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技术规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工作规范一、工作流程二、成立工作组织1、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主持。技术指导工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负责;各地的调查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实施。2、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组织领导本省的调查,成立省级调查队,负责本省县区级调查队员的培训和现场调查;三、目标设定1、我国城乡及不同地区居民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水平、膳食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2、我国城乡及不同地区居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状况及其差异;3、我国城乡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其差异;4、
2、我国妇女特别是孕产妇、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5、我国老年人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6、影响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7、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政策及措施建议。四、调查对象抽样 1、调查对象为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台湾、香港、澳门除外)抽中样本单位(住户)的常住人口。2、抽样原则、方法和样本量成立项目组织目标设定调查对象抽样组织实施: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膳食调查数据收集整理质量控制 分析报告以经济有效、保证调查结果精确度达到 95%、保证全国样本代表性及抽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区
3、分成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 6 类地区,第一阶段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在 6 类地区中抽取 132 个调查县/区,第二阶段在每个样本县/区中抽取 3 个乡镇/街道,第三阶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乡镇/街道中抽取 2 个村/居委会,第四阶段采用系统抽样法从样本村/居委会中抽取 90 户的调查家庭(其中膳食调查30 户,非膳食调查 60 户) 。根据营养调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患病调查等内容对所需总体样本量进行了估计,决定以 25 万人作为询问调查及医学体检二项内容的样本数,膳食调查及实验室检测二项内容的样本数一致,并从 25 万人中抽取,样本数定为 7.4
4、 万人。为保证 12 岁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调查点(县/区/市)为单位,大城市随机抽取 2所幼儿园和 2 所小学校,中小城市随机抽取 3 所幼儿园和 3 所小学校。对 3-12 岁每个年龄组的 50 名儿童进行体检,男女各半。抽取幼儿园及小学原则如下:供抽样的幼儿园/小学必须是调查市/区所辖范围的幼儿园/小学中;供抽样的幼儿园/小学在调查市/区中处于中等水平;抽中幼儿园/小学中的儿童必须是调查市/区中的常住居民,不住在调查市/区中的儿童不参加本调查。在农村,以调查村为单位,参加本次调查的 90 户家庭中的 3-12 岁儿童全部参加体检。为保证孕妇、乳母及婴幼儿的调查人数,在全国六类地区中,以
5、调查县/区市为单位,所调查的婴幼儿人数不足 50 人,孕妇及乳母的调查人数不足 30 人时,由调查队在调查乡/街道医院的妇幼保健门诊补足调查人数,保证婴幼儿的调查人数达到 50 人,孕妇及乳母的调查人数分别达到 30 人。五、组织实施1、调查时间一般选择秋季(8-11 月) ,北方 8-10 月;南方 9-11 月。2、调查人员的培训根据调查内容对参与调查的所有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调查方法。3、调查内容及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 、 “医学体检” 、 “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部分。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及调查方法如下:(1)询问调查以调查县/区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及走访当地的统计、卫生等
6、部门,收集调查县/区人口、经济及医疗保健方面的基本信息。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家庭的经济收入、人口等进行调查;对个体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等) 、主要慢性疾病的现患状况及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情况、营养及慢性病有关知识、饮食习惯等进行询问调查;对婴幼儿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情况、孕产妇及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等进行询问。(2)医学体检以调查村/居委会为单位集中进行医学体检,对所有调查对象的身高和体重、3 岁以下儿童头围、15 岁以上调查对象的腰围和血压进行测量。(3)实验室检测在医学体检的同时,采集所有膳食调查对象的血液样品,分别测定血红蛋白(所有调查对象) 、
