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铝业“冰与火”:中铝巨亏职工兼职刷盘子 民企却大赚20131210.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332492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业“冰与火”:中铝巨亏职工兼职刷盘子 民企却大赚201312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铝业“冰与火”:中铝巨亏职工兼职刷盘子 民企却大赚201312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铝业“冰与火”:中铝巨亏职工兼职刷盘子 民企却大赚201312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铝业“冰与火”:中铝巨亏职工兼职刷盘子 民企却大赚201312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铝业“冰与火”:中铝巨亏职工兼职刷盘子 民企却大赚201312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铝 业 “冰 与 火 ”: 中 铝 巨 亏 职 工 兼 职 刷 盘 子 民 企 却 大 赚2013 年 12 月 09 日 04:48来源:新京报 作者:尹聪 郑道森11 月 19 日,中国铝业0.25% 资金 研报公告称,副总裁李东光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有媒体报道称,李东光被调查前,曾被举报“公款购买茅台、五粮液0.84% 资金 研报”。去年巨亏 82.3 亿元的中国铝业再次受到外界关注。因为公司亏损,中铝旗下的部分工人,告别了往日高工资、高福利的“荣光”,干起了“开黑车”、“刷盘子”等兼职。在上市公司的年报里,中国铝业把亏损的原因,推给了外部环境经济放缓、消费不振、铝价下降等等。但在中铝

2、渐行渐衰的五年间,民营铝业公司迅速崛起。依靠灵活的决策、有效的管理等内在条件,魏桥、信发等民营铝企规模、产能壮大的同时,每年获得15%甚至 30%以上的利润。垄断地位被打破的中铝,逐渐认识到“市场意识淡薄”的不足,开始向民企学习。而在资本市场上,为了规避被“ST”,今年以来中铝大规模剥离资产。数据显示,今年中铝通过抛售资产,获得 240 亿元。尽管如此,今年前三季度,中铝仍亏损 18.5 亿元。中铝职工兼职“开黑车”公司亏损,中铝旗下部分工人开始干兼职,单靠工资的话,“日子就没法过了”。12 月 3 日下午 5 时许,天刚擦黑,王征(化名)准备“出发”,他将发动起自家的小汽车,去附近拉几个活儿

3、。40 多岁的王征,已经在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的车间里,“熬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中铝山东分公司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是央企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这个国企工人,兼职做“黑车”司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据王征介绍,他的一些工友也在干着兼职,有的会在下班后到劳务市场“趴活”,接送农民工,“还有的山铝工人,去菜园里帮人拔葱,饭店里刷盘子洗碗,也有摆地摊的”。赚钱,是这些国企工人兼职的唯一动力。王征说,现在一个普通山铝工人的月工资,“才 2000 多块钱”。与 2000 多元工资对应的是,“鸡蛋 5 块钱一斤”的物价和“市区里一平米六七千元”的房价。“家里还有孩子读书,每年的花销就是一万多。”王征坦

4、言,如果不去做兼职,单靠工资的话,“日子就没法过了”。王征家的日子,曾有过红火的光景。十年前,他每月就能拿到两三千元的工资,半年奖和年终奖也颇为丰厚,“一个季度过完,还能累计领到两箱鸡蛋和一桶油”。“荷包”的丰厚,直接体现在消费上。王征回忆,有一段时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装修房子,很多工人跑到市区的大商场买衣服。当时身着名牌运动服的“山铝子弟”,在校园里总能引来羡慕的眼神。十年下来,那件曾“穿上就底气十足”的青蓝色工装,成了“寒碜”的符号,引人羡慕也变为眼红别人。王征说,前不久他碰到了一位石化系统的员工,一问对方“工资五六千,还有好几百的车补”,当即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收入和心理上的失落,促使

5、了一批人的离开。“有些素质过硬的技术员,跳槽去了魏桥铝电等民营企业。”王征说,民企能开出每月至少四五千的工资。境遇的天翻地覆,源于中铝山东分公司的效益不佳。电解铝和氧化铝,一度是这家老国企的“摇钱树”。一位山铝的退休干部称,2004 年前后,产品供不应求,“很多厂家提着现金来到山铝,都不一定提到货”。财报显示,2004 年,上市公司山东铝业所生产的冶金级电解铝,毛利率高达 52.19%,化学品氧化铝也有 35.02%的毛利率。“现在卖不动了。”前述退休干部说,即使找到市场,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有些产品“根本无利可图”。中国铝业由蓝筹到巨亏产品由畅销到“卖不动”,致使山铝由盈利滑向亏损,母公司中

