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考综合题建模(十七) 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2-,1.环境污染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地形条件:地形封闭,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 水域条件:水域封闭、流速慢,水体交换周期长,更新慢、自净能力差。 气候条件:逆温、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或风力微弱,导致大气污染物堆积,不易扩散。,-3-,(2)人为原因。 过排:过量排放废弃物,超出环境自净能力。 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量大。 技术:生产工艺落后,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低。 意识:环保意识不强。 管理:环保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 (3)一般情况下,环境污染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要着重分析人为
2、原因,同时兼顾自然原因。,2.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危害主要从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类型,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4-,3.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1)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引进与发展。 (2)控污:控制治理污染源。 (3)减污: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 (4)监测管理: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加强环境监测。 (5)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6)绿化:加强绿化,增强环境自净能力。 (7)合作:加强地区(国际)合作,联动治理。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要对症下药,从污染形成的原因出发,结合
3、区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一般要从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以及环境管理等角度来分析。,-5-,(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
4、点即可),-7-,套用模型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总体呈“ ”形变化。形成原因要结合 和 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该河水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 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 ,加强 等。,W,降雨量 河流流量,直接,净化设施,宣传教育,-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我国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划分,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地区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仅占18.4%。下图示意地下水与河流、湖泊、海洋的关系。指出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影响,并说明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后治理难度大的原因。,-9-,答案:影响:造成土壤污染,降低农产品质量;人畜饮用后危害健康;污染的地下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扩大污染范围,降低水质。原因:地下水更新慢,自净能力弱,治理难度大;地下水污染点多面广,范围大;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难以监控或者预警。,-10-,迁移应用(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中地下水与河流、湖泊、海洋的关系,从对 和农产品、 和水质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 (2)从地下水 、 、污染监控预警等方面,分析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后治理难度大的原因。,土壤,人畜健康,更新速度 污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