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2月调研统一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629244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2月调研统一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2月调研统一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2月调研统一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2月调研统一测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2月调研统一测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北省襄阳市 2014-2015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压轴(zhu) 梵(f n)语 弄(nng)堂 激浊(zhu)扬清B瞋(ch n)目 千载(zi) 搽(ch )粉 叱咤(zh)风云C游说(shu) 堆积( j) 雏(c)菊 含情脉脉(m )D尽(jn)量 绯(fi)红 收敛(lin) 游目骋(chn)怀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笙箫 淬火 恳求 味同嚼腊B海哮 惆怅 弥望 德高望重C攀缘 勖勉 账簿 意气用事D压诈 杀戮 干禄 不计其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2、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尊重人性,擅用人才,才能让现代企业得到持续发展。B一只小小的蝴蝶停在了一朵玫瑰花上,静静地煽动翅膀你,还会忽视它的存在吗?C一个城市的基础建设,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那些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D有些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 “书橱” ,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 “书呆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前,30 台新能源空调公交车投放到新线路后,线路运行里程不变,首末班时间不变。车辆更新后票价同市区目前营运的空调车一致。B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C青铜剑与剑鞘

3、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且,因此用纸试之,二十余层一划而破:这把宝剑叫越王勾践剑。D我市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使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同步对接,努力建立“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入校即人厂”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5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荷塘月色采用圆形结构,作品依照空间顺序,写作昔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又归来;同时,作者的情感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都呈观一个圆形。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 305 篇诗歌,分为“风

4、” 、 “雅” 、 “颂”三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氓即选自国风中的卫风 。D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 “半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他父母的形象在佩葛蒂夫妇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2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 ,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又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苟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

5、是所谓“学统”与“道统”之别, “汉学”与“宋学”之分。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从两宋开始凸显的。这以后, “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苟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饪“稷下学宫”的“蔡酒” 。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秕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

6、;孟子其书,只能归入“子部”一类。在官私文献中,多是“周孔”或“孔颜”并提,鲜见有“孔孟”合称的。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亚圣” ,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 。可“亚圣”之名,来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传记博士”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 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周孔”还是“孔颜”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廉渊为“亚圣”和“兖国公” ,封“孔门十哲”和“七十子”

7、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经”科目中只有周礼 左传等“九经” , 论语和孝经被列入“兼通” ,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缀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 ;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经”而跻身于“四书” ,变成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孟子升格运动” 。(选自徐洪兴撰孟子直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6下到各项,对“孟子升格运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战国初期开始,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学相比,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学发展一直曲折,过程始终不顺利。B孟

8、子去世后,孟子学派经历了多个朝代的相对沉寂,中唐之后情况渐渐改变,孟子及其著作渐获重视。C秦汉到两宋之间,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 孟子甚至没入选科举考试的科目。D从两宋开始,孟子本人及其著作的重要性才初次凸显。此后, “孔盂之道”便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以荀、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分别研究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荀、孟二人分别影响了汉代经学与两宋道学。3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 “祭酒”的优势,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C官私文献中鲜见有“孔孟 ”合称,孟子的“亚圣”之名在宋朝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可见孟子曾经被冷落

9、。D东汉赵岐曾把孟子尊为 “亚圣” ,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 ,但那时孟子并不被广泛尊奉。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中后期儒学内部两派,存在 “学统” 、 “汉学”与“道统” 、 “宋学”的分别,这种说法证明了孟子及其著作是从两宋才开始受到重视的。B孔子之后,儒家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派别斗争,孟子一派因为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从而沉寂了很长的时间。C宋朝以前,孟子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他的书也只能归入“子部” ,并因他的事迹不见于史 汉记载,也常被后人怀疑和批判。D从中唐开始, “孟子升格运动 ”使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被政府封爵

10、号,著作被增入儒经之中,跻身子“四书” ,列入科举科目。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人有恶苏秦于燕王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延。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 ”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