7、空腹血糖(15 岁以上) 、血脂(3 岁以上) 、血清维生素 A 及血清铁蛋白(3-14 岁)。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由调查队按统一方法于调查当日在当地实验室进行检测,血脂、血清维生素 A 及血清铁蛋白由国家项目中心实验室统一进行检测。为减少糖尿病的漏诊率,对于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在 5.5 mmol/L 及以上的调查对象,要再次进行糖耐量检测(测量早晨空腹口服 75 克葡萄糖后 2 小时的血糖) 。(4)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收集 3 天内住户的调味品消费数据。用 24 小时回顾法对调查户 2 岁以上家庭成员进行连续 3 天个人食物摄入量调查,包括在外就餐,获得个体每日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用食物频率法收
8、集 15 岁以上调查对象过去 1 年内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获得个体长期食物消费模式、饮食习惯等信息。六、数据收集与整理县级 CDC 负责对各项调查表格的审查,将核实后的调查表汇总上交省 CDC,由省 CDC 负责进行统一录入,核实后将电子版本的调查数据上报国家 CDC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国家 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负责对全国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七、质量控制1、健全组织机构在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国家 CDC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成国家质量控制工作队,负责各省调查工作队培训、现场调查技术指导及调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本省质量
9、控制工作组,按项目质量控制工作规范及方法,负责并配合国家质量控制工作队完成本省调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县/区调查点要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并在省质量控制工作组的领导下作好本调查点的质量控制工作。2、统一质控方法按照抽样、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膳食调查、数据管理等工作内容统一确定质量控制方法。3、建立内外监督机制项目技术执行组建立内部质量控制监督小组,监督检查国家质量控制工作队及各省质量控制工作组的工作;项目领导小组邀请有关专家组成外部质量控制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外部监督及评价。八、分析与报告在完成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
10、的规律,完成营养调查的总结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抽样方案一、抽样原则1、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抽样的原则为在保证调查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尽量使用较少资源,即经济有效原则。抽样的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 全国营养调查样本以满足其对全国营养状况的代表性为原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样本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无代表性。但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补充调查,并可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3、 根据以往国家级调查的研究结果和经验,将我国分成六个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即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在保证调查结果精确度达到 95%以上的条件下
11、,样本市(区)/县数目最少为 65 个。为了扩大调查的覆盖面减少抽样误差,并结合预调查实际情况(66 个样本点,样本集中,调查时间需要 3 个月) ,最终确定样本点为 133 个,每类地区保证 22 个样本点。4、 在充分考虑抽样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调查样本的基本单位为住户,即调查对象为抽中的家庭中的所有成员。5、 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膳食调查所需“子样本”按整群抽样原则在总样本中产生。二、样本含量确定最小样本量计算公式为:计量指标的样本含量: n= , 其中允许误差:2 X计数指标的样本含量: n= , 其中允许误差: p-2)1(以 2002 年调查为例说明。询问调查和医学体检所需最
