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认证标准1 标准类型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1.1 专业设置 0.51.专业目标1.2 培养目标及要求 0.52.1 学生质量 0.62.教学质量2.2 社会评价 0.43.1 课程设置 0.33.2 实践教学 0.43.课程体系3.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0.34.1 师资数量与结构 0.54.2 教学水平及教师发展 0.34.师资队伍4.3 科研水平 0.25.1 教学经费 0.35.2 教学设施 0.45.支持条件5.3 图书资料 0.36.1 招生 0.36.2 就业 0.46.学生发展6.3 学生指导 0.37.1 管理制度 0.5标准7.教学管理7.2
2、质量控制 0.517 个一级指标中第 2 项、第 3 项、第 4 项、第 5 项指标为核心指标。2各个指标的评价意见分为 A、B、C 三个等级,A 表示“完全达标” 、B 表示“基本达标” 、C 表示“不达标” 。3认证结论分为“通过认证,有效期 6 年” , “通过认证,有效期 3 年”和“不通过认证”三个等级。各等级的评价标准如下:通过认证,有效期 6 年:一级指标中 A6,C=0,其中核心指标全部为 A。通过认证,有效期 3 年:一级指标中 A5,其中核心指标为 A3。不通过认证:一级指标中 C 3 或核心指标 C2。2 标准内涵1. 专业目标1.1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地区与行业
3、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发展及医药卫生信息管理进步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充分,有科学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1.2 培养目标及要求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符合专业规范要求。12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和管理学、经济学及医药学知识,主要从事医院和医药企业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研究利用以及卫生情报分析、管理的综合性、实用型专门人才。122 培养要求本专业基本学制 4 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应达到的培养要求如下:(1) 知识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本原理和
4、结构 美术基础知识 网页制作网站建设基本知识 实用数据库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及构建知识 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图形图象处理的基本知识(2) 素质要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公共道德修养。 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并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 思维活跃,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强,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 岗位基本技能要求 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计算机网络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程序设计能力
5、 图形图象设计制作能力 网页制作及网站开发能力 数据库应用能力(4) 岗位综合技能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计算机维护综合技能 图形信息化能力 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能力 网页和网站开发技能 数据库应用能力2 教学质量 21 学生质量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本专业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可参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核心课程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其它各类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22 社会评价本专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学生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对该专业毕业生评价较高,社会舆论对该专业反映较好,毕业学
6、生对本专业给予正面评价。3 课程体系31 课程设置本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中 主 要 包 括 下 列 五 类 课 程 体 系 : 人 文 及 社 会 科 学 课 程 体 系 ;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课 程体 系 ; 管 理 学 基 础 课 程 体 系 ; 经 济 学 基 础 课 程 体 系 ;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 要 给 予 学 生 一 定 的 自 主 学 习 空间 , 设 置 必 要 的 选 修 课 程 。 本 专 业 主 干 课 程 主 要 包 括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课 程 、 管 理 学 基 础 课 程 、 学 科 专业 课 程 , 教 学
7、内 容 可 参 考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核心课程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各 类 课 程 体 系 分 述 如 下 :311 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体系人 文 及 社 会 科 学 课 程 体 系 主 要 包 括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中 国 近 现 代 史纲 要 及 毛 泽 东 思 想 、 邓 小 平 理 论 和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概 论 课 程 和 大 学 英 语 课 程 。3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与应用、V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
8、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313 管理学基础课程体系管理学基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学、管理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医药企业管理、医院管理学课程。314 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课程。315 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以上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须开设的。各校可参 考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核心课程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自行设置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名称,还可以根据 专 业 定
9、位 及 专 业 培 养 方 向 不 同 设 置 各 自 的 特 色 课 程 体 系 。32 实践教学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满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课程、见习、 社 会 实 践 、 毕 业 实 习 和 毕 业 论 文 等 多 种 形 式 。 本 专 业 必 须 加 强 实 践 性 环 节 的 教 学 , 要不 断 改 革 实 验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方 法 , 创 造 条 件 让 大 学 生 较 早 地 参 加 科 研 和 其 它 各 类 实 践 创 新 活 动 , 以 提 高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10、 和 创 新 能 力 。学校除在校内开展实践外,还要在医药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等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医药信息管理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锻炼。321 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Visual C+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网页设计、文献检索、数据挖掘。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应达到 60%以上。3. 2. 2 实验教材应选用国家规划的实验教材或自编的有特色的完整的实验教材。323 实验学时应形成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主干课程实验课学
