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里的管理学】治人者与治于人者的博弈大宅门中白文氏的管理之道,(1)【摘要】几年前,一部家喻户晓的国产电视剧大宅门,其受众反响可谓轰动空前。在融合历史元素的同时,大宅门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传统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史;而剧中,作为“一家之长” 的白文氏,所显露的管理技能也令人折服。本文则从“白文氏” 说起,展现作为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 管理的内涵。几年前,一部家喻户晓的国产电视剧大宅门,其受众反响可谓轰动空前。在融合历史元素的同时,大宅门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传统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史;而剧中,作为“一家之长”的白文氏,所显露的管理技能也令人折服。本文则从“白文氏”说起,展现作为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管理的内涵
2、。 在大宅门中,作为违背“嫡长子继承制”而获得“破格”提拔的继承人白文氏,既要面对传统社会伦理的异样眼光,还要面对白家老三的不断刁难和挑衅,更承担着“不管有多难,你都要把这个家撑起来”的家族重托,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我们呈现了一个人类有目的的管理博弈过程。白文氏善于计划,有战略眼光,带领全家节衣缩食、储存资金,让药铺重新开张,奠定了白家祖业整形的基础!白文氏善于组织,誓死保护百草厅老匾、保密细料药方,远攻内交,重振大宅门的声誉白文氏精于控制,合理配置家中资金、人力,带领白家度过重重危机!白文氏敢于决策,以德报怨、缓和了与詹王府的恩怨!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大宅门”内外的博弈中,白文氏苦心经营,成
3、为博弈的最终胜利者!俗语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白文氏管理一个家族,就如同现代企业家管理一个大企业一样,是一个包含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在内的、人类有目的活动过程。【故事里的管理学】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背后所隐含的管理者角色定,(2)【摘要】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韩信和汉高祖刘邦谁高谁低?更多的人倾向于前者,但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这是不同管理角色的分工。本文尝试解析韩信和刘邦思想和行为背后的管理者角色定位。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韩信和汉高祖刘邦谁高谁低?更多的人倾向于前者,但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这是不同管理
4、角色的分工。本文尝试解析韩信和刘邦思想和行为背后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曾经和韩信闲谈诸位将领有没有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呢?”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你自己能带多少兵呢?”韩信回答:“对于我来说,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还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四面楚歌,百万秦关终归汉,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自然功不可没,而刘邦的将将之术同样是不可或缺,韩信和刘邦都是出色的管理者!但韩信
5、和刘邦的管理者角色定位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刘邦直接管理的对象是将军,所以更侧重于人际关系角色,而韩信直接指挥一线军士,所以更侧重于决策和信息角色!而在现代科层制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所面对的管理对象也是有差异的,聪明的管理者必须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选择好做韩信,还是刘邦!【故事里的管理学】大智若愚的拾鸡者,(3)【摘要】“拾鸡者”的故事广为传颂,并被世人贴上“荒诞” 、“可笑”之类的负面标签;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拾鸡者戒除偷鸡恶习的背后闪耀着管理的智慧之光!本文尝试着从管理计划职能入手,解读拾鸡者戒除偷鸡恶习背后的行为和思想逻辑。“拾鸡者”的故事广为传颂,并被世人贴上“荒诞”、“可笑
6、”之类的负面标签;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拾鸡者戒除偷鸡恶习的背后闪耀着管理的智慧之光!本文尝试着从管理计划职能入手,解读拾鸡者戒除偷鸡恶习背后的行为和思想逻辑。曾有这样一个拾鸡者,他每天都会去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劝他说:“偷鸡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不符合君子之道”。拾鸡者回答说:“那我就减少一点好了,以后每月只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的时候,就完全不偷了”!“恶习难改、狗改不了吃屎、荒诞、可笑至极”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会毫无犹豫地把这样的负面标签贴在拾鸡者身上!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你我中间的绝大部分人,在某些时候,就重复地做着这样“荒诞”的事情!吸烟有害身体,怎么办呢?戒掉吧,每天少抽点企业的管理机
7、制有问题,一步一步来解决可是事情到了最后怎么样?烟依然还在抽,企业的问题依旧没有彻底解决,一步一步来嘛!如果仔细地、理性地去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内在的事实,并不遵循人类的简单线性思维逻辑,拾鸡者循序渐进地戒除偷鸡计划背后,闪耀的却是管理计划职能之光。而计划职能则能够把我们的思想具体化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我们期望做什么?第二,在诸多程序和事件中,谁具有优先地位?以及具体执行顺序如何?第三,什么时候做好?第四,谁去做什么事?第五,具体如何去做?所以,成功的管理者都会有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制定一个日程安排表,根据日程计划,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把手头的事情做好!那么,你呢?是选择做循序渐进的拾鸡者
