课:课件在以大汉天子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为背景音乐中开始。师:为什么我们的华夏族会改称“汉族”?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我们的语言被称作“汉语”?中国文字又被称为“汉字”。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实际上这一切都跟汉朝有密切关系,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威望高。正因为汉朝的强大,不仅影响到世界,而且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因此,很多同中国有关
3、的称呼被冠以“汉”字而固定下来。)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汉朝的强盛情况。(三)讲授新课: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展示史料:材料一:“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公羊传隐公元年材料二:“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汉书王吉传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引出探究问题一:你认为“大一统”的含义是什么?汉武帝在位时期如何实现汉朝的大一统的?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总结:这里所说的“大一统”不仅仅指领土的统一,它还包括政治的清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展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视频
4、资料引导学生回答工“汉武帝在位时期如何实现汉朝的大一统的?”并理解什么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后教师可归纳以下几点并板书:(1)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3)军事:北击匈奴,巩固边疆(4)经济:统一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第 3、第 4 点在后面的第 13、第 14 课会祥细学习)课堂练习 1、2 题,由一个小组作答,分值可由教师决定。教师小结:这种大一统局面是在汉武帝时期实现的,我们一起通过一个片断了解一些汉武帝。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展示“汉武帝”视频材料引出。探究问题二: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实现这个大一统局面?(对于本问题估计同学们发言
5、会比较踊跃,可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引导学生将实现大一统的条件归纳为两大类: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汉武帝本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客观条件、物质基础:汉朝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朝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局面;小结:这人问题提醒我们,分析问题要注意全面,要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汉朝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朝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局面的具体情况。3文景之治:展示史料: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卷 15材料三: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引出探究问题三:材料二、三描述的
6、是怎样的社会状况,这种状况与材料一所描述的社会状况相比,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是由汉朝政府推行的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的)?学生讨论活动后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良好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文帝景帝时期政府推行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具体措施有:(1)轻徭薄赋;(2)奖励农桑;(3)提倡节俭;(4)重视以德化民。课堂练习 3、4 题(由没能选题的小组作答,分值由教师决定)课堂小结:本节课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缩影把我们带到了几千年前的繁荣安定的社会,围绕“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这个中心,我们也知道了:这个繁荣安定的社会是怎样实现的?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能够实现?这个繁荣安定的社会不仅仅影响到当时的中国社会、影响到当时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它同样影响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影响到我们今天。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学如何会全面分析问题,客观辩证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