6、国铝业亦由盛及衰。山东铝业原本是上市公司。2007 年 5 月,中国铝业以换股吸收合并山东铝业、兰州铝业的形式,登陆上交所,实现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布局。年报显示,2004 年,山东铝业实现净利润 8.3 亿元;2006 年,其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净利润扩大到 10.4 亿元。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业绩大亏,其当年的利润总额为-8 亿元。山铝由盛及衰,也是母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业绩陡变的缩影。公开资料显示,中铝成立于 2001 年 9 月,由中国铝业公司、广西投资及贵州开发三家共同发起。3 个月后,中铝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中国铝业国际市场反映热烈,在

7、美国及国际发售中获得超额认购,筹资 4.58 亿美元。”中铝发言人当时表示。资本市场热捧中铝,部分系出于对中铝业务的看好。资料显示,2001 年时,中铝已是国内唯一的氧化铝生产商和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商,其中,氧化铝年生产能力 418 万吨,位居全球第三。“紧逼世界前两位,打造世界第一流。”2005 年 8 月,中铝一位高管公开称,将把中铝打造成“真正的世界铝业第一股”。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中铝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会使其“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更加完整”,同时,“为在全国范围内产业和资本的运作,开辟了广阔空间”。“王者归来”,有券商如此“高度评价”中铝的回归。亦有媒体在分析“禀赋的资源优势-0.

8、38%”、“先进成熟的技术”等优势后,称中铝“尽显蓝筹股本色”。2007 年,中国铝业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营收 761.8 亿元、净利润 102 亿元。同年 10 月,中铝的股价创出 60.6 元/股的历史高价。2008 年的金融危机,“血洗”了中铝。当年,中铝的净利润只有 881 万元,同比大降99.91%。2009 年,中铝巨亏 46 亿元,由此制造出了-52824%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接下来的两年,中铝业绩有所起色,分别盈利 7.8 亿元和 2.4 亿元。而到了 2012 年,中铝再现巨亏82.3 亿元的亏损,把它送上了资本市场“巨亏榜”的第二位。“幸亏有中国远洋1.44% 资金 研报

9、,不然我们就是业绩倒数第一了。”王征回忆,得知总公司巨亏后,一位厂领导“庆幸”有中国远洋垫底。去年,同为央企的中国远洋,亏损超过 95 亿元。去年年报中,中国铝业陈述了其巨亏的原因。“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铝业称,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球铝价低位运行,国内铝消费明显放缓。民营铝电企业迅速崛起与中铝巨亏形成对比的是,国内几大民营铝企的报表,在过去几年间却“形势大好”。据金银岛分析师徐勇波介绍,山东是大型民营铝企最为集中的区域,如魏桥、信发等巨头均“驻扎”于此。此外,上市公司南山铝业0.18% 资金 研报旗下也有电解铝业务。民营铝电的崛起,不超过十年时间。资料显示,2005 年

10、时,国内 90%的氧化铝产量出自中铝。此后,中铝“一统天下”的局面便被打破,到 2007 年,中铝系和“非中铝系”的氧化铝产能,已渐成“平分秋色”之势。为争夺市场,中铝系和非中铝系之间爆发过战争。根据公开报道,中国铝业一度把氧化铝价格定在较低水平,“以将新的生产商挤出市场”。为抵制这一策略,2007 年初,魏桥、信发等七家氧化铝企业在济南“结盟”,并宣布联合提价。魏桥铝电今年第二期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去年 9 月,魏桥铝电共拥有和运营 123.6 万吨铝产品产能,列国内第四位。排名前两位的是中铝和中电投两家国有企业。说明书披露,2009 年到 2011 年,魏桥铝电分别实现营业利润

11、 11.8 亿元、55.5 亿元和 77.6 亿元。在中铝巨亏的 2012 年,魏桥铝电母公司中国宏桥-0.84%净利 54.52 亿元。从毛利率来看,2009 年-2011 年间,魏桥铝电的毛利率分别为 12.49%、38.02%和33.85%。这三年里,中国铝业铝制品的营业利润率分别为 1.73%、6.46%和 5.53%。去年,中铝铝制品的毛利率为 0.63%,其中氧化铝板块和铝加工板块的毛利率为负数。去年前 9 月,魏桥铝电从铝业制造中获得了 31.17%的毛利率。在基层车间工人王征看来,单是工资,就能反映出“谁家的日子好过”。他在山铝的月工资为两三千元,而相距不足百里的魏桥铝电,工人

