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历史文选上5.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336094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文选上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历史文选上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历史文选上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历史文选上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历史文选上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三、晋书重点:选文的翻译,重点词汇的掌握。难点:胼文的特点以及胼文的翻译。解题:晋书是记载晋代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唐朝以前的正史,虽然大多由史官撰成,但绝大多数成于一人之子,作者的史学观点贯穿到全书。从唐朝官府修撰晋书、五代史起,绝大部分正史几乎都是由封建王朝设立史馆,任命宰相检修,遴选许多史官担任篡修官,集体分工编篡而成。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撰写了宣帝纪、武帝纪和陆机、王羲之的传论,所以题名“御撰”。唐代贞观20年(646),唐太宗下达了修晋书诏,“令修国史所更撰晋书”。诏书对史记、汉书以下以至“五代史”历代正史,但是对唐朝以前的晋史都不满意。两晋南朝时期出现了26种晋史,到了唐朝初

2、年还存有18种。这些书,只有一、二种兼具两晋历史,大多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晋史。修晋书诏批评它们“烦而寡要”、“劳而少功”,或者“滋味同于画饼”、“略记帝王”,所以下令重新修撰晋史。重新修撰晋史以房玄龄、褚遂良为监修,参与撰述的有许敬宗、令狐德棻、敬播、李淳风、李延寿等21人。其中令狐德棻为首,他和敬播在制订晋书的体例上起了重要作用。晋书的重修以臧荣绪的晋书为蓝本,参酌其它众多的晋史以及晋人的文集予以补充,重新修撰。晋书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叙例、目录各1卷。叙、目已经佚失,今存130卷。晋书的记事,起于泰始元年(265),迄于元熙二年(420),包含西晋4帝、东晋l

3、l帝一共156年的历史,并追叙了晋朝先世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在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活动,还包括了与东晋同时并存的北方十六国的历史。晋书对于这样的纷繁的历史格局,能从容的表述出来,显示了当时史学家的组织力量和创造才能。晋书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写出了两晋历史的全貌,弥补了以前史学著作的不足。内容也很充实。因此,晋书问世以后,其它的晋史都亡佚了。晋书的另一成就就是还突出地表现了他对民族关系以及其它割据政权的历史的撰写。它继承了东观汉记的“载记”的体例,创造性地记述了16国的历史概貌,反映了唐朝统一后“天下一家”的思想。晋书的10篇志是天文、地理、历律、礼、乐、职官、舆服、食货、五行、刑法,写出了两晋时

4、期的典章制度。选文:刘毅传刘毅传选自晋书45卷,是西晋初年刘毅给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疏的全文。古代的历史著作,常常引用大臣给皇帝的书信,包括谢恩的“章”,弹劾的“奏”陈请的“表”,辩驳的“议”“,条陈的“疏”,言事的“上书”,保密的“封事”等,统称奏议。而其中往往有重要的史料。本篇揭露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病,是反映晋代政治史的重要史料。1、讲解选文:全文共分13自然段,但除了首尾两小段外,都是刘毅的“条陈”,对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度进行了批评。2、翻译第2、3、4段。3、重点词汇:品位、名状、中正、格、优诏。思考题:1、 晋书十志与载记的内容要点2、简析晋书食货志所载述的户调式和占田制3、 晋书刘毅传

5、 “请罢中正除九品疏”的重心所在参考书:1、廖吉郎六十年来晋书之研究 ,台北中正书局 1974 年版。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3、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十四、宋书重点:选文的阅读和翻译。难点:选文的翻译。解题:宋书与沈约沈约(441一-513),字休文,南朝吴兴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史家一般称他是梁朝人。沈约出身门阀士族,家族地位显赫。沈约在20多岁时开始撰写晋书,到488年撰写成晋书120卷,齐永明4年开始奉诏撰写国史,撰成齐纪20卷。齐永明5年(487)开始奉诏撰写宋书,次年即成,共计纪、传70卷。所记起于东晋安帝义熙之初

6、,终于宋顺帝升明3年(479),包括东晋末年及宋一代的历史。宋书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是很突出的。第一、在列传方面,创立了家传的形式。以前的正史列传很少附记传主的后人、亲属;而宋书创立了此例,开始以子孙之传附属于父祖之传。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地主居于统治地位,社会风气崇尚家族史和谱系之学在历史编篡学上的反映。第二、在类传中首创了孝义传。标榜“孝行”“孝廉”,反映了魏晋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遗风犹存。孝义传序论及后论说:“夫仁义者,合君亲之至理,实忠孝之所资”,“汉世士务治身,故忠孝成俗”,但是宋书撇开了忠而大讲孝,说明当时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冲突在历史学领域的反映。这也透露出统治阶级中提倡的忠、孝的