12、小样本量调查以糖尿病患病率为确定样本大小的计算标识,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 根据 1997 年的糖尿病调查结果:20 岁以上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 3.62%,标化率为3.21%,本次取 3.0%作为总体人群糖尿病患病率。2)允许误差控制在 10%以内,取 0.30%,以保证精确度。3)取 95%可信限, =1.96,以保证准确度。4)主要考虑经济类型(6 个水平) 、性别(2 个水平)两个分层分析因素,共 12 层。每层需要的样本量为:n= = =12421)1(2203196.所以,20 岁以上调查样本量为:12421 12=149052199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 20 岁以上人口占 66
13、%;失访率按 10%记,则本次全国营养调查的总样本量为:149052 0.66 0.90 =250992 约 25 万即本次调查为全国 人口抽样。501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项目质量控制工作方案一、质量控制总体原则1、组织机构卫生部分别组织成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领导小组、技术执行组、专家顾问委员会及项目办公室,全面负责领导、协调、落实项目有关工作。项目办公室组成国家质量控制工作队,负责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确定,统一调查方法和调查表格,负责各省调查工作队培训、现场调查技术指导及调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各省的实施方案经国家项目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实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
14、本省质量控制工作组,按抽样、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膳食调查、数据管理项目设立省级质控员,按项目质量控制工作规范及方法,负责并配合国家质量控制工作队完成本省调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县/区调查点要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并在省质量控制工作组的领导下作好本调查点的质量控制工作。2、统一质控方法按照抽样、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膳食调查、数据管理等工作内容统一确定质量控制方法。3、建立内外监督机制项目技术执行组建立内部质量控制监督小组,监督检查国家质量控制工作队及各省质量控制工作组的工作;项目领导小组邀请有关专家组成外部质量控制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外部监督及评价。4、国家、省级
15、(直辖市/自治区)及调查县(区/市)的所有调查人员必须参加项目组织的统一培训、通过统一考试并取得参加相应工作的合格证书。二、各项调查工作的质量控制各项调查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抽样质量控制方法、询问调查质量控制、血压测量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原则(具体方法详见实验室) 、身高、体重、腰围、头围测量的质量控制、膳食调查的质量控制、数据录入与核对的质量控制等。调查员工作准则任何一次调查的成败,其关键在于数据收集工作的质量,因此调查员的工作至关重要。一、调查员工作准则1、调查员应为卫生专业人员,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必须接受严格培训,认真阅读调查表的内容及工作手册,领会调查表精神,掌握必要的方
16、法,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现场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临时新增或更换调查员时,务必要先培训后上岗。2、调查员上户访问前,要事先与被调查户联系好,向调查户发放知情同意书,在征得住户的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查。向住户做好解释,以消除顾虑获得住户的配合。对一些调查对象敏感的问题,调查员必须为住户保密,不得议论和外传。3、对同一个问题,调查员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进行重访。由于此调查大部分项目,其调查对象是个人,有些问题不能由其他人代答,因此调查员可能需要重访若干次才能找到家庭所有成员。4、一般情况下,调查员要按调查表中所有问题的原设计向被调查人提问。如遇到被调查人文化水平较低或语言障碍不能理解原意时,调查员可作适
17、当解释,但是解释要忠于原意。5、调查员要按调查表中问题的顺序及表中跳跃指示逐项提问,并按被调查人的回答逐项认真如实填写,以防漏填或错填。调查人不应自己主观猜测或估计代答。6、项目调查的各个部分是互相关联、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将涉及到另一部分的分析,一部分数据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分析的结论,所以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部分、每一项目,不该缺失的数据应尽可能设法获得。二、质控员工作准则1、 质控员要遵守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原则,按时、按质完成所负责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各种质控工作记录表要填写清楚,并在现场调查结束后,以省为单位上报国家质量控制 控制工作队。2、 家质量控制工作队在赴调查点工作时,按对