11、时与相应理论课学时之比大于等于 0.5 或达到 180学时以上。324 实验教学队伍承 担 实 验 课 程 教 学 的 教 师 中 具 有 研 究 生 学 历 或 高 级 职 称 的 人 员 应 大 于 等 于 40%。 专 业 主 干 课 程 相 应 的 实验 课 教 学 中 , 每 位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数 小 于 等 于 25 人 。3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1) 选 题 毕 业 论 文 选 题 应 符 合 专 业 培 养 目 标 和 要 求 , 紧 密 结 合 本 专 业 的 实 际 问 题 , 综 述 不 能 作 为毕 业 论 文 的 选 题 , 保 证 一 个 学 生 一
12、个 题 目 , 使 学 生 能 够 在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过 程 中 学 会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注 意 通 过 毕 业 实 习 与 毕 业 论 文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验 动 手 能 力 和 科 研 能 力 、 独 立 解 决 问 题 能 力 和 协 作 精 神 , 尤 其要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与 创 新 能 力 。( 2) 内 容 包 括 文 献 综 述 、 正 文 等 , 论 文 写 作 规 范 。(3)时间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时间达到 16 周以上。(4)指导 指导程序规范,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 10 人;有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制
13、度、执行规范,毕业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答辩记录等)齐全。(5)答辩 至少有三位以上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答辩小组,答辩程序规范。4 师资队伍4. 1 师资数量与结构4. 1. 1 师资数量具有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数量以及符合本专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师资结构,专业主干课程教师数量充足;学校整体师资数量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 ,整体师资结构科学合理;应有具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历教育背景、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学术造诣较高的专业负责人;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工程四门课程
14、每门至少有一名具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历教育背景的讲师以上职称的课程负责人。4. 1. 2 师资结构(1)从事本专业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工作的师资中 80%以上的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历教育背景。(2)从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 35 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 2 教学水平及教师发展教师能够胜任本科教学任务,学生对教学工作总体比较满意,认证专家进校随机听课的评价优良率达到 60%以上,抽查近一年的专业试卷,命题和评分程序规范。学校要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教师队伍能够形成合理的梯队,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有专业教师队伍的进修、科研和发展规划。教
15、师在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该从事一定的教学研究。43 科研水平(1)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负责人要 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主持至少 1 项省厅级以上信息管理或情报学科研项目的经历。(2)从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近三年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数至少达到人均 1 篇(种)以上。5 支持条件5. 1 教学经费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本专业仪器设备经费总值不低于 100 万元。5. 2 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实习和实训基地及其相关设施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管理规范。521 实验条件(1)必 须 建 有 信 息 管 理 与 信 息 系 统
16、 专 业 实 验 室 , 或 相 应 的 实 验 教 学 中 心 。 生 均 教 学 科 研 仪 器 设 备 值 不 低 于5000 元 。(2)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相应的实验课,每组学生数不超过 3 人。(3)在制度和经费上保证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522 实践基地(1)有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间在 3 年以上) ,每个毕业实习基地年容纳量不得超过 30 个学生。(2)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如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每人带教不超过 3 人。53 图书资料具备满足教学科研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条件以及图书资料等。能够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
17、和学生的学习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学校图书馆或所属院(系、部)的资料室中应具有一定数量与本专业有关的中外文图书 、 期 刊 、 手册 、 电 子 资 源 等 各 类 资 料 , 且 各 类 资 料 的利用率高,有完整的学生借阅记录。其中订阅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种类数不少于 20 种,外文期刊应有一定比例,有两年以上积累。6学生发展61 招生生源数量充足,质量较高。62 就业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 80%以上。63 学生指导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
18、的执行落实。能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7 教学管理71 管理制度专业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完备,并能严格贯彻执行,各类档案文件管理规范。具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 ,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等完备,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质量认证结果及时更新。专业所在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充足,且人员相对稳定。72 质量控制具有比较完善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有明确的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主要包含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专业软硬件建设、教学和学习环境、学生素质、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日常管理运行情况等各方面的质量控制。具有比较健全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能严格执行,学校或院系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认证。具有比较完备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