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图案授课教案 http:/ 优秀课程 2004-3-30 15:14:00 7622-(一)形的观察与基础设计观察属于眼的视觉行为,是对某一对象做有意的注视,以求得正确的认识。观察是学习造型的门径,造型的学习,起初必须得力观察,有了深刻的观察,才会有很好的造型。因为,观察的目的,主要是从直观的映象中,挖掘美的构造,作为创作的泉源。自然形象,是人类造型活动之灵感源泉。它存在于我们所处的实际立体空间里,是实际的立体形象。自然形象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植物、花卉、动物、人物以及所有自然形象中,如果深刻地去观察它,将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形和色的存在。这些美的形和色,固然对绘画直接有所帮
2、助,对于设计,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设计的意义,就是要把有限的素材,发展为无限的创造。形的基础设计方式,有客观的练习与主观的练习之分。客观的练习,目的在于写生。而主观的练习,侧重在创造性的发挥,客观的练习以观察的对象为主。在造型上,作者把自己的造型感觉,直接地移到作品上去,同时把对象的线条、形态、光影、色彩等变化关系,加以描绘,便可达到造型的要求。主观的练习,与客观的练习方式截然不同,它讲究把瞬间的直接感受,诉诸于造型的表现,而且可以根据设计的造型意识,把对象作更多的强调、简化与组织,以产生全新的效果。这种观察与创造性的练习,对于直观能力的发达,创造性的提高,感受性的敏锐,想象力与造型能力的增长
3、等,均非常有利,因此,形的基础设计,更侧重于主观的练习。由自然形象转化为纹样设计的形象,轮廓与结构都是要特别注意的。关键在于特征的把握,才能达到即求得独特新鲜的造型效果,又不牺牲形象传达作用之目的。在形的基础设计上,一般方法是先把对象忠实的描绘出来,再依照设计的意念,对形态加以变化,这样比较容易掌握。下述各种基础设计,均是以形的观察作为学习的起点。1、平面化设计平面化是造型的基本方式之一。当我们在一定的距离看一朵花或一棵树时,它将被看成是一个平面的形。这是因为距离将体面和所有各种不同的细节都消除了,使知觉可以自由地构思造出尽可能单纯的平面形。根据这一原理,在平面化的设计中,可以主观的态度对物体
4、的形加以省略,来达到平面的要求。在平面化过程中的主要要求是,保留住物体的轮廓与基本骨格,而将不必要的、繁杂的细节部分,做理性的过滤。平面 化把物的立体关系,由三度空间改变为二度空间,进而再把可以省略的部分尽量省略,使原来的立体形态,因平面化而得到单纯,从而把形的影象表现得更为显著。同时还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在形的基本骨格里加进一些单纯的造型,如点、线、面等,使平面化的单纯造型,增加一些装饰效果,在视觉上予人深刻的印象。这对于现代装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方式。在练习时,可以取一自然物体,如以下各图中的一朵花朵一片叶,从观察中选择最美的形态,然后描绘下来,做平面化练习。其表现方法如下:分五个步骤
5、进行。A、把写实的形影象出来,只保留最单纯的平面形。B、留出形的基本骨格。C、用粗线勾出形的轮廓与基本骨格。 D、用较细的线条勾出形的轮廓与基本骨格。E、用细线勾出形的轮廓与基本骨格。将形的轮廓和基本骨格用细线勾出,内部用各种不同的点装饰(如圆的、形态不规用的、大的、小的、疏的、密的点等) 。用粗线勾出的轮廓和基本骨格,内部用各种不同的线装饰(如粗的、细的、长的、短的、曲的、直的、干的、沙的线条) 。用各种线勾出形的轮廓和基本骨格,内部用各种不同的面装饰(如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以及不规则形等) 。2、变化设计形的变化设计,是在平面化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造型性表现的一种手段。这种练习必须在充