18、省级质控工作组的要求完成相应数量的质控工作。三、填表要求1、调查表的填写,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字迹要端正清楚,不得潦草模糊,随意涂改,阿拉伯数字必须按正楷体 0123456789 书写,不得用自由体。2、数字和编码不要填出格外,按标准答案选填的编码,填在相应的格子内,用文字或数字填写的文字填在指定的横线上。数字一律由右至左按个十百千万填写,左边格子不满用“0”补足。数字答案按指定单位的整数或小数位数填,小数后面的“0”不应省略填写。如支出 59 元,正确填法为 0 5 9.0,错误填法 5 9.0 或 5 9. 或 5 9 . 。3、除有专项说明外,一般调查表填写按下列原则:无调查或无回答或
19、逻辑上不用调查的不填任何符号。调查数字为“0”则填“0” ,调查为其它数字则如实填写。4、调查表填错后的更正方法,先在错误项的文字或数字上用双横线划去,在划线上方另行填写正确文字或数字,切勿在原数码上涂改。例如 102 改成 104;4正确的改法为 1 0 2 。5、表中有些项目如姓名、地址等除应填写具体名称或数字外,在方格内也须填上相应编码或行号。6、填表中如遇页数不够,可另行增页,但要和原有表装订在一起。7、表中涉及到许多说明,当顺序询问时,注意“ *” 所列说明,按说明所指方向或继续询问下一个问题,或跳过下一个或几个问题。不应询问的不要填写任何记号,应该询问的不要漏填。8、与问题相应的字
20、母编号是供计算机录入使用,不一定是按顺序编排,调查员不必追究。现场调查工作程序时间 上午 下午 晚上周五 膳调户,非膳调户入户:填写 A 表,向调查户发体检表。周六 早晨:膳调户+扩大人群体检非膳食调查户入户问卷包括:A 表,B 表膳调户入户:进行膳食调查,称重,填写 B 表,填写 D 表周日 早晨:非膳调户体检调查员开会,非膳食调查户入户问卷,通知未体检人员第二次体检膳调户入户:记录新购进食物量第一日 24 小时回顾,填写 F 表 通知第二次体检及血糖复检名单周一 非膳调户第二次体检调查员开会,填写食物编码膳调户入户:记录新购进食物量第二日 24 小时回顾,填写 E 表周二 集中检查调查表填
21、写食物编码非膳调户第二次调查 膳调户入户:记录新购进食物量第三日 24 小时回顾,称重周三 膳调户第二次体检血糖复检膳调户问卷复查,有问题的问卷重新询问开总结会医学体检现场实施方法一、膳食调查户与扩大人群体检(一) 人员分工采血:工作人员 4 人 其中 2 人采血,2 人负责贴编码条,分血保证采集血样在 1 小时内离心,3 小时内完成血糖测定,调查当日完成血红蛋白测定。身高测量:工作人员一名,性别不限体重、腰围测量:工作人员 2 名,均为女性,1 人测量体重,同时负责测量 3 岁以下儿童头围。1 人测量腰围,同时负责测量 3 岁以下儿童头围。血压测量:工作人员三名,性别不限收集体检表:工作人员
22、一名,性别不限省质控队工作内容复核身高 10 人、体重 10 人、腰围 10 人、血压 10 人。儿童头围、体重、身长全部复核。(二)体检场所要求1、 血压测定需要相对独立房间,并保持房间安静2、 体重、腰围测量需要独立房间,以方便调查对脱去外衣。因器材与场地限制不能实行男女同时分开测定,建议男女分批进行顺次体检。(二)工作流程1、 调查对象静脉血采集2、 测量身高、体重及腰围3、 测定血压4、 体检表上交二、非膳食调查户人群体检(一) 人员分工采血:工作人员 2 人 其中 1 人采指端末梢血,1 人负责贴编码条。调查当日完成血红蛋白测定。身高测量室:工作人员一名,性别不限体重、腰围测量室:工
23、作人员 2 名,均为女性,1 人测量体重,同时负责测量 3 岁以下儿童头围。1 人测量腰围,同时负责测量 3 岁以下儿童头围。血压测量室:工作人员三名,性别不限收集体检表:工作人员一名,性别不限省质控队工作内容复核身高 10 人、体重 10 人、腰围 10 人、血压 10 人。儿童头围、体重、身长全部复核。(二)体检场所要求1、血压测定需要相对独立房间,并保持房间安静。3、 体重、腰围测量需要独立房间,以方便调查对脱去外衣。因器材与场地限制不能实行男女同时分开测定,建议男女分批进行顺次体检。(二)工作流程1、 采集调查对象指端末梢血2、 测量身高、体重及腰围3、 测定血压4、 体检表上交各调查
24、点完成任务清单分类 内容 数量(份)省级完成任务表 省级质量控制表 1 城市各调查点完成任务县级质量控制表 6县/区级调查单位基本信息收集表 1城市婴幼儿调查用表 50城市孕妇乳母用调查表 60每个市/区调查点城市 3-12 岁儿童调查表 500膳食调查户专用表 30非膳食调查户专用表 60每个居委会调查点家庭自我完成问卷表 30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农村各调查点完成任务县级质量控制表 6县/区级调查单位基本信息收集表 1农村婴幼儿调查用表 50每个县调查点农村孕妇乳母用调查表 60膳食调查户专用表 30非膳食调查户专用表 60每个村调查点90 个调查户中全部 3-12 岁儿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
25、康调查医学体检表1. 家庭编码: ID 姓名 个人编码 A12.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G13. 年龄(岁): G24性别: 男 女 G35.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G46身高(长) (cm): . G57体重(Kg): . G68. 头围(cm): (3 岁以下的所有受检者) . G715 岁及以上受检者测量以下指标:9. 腰围(cm): .G810. 血压:(mmHg)第 1 次 / /G9第 2 次 / /G1011.采血编号 G11贴采血编码条处贴编码条处体检日期:_年_月_日 审核人签字:G 表体格检查表填表说明家庭编码(ID):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请将编码条贴在相应位置。
