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解析: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628270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 2017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问題。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为政以德” ,非常注重教化的作用。儒家经典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此为目的,为政者必须是深谙儒家伦理道德且身体力行者。正所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换言之,任用大量儒家知识分子是实行儒家治国理念的前提

2、和保证。在立国前后忙于征战的阶段,辽、夏、金所任用的儒学人才是通过扣留使者、招降纳叛、主动投靠等方式获得的。为满足对儒学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政权稳固之后,也只有仿效中原王朝推行科举制度了。金朝在其第二任皇帝太宗时期 就已经开始实行科举取士了。 金史 记载:到了“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盛,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 。儒家知识分子在金朝社会的繁荣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辽朝和西夏也都实行了科举制度。深受儒学熏陶的官吏们是儒家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者,而最高统治者皇帝,是治国理念的决策者。辽朝“为政以德”的例子很多。在建立辽朝之前,契丹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还是类似奴隶制的部落联盟。与此相应,直到辽代

3、初期还在实行严刑峻法,带有明显的奴隶制法律特征。到了辽代中期,随着吸收汉文化的深入,景宗和圣宗针对辽初的“重法” ,开始主张“慎刑” “宽法律” 。例如,原来契丹习惯法允许主人对奴隶 随意处置。统和二十四年辽圣宗下令: “若奴婢犯罪至死,听送有司。其主无得擅杀” 。重熙元年辽兴宗又下令:“奴婢犯逃,若盗其主物,主无得擅黥其面” 。这些法律条文的修订有利于改善奴隶的待遇,是辽代法律汉化的结果。在西夏,其法律的儒化倾向也很类似。金朝皇帝大都儒学修养较高,其中贯彻儒家治国理念最为突出者,当属史称“小尧舜”的金世宗。金世宗主张“为政以德” “宽仁”治国。大定四年,尚书省上奏, “大兴民男子李十、妇人杨

4、仙哥并以乱言当斩” 。世宗皇帝批复说, “愚民不识典法,有司亦未尝叮咛告诫,岂可遽加极刑”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以减死论” 。他还曾下诏给有司:“朕惟人命至重,而在制窃盗赃至五十贯者处死,自今可令至八十贯者处死” ,提高死刑的量刑标准以示对人命的看重。但是,世宗也并非一味“宽仁” 。他还曾说过:“夫朝廷之政,太宽则人不知惧,太猛则小玷亦将不免于罪,惟当用中典耳” ;又说:“帝王之政,故以宽慈为德。然如梁武帝专务宽慈,以至纲纪大坏。朕常思之,赏罚不滥,即是宽政也,余复何为。 ”因此,金世宗主张的是治国执法宽猛相济,而这正符合儒家“德主刑辅”的理念。为了贯彻儒家的“礼治”主张,金朝在汇聚名校名师,

5、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2法律上也很注意维护儒家的伦理道德。大定二十三年, “尚书省奏,益都民范德年七十六,为刘祐殴杀。祐法当死,以祐父母年俱七十余,家无侍丁,上请。上曰:范德与祐父母年相若,自当如父母相待,至殴杀之,难议末减,其论如法。 ”而世宗皇帝以刘祐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由坚持依法判刘祐死罪。这显然是出于对儒家伦理的维护。鉴于熙宗、海陵王都是死于政变,世宗也很注意宣扬儒家的忠孝观念。他多次告诫皇太子及亲王等:“人之行,莫大于孝悌” 。世宗还下令颁行用女真文翻译的儒家经典。(节选自李玉君儒学与北方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治

6、国理念上,儒家主张 “为政以德” ,注重教化,要求为政者必须是深谙儒家伦理道德且身体力行者。B在政权稳固后,因为不能满足对儒学人才的大量需求,辽、西夏、金也仿效中原王朝推行科举取士制度。C金朝皇帝大都儒学修养较高,贯彻儒家治国理念,金世宗主张“宽仁”治国,甚至提高死刑的量刑标准。D金世宗维护儒家伦理道德,刘祐殴杀范德后,考虑到刘祐一死则刘祐的父母无人赡养,曾建议免刘祐死罪。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方民族政权在立国前后的征战阶段,就对汉儒看重,通过扣留使者、招降纳叛、主动投靠等方式获得了儒学人才。B儒家治国理念的贯彻需要儒学人 才,北方民族政权推行科举后,大量儒学人才正

7、 是其实行儒家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者。C在辽朝建立之前,契丹的社会组织形式还类似奴隶制,直到辽代初期还在实行带有明显奴隶制法律特征的严刑峻法。D金世宗以梁武帝为借鉴,认为帝王之政,要以宽慈为德,严明赏罚,不能走极端,这符合儒家的“德主刑辅”理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 Z,X,X,KA金 朝兴办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儒家知识分子,他们可通过科举入仕,对金朝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作用。B辽代法律条文的儒化倾向,有利于改善奴隶的待遇。到了辽代中期,当奴婢犯法,其主人不能随意处置。C北方民族政权学习中原的儒家治国理念,体现了该民族政权在治国理念上对儒学的全面认同和