11、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粱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夫功哉?且失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越,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请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

12、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 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令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其敢自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臣东周之鄙人也 鄙:庸俗,浅陋。4B廉如伯夷,不取素餐 素餐:素食,蔬果类食品C期而不来 期:约定时日。D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趣:志向,目标。10下列

13、各组表述中,全都表明苏秦“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的一项是(3 分)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 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说明自己也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结尾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自己好心没有好报的处境。B苏秦指出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 “三王代兴,五霸迭盛”都是因为他们“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C苏秦认为故事中那个小妾虽然能够“活主父,存主母” ,但是却因为摔落酒杯而被

14、主父鞭笞,这就是因忠信而获罪的不公平事例。D苏秦认为自己像故事中的妾一样,忠信得罪。如果受到罪罚,他担心以后来侍奉燕王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了。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3 分)(2)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3 分)(3)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看者也。 (3 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 6 处) (3 分)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浞曰:“若不

15、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然。 ”(韩愈讳辩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秋日高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注释】蛩(qing):蟋蟀、蝗虫。寒螿(jing)即“寒蝉” ,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通邻:这里指邻里之间的交住。(1)此诗写于夏末秋初,请结合前两句,说说作者是怎么表现这种时令特征的。 (4 分)(2)这首诗歌是作者漫步在自家小院的一时兴来之作。请结合诗歌三、四句,分析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4 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 5

16、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 (5 分)(1) ,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4)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氓 )(5)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7)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春天去看肖邦肖复兴说来真巧

17、,去肖邦故居那天,正好赶上是春分。肖邦故居位于华沙市区 50 公里外一个叫做沃拉的小村。车子驶出市区,便是一片开阔的原野,平坦的土地大部分裸露着,还没有返青,到处是一丛丛亭亭玉立的白桦树,一片片的苹果树和樱桃树,油画一样静静地站立在湛蓝的天空之下。再晚一个多星期,田野就绿了,果树都会开花,那样的话,肖邦会在缤纷的花丛中迎接我们了。肖邦故居的门口很小,里面的院子大得出乎我的想象,虽还是一片萧瑟,但树木多得惊人,深邃的树林里铺满经冬未扫的厚犀树叶,疏朗的枝条筛下雾一样飘曳的阳光,右手的方向还有条弯弯的小河,宁静得如同旷世已久的童话,阔大得如同一个贵族的庄园。肖邦的父亲当时只是参加反对沙皇的武装起义

18、失败后跑到这里教法语的一个法国人,破落而贫寒,怎么可能买得起这么大的庄园?我真是很怀疑,无论是波兰人还是我们,都很愿意剪裁历史而为名人锦上添花,心里便暗暗地揣测,会不会是在建肖邦故居时扩大了地盘?那幢在繁茂树木掩映下的白色房子,就是肖邦的故居了。房子不大,倒很和肖邦当时家境吻合。如果房前没有两尊肖邦的青铜和铁铸的雕像,和村里其他普通的房子没有什么两样。它中间开门,左右备三间小屋,如今成为了展室,展柜里有肖邦小时候画的画,他的画很有天分,还有他送给父亲的生日贺卡,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墙上的镜框里陈列着 1821 年肖邦 12岁时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的手稿:降 A 大调波罗乃兹。五线谱上的每一个音符

19、都写得那样清秀纤细,让我忍不住想起他的那些天籁一般的夜曲。客厅的一侧,有一个拱形的门洞,门洞的后面是一扇窗,走过去一看才知道,那里就是肖邦出生的地方,竟然只是一块窄窄的长务,长有五六米,宽却大概连 1 米都不到,因为中间放着一个大花瓶就把宽的位置占满了。实在想象不到肖邦出生在这里,家里还有别的房间,为什么他的母亲非要把他生在这样一个憋屈的角落里?命定一般让商邦短促的一生难逃命运多蹇的阴影。肖邦只活了 39 岁,命够短的。在这 39 年里,只有前 9 年的时光,肖邦生活在沃拉这里,那应该是他最无忧无虑的时候,以后的岁月里,疾病和情感的折磨,以及在异国他乡的颠沛流离,一直影子一样苦苦地跟随着他,直

