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章 绪论和岩浆与岩浆作用.ppt

上传人:pw17869 文档编号:6390722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0.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绪论和岩浆与岩浆作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1章 绪论和岩浆与岩浆作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1章 绪论和岩浆与岩浆作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1章 绪论和岩浆与岩浆作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1章 绪论和岩浆与岩浆作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岩 石 学 Petrology,1. 课程的性质2. 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方式3. 目的和要求,一、 岩石及其成因分类,1、岩石的概念岩石(rock):是由天然产出的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2、岩石的成因分类与岩石的循环转化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a. 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6b. 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8c. 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0,绪 论,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Magma,岩石在地球上的分布,1、岩石学的概念基础岩石学包括岩相学(petrography)和岩理学(petrogenesis)两部分,岩相学是以研究岩石的颜色、野外产状、结构构造、矿物

2、成分和化学成分及岩石分类命名为主;岩理学则是将岩相学的知识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通过归纳和演绎对各类有关岩石的成因、形成演化和构造背景进行研究。,二、 岩石学及其发展简史,岩石学:研究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共生组合、分布规律及与矿产和岩石圈演化等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2、岩石学的发展简史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显微镜前时期(2)显微镜时期(19世纪后半期)建立了岩类学(3)显微镜后时期(20世纪60 年代)建立了岩理学(4)现代岩石学20世纪90 年代以来,二、 岩石学及其发展简史,三、岩石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2、寻找矿产资源:固体矿产、油气资源

3、 3、为解决工程地质、地震、火山灾害、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提供重要依据。,四、岩石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取样:研究岩石地质体的产状、岩性、接触关系、 构造特点、成矿作用、地质制图、测制地质剖面、照相素描、采集样品等; 2、室内测试分析:显微镜鉴定、地球化学样品测试、同位素测试、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精细研究,等; 3、室内实验模拟:针对研究的内容开展相应的实验模拟; 4、资料归纳分析: 得出结果与结论。,主要的教学参考书,路凤香. 2002. 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Winter, J. 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

4、ology. Prentice Hall, 697pp. 贺同兴,卢良兆,李树勋,兰玉琦 主编. 变质岩岩石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林景仟主编. 1995. 火成岩岩类学与岩理学. 地质出版社. 邱家骧主编,1985. 岩浆岩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夏文杰,曾允孚 主编. 沉积岩石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梁桂香,王东坡 主编. 沉积岩石学.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第一篇 火成岩岩石学Igneous Petrology,现代火山产生的构造环境,洋中脊-热点 (太平洋),洋中脊-热点(大西洋),热液浸染状矿床,伟晶岩矿床,热液脉状矿床,主要是研究岩浆的起源、运移、

5、演化和结晶成岩过程,以及火成岩的产状、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分类命名、岩石共生组合、成岩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和岩石圈演化等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火成岩岩石学的概念,目的与要求,掌握火成岩的分类命名及不同类型火成岩的特征与成因 2. 了解火成岩形成过程所涉及的基本作用与原理 3. 初步掌握如何运用物理-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解决岩浆形成与演化方面的问题 4. 了解火成岩共生组合及其岩石大地构造学意义,第一章 岩浆及岩浆作用,1. 岩浆的产生 2. 岩浆的概念 3. 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 4. 岩浆的物理性质岩浆作用及火成岩火成岩的产状与相,1)岩浆产生的部位,1. 岩浆的产生,地球内部结构的细分,地幔

6、(Mantle): 橄榄岩(Peridotite (ultramafic)),上地幔(Upper )to 410 km (橄榄石 尖晶石) 低速带(Low Velocity Layer)60-220 km,过渡带(Transition Zone ):410-660km波速迅速增加 (spinel perovskite),下地幔(Lower Mantle):660-2898km地震波的波速逐渐增加,1. 岩浆的产生,2) 岩浆形成的基本条件A. 源区岩石B. 热能的积累-温度 的升高C. 压力的降低D. 挥发组分的加入,A. 源区岩石如何确定?,深源包体火成岩化学成分反演高温高压实验,地幔岩石是

7、如何熔融的 (How does the mantle melt?),B. 温度升高(Increase the temperature),地球中的热源(Heat Sources in the Earth) 外界行星的撞击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 热流(热的物质流或热流体)的加入热传递方式(Heat Transfer) 传导(Conduction) 辐射(放射性)(Radiation) 对流(Convection),C. 压力降低(Lower the pressure) 地幔底辟上升 减压熔融:可达 30%,D. 挥发组分的加入 (Add volatiles ,especially H2O),大