12、月工资普遍能达到四五千元。比之魏桥,位于山东聊城的信发铝电的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信发铝电既非上市公司,又长期坚持“不宣传、不报道”,甚至连官方网站都没有,其真实的经营情况不为外界了解。有报道说,信发铝电的电解铝产量已跃居国内首位。今年 8 月,中国企业家报道称,信发铝电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为 463 亿元,同比增长 33%,利润率达到 15%。烟台上市公司南山铝业,主营业务是氧化铝、电解铝及下游产品。据其公布的财报,过去四年间,南山铝业分别实现净利润 7.3 亿元、7.8 亿元、10.2 亿元和 6.9 亿元。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山铝业氧化铝板块的毛利率为 7.87%,中铝为

13、2.26%。中铝体制积弊对于中铝和几个民营铝电企业的“冰与火”现象,体制原因屡屡被认为是“祸首”。“一是管理不行,二是机制不行。”信发铝电董事长张学信曾对媒体表示,在某个地区的工厂,央企的干部比信发的员工还多,“信发的职工 1100 多人,对方的管理人员就1100 人”。对此,中铝子公司的基层员工张苇(化名)深有体会,“有时感觉,车间里干部比干活的还多”。曾在魏桥铝电工作两年的孙鹏(化名)则透露,在魏桥铝电,一百多个工人由一个车间主任管理。去年年报显示,中国铝业共有在职员工 9.8 万人,其中生产人员 7.94 万人,行政人员1 万人,分别占比 81%和 10.2%;而魏桥铝电公布的数据则显示

14、,截至去年 9 月末,该公司共有员工 2.1 万名,结构是生产人员 1.67 万人,技术人员 3950 人,管理人员 334 人,分别占比 79.65%、18.76%和 1.59%。“国企的员工太享福了。”张苇觉得,一天下来,她们公司 5 个工人干的活,未必有民企 1 个工人做得多。孙鹏则说,魏桥铝电“不养闲人”,“任务紧急时,1 个工人能顶 3 个人用”。张苇还认为,其所在工厂的管理也有些懈怠,“有些岗位居然可以默许睡觉”。据孙鹏介绍,在供职时,他感觉魏桥铝电管理非常严格,规则极为细化,比如“不戴安全帽不得进厂”、“上班打闹受处罚”、“睡觉被罚三分之一的工资”、“上班抽烟立刻被开除”等。据报

15、道,在管理层级上,中国铝业一般有 45 级,民营企业只有 23 级。一位中铝总部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中铝的审批程序繁琐、周期比较长,“有时审批下来后,却发现要引进的设备已经快过时了”。对此,张苇表示认同。她举例说,其所在的车间进行过几次技改,但资金投进去、技改完成后,却发现“还是跟不上那些民营企业”。在中铝内部横向比较,上市公司中国铝业与存续公司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前述中铝总部的人士说,上市时,一些辅业和不良资产被剥离出来,组成存续公司,“当时大家想办法找关系去上市公司,避开存续公司”。“但十年下来,上市公司亏损了,存续公司反倒活得很好。”该人士说。以山东铝业为例,记者获悉的数据显示,去年,隶

16、属上市公司的中铝山东分公司亏损 8 亿元,存续公司却盈利近 8000 万。至于原因,上述人士分析说,上市公司严守主业,担心各种风险因素;相比之下,存续公司为了生存,什么赚钱做什么,更加市场化,“这其实也说明,市场永远是最积极的因素。”民企受益于自备电厂业内人士认为,生产成本方面,南山铝业、魏桥铝电等民营铝企较中铝具有优势。南山铝业的一位前高管告诉新京报记者,南山铝业靠近港口,可以省去一笔原材料的汽运费用;同时,其产业链覆盖上游和下游深加工,综合利用程度高。公开资料显示,电力成本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 40%,超过原材料的 33%。根据测算,国内电解铝的耗电强度为 14000 度/吨,即电价每上调一

