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成就。2能力培养(1)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的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3思想教育(1)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通过了解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执着与严谨,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努力的热情。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史学方面介绍了司
2、马光及其著作资治通鉴。文学分两个方面作了介绍,一是宋词的形成和成就,二是元曲的形成和成就。史学和文学是本课的重点,突出反映了宋元文化面貌。本节课的难点则是元曲和风俗画产生的原因,这是当时城市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一种反映。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板书和放映资料片断。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二)导入新课: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三)学习新课1史
3、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提问: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要求学生思考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资治通鉴,多媒体显示此书)资治通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要求学生回答,引出作者司马光。显示司马光头像)(1)作者:司马光司马光是个什么人?你以前知道他吗?(要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联系小学课本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活跃一下气氛)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长大后的司马光干什么呢?司马光长大后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著名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司马光是保守的,反对变革,但在史学方面,他却是成就显著。他在史学方面的最重
4、要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这本书的编写,耗费了司马光大量的心血,前后用了 19 年,他和助手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仅一部分草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而且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一丝不苟。那么,资治通鉴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要求学生看书回答)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体?什么叫通史?(要求学生思考,尝试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治通鉴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 年的历史,共 294 卷。我们了解了资治通鉴的体例,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过编年体的史
5、书?(教师帮助学生回忆春秋这本著作)春秋也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不是通史,它只写了鲁国的历史,所以它只是一部国别史。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姓司马的史学家,他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写了史记。他是按什么体例写史记的呢?也是编年体吗?(要求学生回答)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纪传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例呢?它与编年体有哪些不同?我们来分析比较一下。(多媒体显示表格,各项内容逐次出现,师生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填充表格)体例特点优点缺点代表作品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容易明白事件先后顺序和前后联系对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善资治通鉴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记载人物活
6、动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联系史记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便于完整地记载历史事件事件间缺乏联系,难以描绘社会整体发展线索通鉴纪事本末我们对纪传体和编年体作了比较。一个以人物为中心记述历史,一个以时间为中心记述历史,有没有以事件为中心来记述历史的体列呢?(学生思考后,教师点明为纪事本末体,讲解过程中补充上表)资治通鉴作为一本史学巨著,它到底具有哪些史学价值呢?(要求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后,教师简单总结)首先,资治通鉴创立了编年体通史的体例,以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其次,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很多史书中都有篡改历史的现象,但司马光主张“直书”,就是真实地记录历史。所以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7、,被称为“信史”。第三,资治通鉴给后人以大量的统治经验和教训。司马光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后人,特别是统治者能从以前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资当政。因此,当写完此书后,他就呈给当时的皇帝宋神宗看,宋神宗认为这本书确实有借鉴的价值。因此赐名资治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意为通过对往事的借鉴,可以利于当今统治。此后的统治者以及一些文人志士都非常重视此书。第四,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司马光在撰写此书过程中,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史学才能,而且显示了他超人的文学才华。如书中一些战争的描写,生动具体,栩栩如生,而且条理清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文学:意境悠远的宋词(要求学生读课本所附苏轼的词
8、,认知词的形式。教师提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什么文学体裁?要求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诗与词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现为诗的句式很整齐,或五言,或七言,而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比较自由多变。宋朝是词最为繁荣的时期。宋词词的形成。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唐中期以来,音乐发展较快,而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音乐是灵活多变的。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它在唐朝出现,五代得到发展,宋朝达到高峰,取得辉煌成就。成就。宋朝涌现大量的词人,仅全宋词著录的就有 1300 多人,词919
9、00 多首,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利用多媒体列表讲述三人成就及其特点)A(多媒体显示苏轼头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苏轼是四川人,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皆具极高的文学才华。苏轼对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他之前的词大多拘泥于个人情感,格调不高。苏轼拓展了词的内容,既有关于个人情感、山水风景的,也有咏史、说理的,不拘一格。下面我们来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一下他的风格特点。(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体会其风格。教师创造意境,给予指导)读这首词,犹如站在一个高高的山崖上,脚下是滚滚的江水,巨浪轰响地拍打着山崖,你昂首挺立,极目远眺,气定神闲
10、地望着远处的山、远处的水和那无尽的天你的心情会是怎样?(要求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景象雄浑壮观,心情豪迈奔放,这就是苏词的风格特点。B与苏轼的豪迈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词则是另一番天地。(显示李清照头像及其代表作如梦令全文)李清照,山东济南人,杰出的女词人,生活于两宋之交,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由于生活于动荡的两宋之交,生活不稳定,她的词风在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清新、快乐,后期忧郁、多愁。我们来欣赏她的代表作如梦令。(要求学生低声吟读,体会其意境)这首词的含义是:昨天晚上雨小而风急,早晨醒来,余醉中寻问侍女,一夜的风吹雨打,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回答海棠依旧,词人不满地驳道,应该是绿叶
