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作文分层教学初探践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有效形式 泉州科技中学 范淑芬联系电话:15059512007内容摘要:本文针对高中作文教学成效甚微的现状,依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作文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了高中作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也从实施方面论证了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关键词:因材施教 作文教学 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 ”其教育理论的合理内核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其哲学理论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
2、从实际出发。一、实施作文分层教学的意义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兴趣的差异会进一步扩大,写作的水平与初中阶段相比也会更加的参差不齐。阅读面广并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作文能力会比较强;而对于文科不感兴趣,并且在阅读方面比较贫乏的学生,写作与表达的能力会比较差。因此,面对老师的统一命题、统一要求往往会使许多作文能力较差学生望而却步。如何提高那些学困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使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具有创新的能力,就成了作文教学的难点。巴班斯基认为:“教学形式的最优化即坚持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集体讲授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 ”因此笔者认为高中作文教学可以采用传统的统一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相结合的
3、形式开展,这种创新教学的做法能给作文教学带来诸多益处。首先,作文分层教学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它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学习与训练,使得作文教学摆脱“一刀切”的笼统教法,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特点落到实处。其次,作文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它能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创新性。针对学生的学情而制定的目标方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要求既不会太难,也不会太容易;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至于使人望而却步。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创新思维。能够改善部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增强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的自信心,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全面提高作
4、文教学质量。二、实施作文分层教学的操作模式1、科学分层(1)分层标准对学生的层次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来机械地划分,而是应该按照科学的标准,在全面分析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比较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所处的层次。笔者认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是权威、科学的分层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作文教学作了如下要求:“学习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 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 实健康;思路清晰 连贯,能 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5、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 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发 展创造性思维。 ”“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根据课标要求,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之后,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对作文比较感兴趣、对各种文体都能熟练把握的学生。他们在写作中能够做到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
6、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第二层指对作文不是特别感兴趣、只是被动地完成作文任务的学生,他们一般能够达到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等基本要求。第三层学生指不愿、害怕、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他们往往不能完成作文任务,或是勉强凑足字数,不能符合题意,语言表达表意不明,更谈不上思想性与文学性了。当然,学生所处层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因人因时制宜,进行动态分层。(2)动态分层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是时时处在变化之中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指出:“无论在哪里,在知识的最前哨也好,在三年
7、级的教室里也好,智力的活动完全相同,都属于同一类的活动,其间的差别,仅在于程度,而不在于性质。 ”把学生分成三层,是根据他们当时的作文能力的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程度”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把学生分层后,没有搞“终身制” ,而是不断变化的。教师每次批改学生习作,发现学生进步了,就给他们提高层次,这种鼓励给学生树立信心,增加动力,使之取得更大的进步。2、训练分层(1)分层设题多设题目,题的难易不同,适应学生的水平也不一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层次,都有话说。这就需要在作文训练中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题目,比如让学生做关于历史的作文训练,就可以给出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选择:较低层次的学生可
8、以选择根据材料概述历史人物的事迹;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提炼历史事件或人物发生的背景和原因;表达较有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寻找其深沉内涵等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话要说。(2)同题分层同题分层即一个作文题目分层设计要求,有针对性地培优辅差,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学生每次作文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每次的训练内容而定,根据个体的差异性来定。如命题作文风光 ,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观点新颖,思想深刻。语言生动,有文采。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选择第一、二个要求,中等作文水平的同学可能达到前面三点要求,作文高手四个目标都能达到。这就体
9、现了目标制定的层次性。有些作文题的层次就暗含在题目中。比如作文财富 ,可以写物、人和精神。写物品的可以写金钱是财富,书籍是财富;写人的可以写良师益友是财富,亲人是财富;写精神的可以写坚强是财富,挫折是财富。由物质到精神,层次不同,选材、布局、谋篇的难度也不同。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这个题目写出体现自己作文水平的文章来。3、评价分层作文评价是语文教师对涉及学生的各种因素和现象做出的价值判断,多以作文的分数或评语的形式表现。作文评价的目的是为促进作文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写作。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评价的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来考虑。(1)评分分层传统的作文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和权威,
10、评价标准也只有一个,这不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评价中一般都应以肯定、鼓励为主。根据分层目标,因人而异地给每个同学的作文打出分数或等次。不同的学生作文水平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基本的原则是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分别评出三层中的优秀同学,打出高分并给予表扬。这样会促使每位同学都能努力习作,惟恐落后,从而可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2)评语分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 教师批改作文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分别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和形式进行,对第一层学生可采用“高分低评价”,多提要求,不让他们沾沾自喜,而是继续
11、提高。对第二、三层学生则“低分高评价”,多肯定其进步与成功之处,使他们看了评语不灰心丧气 ,而是积极进取 ,扬长避短。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增强自信心,也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这样,使各学生都站在自己的学习“起跑线”上,各自向前发展,使全体学生都能处于“乐学”的情境之中,快乐的写作,进而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统一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能激发全体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科学的划分层次、进行分层次的作文训练、在作文评价中的遵循分层评价、鼓励为主的原则能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参考文献:沈世权:试论高中作文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 现代语文2006 年第 5 期(俄)尤康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 一般教学论方面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68 页;(美)布鲁纳:教育过程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210 页;(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1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