8、,还是继续做那个对拾鸡者嗤之以鼻者?【故事里的管理学】比人类更聪慧的大雁,(4)【摘要】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而 V 形雁阵则是为人类所惊叹的自然美景!但 V 形雁阵并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奇观,更是一个精心的组织设计过程,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组织结构!本文将尝试着运用管理的组织职能,来重新解读 V 形雁阵所隐含的组织逻辑。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而 V 形雁阵则是为人类所惊叹的自然美景!但 V 形雁阵并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奇观,更是一个精心的组织设计过程,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组织结构!本文将尝试着运用管理的组织职能,来重新解读 V 形雁阵所隐含的组织逻辑。作为定期的“长途旅行者”,大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
9、、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衔接、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群组织十分严密,常常排成 V 字形,一边飞,一边发出“嘎、嘎”的叫声。这种叫声能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而 V 形雁阵,则是一种令人类折服的组织结构设计。就像人类自驾车长途旅行需要找加油站加油一样,大雁在长途迁徙过程中,也需要“加油站”V 形雁阵!而她们的“加油站”则更环保、更具备可持续性!“雁阵”一般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V”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V”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构建的良好组织结构。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
10、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减少体能消耗,从而节省了体力,减少迁徙过程需要休息的次数。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如此,V 形雁阵的组织设计,加上“头雁”更替的组织制度安排,使得大雁在长途迁徙中保证持续的能量更新,也能真正保证“一个都不能掉队”。事实上,大自然之美,不仅仅在于给我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还在于启迪人类发展的智慧!V 型雁阵就启示我们,关注组织职能在提高管理效率中的重要性。组织的一个最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合作,因为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而合作的
11、顺利进行,则离不开良好的组织职能发挥。【故事里的管理学】老掉牙的鹦鹉为什么更昂贵,(5)【摘要】又老又丑的鹦鹉,却比精通多种语言的鹦鹉售价更昂贵这个看似违背常理的故事背后,却显示着非同一般的管理智慧!本文将尝试着从领导职能的视角,还原“三只鹦鹉” 故事背后的领导职能逻辑!又老又丑的鹦鹉,却比精通多种语言的鹦鹉售价更昂贵这个看似违背常理的故事背后,却显示着非同一般的管理智慧!本文将尝试着从领导职能的视角,还原“三只鹦鹉”故事背后的领导职能逻辑!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 200 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示为: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 400 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鹦鹉都毛色
12、光鲜,非常可爱。这个人左看看、右看看,一时拿不定主意。忽然间,他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 800 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很奇怪,就接着问到:这只鹦鹉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为什么还要价 800 元呢?店主回答说: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优秀领导者好像一定是能力非常突出的人。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真正的领导者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得信任,懂得放权,懂得珍惜,懂得选择,善于管理并团结自己的下属和团队,就能更好地利用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从而自身的价值也通过他们得到提升。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
13、过于追求完美主义,事必躬亲,觉得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领导本身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权威的领导者能通过人事、指挥、协调、沟通、激励和代表的过程,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还记得周星驰主演的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经典台词吗?高手不一定要长得多英俊,只不过是你们这些星斗市民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同样,领导者也不需要方方面面都能力超群,领导者只需要“领导的才能”。具体来说,在管理的过程中,“领导”就是你不做事,让别人去做事,让别人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怎么样让别人去做,并且别人愿意去做。【故事里的管理学】医术最水的神医扁鹊,(6
14、)【摘要】对于神医扁鹊的医术,国人早已耳熟能详;但在某种意义上,扁鹊却是三兄弟中医术最差的一个。本文尝试从管理控制职能视角入手,重新解读扁鹊三兄弟故事背后所隐含的管理控制智慧。对于神医扁鹊的医术,国人早已耳熟能详;但在某种意义上,扁鹊却是三兄弟中医术最差的一个。本文尝试从管理控制职能视角入手,重新解读扁鹊三兄弟故事背后所隐含的管理控制智慧。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魏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
