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蜡烛的趣味实验1. “变银蛋”材料:烧杯、熟鸡蛋、镊子、蜡烛、火柴、硬币、脸盆等。活动过程(1)魔术导入A.把硬币放在桌上。B.把盛满水的烧杯压在硬币上(注意烧杯底不要沾上水)C.从杯子侧面看去,会发现硬币不见了,是不是硬币没有了呢?D.再从杯口向下望去硬币还好好 地放在那里。(2)变银蛋。A.点燃蜡烛,把鸡蛋放在蜡烛上熏黑。B、用镊子把已经熏黑的鸡蛋放入盛水烧杯中,观察水中的鸡蛋有什么变化?(变成一只银光闪闪的鸡蛋了)C.取出鸡蛋发现鸡蛋还是黑的。2.“火焰印迹”操作:点燃一只蜡烛,把它固定在桌面上,观察到蜡烛的火焰中心呈兰色,而周围则是黄色,而且从内向外越来越黄。如果把一张白色硬纸卡片
2、放在火苗上稍微烤一下后,迅速拿开会发现蜡烛火苗留在硬纸卡上三个不同的同心圆。最里面一圈几乎仍是原来的模样,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中间一圈则有黑色的烟垢,最外面的一圈竟然完全被烧焦了,用手指轻轻碰一下最外的一圈,已经烧成灰的硬纸便自行脱落,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中间部分叫焰心,由内向外依次为内焰和外焰。由于焰心一般缺少氧气,所以那里的物质基本上没有燃烧,硬纸卡上便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内焰由燃烧着的碳素构成,因此在卡片上便留下黑色的碳垢,在最外层,可燃气体充分燃烧,温度最高,所以卡片被烧成了灰。3子母焰找一支蜡烛,点燃。让它燃烧一会儿,待蜡烛烧得较旺时把它吹灭。这时
3、候可以看到烛心中会升腾起一股袅袅青烟。用点着的火柴靠近青烟,蓦地一下,蜡烛又亮了起来。为了仔细观察蜡烛是如何复燃的, 点着蜡烛后,可看到蜡烛顶端的蜡漫漫熔化,渐渐地,顶端明显地烧成了杯状,在“杯”中盛着溶成液状的烛油,然后,烛油沿着烛心爬升上去,在烛心上端达到燃点而烧起来,在燃烧产生的热量作用下,烛油会汽化成“青烟”。显然,“青烟”就是蜡烛的气体状态。在搞清了这个道理后,可以把实验略改进,使之更精彩。取一根约 10 厘米长的玻璃管,用木夹子或厚纸条夹住它,然后,将玻璃管斜向插入烧得很旺的烛焰内层。这时,可以看到玻璃管口青烟冒出,再点燃一根火柴去引燃管口逸出的青烟,于是就出现一个小而明亮的火焰,
4、烛心和管口处一大一小的两个火焰” 子母焰 ”。4利用石蜡做悬浮演示实验。蜡的密度约为 0.9g/cm3,跟植物油的密度非常接近。蜡块浸没于油中任何位置均可很好地悬浮;找不到合适的油,也可用水代替,只要在蜡块中适当地插入一些大头针,蜡块也能很好地悬浮于水中。5烛烟做布朗运动的观察实验。烛烟是极其小的碳粒为主要成分,收集烛烟中的碳粒放入水中,做布朗运动的观察实验,现象更明显。三蜡烛进行的实用性实验和小制作1.空气成分简易测定 取一只透明茶杯,一块 15 厘米见方的薄木板,一支切成 23 厘米高的蜡烛和盛 1/3 体积水的玻璃缸或脸盆。预在杯壁外用红色标记围成体积大致相等的五等分。把蜡烛头粘在木版中
5、央,让其漂浮在水面上。点燃蜡烛,迅速拿起空杯罩住燃烧的蜡烛,杯口一定要在盆内的水面下。直到杯内蜡烛熄灭,杯内水面上升,达到杯上第一道红色标记处。说明空气中有 1/5 体积的气体能支持蜡烛燃烧,是氧气;还有 4/5 体积的气体不能助燃,是氮气等。2 孔明灯用比较坚韧的薄纸做一个直径 50 厘米、高 1 米左右的圆柱形大纸袋;再用细竹篾弯成一个直径 50 厘米的竹圈,圈内沿直径互相垂直地扎上两条细铁丝,在铁丝的交结处绑上一小团棉花,然后把竹圈粘在纸袋口上。手提着纸袋底,袋口朝下,给棉花团上蘸些煤油或酒精,然后点燃,过不了多大一会儿,纸袋就会腾空而起。3.蜡烛钟制作材料:轻的耐火的圆盘一只,一根吸管
6、、一圆软木垫片、一根尖头竹针、两根蜡烛、橡皮筋一根、硬纸板一张。制作方法:1 用硬纸板做个刻度架,画上刻度,背面做个三角支架,将刻度架放在桌上。2 在圆盘、软木塞片的中间及吸管的一头开一个小洞,将竹竹针尖头分别从圆盘、软木垫片、吸管中穿过。3 用一根弹性好的橡皮筋,一头固定在天花板或吊灯等物品上,另一头系在竹针的尾部,使吊起的竹尖正好碰到桌面,并将吸管指针指向刻度架。蜡烛钟做好后,在塑料的圆盘上对称放两支一样的蜡烛,点燃。过一会儿,随着蜡烛的分量越来越轻,指针所指的刻度会一格一格上升。仔细观察一下,蜡烛钟走一格需要多长时间,然后估算出,当蜡烛燃烧完全时,时间过去了多久。4蜡果制作原理利用石膏粉
