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考综合题建模(十一) 地理原因分析,-2-,1.思维模板 (1)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2)气候类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素影响的结果。,-3-,(3)水环境成因=气候+地形+植被。 地形影
2、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大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 (4)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5)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4-,2.答题技巧 (1)明确考查方向:是分析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理清因果联系: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
3、间“因”与“果”的联系。 (3)多角度综合分析:依托宏观或微观的区域地图,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系”多角度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 (4)由果溯因细描述:首先弄清题中已知信息与所设问题的内在联系,由果到因搭建思维线索;最后再由因到果,正向综合形成答案。,-5-,(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上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6-,(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
4、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7-,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
5、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8-,套用模型 1.信息获取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有:“冬春季盛行西风”“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等。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位置,流向,-9-,2.思维路径 第(1)题,分析沙源主要从 带来泥沙、河湖 两个角度分析,注意从图中分析河流数量、河流 和沉积量、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对湖泊 的影响。第(2)题,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是 作用的结果,所以解答的实质是分析该湖泊东北部冬春季节多大风的原因,可以从 、下垫面
6、的摩擦力大小、 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风沙的危害主要从风 力 作用和风沙对地表的 作用两个角度分析对铁路及车辆安全的影响。第(4)题,防治风沙的危害主要从 、设立保护装置阻止风沙 两个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河流,底部裸露,输沙量,水位,风力,地形,植被,沉积,侵蚀,固沙,入侵,-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甘肃省酒泉市的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因风能丰富被称为“世界风库”。近年来,瓜州县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等机遇,大力发展风电。“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
7、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弃风限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地区。,-11-,(1)分析瓜州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3)西北地区为减轻弃风限电现象,应采取哪些措施?,-12-,答案:(1)瓜州深居内陆,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 (2)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或风电不稳定),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 (3)控制风力发电规模和发展速度;加大跨区域电网建设,提高外送能力;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高耗能产业;提高蓄电、风力预测等技术。,-13-,迁移应用第(1)题,由瓜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从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如 (冬季风、温差)、狭管效应、 等方面分析瓜州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中“弃风限电”的含义,结合区域特征从风电特点、 、跨区域调配等角度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第(3)题,对症下药,从控制规模和速度、提高 能力、提高当地 及蓄电技术等方面来分析西北地区减轻弃风限电应采取的措施。,气候,地表阻力,市场需求,外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