6、分的理解下进行。同时,又是内在心象意识的表达与造型思考的发挥。所谓“变形” ,在造型方面是指把物的形状或构造,根据作者的意图,予以变化的意思。形的变化方法,是先画出一个基本形,这个基本形可以平面化的,也可以随意决定的平面形。它从任何一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形开始,然后根据理性的想法和感觉,把形予以逐渐的或有规律的变化,以达到主观的造型要求。下列各图,是以花为对象变化的练习,其表现方法如下:变化花瓣,花蕊不变A、增加:逐渐增加花瓣B、减少:逐渐减少花瓣C、变宽:逐渐变宽花瓣D、变窄:逐渐变窄花瓣。E、缩小:逐渐缩小(或再增加)花瓣。F、变扁:逐渐变扁花形。G、减缺:花瓣的各种直线变化。H、重叠:花瓣
7、的各种重叠。I、直线变化:花瓣的各种减缺。J、几何曲线变化:花瓣的各种几何曲线变化。K、自由曲线变化:花瓣的各种自由曲线变化或直线渐变自由曲线。L、曲直线变化:花瓣的各种曲直线变化。变化花蕊M、变大:花蕊逐渐变大。N、变小:花蕊逐渐变小。O、变方:花蕊由圆形渐变为方形。P、添花:花蕊由各种花组成。花的整体变化Q、加点:花的基本形加点。R、加线:花的基本形加线。S、加点线:花的基本形加点线。T、点线面组合:整朵花用点线面组合。U、不规则变化:花形的各种不规则变化。如是叶的变化,可以通过增加,减少、变宽、变窄、缩小、变扁、减缺、重叠、直线变化、几何曲线变化、自由曲线变化、曲直线变化、加点、加线、加
8、点线面、点线面组合、叶中有叶、叶中有花、不规则变化等方法变形。3、装饰化设计装饰化设计是在前几个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的方式,是在变化的形内,有目的、有机能性地进行装饰。同时,也是充实和完美形的表现方法。平面化、变化和理念化的造型,本是以主观的成分居多。因此,对于装饰的练习必须避免漫无目的装饰活动和无意识的练习方式。应当考虑到创造性和造型性的问题。装饰化的设计,直接与设计的基础有关。对于变化了的形态,应从以物象的观察入手,且根据一定的想象经验和理性的理解,在对象的形态里,按照装饰的原则予以美化,使物象的原有形态,在形的本质上,显示出特殊的美感。装饰化的过程,可以赋予适当的内容,让学习者有针对
9、性地练习。同时也可以自己出题,用脑去想,用心智去探求,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而,这项练习,用意并不只在于对纹样本身的体验,主要是在装饰活动过程中,对装饰问题能有自觉的发现。装饰化的设计,讲究机能和构造。因此,虽然它只涉及到物体表现的装饰关系,但对于形态整体美感的理解,却含有相当的启发性。以下各图,是以动物为对象所做的装饰化设计。其方法如下:形态以点线面组合装饰。形态以花卉装饰。形态以剪纸形式装饰发挥想象力之装饰。(二)纹样构成构成原理构成(Construction)一词,在建筑学方面是常用的术语。从文字的表面解释,它含有构造、结构以及构筑的意思。在造型艺术方面,则指形态和材料等素材,在视觉
10、上、力学上或视觉心理上的组织而言。构成的原理,又称为“造型的秩序” ,在“美”和“用”的前提下,任何一门造型艺术,都会涉及到构成原理的问题。构成“美”的原理,简言之,就是依据“美的形式”对造型的要素(形态、色彩、材质)作有秩序和有组织的处理,而创造出合理的形态,使视觉产生美的感受。构成的活动,含有知性的和直观的性质。在感觉的表现方面,它是没有目的构成,但在具有实用目的时,则是有目的的构成。譬如, “绘画”和“雕塑”的构成,属于美感和秩序的追求,并无实用的目的。而“建筑”和“设计”的构成,则必须要满足实用的目的。同时,在构成的条件上,也必须考虑到作品的合理性和机能性。所以,设计的各种构成练习中,
11、也必须包括设计目的,即是要把这种构成的关系“美的感觉”和“用的条件”融合在一起学习。构成原理的练习,是和形的基础设计相连接的。形的基础设计,目的在于充实造型的语汇;而构成原理的练习,则是为了提高美感和掌握实用目的的基本法则。二者的特质,在创造学习的重要性上,就如同一个人要创作诗词、文章,必须首先从文字、文法等语文的组成要素和法则等入手一样。构成原理的练习,亦需先利用形的整体轮廓,作平面化与单纯化的处理,而后才能考虑到画面的结构问题。在形态的组合关系上,注意到美的变化效果,使画面的结构生动有序,具备新鲜的感觉。装饰构成主要以对称、均衡和反复的方式进行练习。其他方式,如对比、协调、颠倒、叠置、错视