17、分钱,将增加成本 140 元。自 2010年起,对电解铝的用电优惠被取消,电网电价也有所上调。由此,相较 2010 年、2012 年,每吨电解铝的用电成本约增加 1400 元。据报道,中国铝业的用电,主要来自电网供电及自备电厂供电,“有 50%的用电供应来自电网,导致用电成本居高不下”。与中铝不同,魏桥铝电披露称,其所用电力均采购于母公司魏桥创业下属的高新铝电,基准价为每度 0.34 元。同期,国网供电的价格则在每度 0.4 元0.6 元之间。“相对于网上购电,自发电可以有效抑制购电成本。”魏桥铝电称。而南山铝业也在公开报告中称,其铝业生产所用电力均为自备电厂提供,具有低价电力优势。一位中铝子

18、公司的工人说,其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向所在地政府领导提议“提供电力方面的帮助”,但却没有得到政府的正面回应,“电网那边也不同意”。今年 5 月,金融机构美银美林,针对魏桥铝电在港上市的母公司中国宏桥发布了报告。报告称,电解铝方面,中国宏桥每吨的成本优势为 3800 元。分开来看,相比同行业,中国宏桥可从电力中获得成本优势 2800 元,运输包装带来的200 元,高周转率带来的 500 元及其他方面的 300 元。今年初,中铝山东分公司承认,其在氧化铝生产成本上,与魏桥等民营企业的差距曾达到过 400 元/吨。此外,中铝总部人士分析称,在中铝巨亏的原因中,不断增加的财务成本难以忽视。2012 年

19、,中国铝业亏损 82.3 亿元,当年的财务费用为 46.6 亿元。该人士称,不断增长的财务费用,与中铝在海外的投资,以及在国内的扩张密切相关。其中,2008 年,中国铝业曾联合美国铝业公司入股力拓,这笔收购总价约 140.5 亿美元。此举虽使中铝获得了力拓 12%的股权,但也让中铝背上了沉重的财务成本。“这些贷款现在还在产生利息。”上述人士说。“国有企业的很多资金,来自廉价的银行贷款,对风险的把控并不如民营企业慎重。”此前,信发铝电董事长张学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铝裁员、卖资产自救近年来,深陷泥淖的中国铝业,开始放下昔日“霸主”的身段,屡向民营企业“取经”。2010 年前后,中铝的新“掌门人

20、”熊维平,带着调研组到同行业中的先进民企考察。2011 年 7 月,中铝总裁罗建川到东方希望下属的三门峡铝业考察时说,对方“有许多地方值得中铝学习”。据报道,一系列考察后,中国铝业启动了三件事:展开控亏增盈攻坚战;推进管理改革创新;实施战略转型,由单一铝业公司向综合矿业发展。作为普通工人的张苇,能切身感受到公司扭亏的“新气象”。她说,厂里有效益不好的车间关停,一些工人被分流;厂领导频繁开会商讨意见。“领导的压力很大。”张苇说,有个在外面跑销售的领导,听到工人每月拿两三千元的工资后,“心里很难受”;还有个车间主任,因为产品质量提高不上去,几乎天天泡在车间,“家都很少回了”,张苇说,今年来,车间的

21、纪律也严格了许多上班睡觉不再被默许。起初,这个变化使她和一些同事有些难以接受,“上班又没什么事做,还不让睡觉,只能坐着大眼瞪小眼”。巨亏之下,“国企工人”也不再是“铁饭碗”。根据年报,2011 年时,中铝有职工 10.1万人,2012 年,职工人数为 9.8 万人照此计算,一年下来,大约有 3000 名员工离职。接下来,中铝的裁员或会更加激进。近期,中铝山东分公司、中州分公司等多个分公司的员工,均在网上发帖称,一些特殊岗位的职工,可能会提前到 40 岁或 45 岁被迫“内退”。这些措施,发挥效果尚需时日。上市公司中国铝业如果 2013 年再报亏损的话,将被ST 处理。为避“ST”,今年以来,中

22、国铝业开始甩卖不良资产。今年 5 月,中铝出售了贵州分公司的氧化铝生产线和西北铝加工分公司资产;6 月,中铝又出售了中铝河南和青岛的铝加工业务等;10 月,中铝又宣布以 130 亿元的价格,出售中铝铁矿公司 65%的股权。这些资产的接受者,均是中国铝业的母公司中铝公司。而据推算,上述交易,为中国铝业带来240 亿元的收入。此外,中报还显示,今年上半年,中铝压缩了 1300 万元的管理费用和 3300 万元的销售费用。种种举措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铝业亏损 18.5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43.3 亿元大幅收窄。就在全力扭亏之时,11 月 19 日中铝公告称,中铝副总裁李东光,因个人原因正接受有关部门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