7、虚伪性。第三、创立了索虏传记录北魏及南北战争、通好、和议、互市的历史,正像魏书岛夷传记录南朝和南北关系的历史是一样的。这是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在史学上的反映。索虏传的后论从历史、政治、军事、地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南北局面的形成,反映了史学及其对这一重大问题的重视。宋书的志在文字的分量上几乎占据了全书的一半,而在价值上更有超出本书纪、传的地方,是司马彪的续汉书八志以后又一重要著作。一、八志的律历、礼、天文、五行、郡国等志都是从曹魏讲起,是宋书志的过人之处。这其中包含着接续前史、贯通古今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宋书的志包罗曹魏、两晋,弥补了三国志无志的缺陷,在史学上的成就不可低估。

8、二、宋书志有一篇志序,概述了志的源流,也反映了6世纪初中国史家对于制度史研究的重要性的理论认识,是一篇难得的作品。比如它指出:“汉兴,接秦坑儒之后,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刘歆七略、固之艺文,盖为此也。”这都是很有意义的见解。三、宋书的志中有许多具有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记载,比如律历志详细记载了扬伟的景除历、何承天的元嘉历、祖冲之的大明历等我国历法史上的重要文献。乐志叙述了歌舞乐器的缘起与演变,汇集了汉魏晋宋的一些乐章、歌词、舞曲,具有独创的风格,为前史所不及。州郡志记载了汉魏以来的区域建制的变动F尤其写出了东晋以来的北方人口南迁和侨郡侨县的具体情况,是一篇反映入口变动和区域变动的重

9、要的地理文献口总之,宋书的志都写的丰满而有序,在正史的志中颇具特色。宋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宣扬天命、佛教、预言。它记载了诵读观音经千遍就可以免灾的故事。符瑞志鼓吹“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天文志、五行志多有此类的记载。这反映了神秘主义的史学观,为统治阶级的合法统治编织了神圣的外衣。选文:谢灵运传论:本篇选自宋书67卷。这是沈约用胼文文体写的一篇史论,发表他对文学史的见解,前半谈的是情和文的关系,后半谈的是声律问题。胼文是南北朝的流行文体,句法讲究对仗,语音讲究平仄,造句讲究用典。用这种文体写作,通常“四六”成旬,音读有节奏,形式很优美,但常常以词害意,而且满纸典故,增加了阅读的困难。但要了解那时

10、的史料,必须要阅读联文。1、讲解全文:全文共分五自然段,前四段讲的是魏晋以前文章风格的变化,后一段讲到了文章中的音律问题。2、翻译全文。3、重点词汇:五常、六义、四始、文、质、宫、音韵。思考题:1、 宋书的突出特征2、简析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文学批评史意义3、谈谈谢灵运的文风参考书:1、骆玉明、张宗原南北朝文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2、沈约宋书 ,中华书局 1974 年点校本。十五、魏书重点:释老志与中国佛教史难点:翻译选文。解题:魏收和魏书魏收(505572),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人,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出使过梁朝,也接待过梁朝的使臣。与温子升、邢子才并称“三才”。魏收在北魏

11、末年就被任以“修国史”的工作,东魏时期,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但始终兼任史官之职。北齐天保2年(551),正式受命撰述魏史,最终写成了魏书。魏收撰写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主要有:北魏初年邓渊所写的代记,崔浩撰写的国书,李彪曾经写出的国书(未完成),崔鸿等人写的起居注,以及当时众多的谱系、家传等。魏收和史官房延佑、刁柔、辛元植等人历时3年有余,撰写成魏书131卷:帝纪14卷,列传96卷,志20卷,例目1卷。今例目己佚,存130卷魏书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少数民族上层集团为统治者的封建皇朝的皇朝史。十六国时期,曾经出现了许多记述北方各个割据皇朝历史的撰述,但是,不

12、论是皇朝政权的规模,还是有关的历史撰述的规模,都无法与北魏以及魏书相比。魏书记录了我国北方鲜卑拓跋部从4世纪后期到6世纪中期的历史,内容包括鲜卑民族的兴起和发展、统一北方、走向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早期与东晋的关系、北魏东魏与南朝的关系的发展等内容。这是魏书很鲜明的特色。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魏书不仅是西晋末年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进程的生动记录,而且还是这个时期我国民族融合新发展的历史总结。魏书在编撰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以序记追叙拓跋氏的远祖上至20余代的历史,虽然不可尽信,但大致阐述了拓跋氏的历史渊源。比如它称东晋王朝为“僭”,是说明北魏是正统的皇朝;称宋、齐、梁为“岛夷”是说明北

