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黄梅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632735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梅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梅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梅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黄梅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黄梅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湖北省黄梅一中 2013-201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60 分)1、2011 年 2 月 8 日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说,在我国农历辛卯兔年,全球将发生 3 次日食天象,我国可欣赏到其中的一次。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 (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 ”从中可以看出汉代儒家言灾异的思想实际起到的作用是( )A限制君权 B警惧小人 C神化皇权 D为皇帝推卸责任【答案】A【解析】考查董仲舒新儒学。材料主要阐述了地震山洪后,

2、君主下罪己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联未能和群生联甚惧焉” ,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思想,这对君主的权力有所限制,故 A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反映的佛教的主张与儒家重视的人伦道德的观点相反,故 D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3、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3、难治。 ”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C【解析】考查道教思想。材料的大意是:人民饥饿,是因为居上位者收过多的税费,人民难于管理,是因为居上位者太多事了,人民难以治理。所以题干材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应选 C。4、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天人关系。材料反映古代统治者

4、将天文现象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故 B 项符合题意。隋唐时期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出大衍历,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故排除 A;天人感应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故排除 C;D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应选 B。5、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 )- 2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B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家思想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 D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答案】B【解析】考查程朱理学。根据图示中的都城“开封”及周边民族政权分布,可知这一时期应是北宋。分析选项,A 项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项南宋之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

5、方哲学;D 项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带有民主启蒙思想。故选 B,北宋儒学家积极复兴儒学,使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故应选B。6、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在此,朱熹( )A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B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C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答案】D【解析】考查程朱理学。材料提到了君臣父子,而且说君臣父子各有其理,但没有重申等级观念,也没有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更没有关注社会稳定,而是重在说 “莫非一理之流行” 。分析选项,D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7、历史

6、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B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C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D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答案】B【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历史观。A“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反映的是维护周礼;B“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反映的是与时俱进的思想;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反映的是维持现状;D“将不可以不尚贤”反映的是维护传统。故应选 B。8、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

7、历了被“圣化” 、 “矮化” 、 “正统化” 、“神化” 、 “僵化” 、 “维新化” 、 “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对于“僵化”形- 3 -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钳制了国人的思想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 ,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考查孔子地位的变化。依据所学,A 项中的“迎合时代需要”表述错误;B 项董仲舒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是孔子的正统化时代;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这是孔子思想的僵化时

8、期,故 C 符合题意;D 项错误,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虽然以“中体西用”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毕竟引进了新的东西,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应选 C。9、下面是明清时期的主要农书简表,该表可以说明( )农书名 作者 地区 主要内容宝坻劝农书袁黄 天津宝坻包括天时、地利、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八篇农桑经 蒲松龄 山东淄博 蚕桑梭山农谱 刘应堂 江西奉新 记述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三农记 张宗法 四川什坊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浦漻农资 姜皋 上海松江 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马首农言 祁隽藻 山西寿阳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饲祀

9、、织事、杂说等 14 篇农言著实 杨秀元 陕西三元 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 水稻种植遍及南北中国古代具有重视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传统 明清时期农书是历代最多的A B C D【答案】B【解析】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依据所学,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排除;表中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各地农业的发展情况,大量农书的出现反映出古代对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重视。故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10、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 4 -释、

10、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B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答案】A【解析】考查明清小说。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小说反映的是市民的利益诉求和代表了世俗文化发展,故 A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材料未体现;C 项说法错误。故应选 A。11、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B

11、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C北宋时期山水画千里江河图 ,气势宏伟,画风阳刚D明清出现的青花瓷,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答案】C【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依据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出现的,故排除A;西汉时期中国发明的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故排除 B;元朝出现青花瓷,故应该排除 D。故应选 C。12、今年是我国农历“虎” (庚寅)年,我们从甲骨文中,看到“虎”字的象形,从商周的青铜器中,领略“虎”神韵,从春秋战国先秦的铜符虎、铜虎节,虎头带钩上,感受“虎”的威严,从汉代的画象砖、刻石上,体会“虎”的风采。下列甲骨文中哪个是“虎”字( )A B C

12、 D【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字。依据所学,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是我国古代文字成熟的标志,A、B、C、D 四项中 D 项为虎的形状,A 项为牛字;B 项为猪字;C 项为鸡字。故应选 D。13、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 ,发展到“美德即知识” ,体现了(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答案】D【解析】考查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依据所学,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均强调人的价值,故排除 A;B 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与题意不符;C“根本变化”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故提出“

13、美德即知识” ,强调人类的理性。故应选 D。- 5 -14、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解答此题注意对材料的分析, “首先从已有的材料出发”说明这一运动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说明其产生的根源是经济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艺复兴运动符合这一论断,故 C 符合题意。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借助

14、古典文化,故 A 错误;B、D 两项与题意不符。故应选A。15、以下关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争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同工异曲、水乳相融【答案】C【解析】考查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依据所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以发展资本主义;但是,二者在建立何种政体上存在差别,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分析选项,C 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C。16、对于近 代 化 与 社 会 转 型 , 日 本 福 泽 谕 吉 说 : “汲 取 欧 洲 文 明 , 必 须 先 其 难 者 而 后

15、其 易 学 ,首 先 变 革 人 心 , 然 后 改 变 政 令 , 最 后 达 到 有 形 的 物 质 。 按 照 这 个 顺 序 做 , 虽 然 有 困 难 , 但是 没 有 真 正 的 障 碍 , 可 以 顺 利 达 到 目 的 。 倘 若 次 序 颠 倒 , 看 似 容 易 , 实 则 不 通 ,”按 此 推 理 ,近 代 中 国 近 代 化 进 程 应 走 的 道路是( )A洋务运动政治革命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考查近代学习西方的潮流。从材料可知,福泽谕吉认为“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