12、、错开、渐层、放射等,则与对称,均衡、反复联合起来运用。例如对称里面含有放射的构成,均衡之中包含对比效果等等。构成练习1、对称纹样对称是构成中最具有单纯的练习。原因在于,其构成在视觉上容易判断出来。只要知道造型之一部分,其余相同的半图形或其他部分,用类推方法就可得知,在知觉上毫不产生抵抗。对称纹样具有静的、消极的美,同时又给人以安定、和谐、舒服等感觉。对称纹样的练习,目的是为了发现这样美的秩序和掌握这构成的原理。左右对称左右相同的形叫左右对称。它以形的中心线为支点,左右形状相同。同时它又具有相称、均齐、均整的意思。左右对称是一种普通常见的美的形式,在自然的创造或人为的创造里,均可见到这种情形。
13、在自然界,如人体、蝴蝶、蜻蜒、树叶等等,都是在一条直线上成左右对称之形。在人为的创造里,如建筑物、家具、器皿等,无论其形式、装饰、配置,都常喜欢用这种对称形式。因此,左右对称一向被认为是安定的形和具有机能的形。左右对称的骨格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设计时,可以根据形的组织结构和它所装饰对象的形状,做对称构成。放射对称放射对称是环绕一个中心来构成的形式。它以中心点为对称点,基本骨格线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在自然界中,太阳的光芒、花朵、车轮,都是放射对称的现象。放射对称和渐变一样,容易产生惹人注目的视觉效果,而且更为强烈。放射对称的基本骨格有以下三种形式:A、同心式:骨格线环绕中心层层扩散。B、
14、离心式:骨格线从中心向四面发射。C、向心式:骨格线向中心集中。逆对称逆对称构成是在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基础上,把相称的形相逆对称的意思。它以一个角线为轴线,形态上下或左右颠倒交叉构成。回转对称回转对称是放射对称的一种变异形式,对称的骨格线从几个方面向心或离心旋转构成。其独特之曲线美,很适合圆形的装饰。A、向心式:旋转的骨格线向心构成。B、离心式:旋转的骨格线离心构成。2、均衡纹样“均衡”一词,在物理学、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中是常用的。但在平面造型中,其含义亦有差别,是属于视觉上的均衡。因为造型的作品,并不真正讲究实际的重量关系,而是造型的要素,在人们视觉中产生的平衡感觉。均衡亦称平衡,通常是指无形
15、轴的左右两方,形状虽不完全相同,但看起来在质与量方面,并不偏得某一边,其份量好似有相等的感觉,以保持力学上的平衡状态,亦称之为均衡。均衡是比对称更美,也更活泼的一种形式。大自然一切事物的形状或姿态,总是在均衡和对称二者之中取其一种。绘画、设计、舞蹈、建筑等,都离不开均衡的形式。均衡的形式,具有一种变化性的、侧面的、奇数的、互生的、不规则的特性,有优美活泼的感觉。但处理得不好,也容易流于杂乱。在造型的秩序中,均衡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均衡是有对称的均衡和非对称的均衡,但这个练习着重于在如何求得视觉上的安定感,也就是造型上所重视的非对称的均衡。例如,形态在画面所具有的轻重、大小、对置、强弱、疏密、浓淡
16、、肌理感觉等,必须保持均衡的状态,从而产生安定的视觉效果。均衡构成比对称构成更多式多样,它的构成全凭个人的感受而决定,在眼和手的功夫提高之后,就可运用自如了。在练习时,可以赋予一定的内容,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如以下各图,是以花卉为对象做的各种均衡练习,其方法表现如下:简练:形态要求简明、精练、大方,不要过于琐碎。精细:充分利用点、线、面的组合,使造型精密、细致。轻巧:形态多用自由线所组成,线条流畅自然。形象轻快、轻巧,具有动感。强烈:形态多用面或粗线组成,造型感强烈、有力、鲜明。密:密集效果(群体集中于一面之程度)表现在形态之间并无间隙或很少间隙,而形成密集的视觉效果。疏:是与密相反的构成形式