13、魏是中原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前者是政治的,后者是文化传统的。两者有不同的含义。还有,它在志中或追叙两汉魏晋的制度沿革,或以两汉魏晋的制度为依据,也表明了北魏在典章制度上与先前这些皇朝的继承性。魏书在反映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方面也非常突出:它的列传的家传色彩比宋书更加明显,有的列传竟有五六十人之多。新增官氏志和释老志,前者先叙官制、后叙姓族,是反映北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后者主要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是当时南北朝共同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魏收讲,这两篇志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说明魏收对当时社会风尚和习俗的正确认识。魏收在历史观上同

14、沈约有相似之处。魏书序纪记录拓跋氏的先人与“天女”相媾而得子,是为“神元皇帝”其后论说,“帝王之兴也,必有积德累功博利,道协幽显,方契神祈之心。”这是以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来编织“天命”的理论。释老志固然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但是也宣扬了非佛致祸和道家预言的灵验。这些又是魏书的消极因素。魏书撰成以后,曾经在北齐统治集团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有人说它“可谓博物宏才,有大功于魏室”,“此为不刊之书,传之万古”。也有人说它“遗其家世职位”,或是“其家不见记载”甚至还有人说它记事“妄有非毁”,是一部“秽史”。北齐的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过问过此事,十几年中魏收两易其稿,所改也仅仅限于个别门阀人物的先世。

15、足见这实际上是当时的门阀贵族阔的纷争,说它是“秽史”,似嫌过分。选文:魏书释老志释老志,节选自魏书114卷。从宗教和封建政治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编写佛教和道教的历史,本篇开了先例。这里选录的是北魏对待佛教政策的相关材料。对我们学习研究佛教的历史很有意义。一、串讲课文:全文选了17段,讲述了北魏的佛教发展概况。第一到第四段:讲述了佛教在北魏的发展和兴盛。第五到第七段:太武帝灭佛,道教兴起第八到第十段:佛教复兴。第十一到第十四段:佛教继续发展。第十五到第十七段:佛教兴盛、石窟、佛寺大兴土木工程。二、翻译第六自然段:太武帝灭佛诏令。重点词汇:浮图、沙门、五服、五刑、法服、佛图户、僧祗户。思考题:1、魏

16、书序纪与十志的内容要点2、魏书释老志与太武帝禁佛3、魏书释老志与石窟寺开凿4、魏书释老志与沙门造反事例参考书:1、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2、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1986年版。十六、世说新语重点:豪族地主的豪华生活状况,重点词汇。难点:西晋地主的豪华奢侈。解题: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原名世说。先是西汉刘向曾撰有世说,所以,刘义庆承他的书名。唐时号为世说新书,以示与刘向的旧书有所区别。原书共8卷:梁刘孝标为之作注,分为10卷。北宋时晏殊加以删并,对注文也如以删改,成为今天的本子。不知何人加上“新语”,于是被称作世说新语。今本世说新语,记事起于东

17、汉,止于东晋。所记内容主要是当时封建士大夫的轶事琐语,分门别类,辑录成36门,开后代专门搜访旧事而撰写笔记、野史的风气。南朝出现这类题材的作品,由他的社会原因。鲁迅说:“汉末士林,己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与汉之惟俊伟坚卓为重者,甚不侔矣。盖其时释教广被,颇扬脱俗之风,而老庄之说亦大盛,其因佛而崇老为反动,而厌离子世间则一致,相拒而实相扇,终乃汗漫雨为清谈。渡江以后,此风弥甚,有违言者,惟一二枭雄而已。”世说所记载的,正是清谈家的言行。清谈是魏晋文化史上的特殊现象。前期的清谈,属于汉魏之际到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反映。东汉

18、晚期不靠门第阀阅而靠治国用兵才能上升的进取之士,借清谈而辩论政事,提倡自然、挫意世族,为中国古代文化开创了不同于两汉的风气。两晋地主阶级崇尚空谈,不干实事,务虚名,鄙薄法度,生活荒淫,精神空虚,行为古怪,思想颓废,在世说新语中有大量反映。但是世说新语文字简练F叙述生动,不仅是史学的有用史料,而且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过作者被当时风气习俗所拘限,对颓废和侈糜的形态多采取欣赏的态度,容易给读者不良影响。刘孝标的注,广征博引,不仅对原书的错误多所纠正,而且所引各书大多散失。所以书的价值还是很高的。选文:汰侈汰侈选自世说新语卷下之第30。主要纪录西晋地主贵族石崇、王恺等人的极度奢侈荒淫的生活情形。可以反

