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的饮食文化.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40294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饮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的饮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的饮食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的饮食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的饮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所反映。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很注重吃的国家,是一个食的民族。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与食有着很大的关系。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对于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不就是吃。如果吃不好,又有什么能力去进行其他的活动呢?我们伟大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而这些伟大的饮食文化不仅创造了中国的史前文明,也同样养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族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迄今已有约8000多年的历史。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精神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饮食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 大到治国之道, 小到人际往来都是这样, 中国

2、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国饮食文化拥有万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一、 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初始阶段。当时人们已学会种植谷子、水稻等农作物与饲养猪、犬、羊等家畜, 这时便已奠定中国饮食的以农产品为主, 肉类为辅的杂食性饮食结构的基础。先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进人真正形成时期。经过夏商周的近两千年的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已基本形成。秦汉至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特别是唐代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日见频繁, 带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稳步发展

3、。我们的祖先围绕着饮食不断扩展着自己的生活、生产领域,饮食文化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建立在中华文化统一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基础上的饮食文化,其意识核心与传统儒、道家的主张一脉相承,表现为“求和”、“养生”、“变化”,并构成了中国饮食的本质文化属性。它概括了饮食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宗旨和生命力所在,规范了饮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由这一本质所决定的,在漫长的饮食文化成长过程中不断凝练的“医 食同源的辩证观”、“奇正互变的创造性思维”、“五味调和的 境界说”、“孔子食道”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体系,是中国饮食能够成为独立的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石。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举世无双

4、的中华民族饮食史,中国有关饮食保健、养生哲学、烹调心得、菜品欣赏等著作汗牛充栋。从古人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是大有裨益的。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而且, 即便是孙中山先生本人, 也只是从宏扬民族文化的角度, 对祖国饮食文化作了纲要性的说明,他的目的在于以此来证明祖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组深, 而不是就饮食文化本身做系统和深刻的论述二、 中国饮食文化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基石是孔孟儒学和老庄哲学。建立在中华文化统一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基础上的饮食文化的意识核心与传统儒家、道家的主张息息相关,表现为:求和、养生

5、、变化等。中国饮食中这种有形的特征还有很多,总之从这些大家很熟悉的表面特征里,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的饮食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古代所说的“天人关系”,不仅在祭祀中有所体现,还表现为中国人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阴阳五行”的思想,使我们把味道分为“五味”,甚至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纳入“五谷”。 “中”、“和”的思想也成为烹饪的概念。因此说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古代所说的“天人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讲“天道”与“人道”,从而把“天人合一”看作是讲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道理的。实际上古人说的天人合一往往是指“天”有意志,它通过天子支配人事,人要顺“天”以感动天意。祭祀是人感动天的手段之

6、一。中国是农业大国、礼仪之邦,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素食文化的形成。广阔的地域和多变的气候促使南、北方各自开发和发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资源。中国南方以山水著称于世, 气温偏高、空气潮湿、雨水充足,适于水稻生长。相对来说,北方则比较干旱、四季分明、寒温交替,需要冬眠的小麦在这里生长良好。总之,无论稻米还是小麦都属于素食。相对于西方国家长期的食肉习性, 中国人的素食特性体现出本国人民亲近自然,与万事之中、万物之间求和谐的性格。或许人们最初的食素生活迫于客观环境的压力,面对地广人稀、可耕地面积较少的客观条件,人们只能种植五谷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随着文明的创造与发展,人们在素食方面由被动转向主动。对各

7、种动物有怜悯之情, 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伤害某种活生生的小动物。尤其是上层社会更加知晓食素的益处。他们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得以快乐健康生活的基础。经过不断的实践,这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中国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 这众多的礼仪体现于人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尤其是精神理念的高度统一。“天人合一” 是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来在生产与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的思想精华,表现在人们的性格当中就是与人为善、与万物求和谐、无过之而又无不及的“中庸”性情。当今,世界民众特别崇尚素食生活, 提倡融入大自然, 远离喧嚣城市, 在空旷的野外充分地呼吸新鲜空气,调适疲惫的身心,真正享受生

8、命赋予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三、中国饮食的社会文化五千年深厚的中华文化不仅赋予饮食文化科学、合理、深邃的饮食思想,也赋予了饮

9、食活动更多的社会功能。因此,透过饮食文化可强烈地折射出中国自然、历史、政治、哲学、宗教及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社会功能. 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丰富发展, 中国各民族饮食文化也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在即将迈人世纪的时候, 深人研究中国的饮食文化发展历史及其特点, 将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中国人民饮食生活上的物质享受和文化享受的水平和层次, 将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进一步充裕,这时的人们更愿意追求与享受饮食文化的乐趣。现在,亲朋聚会,

10、品菜谈心的场面是与日俱增,许多人去酒楼、餐馆,已经不只是为吃而吃了,理性消费逐渐占了上风,返璞归真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成了迫切的要求。这里面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享受。结语:历史的延续,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民族,创造出一脉相承的富有深刻哲理的民族文化。没有中华五千年的延续史,就没有肇基久远、内蕴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参考文献:赵荣光,谢定源. 饮食文化概述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朱永和.中国饮食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胡小毅.传统文化与现代养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