16、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依据所学,按照上述顺序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道路应是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故应选 B。17、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商务印书馆 1910 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中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 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C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 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答案】C【解析】考查维新变法思想。依据所学,材料体现了西方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而这一思想在晚清民间教科书修身讲义体现出来,这说明西方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教

17、育的影响。分析选项,B、C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 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 C。18、下列表格反映的是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梁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6 -启超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陈独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A倡导军事强国,挽救民族危亡 B进行思想启蒙,培养新的国民C实现中

18、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考查梁启超与陈独秀的思想。要及时向及材料可知,梁启超的主张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新国民,认为有了新国民便有了新国家,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分析选项,B 符合题意;A 项与题意不符;C 项主张工业化建设,是洋务派的观点;D 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故应选 B。19、甲午战争之后,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以“中学为体”作

19、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答案】A【解析】考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以此作为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口号,主要为了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所以 A 符合题意。而 B 的表述与史实不符;C、D 与题意不符。20、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

20、“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答案】C【解析】考查列强侵华与近代思想解放。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指导下开始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以达到救亡图存之目的。故 A、B、D 三项表述均正确;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应是 1915 年的新文化运动,故 C 项对应不准确,所以应选 C。21、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21、。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7 -由近东卷到远东。 ”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答案】B【解析】考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依据所学, “民国七年”是 1918 年, “北极下来的新潮”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是1919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 1921 年,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在 1936 年,故 A、C、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B。22、1903 年,中国大公报载:“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

22、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推翻满清统治 B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德、俄政体 D建立民主共和【答案】B【解析】考查维新变法思想。从材料可知,作者认为,俄国与土耳其由于宪法不立而“终滋危殆之忧” ;德国、日本由于确立君主立宪,国虽狭小却“已固雄富之基” 。故可知,作者主张学习德日的君主立宪制。分析选项,B 项发题意,所以应选 B。23、陈独秀认为,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 “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

23、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C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D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答案】C【解析】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是绝对不相容的,即陈独秀对中西文化存在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的激进和片面的观点。分析选项,C 项最为符合题意,A、B、D 只是说明了一面,不够全面,故应排除。24、 物种起源的发表在欧洲思想界引起了很大分歧,宗教势力强烈反对,叫嚣要“打倒进化论” ,而支持者却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说

24、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 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A B C D【答案】B【解析】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分析选项,项明显错误;项正确,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挑战了神创世界的学说;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明确指出了生物演变的历程,把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上;项错误,宗教改革是在 16 世纪进行的,而达尔文的进化- 8 -论是在 19 世纪中期才提出来的。故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25、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 )

25、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答案】B【解析】考查现实主义风格。依据所学,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分析选项,A 项属于浪漫主义风格;B 项属于现实主义风格;C 项属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D 项属于现代主义立体派的作品。故应选 B。26、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2011 年 2 月 7 日李长春就云南省乡村医生邓前堆 28 年溜索横跨怒江为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指出: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中国人最早提出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26、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以防止贫富两极分化的近代化方案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应诏统筹全局折 C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D 中国土地法大纲【答案】C【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分析选项,A 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与近代化不符;B与题意无关;C 符合题意;D 要晚与 C。所以应选 C。27、1939 年 2 月 5 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 ,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C新三民主义是

27、国民革命的旗帜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答案】B【解析】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依据所学,1939 年正处于抗战时期,中国正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完成这一革命任务,才能进入社会主义。分析选项,三民主义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与共产主义不同,故排除 A;国民革命是 1924 至 1927 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早在 1937 年 9 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已实现,故排除 D。所以应选 B。28、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

28、利一周年庆典B五四运动期间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答案】C- 9 -【解析】考查新经济政策。解答此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小工厂租给私人” ,这一内容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新经济政策是 1921 年 至 1928 年苏联的经济政策,这一时期中国基本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即大革命时期。分析选项,B 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所以应选 C。29、 “考试本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英国首先仿行考选制度,美国也渐取法,大凡下级官吏,必要考试合格方得委任但是只能用于下级官吏,并且考选之权仍在行政部之下在君主专制国中,选拔人

29、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 ”孙中山的这一议论旨在说明( )A考试权体现西方自由平等 B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科举制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D考试权能为共和体制服务【答案】D【解析】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题干反映孙中山阐述了中国考试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差异,特别是由“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可知,D 项正确;A、C 项未从题干中体现;B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D。30、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到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30、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 “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考查南方谈话。依据所学,A、C 时期,邓小平并未退休;D 时邓小平已经去世;B符合题意,此时邓小平虽已退休,但他的南方谈话对中国却起了重要作用。故应选 B。第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40 分)31、 (l3 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律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图形成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图,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1)材料一反映

31、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2 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2 分)材料二 张岂之主蝙的中国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3 分)- 10 -材料三 1902 年 3 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

32、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3 分)材料四 第二条 中年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年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

33、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体现的共同民主原则。 (1 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 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2 分)【答案】(1)变化: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从法治国” 。 (2 分)态度: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 。(2 分)(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1 分)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1 分)礼法并用。 (1 分)(3)表现: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1 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

34、起, (或清朝出现统治危机亦可) ;(1 分)近代经济活动的需要。 (1 分)(4)原则:人民主权(主权在民) ;(1 分)进步性:人民享有真正广泛的民主权利;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 (2 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图,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可知:夏商周时期是以礼治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以法治国。孔子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要维护周礼即主张“克己复礼” 。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法制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皇权至上” “礼法并用” “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可以概括总结。第(3)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今昔情势不同”表现要根据时代背景概括。这是西方入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些都是不同的表现。第(4)问考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这两部宪法的特点要根据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