20、至最后无情地夺去他的生命。肖邦的母亲是纯粹的波兰人,富有教养,弹得一手好钢琴,给予他小时候良好的音乐启蒙。肖邦就是在这里和瑞夫纳老师学习钢琴,那一年,他才 6 岁。8 岁的时候,他登台华沙演奏钢琴,引起轰动,被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瑞夫纳说他已经没有什么可再教他的,建议他去华沙。他去了华沙,和华沙音乐学院的院长约瑟夫埃尔斯纳系统地学习音乐,又是埃尔斯纳建议他去巴黎,他去了巴黎,开创了音乐新的道路。在肖邦故居里迎风遥想肖邦的往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个那么弱小而疾病缠身的6人,竟然可以让整个欧洲为之倾倒,让所有的人对波兰当时一个那么弱小一直被人欺侮的国家与民族刮目相看,该是多么了不起。音乐常

21、常能够超越某些有形的东西而创造历史。走出故居,沿着它的侧门走去,下一个矮矮的台阶,那里草木丛丛,更漂亮而幽静。忽然,传来一阵钢琴声,听出来了,是肖邦的第一钢琴叙事曲,是从肖邦故居里传出来的。明明知道是从音响唱盘里播放出来的,却还觉得好像是肖邦突然出现在故居里,推开了置放钢琴的房间里的那扇窗子,为我们特意的演奏。(选自音乐这扇门中国华侨出版社,有删改)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两项都对得 4 分,答对一项得 2分,有错项得 0 分)A作者参观肖邦故居虽时值春分,原野并没有浓郁的春意,作者期待“再晚一个多星期” ,等春意渐浓时再来,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这次参观怀有不小

22、的遗憾。B第段补叙了肖邦短暂人生的主要经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承上启下,既照应了上文最后一句话,又自然地引出下文作者对肖邦艺术贡献的感慨。C作者怀疑后人“都很愿意剪裁历史而为名人锦上添花” ,在建肖邦故居时扩大了地盘,表达了对因敬慕名人而改变历史事实的做法的不满之情。D文章结尾写听到从肖邦故居传来的一阵钢琴声,想像肖邦正在故居里为游客演奏,表现出肖邦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肖邦的深情缅怀。E作为一篇游览手记,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详细地描述了一路的所见所闻。再由实到虚,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17作者来到肖邦故居院子,描写了什么样的的景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第段的内容简要

23、分析。 (4 分)18本文的语言意蕴丰富,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文字。 (4 分) )五线谱上的每一个音符都写得那样清秀纤细,让我忍不住想起他的那些天籁一般的夜曲。19作者说遥想肖邦的往事,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请结合文章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8 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共 3 小题)20请仿照划绒的句子,在烛之武、荆轲这两个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个为例,在横线上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 分);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含垢忍辱,发愤著书,以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

24、束,价值永存世间。2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在结尾填上合适的句子,要求不超过 30 个字,并且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 分)去吃自助餐,明明平时对刺身之类极不感冒,今天却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三文鱼、生蚝硬着头皮塞进胃里,不在乎味觉的享受,只想把那 200 块钱吃回来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7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跌入“沉没成本”的陷阱。面临选择时,我们往往会被“沉没成本”套住,念念不忘先前的投入和付出,担心之前积累的会因为

25、现在的决定付诸东流,于是犹豫良久后不愿意改变现状,白白丢掉很多机会。而经济理论认为,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的决策。因此, 。22下面是 2014 年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双十一”购物节的调查,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表一) (表二)根据以上图表,请你总结出两条结论。结论 1 结论 2 六、写作(共 60 分,共 1 小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 分)铁凝曾经说过:“过去的事情来不及衡量是否幸福,将来的事情没必要揣测会不会幸福,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好茶,珍重身上衣、眼前人,让此刻愉快的感觉更醇厚。