8、积极运用。D金世宗注意宣扬儒家的忠孝观念,曾下令颁行用女真文翻译的儒家经典,希望女真人知晓儒家伦理道德。【答案】1D2B3C【解析】1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3试题分析:D 项金世宗“曾建议免刘祐死罪 ”错,是金尚书省建议免其死罪,金世宗坚持依法判刘死罪。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分析:B 项儒家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者是 “深受儒学熏陶的官吏们”,“大量儒学人才”扩大概念范围。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C 项“全面认同” 错,表述绝对化;“积极运用”也值得商榷。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9、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学科网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四弊谓民 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栗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通户,予以有生

10、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帝即命议行。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 ,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胨弘范、太仆少卿马招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蓥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 ”懋第衰蛭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

11、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 ”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4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12、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B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C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D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 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

13、的一项是(3 分)A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 B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有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前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l)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

14、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译文:(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译文:【答案】4D5D6A7(1)(5 分)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2)(5 分)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趁着这个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出使。【解析】4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5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先推知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他上书讲述了国家的四种弊病,分别是百姓贫困、兵力虚弱、群臣萎靡不振、国家财政空乏。又讲述了提高米价的办法,让天下赎罪的人家都出米赎罪,用盐制度恢复开中的

15、老办法,让边塞的用户出粮充军粮”。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5试题分析:D“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错误。先帝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前皇帝,即已故的帝王。“先帝”涉及古代称谓,意为“当朝皇帝已经去世的父亲”。首先它是单指而不是复指,其次也不可能指前朝皇帝,此外在出师表中已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因此不难选出该项。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6试题分析:B 项表述“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说的是“必定能够渡河而战,才能扼河而守;必定能扼河而守,才能划江而安”,具备渡河

16、作战能力是立足于能扼守黄河,从而谋求划江而治,以求保住半壁江山。B 项的表述前后逻辑关系颠倒,考生可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判断出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文言翻译: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中进士。授官为韩城知县,有卓异的政绩。遭遇父丧,三年不入内室睡,事奉母亲尽其孝道。十二年提升为户科给事中。上疏陈说四种弊端,说人民困顿、军队薄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又陈献增加粮食的策略,命令天下赎罪的人全部缴纳粮食,盐策恢复鼓励商人输送粮食到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旧有制度,命令运输粮食到边塞充实军粮。又请求严禁将士抢劫掳掠

17、和主管官吏从中剥削。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皇帝一并采纳。崇祯十四年左懋第监督催办粮饷转运,途中派人驰马上疏说:“臣从静海抵达临清,看见人民因饥荒而死的人有十分之三,因瘟疫而死的有十分之三,被盗贼杀死的有十分之四。米一石银价二十四两,人死后取其尸肉食用,请圣明之主怜悯!”随后又陈述安定人民、止息盗贼的策略,请求核实荒田,考察欠税之户,给予生存的安乐,鼓励其从事耕种之心。皇帝立即命令商议执行。十六年秋,左懋第出京按察江防。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6第二年五月,福王即位,进升兵科都给事中。

18、当时大清兵连续打败李自成,朝廷商议遣使者勾通友好,而难得其人。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趁着这个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出使。便拜授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一同去,而令左懋第经略管理河北,联络关东各路军队。左懋第临行说:“臣这次出行,生死不能预料。请求以辞别圣王之身,进献一言。希望陛下把先帝仇恨耻辱放在心中,瞻望高皇帝的弓剑,便想到成祖列圣的陵墓存于何地;抚慰江上残破的人民,便想念河北、山东的百姓谁人抚恤。更希望随时整顿军马,必定能够渡河而战,才能扼河而守;必定能扼河而守,才能划江而安。”众人赞同他的话。左懋第披戴着衰绖丧服入京都城门,到达后

19、便安排住在鸿胪寺。他请求祭告明朝众皇帝陵墓和改葬先帝崇祯,没有得到许可,便陈设太牢于住所,哭着祭奠。这月的二十八日被遣还出京都。陈弘范则请求亲身到江南招刘泽清等诸将投降,而扣留下左懋第等人不要遣返。于是从沧州把左懋第追赶回来,改住在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左懋第听说南京失守,放声大哭。他的堂弟左懋泰原先任吏部员外郎,投降贼,后归顺清朝已授予官职,前来拜望左懋第。懋第说:“这不是我的弟弟。”叱斥他出去。到闰六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都因不投降而被诛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

