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自主学习一、长度的测量1.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 _、_ 、 ,在比较精确的测量中,常选择_和_.2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符号: 4长度单位间进率 1km=_m=_m;1dm=_m=_m; 1cm=_ _m=_m;1mm=_ _m=_ _m;1m =_ _m=_ _m; 1nm=_m=_m5 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mm=_cm=_m.6.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 1.65_,课桌的长度是 60.0 _,课本的长度是255.0_;地球的半径是 6.4103_.【课堂练习】1.安装
2、窗户玻璃和窗帘时,选用合适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应该是 A毫米,毫米 B厘米,厘米 C毫米,厘米 D厘米,毫米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28cm28cm0.01m 0.28m B.28cm280.010.28mC.28cm280.01m0.28m D.28cm281m0.28m3、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明的身高为 17.2_. (2)教室的的长度 850_. (3)乒乓球的直径为 4.0_. (4)一根头发的直径约 70_. 4.一张写字台的高度大约是( )A.78 cm B.1 m C.120 cm D.0.12 m【合作探究】刻度尺的使用观察刻度尺:零刻线在哪里
3、?_它的量程是多少?_它的分度值是多少?_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1)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始端,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从其他刻度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误差1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_。2使用刻度尺测物
4、体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_ 、_ 、和_。3.某同学测得某物体的长度 19.8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其中准确值为 _,估计值为_. 4.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cm 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_cm5、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 9.20 厘米、9.21 厘米、 9.20 厘米,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 9.20 厘米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9.21 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 中最末一位数字“0” 是有意义的6.用刻度尺
5、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14.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减少由于刻度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B.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C.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D.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拓
6、展延伸】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第 40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 3 题要求的 3 个实验。(1) 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2) 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3)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4)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课堂练习】1. 小明测圆柱体周长时,先将圆柱体用纸条裹紧,用针在重叠处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如图 2所示,圆柱体周长为_ cm,圆柱体直径为_cm.2.某同学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 6.4 mm,已知课本共 200 页( 100 张) ,那么,每张纸的厚度是_mm.3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 30 圈,如图 1 所示,线圈长度是_,金属丝直径是_。 【合作探究】二、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2时间单位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的符号: 单位间进制率:3停表的使用(课本 38 页“想想议议”)【课堂检测】图 2图 1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长度的单位是_。2单位换算:70m=_mm=_cm=_m;2h=_min=_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