15、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都认为我的医术最高明”。这就提醒管理者,要像扁鹊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这样可以预防和减少下属所犯错误;要像扁鹊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及早发现、及时提醒,这样可以防止下属犯严重错误;而对于已经犯了严重错误的下属,则要象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这样至少可以去病除毒,警示他人。而从管理职能的视角来看,一个企业如果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通过管理控制过程来
16、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而事后的亡羊补牢,即使不是为时已晚,也是成本高昂的。所以,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故事里的管理学】三个和尚有水吃,(7)【摘要】如果说“三个和尚没水吃 ”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是悲观主义的人生思考,那么 “三个和尚有水吃”的故事则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观主义的人类发展展望。本文将从管理创新职能入手,尝试着还原和建构“三个和尚有水吃”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管理创新寓意。如果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是悲观主义的人生思考,那么“三个和尚有水吃”的故事则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观主义的人
17、类发展展望。本文将从管理创新职能入手,尝试着还原和建构“三个和尚有水吃”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管理创新寓意。“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民间谚语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并被用来影射人类依赖他人的避责心里和相互推诿行为。但人类更需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于是产生了新版“三个和尚” 的故事三个和尚有水吃。有三个离河边都比较远的庙宇,但日常生活用水都来源于河水,那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
18、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今天我们立下新的庙规,你们三个人都去挑水,谁挑得最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最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于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从管理理论视角来审视,第一个庙中三个和尚采
19、取协作的办法,是一种“机制创新”;第二个庙的老和尚定下新庙规,是一种 “管理创新”;第三个庙中的和尚则是一种“技术创新”。事实上,一个组织生存的外部环境必然要面对大量的外部不确定性,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也可能相互推诿、消极工作。而要解决这些组织发展困境,保持组织的发展和活力,就需要组织管理者创新管理,并激励组织成员积极创新。所以,一个称职的管理者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管理机制和方式,激励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三个和尚有水吃”,而避免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境!【故事里的管理学】田忌赛马新说:孙膑谋略的对与错,(8)【摘要】流行的观点认为,
20、田忌赛马的故事展现了孙膑的智慧,但事实上,孙膑的策略有待商榷,因为他极有可能害死田忌。本文将尝试着从管理系统原则的视角,重新审视田忌赛马故事的始末。流行的观点认为,田忌赛马的故事展现了孙膑的智慧,但事实上,孙膑的策略有待商榷,因为他极有可能害死田忌。本文将尝试着从管理系统原则的视角,重新审视田忌赛马故事的始末。田忌赛马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田忌与齐王赛马,并都把自己的马分为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比赛时,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王上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由于齐王每个级别的马匹都略胜于田忌将军所养的马,所以田忌每赛必输。孙膑则建议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
21、,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并最后赢得了赛马的胜利。同样的马匹,而比赛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种差异呢?田忌把每场赛马都单独地予以看待,目标是争取在每场比赛中战胜齐王,形成了上等马 PK 上等马、中等马 PK 中等马、下等马 PK 下等马的格局,最终被齐王 KO;而孙膑则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把三场赛马看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目标定位于获得最终的胜利三场两胜。三场赛马比赛本身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两个对手之间的竞争也是一个系统,这是系统的整体性原理;不能把赛马做整体性布局也是田忌屡战屡败的根本性原因!试想如何齐王知道孙膑所提出的“投机取巧”战略后,
22、自己也采用了相同的策略,则仍会回归原始的上等马 VS 上等马、中等马 VS 中等马和下等马 VS 下等马的比赛格局,田忌仍然会输掉比赛。所以,比赛双方必须既要同时考虑三场比赛,还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这是系统的动态性原理,也是环境适应性原理。当然,田忌还可以到齐国以外的地方购买更好的马匹,“货真价实”地与齐王赛马,并且可能获胜,这是系统的开放性原理。考虑到孙膑谋略的“欺君之罪”风险,这也许是田忌的最优选择策略;孙膑的投机策略并非一个好策略!【故事里的管理学】关羽是个幸福的临时工,(9)【摘要】曹操不仅是一个枭雄,更是闪耀古今的管理者。他促成关羽“温酒斩华雄” 、“诛颜良斩文丑”的佳话,更在
2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后,依然“传谕各处关隘,任便放行” 。本文将尝试着还原和解构曹操之于关羽的人本管理思想。曹操不仅是一个枭雄,更是闪耀古今的管理者。他促成关羽“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的佳话,更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依然“传谕各处关隘,任便放行”。本文将尝试着还原和解构曹操之于关羽的人本管理思想。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关云长兵败土山后,“约三事”后才投降了曹军;但本质上,他只是一个“临时聘用人员”,因为一旦得知刘备去向,他就要追随刘备而去。但曹操依然应允了关羽的条件,关心的生活工作和尊重关羽的人生选择。根据关羽的要求,曹操按照皇叔俸禄供养刘备妻妾,不打扰其生活;看到关羽甚是爱护自己的