7、和水反应生成结晶水合物,可迅速变硬,来作模型:CaSO 4 +2H2O=CaSO42H2O ,通过有色石蜡的融化,浇铸于石蜡模具中,制成各种形状的果品,如苹果、香蕉、葡萄、甜橙等蜡果品。经久不坏,可作装饰品。材料石蜡,各种油溶性材料或市场出售的各种颜色石蜡块石膏粉。过程(1)制模、将石膏粉少量,放入烧杯中,漫漫加入水,不断搅拌制成糊状。 、用盒纸作成纸框,比苹果高,比苹果大。、把苹果表面涂一层肥皂液或碱液,作为润滑剂。、在纸框底层倒一厘米厚的石膏浆,放入涂液的苹果,再浇石膏浆使苹果一半埋入石膏浆中。一刻钟后,石膏浆凝固变硬,去掉纸框。、用小刀在已硬化的石膏上修平整并刻两个对称的凹形结合榫头。、
8、把纸框再围好,用皂液或洗涤剂涂在修平整的模形各部,再浇入石膏浆,把苹果覆盖没超过一厘米,凝固后去纸框,把上下两层分开,取出苹果,便成苹果模形。其他蜡果的模型,同苹果的模型一样制法。(2)制蜡果、将石蜡放入烧杯中,加热融化,加入原料搅拌均匀,浇入浸透水的石膏模型中。 、模型两层紧合,用手捏住模型,迅速向四周翻转,使石蜡充满模型各部。十分钟后,石蜡完全凝固。、把模型放入水中,稍浸一下,轻轻分开石膏模具,蜡果即浮在水面。、把粗制的蜡果,加以修饰,再用毛笔在表面涂些颜色,就更鲜艳、逼真。5.蜡烛蛋壳喷气船材料:牛皮纸或道林纸,鸡蛋壳一只,长约 250 毫米的细铁丝一段,蜡烛一小段。操作:A.折纸船 。
9、把牛皮纸裁成画报那么大,折成一条船。如果能给纸船滴上一层热蜡油,就更好。折纸船不方便,用木头刻船也可以,B.弯一个铁架子,用来绑住蛋壳。中间翘起的尖头,用以插蜡烛。C.制作 “锅炉”。“锅炉”是一个完整的鸡蛋壳。找一个鸡蛋,在小头的顶端用锥子扎一个小孔,在大头的侧面扎一个绿豆大的孔。从小孔吹气,使蛋黄蛋白流出来。再用清水把鸡蛋壳内外洗干净。鸡蛋壳内灌一些水,只要不超过小孔的高度就行。用胶布把大孔封住,“锅炉”就制成了。D.装配蛋壳喷气船。把铁丝架放在纸船上,鸡蛋壳架在铁丝架上,装上蜡烛。把小船轻轻地放到水面上,调整一下铁丝架的位置,使纸船平稳地放浮在水面上。点燃蜡烛,过一会儿水沸腾了。从小孔里
10、喷出一股蒸汽来,纸船就会向前行驶。6蜡烛抽水机实验器材: 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实验过程: 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实验现象: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结果说明: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7.制彩色蜡烛在蜡烛中加入一些颜料和香料,融化在一起,就可以制
11、成香味彩色蜡烛.心得体会: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老师的指导下,增强了我们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了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合作,培养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并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一种体验。应该说通过本次活动使我们组员获益匪浅。当然本次活动还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资料收集好后,我们想到了要成立检查小组,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核实但在处理好资料后,忽视了对实验结果的核实。如何改进我们的实验方法和选用更先进的实验仪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对本次研究成果的利用方面也还有待深化。 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我们耐心细致的品质,使学会了许多知识与本领,学会了如何查找资料、撰写小论文,还体会到了科学家搞研究艰辛与乐趣。同时我们还感到大家相互合作可提高工作、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