11、多而红花少。(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与苏轼那种气势磅礴的豪迈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词则给我们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清新与自然,而且通俗易懂,感情真挚,风格委婉,所以她被称为婉约派词人。C南宋虽然偏安江南,在词方面也颇有成就,其代表人物为辛弃疾。(显示辛弃疾头像及其代表作破阵子)辛弃疾为南宋杰出词人,山东济南人,生于南宋时期,一生关心抗金事业。曾参加过抗金义军,多次上书要求恢复中原,但未被采纳。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词。(要求学生朗读破阵子之后,教师解释其含义)这首词的含义是:醉酒时也不忘拨亮灯光来看心爱的宝剑,睡梦中也似乎听到雄壮的军号声,看见士兵正在吃肉,乐队正在演奏战歌,军队正在被检阅,骑着飞
12、快的马,拉开强劲的弓,英勇作战,奋勇杀敌,恢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赢得爱国的美名。只可惜我已是年老无力了。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渴望驰骋沙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却已不再有这个机会与能力。表现了有志报国而不得伸的悲愤,但仍可看出他那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的豪迈风格。这与苏轼有相似之处。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词在宋朝的繁荣昌盛。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一般给予这样的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突出成就,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元曲。3.戏剧:“感天动地”的元曲元曲的形成。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求学生看书了解)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通
13、过人物的动作、歌唱、道白和舞蹈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属于一种戏曲艺术。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道白,散曲在句式的长短表达上更为自由,更接近口语。元曲是一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形式,因为它不仅在内容上能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其表演方式也通俗易懂。为什么元朝会出现这种接近人民的艺术形式呢?(设问引起学生思考,教师讲解)这是元朝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宋金以来,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在一些大城市中,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为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也对文化生活提出需要,所以产生了这种来源于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成就。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代表。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剧作
14、家和剧本,当时知名的剧作家有 79 人,杂剧有 136 种,其中关汉卿的作品最为出色。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著名剧作家,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生活,熟悉民间语言,而且懂得舞台艺术,一生中创作大量剧本,保留至今的有 15 个,大多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抨击压迫者的残酷。他最出色的作品是窦娥冤。谁知道窦娥冤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求学生尝试介绍,教师补充)窦娥冤写了一个名叫窦娥的女子被冤枉的故事。窦娥 3 岁丧母,7 岁被卖给蔡婆婆作童养媳,10 年后又死了丈夫,生活悲苦。一天蔡婆婆外出讨债,遇见坏人,被地痞张驴儿和他的父亲相救。后来这两人以此为借口住进蔡家。张驴儿见窦娥貌美,非要娶她为妻
15、,窦娥不肯。后来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不巧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诬陷窦娥并逼她顺从,窦娥不屈。张驴儿告到官府,官府见钱眼开,窦娥受了重刑,但为了年迈的婆婆免于受刑,屈打成招,在被押赴刑场的,窦娥对这个不公的世界大加控诉,并诅咒,如果她是冤枉的,她死后将出现三件奇事:鲜血飞链,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她死后,果然应验。在戏剧最后,窦娥的冤魂出场,让她的父亲为她报了仇。这个故事不可能是真实的,但它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爱憎,而且表现了人民群众申冤复仇的愿望。元朝时期,著名的剧作家还有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等,另有一些著作汉宫秋、西厢记等。宋元文学成就斐然,在绘画和书法方面也很出色。4艺术(选修)(1)
16、绘画。我国绘画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从东晋的顾恺之到唐代的吴道子,风格各异,各有所长,到宋元时,绘画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更为广泛,风格更为多样,技巧更为成熟,基本上分为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其中风俗画是一种新的形式。相对于山水画和花鸟画的高雅与深奥,风俗画直接表现大众生活,更为通俗易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画呢?(提示学生参考元曲产生的原因思考)风俗画出现的原因也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它的出现也构成了两宋绘画的一个重要特色。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重要代表作。(显示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讲解)此画高 248 厘米,长 528 厘米,画面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现了北宋晚期东京城郊的景
17、色。宽阔的平原,嫩绿的树木,错落有致的农舍,一派清新自然的城郊风貌。第二部分描绘了汴河上的“虹桥”的景象,横跨汴河的大桥,急流中的运船,匆忙赶路的轿子和马等,表现了交通运输的紧张与繁忙。第三部分描绘了城市街景。林立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特色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反映了东京市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和城市面貌。整幅画内容丰富,但安排得错落有致,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犹如带你从城郊通过虹桥逛了一趟东京城,这幅画不仅艺术价值很高,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北宋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史料价值。我们课本上还有一幅村童闹学图的风俗画,描绘了村重课间嬉闹的场面,生动活泼,形象逼真,非常贴近生活。宋元时期出现很多著名的
18、画家,你能列举出几个?(要求学生回答)他们有荆浩、黄筌、徐熙、宋徽宗、顾宏中、赵孟頫等。宋徽宗在政治上软弱无能,为亡国之君,但在书画方面却很出色,是一流的书画家,画花鸟画相当出色。元朝的赵孟頫,在山水、人物、花鸟等方面,无不精细传神,他的作品被誉为“神品”。(2)书法。书法在宋元时期成为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涌现出很多的书法家,你知道哪些?(要求学生回答)其中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元朝的赵孟頫也是著名书法家。(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史学方面,司马光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学方面,“词”和“戏曲”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并产生了许多精彩的作品;绘画与书法也是异彩纷呈,出现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共同描绘了宋元的历史画卷。面对这些成就,我们不禁为先人所折服,也不禁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而自豪,但更重要的是,面对祖国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与传统,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奋发努力,振兴祖国。(五)练习题1选择题资治通鉴是一部()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国别史2连线题苏轼破阵子 清新委婉辛弃疾如梦令 豪迈奔放李清照念奴娇 豪放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