20、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来源:ZxxkCom】8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试作赏析。 (6 分)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 (5 分)【答案】8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两句诗上句描写了天边淡云,云边孤雁,下句描写暮色四合、残阳如血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答衬托亦可】9(1)“饮散离亭西去 ”“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2)“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21、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解析】8试题分析:“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淡云”、“寒日”、“暮天”,这都是情中景,倍感凄凉。而那“远”去的“孤雁”,则分明是抒情主人公的象征。雁儿啊,天已寒,日已暮,你孤孤零零地飞啊飞,飞向何处呢?借景抒情,象征。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9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7试题分析:这首词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上阕以“孤雁”和“寒日”这些凄哀的景物,营造了一个悲凉的气氛,以此表达出作者离别之痛,相思之苦。词末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想象了未来旅程中将要面临的顾忌,来表现出此时心中离别的哀愁。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22、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学科网(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2) 庄子逍遥游 中以“朝菌”和“蟪蛄” 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 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答案】(1)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2)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

23、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转轴拨弦、晦朔、蟪蛄、未勒”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乙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11) 、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一天早晨

24、,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呢?”“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8“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 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 ,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四

25、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 ”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 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

26、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回去?”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种着两盆石斛

27、,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 ,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 ”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上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 ”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

28、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 。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 是采枇杷的时令了。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 ”我迎合着老先生的意思。“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人 ,打

29、听他们的祖 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他们来了,住下了,一样在这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9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 ”老先生说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来源:学科网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因为从家乡来的表兄随便的一句话,吴老先生气得大病了一场,并由此对家乡的地名感到羞惭,表示再也不说回家乡的事儿。B作品前半部分借助“我” 与任夫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体现了吴老先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C吴老先生融入当地生活,决意

30、“做迁川第一世祖” ,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D作品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吴老先生买橘树苗叫儿子种在院子里,表现出吴老先生从巴望回家乡到要以成都为家的变化。E作品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2)作品开头写吴老先生“晒他的手提皮箱”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3)作品中的吴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 ) (4)作品为什么以吴老先生喃喃念着文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分)【答案】(1)答 B 给 3 分, D 给 2 分

31、,A1 分,C E 不给分。(C 项,“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 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分析错误。E 项,“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分析错误。A 项“气得大病了一场”表述不准确。)(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用细节开头,初步显示吴老先生的思 想性格。(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来源:学&科& 网】(3)吴老先生眷念故土,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他曾急切地巴望着回去。吴老先生正直爱国,因为家乡被日本人评价为“最出色的中国人”,他痛心失望,以提家乡名为耻。吴老先生重视气节。尽管

32、思念家乡,但他不愿回去与那样的家乡人为伍,喃喃地念着:“其俗柔靡,人轻节义。”(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4)人物形象上,表现吴老先生对世风的不满,形象更别丰满; 情节结构上,暗示家乡人轻视节义的行为,与前文呼应;思想内容上,以普通百姓正直爱国反衬家乡人深化主题;情感表现上,借吴老先生之口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0【解析】(1)试题分析:A“吴老先生气得大病了一场 ”与原文表述不符。“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 ,所以说“大病了一场”是不确切的。C“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

33、分析错误。“我们为什么不回去”在文中反复出现,说明儿子是明确自己态度的。E“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对作者写作主旨理解错误。作者写吴老先生的思乡,写他不得回乡的无奈和痛苦,是对有气节的国民的赞美。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分析:作品开头写吴老先生“晒他的手提皮箱”,首先给读者一个有关吴老先生的印象,引发好奇心,为下文吴老先生不再晒皮箱的情节做铺垫。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来源:学科网 ZXXK(3)试题分析:概括吴老先生的形象,可以通过他的语言、行为、细节等描写进行。通过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可见他思念故土,急

34、切想要回去。但是当听到家乡人被日本人评价为“最出色的中国人”,他又感到痛心,以提家乡名为耻,可见他很耿直爱国。“其俗柔靡,人轻节义”这样的话,表明了吴老先生的气节。他不愿回去与那样的家乡人为伍,虽然思乡心切,却强迫自己适应四川的生活。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4)试题分析:作品以吴老先生喃喃念着“其俗柔靡,人轻节义”的文句为结尾,有其深刻的内涵。在这样的混乱年代,人无不思乡,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归,吴老先生是这样,作者也是这样,所以这句话不仅代表了吴老先生的态度,也代表了作者的态度。这句话也表现出吴老先生对世风的不满,暗示家乡人轻视节义的行为,以普通百姓正直爱国反衬家乡人

35、,从而深化了主题。学生要从主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学科网12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亦雅亦俗汪曾祺黄 波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 ,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 ,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 月 5 日 )就要到了。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