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一个人孤独地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2、读一读,登高,杜甫,一、作者简介,名 杜甫,字, 。自称“ ”。 时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作 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 “三?”:_、_、_ “三?” :_、_、_ 评 我国伟大的?主义诗人,他所作的诗歌被人誉为“诗?”。艺术上形成?的艺术风格。他本人被誉为“?”。,背景介绍,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一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2、利用文下注释,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停顿、语调
3、与感情,体味情感,读出韵味。3、个人展示。,二读诗歌,置身诗境,鉴赏诗文,(一)阅读诗文,整体感知,问题(1)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明确:悲”。,问题(2)诗人为何而悲呢?,明确:常年漂泊,晚年多病,处境艰难。,(二)鉴赏诗文,细细品味,问题(3)中国古代的诗歌大多是由景到情,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写了哪几种意象?每个意象的特点又是什么?表现了语言的什么特点?,明确: 风急 ,天高 ,猿哀,渚清,沙白, 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精 炼,问题(5)那这些景物描写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请用词语描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作者写的是秋天衰草凄迷,落叶飘零的萧瑟景观。中国的文人面对梧
4、桐一叶而有天下知秋的遥想,杜甫也不例外。看到眼前的秋景,不禁将心中情与眼前景合二为一了,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这种手法叫做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悲伤、哀伤、凄凉、愁苦、痛苦,问题(6)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杜甫在登高时有这种感受的呢?,明确:八悲: 艰难国家艰难,战乱连连,社会动荡;个人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些几乎伴随了作者的一生。此时的杜甫是既忧国又忧民,还忧己。我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有这样一个处世准则“_,_。”可杜甫,无论穷达皆是兼济天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苦恨极度遗憾,遗憾的是“繁霜鬓”,遗憾自己老了,不能为国效力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潦倒,总结,这首诗 以“_”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作业:请大家根据下面例子仿写,对诗人的悲进行总结概括。(至少三句) 例:诗人悲在重九登台,倍思乡亲。 1、诗人悲在老年孤独,重病缠身。 2、 孑然一身,独自登台。 3、 回鸟徘徊,孤独哀伤。 4、 长江滚滚,似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