8、洋 地 壳,洋 壳 :沉积物 0.5 km玄武岩 + 岩墙群辉长岩橄榄岩,黑 烟 囱 :富硫热水泥流t = 350 几百种物种,食硫生物( 管状蠕虫、爬行类、虾、蚌- ),遨游洋底 :70年代6 艘深海潜艇下沉 3000 m300 大气压,洋脊玄武岩 :涌出量 1.5百亿吨/年贫 K , Ti , Fe , P富 Ca,中国东南晚中生代岩石圈消减和玄武岩浆底侵 诱发巨量长英质岩浆模式图,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底辟的橄榄岩,花岗质岩浆,(部分熔融作用),莫霍面,100 km,200 km,地 面,脱水作用,下拖的洋壳,(纵向未设比例,参考Hildreth, 1981; Tatsumi, et

9、 al., 1995),2. 岩浆的概念,2. 岩浆的概念,岩浆(Magma):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少量挥发分和固体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 提 示:(1)岩浆产生的部位:(2)岩浆的物理属性:(3)岩浆的化学属性:,3. 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硅酸盐岩浆极少量 金属硫化物岩浆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碳酸岩岩浆 岩浆化学成分的确定:(1) 由火成岩的化学分析结果判断(2) 通过现代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取样分析确定,3. 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1)常量元素: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

10、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 如SiO2 、TiO2、 Al2O3 、Fe2O3 、 FeO 、 MnO、 MgO、CaO、Na2O、K2O、P2O5、H2O、CO2 等。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1)常量元素: (含量大于0.1%)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在岩浆中SiO2的含量与其它氧化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消长关系(举例)。 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 (1)酸性岩浆 SiO2 63(wt%) (2)中性岩浆 SiO2

11、 5263(wt%) (3)基性岩浆 SiO2 4552(wt%) (4)超基性岩浆 SiO2 45(wt%),3. 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2)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小于0.1%)微量元素:Li、V、Cr、Co、Ni、Cu、Pb、Th、U、Zn、Rb、Sr、Ba、Zr、Nb、Ta、Au、Ag、Pt、W、Sb、Bi、Sn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这些元素在岩浆中含量虽然很少,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富集形成许多重要金属矿产。,3. 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3)挥发分:主要是H2O和CO2 ,其次是 SO2、 SO3 、 CO 、

12、N2、HCl、Cl2、F、H2S 、CH4 ,其总量一般10。挥发分通常溶解在岩浆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例如: 流纹质岩浆:900、5108Pa 时 含10%的H2O900、1105Pa 时 含0.5%的H2O 火山爆发和岩浆热液矿产与挥发分有关,3. 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4. 岩浆的物理性质,1)岩浆的温度:(1) 喷出熔岩的温度:通常:7001250基性熔岩:10251225酸性熔岩:735890 (2)岩浆温度的获得方法:a. 直接测量法:测量正在喷发的熔岩流的温度b. 火成岩的熔化法:c.玻璃包裹体熔融均一法测温法d. 矿物温度计计算法,2)岩浆的粘度:(1

13、)粘度:是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单位:Pa.S(帕斯卡秒,相当于20 度时水的粘度的1000 倍)。(2)影 响 粘 度 的 因 素 a.氧化物:SiO2, Al2O3, Cr2O3 的存在使粘度增加,尤其SiO2。 因此,基性岩粘度小,以溢流为主;酸性岩粘度大,多以爆发形式为主。 b. 挥发份:其存在将显降低岩浆粘度。挥发份增加,粘度降低。 c. 温度: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d.固体物质含量:其数量越多,岩浆粘度就越大。 e.压力:对于不含水的干岩浆,压力升高,粘度增加。对于富水岩浆,较为复杂:,4. 岩浆的物理性质,I. 压力增加,挥发份溶解度增加,粘度降低; II. 压力达到一定值

14、,挥发份饱和,粘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加.,压力,粘度,饱和点,3) 岩浆的密度影响因素:(1)化学成分:基性岩浆密度大,酸性岩浆密度小;(2)压力增加,岩浆密度增大。例如:玄武质岩浆 p=1105pa时,2.63g/cm3p=17108pa时,2.90g/cm3(3)熔体中含水时,岩浆密度降低。,4. 岩浆的物理性质,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直至最终固结成岩,发生各种复杂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就称为岩浆作用。(1)侵入地壳之中侵入作用侵入岩(intrusive rocks)(2)喷出地表火山作用 喷出岩(extrusive rocks),5. 岩浆作用及火成岩,1