26、 ”对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幸福就在此刻”为题,写一篇幂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要求文体鲜明,详略得当,写出自己的感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 37 分(1-11 每小题 3 分,16 题 4 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6答 案 B C C B A 或 D B D A B D A AC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1B (A 梵 fn 弄 lng C 积 j 雏 ch D 骋 chng)2C (A 味同嚼腊-味同嚼蜡 B 海哮-海啸 D 压诈-压榨)3C (A 中 “擅用”意思是擅自使用。

27、应改为 “善用 ”。B 中“煽动”是贬义词,指鼓动别人做不应该做的事。应改为“扇动” 。C 中“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比喻浮华而不实在。D 中“不假思索”意思是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褒义词。 )4B (A 搭配不当,在“空调车”的后面加上“票价” 。C 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关系。D 语8序不当,把“毕业即就业”与“入校即入厂”调换位置。 )5A 或 D (A战国策不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D 作家父母的形象在密考伯夫妇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6B(A“从战国初期开始”错误,应是“从战国中后期开始” 。 C“官私文

28、献不见孟子之名”错误。 D“孔孟之道” 便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错误,原文为“几乎成为” 。 )7D(A “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应颠倒;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 祭酒的优势”与“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属强加逻辑联系; C“孟子的“亚圣”之名在宋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 ”错误。 )8A (B 孟子一派的沉寂是因荀子的批评,无中生有;C 不见于史 汉记载的不是孟子的事迹,而是孟子被尊为“亚圣”的事,偷换了概念。D 颠倒了主客关系,把“孟子升格运动”的内容当成其原因。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9B(素餐:不劳而获的餐饭)10D11A(

29、“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说明自己也想向他们学习的愿望”错,苏秦认为这些人的做法“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 。 )12 (1)我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3 分,得分点:介词结构后置、 “显”及句意)(2)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3 分,得分点:“所以” 、 “自为”及句意)(3)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就是人们所说的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啊。(3 分,得分点:判断句式、 “所谓”及句意)13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 (3 分,每处 05 分,断句超过 6

30、处,每多一处扣 05 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14 (8 分)(1)这首诗通过描绘具有典型性的景物(2 分)如衔秋的庭草(1 分) 、相互传唱的秋虫(1分)等来表现时令特点。 (或拟人,庭前的草儿衔着几分秋意,蟋蟀、寒蝉的鸣叫相互应答,呈现出秋天特有的景色。 )(2)长长的豆荚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它们似乎也了解邻里当和睦,曲曲弯弯地爬过墙头,好象是去慰问隔壁邻家。 (2 分)表达了诗人平时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景。 (2 分)15 (5 分,8 个小题,从中任选 5 个小题作答即可)(1)还顾望旧乡 (2)万类霜天竞自由(3)为变徵之声 (4)乘彼垝垣(5)鸡鸣桑树颠 (6

31、)周公吐哺(7)泣孤舟之嫠妇 (8)其孰能讥之乎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16 (4 分)A C (A 中作者此行可见开阔的原野上有亭亭玉立的白桦树、成片的苹果树和樱9桃树,像一幅静静的油画。由此可见作者在春分时节前往肖邦故居,心中怀着憧憬和向往之情,虽然想象一个多星期后这里会有盎然春意,也还是为了表达对肖邦故居会更美好的赞美,并没有遗憾之意。 C 中作者这样说是表达后人包括自己在内对肖邦的敬慕之情,作者对扩大故居的做法充分理解。 )17作者描绘肖邦故居的树木多得惊人,树林深邃,枝条疏朗,阳光飘曳,小河萦绕(2 分) ,营造了静谧庄重的氛围(1 分) ,

