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琵琶行(并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脉络和内容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创设琵琶乐曲的环境,体会音乐氛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重点1,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2、理解作者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整体感知问:请大家先听一首乐曲,猜出使用的乐器答:琵琶问:用琵琶演奏的乐曲给你什么感觉?答:悠扬 清冷 惆怅 等问:本文的体裁有什么特点 答:行,歌行体一种,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 由,可多次换韵。二、 复习课文内容1、请同
2、学概述这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她作了一首诗2、思考:诗前小序和诗歌有什么关系明确: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3、从文章中找出音乐描写的段落4、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设置如下问题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点拨: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5、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设置如下问题(1)作者在描
3、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3)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4)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教师相机点拨。 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侧面烘托的手法;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6、从文章中挑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写情句子,举例加以分析点拨:从复习中,让学生直面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从描写音乐中寻找情感,找出带有作者感情的句
4、子。体会作者把情感和音乐融为一体的高超手法。规定一定的复习范围,问题有针对性。7、小组讨论推荐组员说说自己读琵琶行的一些感悟点拨:复习文章内容后,提升学生的思路,引发他们对诗文、作者、名句等内容的深入探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琵琶行优化训练1(3 分 )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悯(mn) 然 轻拢慢捻 (nin) 贾(ji)人 呕哑(uy)教坊(fng) 钿(di n)头银篦(b) 乍(zh)破 荻(d)花C红绡(xio) 铁骑(j) 管弦(xi n) 嘲哳(zhozh )D水浆进(bng) 恬 (tin)然 六幺(yo) 声声思(s)2(4 分 )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快
5、速) 弹数曲 颜色故(衰老) 击节(节拍)碎 低眉信(随便)手B寻声暗(轻声)问 欲语迟(迟疑) 添酒回(拿回)灯 惨(悲惨) 将别C声声思(悲伤) 漂沦(沦落)憔悴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自安 小弦切切(声音轻细)D却(退回) 坐 轻拢(顺手下拨) 红绡(一种丝织晶) 每(每次)被秋娘妒3(4 分 )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谪居卧病浔阳城B曲罢悯然而 / 恬然自安 遂命酒 / 命曰琵琶行D却坐促弦弦转急 / 却话巴山夜雨时4(4 分 )下列句中 “为”注音释义正确的一项是(1)因为长句 (2)初为 霓裳后六幺(3)呕哑嘲哳难为听 (4)为君翻作琵琶行wi 表原因
6、wi 是 wi 中 wi 替、给Bw i 写 wi 做 wi 中 wi 替、给Cw i 写 wi 是 wi 中 wi 替、给Dwi 表原因 wi 做 wi 中 wi 替、给5(4 分 )选出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明年秋 今漂沦憔悴 因为长句 似诉平生不得志铁骑突出刀枪鸣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凄凄不似向前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整顿衣裳起敛容A B C D6(3 分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7(3 分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互文”修辞的一
7、项是主人忘归客不发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8(4 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谪居 凄凉 沦落 郁闷 悯然B淡泊 恬然 幽咽 间关 澜干C红绡 船舫 凋零 追溯 短暂D绽放 畅快 平仄 玲珑 无邪9(4 分 )与“ 春花秋月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D不可等闲视之。10(4 分)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向”与“凄凄不似向前声”相同的一项是天姥连天向天横B失向来之烟霞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D磨刀霍霍向猪羊11(4 分) 如果给文中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是A既然那么 B尽管也 假若那么 D只要便12读杜牧泊秦淮完成 12 题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连用了两个“笼”字,试体会其表达效果。本诗第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忘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试谈谈你的理解。13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完成 12 题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不说“照”而说“铺” ,表达效果有何不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为何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答案:1、C2、C (快畅快,惨悲惨,回灯把灯芯捻大一些,拢扣弦)3、A(
9、贬官) (忧郁的样子/淡泊宁静的样子,指使手下人摆 /命名,退/只)4、C 5、D 6、C 7、A 8、9、B (为随随便便、轻易,其它都为平常)10、B 11、A12、 (1)突出了水边夜色迷蒙冷寂,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表面上是遣责歌女不懂忘国之恨,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13、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谢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 (2)因为在诗人的眼前所呈现的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弯初升的新月,如同在深蓝的天空上挂着一张精巧的银弓。所以诗人才会脱口而出,赞美这夜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