17、,形态之间间隙大,给人以以少胜多的形式美感。对比:对比亦称对照,是两种形态并列在一起,彼此有一定的差异性。设计时,可以将大小两组造型组织于同一画面,从而产生对比效果。童趣:该设计是针对儿童装饰所进行的。儿童时期对形态表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其造型的依据,基于内心对事物的认识,仍是以我为中心的。在造型能力方面,所用的笔触往往显得浑、笨、拙,形态有头重尾轻,站立不稳的感觉。3、反复纹样反复的形式是由一个或几个单独形组成一个基本形,向左右或上下作重复规律式排列的现象。也就是说,形态的各部分对象之间,有完全相同的面目,分不出宾主的关系。所以反复即重复表现同一单位的方法。在各种艺术中,反复形式都采
18、用得很多。如建筑、绘画、音乐、舞蹈、产品装饰等。诗文中在每段的开首和结尾,也常用反复的字或韵。反复的形式使人产生单纯、和谐、鲜明、清新、美丽和无限的感觉。但因过于规则统一,有时亦可能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反复向左右或上下二个方向发展的叫二方反复,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发展的叫四方反复。反复构成具有方向、秩序、动势等多方面美的特点。形与形反复地构成,色与色相互地关联,从而产生一种环绕不绝的结构和富有节奏的、旋律的、有如周而复始般的动势和美感,以追求形态构成的空间和秩序。在反复构成的练习中,基本形是很主要的,每一重复的基本形都像旋律中的一个拍子。基本形若面积大而数量小,则设计具有简单有力的效果;若面积小而
19、数量大,则设计就象一片均匀的肌理一样,由微细的分子构成。反复构成可以依骨格的几何形状或纹样性质分成两类。在练习时,可以先考虑几何形骨格的如何构成,然后配置适宜的纹样,几何形骨格又可分为点的骨格、线的骨格两种。但也可以先确定具象纹样,然后考虑选用几何形骨格来配合。点的反复构成造型上所谓的“点” ,在一般的概念里,是非常小的东西或者是线的最小单位。因此,我们隔一定距离看一组组花朵、动物、人物时,无论其形状如何,都具有“点”的感觉。所以在反复的练习里,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反复骨格的形式,可以把具象形态(如下列各图中的花)当作点,作为构成的练习。A、点的不连接反复a、等间隔的反复点的不连接等间隔反复,会
20、给人们以井然有规律性的美感。然而,这种秩序感略嫌缺少个性,或不大适合表现强烈印象的构成,有趋于呆板的感觉。b、等间隔错开反复等间隔有秩序美的反复,加上适当的变化要素,就可以产生独特视觉效果的构成。如等间隔错开反复,是由水平和垂直的变化而来,其构成具有强烈的对角线张力的倾向和交错感。c、等间隔点之大小反复点之中心位置都是等间隔,然而,点之大小经过有计划的安排,再加上错开反复,就使单调的反复变成了活泼独特之构成。d、变化间隔之反复点之位置,若是等间隔,无论把点之大小或形态加以何种变化,其表现到底有限。如移动点之位置,再将点之大小和形态加以变化,则造成的视觉变化范围较大,且更有魅力。e、不规则之反复
21、不规则之反复,是由一些点不规则地组成一个基本形而反复构成的。这构成比变化性等间隔构成的变化更大、更丰富,而且占有位置也大。然而,这构成不容易组织,弄得不好,会使设计无个性和杂乱无章。以上点之不连接反复,比起连接反复或重叠之反复,能创作出的设计更为多样,其构成展开的可能性亦较大。B、点的连接反复a、等间隔的连接等间隔的连接反复构成比不连接反复显得饱满、强烈、鲜明,具有独特之刺激性。但它与不连接的构成一样,有秩序单调的缺陷。b、等间隔错开连接以变化有秩序单调的等间隔,使反复骨格错开而构成。c、非等间隔的连接点变化大小或错开反复时,其连接已非等间隔。d、不规则连接点不规则连接之反复,再加上形态、大小