32、作者由此深受感染,为下文展开抒情作铺垫。 (1 分)18答案一:运用通感手法,用听觉写视觉(2 分) ,让人由肖邦清秀纤细的音符字体联想到他弹奏的轻柔流畅、感情细腻的小夜曲,带给人无限的美感。 (2 分)答案二:运用联想,从五线谱上的音符联想到肖邦的夜曲,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2 分)让人很容易地感受到肖邦乐曲的美妙。 (2 分)19 (8 分)肖邦 8 岁登台表演,被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12 岁创作第一首钢琴曲;到华沙、巴黎从名师,开创音乐新路,倾倒整个欧洲。作者对他的艺术才华充满了钦佩之情。 (2 分)肖邦短促的一生命运多蹇,饱受疾病和情感的折磨,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作者对他的苦

33、难命运充满同情。 (2 分)肖邦身材弱小而疾病缠身,但用音乐征服了世界,让欧洲对波兰这个弱小、饱受欺侮的国家和民族刮目相看,维护了国家与民族的尊严,作者对他充满了敬仰之情。 (2 分)结合现实谈谈感悟(2 分。可从“伟大往往孕育在平凡中” “苦难也能成就伟大”或“音乐有着超越国度的力量”等角度来谈)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共 3 小题)20 (4 分)答案示例:烛之武深明大义,临危受命,用满怀爱国之情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荆轲反抗强暴,挺身而出,用一腔侠义之血彰显了生命的价值。21 (4 分)答案示例:例一:只有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才能选择更好的未来。例二:“沉没成本”如同鸡肋,既然食

34、之无味,再可惜也该果断丢弃。例三:“沉没成本”已然沉没,就让其沉入湖底,活在当下、放眼未来才是最重要的。22 (4 分)答案示例: 结论 1:天猫商城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2 分)(或“网络购物注重品牌效应,多在知名网站上进行购物” 。 )结论 2:20-39 岁的这部分人群在购物人群中是绝对主力。 (2 分)六、写作(共 60 分,共 1 小题)23 附 1:文言参考译文有人对燕王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万乘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为伍啊。 ”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苏秦对燕王说:“我本

35、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取得了收复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了危亡之中的燕国,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其实,我不守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10要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说:“当然可以。 ”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服务了。 ”苏秦道:“臣要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国去呢?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

36、拒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垂危君主服务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于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如果满足现状是可以的,那么齐国就不会进兵营丘,您也不能越过楚国边境,不可能窥探边城之外了。况且我在周地还有老母,离开老母来事奉您,抛开固步自封的做法,谋求进取的策略。看来我的目标

37、,本来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原因啊。 ”燕王说:“忠信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苏秦说:“您不知道,我的邻居中有个在远地方做官的人,他的妻子跟别人私通。她的丈夫眼看就快要回来了,和他私通的人很忧虑。那妻子对他的情夫说:你别担心,我已经准备了毒酒等着他呢。 过了两天,丈夫到家了,妻子让女仆捧着毒酒送给他丈夫。女仆知道那是毒酒,如果送上去就要毒死男主人,如果说出实情女主人难以避免被赶走。于是她假装跌倒,泼掉了毒酒。男主人很生气,就用竹板打她。那女仆这一倒,对上救了男主人,对下保住了女主人。忠心到了这种地步,然而仍然免不了被打,这就是因为忠信

38、反而受到罪责的人啊。现在我的处境,恰恰不幸和那个女仆泼掉毒酒反而受罚的遭遇类似。而且我事奉大王您,尽量使信义崇高,国家获益,如今竟受罪责,我担心以后天下来事奉您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 13、我写信给李贺,劝他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李贺参加进士科考试就会考中,所以和他争名的人就毁谤他,说:“李贺父亲名晋肃,李贺不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才是对的,劝他考进士的人是不对的。 ”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认真思考,就异口同声,跟着附和。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把这件事说清楚,你和李贺将要获罪。 ”我说:“好的。 ”附 2:作文评分的具体要求(参照2013 年月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10)内容25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基础等级分50分 表达25分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