26、姓名、个人编码(Al):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中所有年满 15 周岁家庭成员个人编码,要认真核对,保持每个人与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登记表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2.出生日期(G1)出生日期以公历计算,如遇有调查对象不知公历者,将农历出生日期向后顺延一个月。将出生日期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记在记录卡的方格内,如某调查对象 1953 年 9 月 17 日出生,则填写为 1 9 5 3 0 9 1 7 3. 年龄(G2):询问被调查者,并填写进方格内4. 性别(G3):在记录卡上方格内填写,男填 1 ,女填 25. 调查日期(G4):以调查当日的时间为准,填写方法同 3。6. 身高(G5): 以厘米为单位
27、,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个单位,必须弄清儿童的年龄,不满 36 个月,要记录身长。7. 体重的测量(G6): 以公斤为单位(婴儿以克为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个单位8. 头围的测量 (G7):若为 3 岁以下儿童则测量头围,头围测量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个单位。若为 15 岁以上则测量以下指标9.腰围(G8):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个单位。10.血压(G9-G10):全部记录两次收缩压和舒张压,取整数(毫米汞柱) 。11 采血编号(G11):由调查队统一编号,将其贴在相应贴编码处。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县/区级调查单位基本信息收集表该表为调查县(市/区)使用的调查
28、表,由调查员向县(市/区)统计部门直接收集资料,填写数据。省、县(区/市)编码同住户表编码。调查单位:_省 T1_县(区/市) T2一、自然情况1、市(县)土地总面积_平方公里 H32、地形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H43、该地区的海拔高度 米 H5二、部门机构情况1、市(县)政府部门机构数_个 H62、街道办事处数_个 H73、村/居委会数_个 H8三、国民经济指标1、 该地区去年国民生产总值_万元 H92、 该地区去年人均纯收入_元 H103、 农业居民去年人均纯收入_元 H114、 非农业居民去年人均纯收入_元 H12四、人口情况1、该地区去年总人口数_万人 H132 其中男性人口总数_万
29、人 H143 其中女性人口总数_万人 H154、近五年该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出生率 .H16 .H17 .H18 .H19 .H20死亡率 .H21 .H22 .H23 .H24 .H25自然增长率 .H26 .H27 .H28 .H29 .H305、地区各年龄组人口数(万人)各年龄组总人口数 各年龄组男性人口数 各年龄组女性人口数该地区 06 岁人口数 H31 H32 H33该地区 714 岁人口数 H34 H35 H36该地区 1559 岁人口数 H37 H38 H39该地区 60 岁以上人口数 H40
30、H41 H425、 地区各民族人口数(万人)各民族代码 各民族人口数H43 H44H45 H46H47 H48H49 H50H51 H52H53 H54H55 H56H57 H58H59 H60H61 H62按下列各民族代码填写:01 汉族 02 蒙古族 03 回族 04 藏族 05 维吾尔族06 苗族 07 彝族 08 壮族 09 布依族 10 朝鲜族11 满族 12 侗族 13 瑶族 14 白族 15 土家族16 哈尼族 17 哈萨克族 18 傣族 19 黎族 20 其他民族_五、医疗保健与社会福利情况1、该地区医院/卫生院数_个 H632、该地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_张 H643、该地区医
31、生数_人 H654、该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数_人 H665、该地区疗养院所数_个 H676、该地区福利院数_个 H687、该地区敬老院数_个 H69六、教育文化事业情况1、 该地区教育情况数量(个) 在校就读人数(万人)普通高等学校 H70 H71中专技校 H72 H73普通中学 H74 H75小学 H76 H77幼儿园 H78 H792、 该地区 6 岁及以上人口文化程度文化程度 人数(万人)大学专科及以上 H80高中/中专 H81初中 H82小学 H83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H84调查时间:_年_月_日 调查员签名:审核人签名: H 表县/区级调查单位基本信息收集表填表说明该表为调查县(市/区)使
32、用的调查表,由调查员向县(市/区)统计部门直接收集资料,填写数据。省、县(区/市)编码同住户表编码。调查表中的相关概念:H8: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 GNP)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
33、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四、人口情况在填写人口情况部分中,人口数的单位为万人,填写中请注意,并请相应的添加小数点。实验室检测项目测定结果记录表 测定项目:_ 测定单位:_血样编号 测定结果(单位: )检测日期_年_月_日 检验员:_ 负责人:_ 医学体检结果通知单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感谢您参加本次体检,下面是您的体检结果,希望能给您一些有用的信息。若发现有那些信息有误,请您及时与当地调查队联系。 检查指标 本次检查结果 正常及参考值 身高(cm)体重(kg)体质指数(公斤/米2)腰围(cm)血压(mmHg)空腹血糖(mmol/L)血红蛋白(g/L)中国居民营
