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标解放乡土资源 这次美术新课程改革标准,首先规定了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指出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基本理念是美术文化、素养、兴趣、创造性和为学生发展而评价。新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引导参与文化传承交流;。两年来,我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大胆对美术科不适应农村小学生的内容进行改革,开发乡土美术资源,设置校本美术活动课,卓有成效。学生们趣味盎然,受益匪浅。下面笔者就这方面谈几点体会。第一, 自编校本课程,创新教材内容。学生自主自愿,喜闻乐见。我在实
2、验之初,通过前测、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征求学生对教材的意见。了解哪些是与我们生活脱节的,哪些是因各种原因无法上好的,哪些是喜爱而没编排的。遵循兴趣为主原则,发动学习小组自编一节有特色的美术课程,小组长和科代表果然提出不少建议。如到观音岩游寺庙和画菩萨;到老场半坡去参观题刻;访问火炬村老婆婆并学剪纸艺术。许多有建设性的被我采纳,不能全班实施的尽量组织兴趣组或特长生参与,我尽力使课程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从身边经验学起做起,训练美术实践能力。就地取材,保持乡土特色。校本课程编排要根据本地资源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
3、更能成为笔下的形象。有本地特点的山水村寨、自然景观、标志2建筑、风土人情等更易触发儿童爱家乡、爱自然、爱生活的情感共鸣,激起创作欲望。如同学们都爱我镇横跨綦河的西湖大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石拱桥,有漂亮的桥洞和桥栏、路灯。我就安排实地写生,让他们自由美化,题写桥名,画行人车辆,非常精美。同时我根据“审美塑德促智”实验要求,引导表现美景、建设家乡的情感态度,并为画作题名写话。如家乡大桥多壮丽 、 我为大桥穿新衣 、 “西湖大桥,你是西湖人的骄傲” 、 “宽阔的桥面上车辆穿行、人来人往” 、“为了家乡美好的未来,我要努力学习”等等。3,在民间资源中进行文化传承。美术是民族文化学习,教师要引导美术文化
4、的传承和交流,善于发掘家校、社会、自然中的乡土艺术,猎取营养。比如我曾带学生参观剪纸老太婆剪窗花;上街看民间艺人吹制糖画;到集市画正在修建的楼房和脚手架;去同学家画茅屋、送温暖,体验贫寒,培养爱心和人文精神。因为美育又是一种人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我为其创设广泛的文化情景,从中学习知识技能,加深对美术的兴趣和对美术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学习乡土美术,同步塑德促智。1,分组学习,相互影响。因为乡土资源异彩纷呈,学生兴趣也丰富多姿:如西屏公路修到村里时大家好奇的挖掘机等工程车,就是培养家乡情感和美术写生的素材,又如走村串乡的小贩,上学路上参天的古树,校外潺潺流过的綦河及
5、宽阔的中坝,树林间蜿蜒的清泉,山崖上悬挂的飞瀑,甚至农民伯伯累累的硕果等,无不可以入画,都是审美塑德促智的极好题材。而同学们有的喜欢玩泥,有3的爱好摆弄树叶,有的偏爱河滩上奇怪的石头,还有人愿意从回收中探究变废为宝(美) ,不一而足。于是我根据自愿将实验班编成许多兴趣小组,乡土美术方面有编织、写生、石工、粘贴小组等。小组学习内容由成员自定,组长负责,组内外互动探究、影响,教师点拨。以此表情达意、美化生活,了解掌握工艺美术的基本表达方法和形式,丰富其视觉触觉的审美体验,激发创造精神。有利于转变过去单调的传授式教法和接受式学法。2,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本地资源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时而动、因
6、势利导、简单易行。比如綦河从我镇穿流而过,又形成上、中、下中坝,其间草地、沙滩、卵石、水坑等应有尽有,美不胜收。我抓住这一资源,春天带学生去采野花、觅小虫、放风筝,寻找写生物;夏天,让绘画小组去画洗衣妇女、画急流勇进的游泳者,到中坝远眺校园写生,在浅滩水坑中救蝌蚪,或者抓螃蟹画之;秋天则率卵石小组捡奇石,制作石头画,拼贴卵石工艺品;冬天让孩子们到沙滩玩耍、娱乐,修城堡、垒沙人、刻沙雕、作沙画、写沙字等,描绘中坝上新生的大棚和蔬菜。3,选好突破,点面结合。在琳琅满目的自然资源和乡土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最能体现乡土特色、最能让学生探究学法并触类旁通的内容,同学们最感兴趣并容易学会。如我以“西湖石
7、”为主的乡土美术文化教学,开设了融入自然搜奇石 、 心灵手巧的石头画 、拼贴喜爱形象 、 石艺赏析 、 西湖石的启发的说、写、画、做、赏等校本课程。写、画、做出许多优秀作品,我很重视其创造性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展示艺术价值的机会。如举办“西湖石艺”的专题展览,4博得领导、师生、家长赞许;吹塑画家乡鹿等 33 幅佳作分别在少年先锋报等报刊上发表;两幅泥版画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星星河”杯赛一、二等奖;绘画西湖新街等获重庆市教委师生书画赛三等奖四人次(教师范作获二等奖) ;六幅石头作品在小画家杂志以“石头巧入画”为专题配文刊登,同学们很受鼓舞和激励,极大增强自信心和家乡荣誉感。至于草编、竹编、纸编、藤
8、编、布贴、叶贴、纸贴、纸画、泥版画、吹塑版画、木刻、泥塑、泥浮雕、木雕、根雕、泡沫雕刻等,则根据兴趣自选,小组长负责分组完成,老师抓住契机帮助。总之让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方式,参与多种美术活动,尝试多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审美经验,体验快乐,以获得学习乡土美术的持久兴趣。 第三, 重在参与创新,关注欣赏评价。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不竭动力。我既要让学生善于学习、借鉴,又要使之学会学习、大胆创造。重视童心童趣,强调创意和与众不同,激发自信,敢于表现和批评。另外,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还应重视小组之间、小组之内的合作、交流等学法研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欣赏评述,时时根据本实验“审美塑德促智”各方面的要求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并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建立评价制度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