24、胡子,曹操就用棉纱做囊,赠与关羽护髯;看到关羽所穿的战袍破旧了,就用好锦制战袍相送而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依然放行,让关羽追随刘备而去!这些无疑是令松下幸之助这样的现代管理者也难以企及的管理智慧。供养刘备妻妾,是尊重下属的人性管理;送棉纱囊为关公护髯、送锦袍无疑是关心下属生活,促进下属的发展;而放任关羽追随刘备而去,更是尊重下属个人职业选择的典范。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并促使人性得到充分发展;其基本要求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而非打击人、控制人。曹操管理临时聘用工作人员关羽无疑为今天的管理者树立了典范,既做为一名管理者,你必须懂得信任、鼓励和尊重,体谅下属生
25、活工作,尊重下属人生和职业选择,并避免“一言堂”和“官僚习气”,而要经常对你的下属说“你一定能行、你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好、我尊重你的意见”。【故事里的管理学】“一日厂长”的责任管理启示,(10)【摘要】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采取“一日厂长” 制度,让职工轮流当厂长,体验管理厂务的责任和过程。这种亲身体验增强了职工对常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更增强了职工的自我责任意识。本文将试图还原“一日厂长 ”背后的责任管理启示。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采取“一日厂长”制度,让职工轮流当厂长,体验管理厂务的责任和过程。这种亲身体验增强了职工对常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更增强了职工的自我责任意识。本文将试图还原“一日厂长”背后的
26、责任管理启示。我国民谚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说法,西方也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励志名言,可见“当管理者”、做“一把手”是世人共有的梦想!但这样的梦想并非高不可攀,在韩国有一家 “年过半百”的企业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该公司实行了独特的管理制度,即让职工轮流当一天的厂长、管理厂务。一日厂长和真正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一日厂长对工人有批评意见时,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的员工收阅。各部门、各车间的主管,得依据批评意见随时核正自己的工作。实行“一日厂长制”后,公司大部分干过“厂长”的职工,组织向心力都得到显著地增强,工厂管理成效显著。实行“一日厂长制”的第一
27、年就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 300 多万美元。那么,如何来理解“一日厂长制”背后的管理效率极其逻辑呢?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之上,明确组织每一个成员的职责和权限,是实施激励和惩罚机制的基础,也是提高管理效率、落实责任管理的基石。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也正是通过“一日厂长制”, 让公司员工身体力行地做一回管理者,这样既能让员工体验管理职位的权责和压力,也能让每一个公司成员更深刻地体会到归属感,进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管理纵向的信息沟通。当然,理想的责任管理还需要合理的权限委托,以及分明、公正和及时的奖惩体系,但“一日厂长制”背后所孕育的权责体系无疑是现代管理效率的基础。天下无龙,何来屠龙,(
28、11)【摘要】在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屠龙之术,而龙已绝种,此世无龙,何来龙屠?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身边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屠龙之术。本文则尝试着解读屠龙之术背后的效益管理启示。在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屠龙之术,而龙已绝种,此世无龙,何来龙屠?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身边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屠龙之术。本文则尝试着解读屠龙之术背后的效益管理启示。相传古时候有个叫朱泙漫的人,他生性聪颖,非常想努力学点本领,而且最好是独一无二的技能。有一天,他听说有个名叫支离益的人,本领出众,有一手屠杀天龙的绝招。朱泙漫听了喜出望外,精神为之一振,当即将家产变卖掉,带着千两黄金拜师学
29、艺去了。他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支离益的住所。偏巧赶上支离益出门远游,不在家中。朱泙漫有些失望,但他学艺决心已定,于是决定在支离益家附近安家住下来,一直等到支离益回来。支离益在家中,暗中观察这位年轻人,见他学艺决心十足,而且也有耐性和必备的自信,于是出面与朱泙漫相见,并收纳了这名弟子。朱泙漫对师父恭敬有加,而且学习也非常的刻苦认真,支离益非常感动,便把自己的一身武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朱泙漫。经过三年的修行与苦练,朱泙漫终于掌握了一手纯熟的屠龙技巧。于是谢师,辞行回到了故里。朱泙漫回到家乡,父老乡亲都关切地过来探望他,急切的想知道他三年间学到了什么高深的绝世技艺。于是,朱泙漫便津津乐
30、道地给乡亲们讲述起了自己如何寻师学艺的经历,“我拜了世间唯一的屠龙大师支离益为师,在他那里学到了独门之技屠龙”乡亲们听到此,无奈地说:“可世间哪里有龙让你有机会展示手艺呢?学这屠龙之技有什么用处呢?能养家糊口吗”在管理学中,效益是有效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同时,效益不同于效率,它强调社会的认可,只有那些被社会和市场所接受和认可的产出才能产生效益。而屠龙之术的关键就在于它没有效益,龙只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屠龙术不能产生效益自然就是无用之技!古人云“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今之人则强调要“学以致用”,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所学、一个组织的产出,如果未能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社会认可,就永远只能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