19、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画面。全文共选了11段。1、2段:石崇的豪华生活。3段:王恺的豪华生活。4、5、6、7、8段:石、王斗宫。9、10、11段:石、王的豪华生活轶事。翻译:选文的第五段。重点词汇:行酒、锦布障、咄嗟、埓、驳。思考题: 1、 世说新语的性质与史料价值2、从俭啬与汰侈看两晋贵族的双重性格及其本质3、阅读世说新语并摘抄出其中有关豪族的豪华生活的资料。参考书: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2、张万起、刘尚慈译注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十七、水经注重点:水道的含义,重点词汇。难点:鲍邱水的有关史料与传闻故事。解题:水经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完整的地理学著作,记叙中

20、国的河流、水道,共计137条,每条河一篇,附记“禹贡山水泽地所在”60条。大概到了宋朝原书就散失,今存有123篇。作者是谁己不可考。北魏时期,郦道元给水经作注。他补充记叙的河流多达1252条,注文是原书的20倍。原书40卷,今存35卷。它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学名著。全书以水道为纲,全面描述许多河流及其流域的地理情况,和禹贡、山海经、汉书地理志相比内容详细,而且注意到自然环境的变化,这是一大发展。注文引用书籍多达437种。对汉魏的碑刻、土地物产、建制延革、聚落的兴衰以及自然地理的各种现象无不记载。对北魏以前的故事传记也保存了很多。内容丰富多彩,体例谨严,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价值。选文:鲍邱水鲍邱

21、水,选自水经注14卷。注文叙述了今天北京在北魏时期部分水道的地理情况。其中,全文选录了三国刘靖父子的功德碑,详细地叙述了当时北京的一项水利工程的兴修经过。选文共分8段。1段:鲍邱水的发源。2、3、4段:鲍邱水的川流经过。5段:功德碑的内容口6、7、8段:鲍邱水的支流和其他情况。重点词汇:堰、功德碑、溉。思考题:1、 水经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2、 、 水经注鲍邱水与戾陵堰的历史风貌3、阅读中国通史中有关有关的水利方面的内容,读中国水利方面的历史有大致的了解。参考书:1、叶扬水经注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2、陈桥驿水经注研究四集,杭州出版社 2003 年版。十八、洛阳伽蓝记重点

22、:词汇的掌握和选文的翻译。难点:选文的翻译。解题: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的杨玄之撰写,是一部记载北魏时期佛教兴衰及其文化发展的历史。北魏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统治阶级尊崇佛教,王宫百宫、富豪地主利用大量钱财广造佛寺,大养僧尼。在520年以后,僧尼有200多万,佛寺有3万多所。仅洛阳域内就有寺院1367所,侵占民居达1/3以上都是金碧辉煌,穷极华丽。532年孝静帝被高欢强迫迁都到邺,洛阳城及其寺院大多毁于战乱。547年,杨玄之因事重到洛阳对昔日的辉煌,颇有感慨,于是采撷旧文,追述故事,写成洛阳伽蓝记5卷。全书以记载洛阳名寺的兴衰为纲,从内城开始,次及四门,并且表列四门新旧名称,按照远近的次序各分为

23、一卷。提纲挈领,体例明确。内容虽然以记佛寺为题目,但实际上着重记载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和传闻故事等,从宣武帝以后的皇室变乱、宗室废立、权室专横、阉宦姿肆、文化古籍、苑囿建筑,以及民间怪异、外移风俗德行无不详记。本书叙事简练,文词秀美,是著名的文学作品。但在历史记录中常常插入宗教迷信和灾异灵征一类的荒诞故事,小说味很浓,但损害了作品叙事的可靠性。选文:法云寺法云寺,选自洛阳伽蓝记4卷,标题是编者加的。本篇是游记题材,着重描述北魏的洛阳建筑格局和行业分布,穿插着种种市井传闻。对北魏贵族的豪华生活也有揭露。对于研究古代的都市史也有价值。选文共有10段:1段:法云寺的概况。2段:寺北临淮王的毫宅3段:黄女台4段:通商、达货里。5段:调音里、乐律里及其传闻。6段:延酤里及其故事。7、8段:慈孝里、阜财里的故事和传闻。9段:开善寺以及传闻故事。10段:王子坊的传说。翻译:第二段。重点词汇:舍利、佛牙、比丘、醪、缥、卮。思考题:1、 洛阳伽蓝记的城市地理特色2、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所记“洛阳大市”剖析参考书:1、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 ,中华书局 1963 年版。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3、阅读洛阳伽蓝记部分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作读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