15、) 岩浆作用(Magmatism),火成岩的产状,火山喷发,(1)深成岩的特点:a. 矿物颗粒较粗b. 有含水矿物 (2)侵入体:某一成分岩浆一次侵入活动形成的具有独立形态的单一地质体 (3)杂岩体 :是多次侵入形成的单成分或复成分的岩体 (4) 侵入岩根据其形成深度,可将其划分为:a. 浅成岩(03 km)b. 深成岩(3 km),2) 侵入岩 (intrusive rocks),5. 岩浆作用及火成岩,(1)火山岩的特点:a. 结晶程度差或呈玻璃b. 含水矿物少或无 (2)广义火山岩包括:a. 火山熔岩:由火山管道或裂隙溢流出地表的岩浆冷 凝形成的岩石(狭义火山岩)。b. 次火山岩 :与火

16、山活动有关的超浅成侵入岩。c. 火山碎屑岩: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胶结而成的岩石。,3) 火山岩(喷出岩) (extrusive rocks),5. 岩浆作用及火成岩,1)侵入岩的产状A. 依据: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类型:整合侵入体不整合侵入体B. 依据:侵入体的形态、大小类型:岩基(batholith):面积大于100km2岩株(stock):面积小于100km2岩盆(lopolith):呈盆状的整合侵入体岩床(sill)(岩席):厚度小,面积大,整合侵入岩墙(dike):不整合板状侵入体C.依据:侵入体的侵位深度,类型:浅成相:0-3km中深成相:3-10km深成相:大于

17、10km,6. 火成岩的产状与相,Figure 4-22. a. Radial dike swarm around Spanish Peaks, Colorado. After Knopf (1936), Geol. Soc. Amer. Bull., 47, 1727-1784. b. Eroded remnant of a volcanic neck with radial dikes. Ship Rock, New Mexico. From John Shelton (1966) Geology Illustrated. W. H. Freeman. San Francisco.,2)火

18、山岩的产状与相,6. 火成岩的产状与相,广义火山岩,2)火山岩的产状与相,A. 火山喷发类型划分依据: 火山通道的形状a. 透熔式(面式)喷发:大面积、不规则b. 裂隙式(线式)喷发:窄而长的通道c. 中心式(点式)喷发: 颈状管道,B. 产状 火山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中心为火山口或破火山口 熔岩流:岩浆以平静的溢流方式喷出地表。多为粘度较小的超基性到中性的岩浆 岩钟、岩针、岩穹:多以侵出的方式喷出 火山颈:是火山锥被剥蚀后,出露的火山管道中的充填物 次(潜)火山岩:与火山岩同源,且为侵入产状的岩体. 侵入深度一般小于0.5km. 火山-沉积岩:是火山活动叠加沉积作用的产物,Struc

19、tures and Field Relationships,与一个中心火山口有关的火山台地 Volcanic landforms associated with a central vent (all at same scale).,Structures and Field Relationships,Figure 4-7. 火山熔岩穹隆的剖面示意图 Schematic cross section through a lava dome.,Structures and Field Relationships,破火山口的发展过程 Development of the Crater Lake ca

20、ldera.,Pyroclastic Deposits 火成碎屑沉积,Figure 4-18. Types of pyroclastic flow deposits. a. 垂直爆发坍塌或普林尼式柱状坍塌:collapse of a vertical explosive or plinian column that falls back to earth, and continues to travel along the ground surface. b. 横向爆发: Lateral blast, such as occurred at Mt. St. Helens in 1980.c.

21、低压沸腾: “Boiling-over” of a highly gas-charged magma from a vent. d. 热穹隆坍塌:Gravitational collapse of a hot dome (Fig. 4-18d).,Figure 4-15. Ash cloud and deposits of the 1980 eruption of Mt. St. Helens.a. 照片:Photo of Mt. St. Helens vertical ash column, May 18, 1980 (courtesy USGS). b. 灰云的垂直剖面:Vertical

22、section of the ash cloud showing temporal development during first 13 minutes.c. 火山灰沉积平面图:Map view of the ash deposit. Thickness is in cm.,Figure 4-19. 一个典型浮岩流的剖面:Section through a typical ignimbrite, showing basal surge deposit(基浪沉积), middle flow, and upper ash fall cover. Tan blocks represent pumice, and purple represents denser lithic fragments.,Structures and Field Relationships,侵入岩、浅成岩、火山岩的区别,结 构 构 造深成岩 显晶质结构 块状构造浅成岩 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火山岩 斑状、玻璃质 气孔、杏仁、 流 纹构造,我们应该掌握什么?,岩石学的概念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与转换 岩石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岩浆的概念与性质* 岩浆作用的概念 火成岩的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