34、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膳食调查户专用表格户主姓名 家庭编码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街道/乡居委会/村调查户该户家庭人口数: _ 人联络电话:_表格种类 数量1.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登记表(每户一张)2.个人情况调查表(3 岁以上家庭成员)3.膳食调查表(2 岁以上家庭成员)4.婴幼儿情况调查表(2 岁以下)5.体检表(所有家庭成员)6.知情同意书(每户一张)7.额外添加表应答情况统计是否参加(1-参加,0-未参加)姓名入户询问 膳食调查 体检是/否 原因 是/否 原因 是/否 原因1=长期在外 2=调查当天不在家 3=拒绝参加贴编码条处表格封面的填写说明本次调查表格按膳调户和非膳调户分装。其中膳调户
35、表格又按城市与农村住户用表分装,城市住户使用膳食调查户专用表,农村住户使用膳食调查户专用表。1. 在贴编码条处将家庭编码条贴上2. 户主姓名由家庭成员所公认的,在家庭事务中起基本决定作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配者,能准确地反映家庭状况的成员担任。一般情况以户口册上登记的户主为准。但户口册上的户主起不到上述作用时,以起到作用的家庭成员为准。3.请调查员认真将调查户的详细地址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 该户家庭人口数应包括所有有经济关系,并且共同预算和饮食的成员,其中也包括由家庭资助在外上学的单身学生和户口独立但同饮食的“小家庭” 。5联系电话 为了调查方便,请记录调查户的联系电话,如
36、果没有电话,可不记录。6.本户所需各种表格数量 根据该户家庭人口数,将所需各种表格的数量填入表中,其中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为每户 1 张,个人情况调查表为每人 1 本,膳食调查表为每户 1 本,体检表为每人 1 张,知情同意书为每户 1 张,如有 24 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请填写婴幼儿情况调查表。如有额外添加表格,请将表格名称及张数填到空格中。7.应答情况统计表请将未参加调查人的姓名登记在表格中,并注明未参加调查原因。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非膳食调查户专用表格户主姓名 家庭编码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街道/乡居委会/村调查户该户家庭人口数: _ 人联络电话:_表格种类 数量1.家庭成员基
37、本情况登记表(每户一张)2.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15 岁以上用)3.婴幼儿情况调查表(2 岁以下用)4.体检表(所有家庭成员)5.知情同意书(每户一张)6.额外添加表应答情况统计是否参加(1-参加,0-未参加)姓名入户询问 体检是/否 原因 是/否 原因1=长期在外 2=调查当天不在家 3=拒绝参加贴编码条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ID 个 人 编 号 姓名 性别1 男2 女民 族编 码 见工 作 手册出生日期年/月/ 日/(填写阳历)与 户 主 关 系00 户 主01 配 偶02 父 /母03 公 婆04 岳 父 /母05 儿 子 /女 儿06 儿 媳 /女 婿07 孙
38、 子 /女08 外 孙 /女09 兄 /妹10 其 他目前是否在家居住0 否1 是文化程度0 未 上 学1 文 盲2 小 学3 初 中4高 中 /中 专5大 专 /职 大6大 学 及以 上职业01 在 校 学 生 02 家 务03 待 业04 离 退 休 人 员05 国 家 机 关 、 党 群 组 织 、 企 事 业 单 位 负 责 人06专 业 技 术 人 员07 办 事 人 员 和 有 关 人 员08 商 业 、 服 务 业 人 员09 农 林 牧 渔 水 利 业 生 产 人 员10 生 产 运 输 设 备 操 作 人 员 及 有 关 人 员11 军 人 12 其 他 劳 动 者婚姻状况1
39、 未婚2 有配偶3 离异4 丧偶父 亲 编 号 填写父亲在 A1 的编号,如果父亲未参加调查记录99母 亲 编 号 填写母亲在 A1 中的编号,如果母亲未参加调查记录 99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 / / / / / / / / / / / / / / / 2.2001 年全家人均年收入多少元 A12贴编码条处 低于 800 元 8001999 元 20004999 元 50009999 元 1000019999 元 20000 元以上 不回答 3.该户家庭人口数: _人 A134.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A14调查员签字: 审核员签字:家庭
40、成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填表说明1. 在贴编码条处将住户的编码条贴上2.个人编码(A1):本调查中用个人编码代表某个人。同第五部分编码原则与使用方法。3.姓名:准确记录家庭每个成员的姓名,以便在各种调查中正确地使用序号4.性别(A2):男性为 1,女性为 2。5.民族(A3):按下列各民族代码填写。父母不是同一民族,所生子女的民族可选填父母一方的民族。01 汉族 02 蒙古族 03 回族 04 藏族 05 维吾尔族06 苗族 07 彝族 08 壮族 09 布依族 10 朝鲜族 11 满族 12 侗族 13 瑶族 14 白族 15 土家族 16 哈尼族 17 哈萨克族 18 傣族 19 黎族 20 其它民族6.出生日期(A4):原则上按阳历询问和填写,如果记得阴历,则先记录下来,然后再由调查员查万年历换成阳历,特别是 7 岁以下儿童必须使用阳历。成人的出生日期尽量使用阳历,如果实在无法转换,按阳历记录下来。7 岁以下儿童的出生日期尤其重要,必须准确记录。母亲记不清时,可查阅户口册、免疫卡、出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