22、的不规则,变化更大、更强烈。同样,它与不规则不连接反复一样,如组织不好,容易乱而无章。C、点的重叠反复重叠是造成基本视觉概念偏差的方法之一。当一个单位部分隐蔽在另一单位之后则造成重叠,不论是单一的物象或有安排的群体物象皆然。所以重叠是将形式上的关系集中于一而加强其力量。点的重叠,可以以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点,重叠成一个基本形反复构成。它以集中的状态,强调形的性格。点的重叠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不是规则的。重叠的二点,用同一色表现,会给人以平面的效果。如用不同深浅颜色表现,则最能表现远近感和透明感。再者,各点施上适当的明暗调子,则其三元次性格更强,更具魅力。a、水平方向重叠水平方向重叠具有安定感、平和
23、感,如再适当地在间隔、形态上加以变化,则能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如二点重叠之反复;三点重叠反复;形状大小重叠反复;位置错开重叠反复;位置、形状不规则重叠反复。b、垂直方向重叠垂直方向重叠之反复在视觉上给人以挺拔、上下发展等感觉。在有秩序的排列中,如再加上位置错开变化和形状大小变化,则更富于魅力。c、倾斜方向重叠倾斜方向的重叠,较之垂直和水平的重叠,更富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它的基本骨格有同方向倾斜和逆方向倾斜。线的反复我们常认为,线是点的转移轨迹。环顾我们的周围,以线的形式而存在的东西,与点一样无数地存在于我们的环境中。然而,在表现上,线比点更能表示出自然界的特征来。如树枝、花草的伸
24、展,犹如无数的线在移动,显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因此,以线作为反复的骨格,更便于学习和掌握。线的基本形有粗、细、规则、不规则、直、曲等,由这些不同的线,反复地构成,便可产生出具有韵律之美感。线的构成常常结合点、面来组成。如以一折枝花作为线的反复练习时,其本身就具有花果、叶子、树杆等等。因此,线的构成,同时也是点线面的构成。线的构成形式基本上与点的构成形式是一样的,但由于线的基本形变化丰富,而且线移动的方向性不同,所以在表现方法上,比点的构成更丰富,更富有美感。以下是以折枝花为基本形,做线的反复构成。A、线的不连接反复线的不连接反复构成,最正式的方法,乃是等间隔的反复构成。构成的形式,以垂直、水平、
25、倾斜的方向发展。a、等间隔垂直方向反复垂直方向反复是以直线作为骨格而构成,但为了获得生动而富有变化的效果,也可用曲线作反复构成。b、垂直错开反复等间隔的排列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感觉,但缺少个性,显得单调。为了补救这一点,可以用错开或下列的方法,设计出富有韵律的作品来。c、垂直颠倒反复将垂直骨格颠倒反复,有映影之效果。如再加以错开构成,变化更大。d、变化大小反复形态的大小排列反复,加强了节奏感。e、水平方向反复水平方向的反复构成,具有静止安定之效果。它与垂直方向构成一样,可以用直线或曲线做反复构成。f、水平错开反复g、水平异方向反复h、水平形状大小反复i、倾斜方向反复倾斜线具有动的、不安定的效果,构
26、成时要充分发挥出斜线形态的反复效果。k、倾斜倒置反复j、倾斜错开反复l、倾斜形状大小反复m、垂直与水平反复n、垂直与倾斜反复o、水平与倾斜反复垂直及水平方向有静止安定之感觉,倾斜方向具动的不安定效果,如果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有秩序重复构成,会产生相反的视觉感。p、垂直与点反复q、水平与点反复r、倾斜与点反复以线与点的反复构成,具有虚实、强弱的变化,并富有节奏感。B、线的连接反复线的连接反复比不连接反复更引人注目,效果更强烈,连贯性更强。构成的方法,除了向上下或左右两方向反复外,还可以水平与垂直或倾斜线的组合,以颠倒或相反方向,或交叉配置之手法使造型向四个方向反复构成。同时,在骨格线上配置纹样时,可以用错开或变化形状等方法,使整个形态变化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