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上文言文中考链接试题一论语八则(一)1.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 (江西南昌中考题)2.论语中告诉我们正确对待别人优缺点的句子是_,_。(福建宁德市中考题)3.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温州中考题)4._ 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南通中考题)(二)、(2012 年山西)阅读论语(节选),完成题。(10 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给下
2、面加点的词注音。 (2 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 分)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 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 分)(三)、(2012 年茂名市)阅读十则,完成题。论语十则(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3、,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4、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 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
5、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二郦道元三峡(一)、2006 年湖北省黄冈市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
6、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 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 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 分)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 分)【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 5 月 20 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 年 5 月
7、20 日 14 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二)、2008 年福建省宁德市(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 题(15 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
8、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 分)(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2、翻译
9、下列句子(4 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三峡大坝 新 姿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 分)(三)、2008 孝感市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10、,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逆流
11、而上) B. 不以疾也(快)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2.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
12、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四)、2008 年株洲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
13、面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文章的第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五)、2009 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阅读三峡,(回答 1114 题,共 10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14、,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 分)阙: 襄: 2翻译下列语句。(4 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 分),天高地厚华夏情。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六)、2009 柳州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15、,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16、,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 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
17、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七年级下文言文中考链接试题一.赵普(一) 2006 年广西桂林市(课改区)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2 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常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
18、解释相同的一项( )(2 分)A、习:(1)少习吏事 (2)学而时习之B、以:(1)跪而拾之以归 (2)先帝不以臣卑鄙C、发:(1)家人发箧视之 (2)发闾左谪戍渔阳D、明日:(1)普明日复奏其人 (2)明日,徐公来,熟视之2、翻译下列两手。(4 分)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2 分)译文: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2 分)译文: 3、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 。(1 分)4、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1 分)5、下面是对画线部分进行联想和想象改写而成的一段课本短剧,请你将未完成的内容补写在横线处(对话、动作、神态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
19、)。(4 分)太祖(勃然大怒):此人究竟是什么人?你要屡屡举荐他?赵普: 。太祖( ):不得再议此事!(赵普神色不变,跪下拾起撕碎的奏折,退朝回家,默默将它补好)(第二天,赵普上朝)赵普(呈上补好的奏折): 。太祖(思索良久): 。(二)(2009 年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5 分)【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
20、,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分)A 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 B 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 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译文: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译文: 3、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
21、处。(2 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4、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 分)(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答: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答: (三)2009 年江苏省淮安市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8 分)赵普(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
22、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选自宋史)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习: 发: 为: 明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太祖常劝以读书。译文: 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译文: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译文: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4 分)答: 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4 分)答: (四)(2009 年江苏南通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8 分)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23、”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1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 分)朕 不 与迁官 良 久 不 止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帝素嫌其人 ( ) 良久不去 ( )帝怒形于色 ( ) 外间百姓正望雨( )3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24、项是 【 】(2 分)例句:刑以惩恶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帝竟从其请。译文: 左右皆震恐。译文: 5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 分)答: 。三.两小儿辩日(一)两小儿辩日 (2000、济南)1.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只解释一句。如两句都解释,按 1 句计分)(2)(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孰为汝多知乎( )2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简要地说一说。(
25、2)(二)甲:两小儿辩日、 乙:世说新语 2005、南京市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眀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注:东渡:公元 316 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 分)及其日中如探汤。( ) 元帝异之。(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6、 (2 分)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A、 眀帝问何以致泣 B 、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 皆以美于徐公 D 、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孰为汝多知乎?(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4、 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眀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侧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 分)(三)(2006、海南、课改)甲: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多知乎) 乙:闲情记趣(余忆称快)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盘盂 y B、探汤 tng C、鹤唳 l D、怡然 y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日始出时去人近 、故时
27、有物外之趣、日初出沧沧凉凉 、项为之强3、翻译句子。 (4 分)、孰为汝多知乎?、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4、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的()的特征,乙段则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的( )的特征。你欣赏这两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5 分)答:四黔之驴(一)2007 湖北省随州市阅读黔之驴,完成下题。(10 分)黔之驴 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
28、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黔(qin):地名。 慭慭(yny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遁(dn):逃走。 噬(sh):咬。 狎(xi):亲近而不庄重。 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跳踉(ling):跳跃。 (hn):虎怒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3翻译下列句子。(2 分)技止此耳!译文: 4
29、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 分)成语: 启示: (二)(2010 年福建省宁德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题。(17 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
30、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注释】阖:关闭。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 分)(1)虎大骇,远遁 遁: (2)驴不胜怒,蹄之 蹄: (3)适异国来贡狮猫 适: (4)启扉急视 启: 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译文: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译文: 3填空。(6
31、 分)(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4 分)(2)甲乙两文都没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4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说明启示?(3 分)五.爱莲说(一)2010 年重庆市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32、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字。(4 分)(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鲜有闻 鲜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 分,每小题 2 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_4.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 分)(二)2010 年湖南长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33、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2翻译下面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_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表达_;韩愈在马说中借_,表达_;周教颐借“莲”表达_。(三)09 安徽省蚌埠二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34、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 分) 甚蕃_ 亵玩_ 宜乎众矣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 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相同:_不同:_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
35、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 分)(四)09 年河北省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
36、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 分)(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
37、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答: 4.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 分)答: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 分)答: (五)09 浙江省湖州市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3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