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1.历史背景(1)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2)美、苏军备竞赛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美国霸主地位动摇。(3)美国提出“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方针,苏联开始采取积极的 进攻战略。自主思考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这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变化: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变化的原因:经济陷入困境,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霸主地位动摇。,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2.美、苏缓和(1)美国收缩在海外的力量,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2、。(2)苏联把“缓和”摆在“外交政策的首位”,着重改善同美国的关系。(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3.欧安会的召开(1)正式召开:1975年,欧洲大多数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在赫尔辛基举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2)主要内容:签署赫尔辛基宣言,确认二战后的国家领土政治现实,规定促进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3)重大影响: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深度点拨美、苏之间的缓和与对话以“对话中包含对抗,缓和时不忘争夺”为主要特点,说明它们没有放弃争夺地区霸权和世界霸权的战略目标。,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1.苏联入
3、侵阿富汗(1)直接原因:阿富汗发生政变,新上任的总统决定与苏联决裂。(2)状况:1979年12月,苏军发动突然袭击,迅速攻占喀布尔和阿富汗全境。(3)影响:国际上一致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导致美、苏关系重新紧张。2.美、苏对抗再现(1)1980年,美国提出“卡特主义”,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2)1981年,美国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对苏联施加压力。3.主要结果苏联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缓和与合作,力求维持既得成果。,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拓展延伸里根的新遏制政策作为一种进攻型的战略选择,反映了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一贯战略目标,既是对“尼克松主义”的修正,更是对“杜
4、鲁门主义”衣钵的承袭。,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第二次缓和”1.历史背景(1)长期的争霸和军备竞赛,严重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2)戈尔巴乔夫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一整套“新思维”理论。2.主要表现(1)苏联收缩力量,不干涉东欧,寻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2)美国放松与苏联的对抗,频繁就美、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谈判。3.开始标志:1987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补充“第二次缓和”是美、苏双方的共同需要,但没有改变美、苏对抗和争夺的实质,为西方国家加强“和平演变”攻势提供了条件,从外部加速了东欧剧
5、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冷战”的结束1.东欧剧变(1)背景:东欧各国按照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建设;美国和苏联对东欧态度的变化。(2)概括:东欧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大多放弃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990年,两个德国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最终实现统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2.苏联解体(1)历史背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效果,苏联经济继续下滑。(2)直接原因:苏联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政策方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过程: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八一九事件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停止活动独联体成立。(4)影响:长达近半个世纪的
6、两极“冷战”格局结束。自主思考很多西方人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你能否结合中国所走的道路,试评述一下这种观点?提示:不正确。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出现了挫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尼克松调整美国的对外战略政策史料导入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各国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的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
7、真的方式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外政策报告(1970年),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1)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杜鲁门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2)与杜鲁门主义相比,史料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3)尼克松对外政策的改变是否意味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请说明理由。,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杜鲁门要求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全部责任,在全世界到处侵略扩张;而尼克松主张美国有重点地扩张势力。前者主要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张,而后者主张转攻为守。原因:二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而尼克松当政时期
8、,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相对衰落。(2)杜鲁门政府主张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对抗苏联;尼克松政府则主张与苏联谈判,推行“缓和”政策。(3)美国并未放弃世界霸权政策。理由:尼克松对外政策的改变只能说明其在争夺世界霸权的策略方面发生改变,即由杜鲁门的进攻型转变为尼克松的防守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全面认识“尼克松主义”1.原因:美国经济增长趋缓;越南战争的影响;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等因素使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为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尼克松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2.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外交政策,强调均势外交。3.举措: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并主动谋求同中国
9、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的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并减少对盟国承担的军事义务。4.影响:尼克松主义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的标志。,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B.在对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尼克松被迫
10、改变对外政策,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改善中美关系以对付苏联。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史料导入史料一1981年,里根声称,对苏联施加经济压力以使苏联领导人削减军费,并逐渐缓和他们在世界上的行为,尤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摘编自冷战时期美苏贸易史料二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不会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摘编自世界历史杂志,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1)史料一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
11、的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史料二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的本意是什么?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变化:使用经济等非政治手段向苏联施加压力。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实力下降,无法同美国竞争。(2)本意: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影响: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对“和平演变”策略的实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对西方“和平演变”策略的认识1.“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其根本目的是促成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2.东欧各国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20世纪80年代
12、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3.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经济上的实力。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才能抵御和粉碎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下图是一幅讽刺戈尔巴乔夫的漫画:“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这一说法的主要论据可能
13、是因为戈尔巴乔夫()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张“民主化”“私有化”,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不仅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即“一直到剥光为止”。答案:C,2,3,4,5,1,1.尼克松时期采取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政策的不同是 ()A.强硬政策B.对苏“缓和”政策C.全面收缩D.争
14、夺的重点在欧洲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问题的能力。A、B两项意思相反,必选其一,根据背景可知B项正确;美对苏缓和不等于美国放弃争霸,故C项错误;D项是共同点。答案:B,2,3,4,5,1,2.从“尼克松主义”到“卡特主义”,说明()A.美、苏关系由缓和到再度紧张B.美、苏关系由紧张趋向缓和C.美国要收缩海外力量D.美对苏战略转为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对方的“缓和”战略解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分析理解能力。“尼克松主义”的出台表明美苏关系出现“缓和”趋势,而“卡特主义”主张用武力遏制苏联,使美苏关系陷入低谷,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颠倒了二者关系;C项是“尼克松主义”的内容,“卡特主义”是用武力
15、遏制苏联,强调的是实力和军事遏制,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A,2,3,4,5,1,3.右图是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的照片。下列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局势逐步趋于缓和B.美苏仍处于尖锐对立争霸时期C.苏联改变了对美国的政策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图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图片反映的是美苏争霸趋于缓和。答案:B,2,3,4,5,1,4.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
16、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明确,1970年时联邦德国和波兰分属于北约和华约,波兰和联邦德国的和解有利于缓和欧洲两大阵营对峙的紧张局势。因此,D项正确。答案:D,2,3,4,5,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东欧之所以能有这种变化,也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对东欧来说,另一重要因素是苏联领导人的变动。斯大林的去世不仅在苏联国内事务方面,而且在苏联与其东欧卫星国的关系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大约早10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
17、一个反苏运动。各国都能逐渐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作出自己的决定。工业不必再同苏联或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工业结合在一起。相反,其趋势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独立,工业和农业的回旋余地更大,同西方的贸易更多。例如,19601964年,罗马尼亚同西方的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同这种经济上的缓和与放宽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2,3,4,5,1,同西方国家缔结文化协定、减少对外国广播的干扰、增加旅游业、给外国记者以更大的自由、允许更自由地放映西方电影、发行西方书籍和刊物。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5月23日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归纳东欧获得自治的原因。(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欧自治的影响。,2,3,4,5,1,参考答案:(1)原因:美苏关系的阶段性缓和;苏联政局的变动;东欧对苏联控制的反抗;与西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的加强。(2)影响:有利于东欧的改革与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