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和谐论文和谐的论文和谐的议论文:从和谐社会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观.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280239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论文和谐的论文和谐的议论文:从和谐社会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和谐论文和谐的论文和谐的议论文:从和谐社会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和谐论文和谐的论文和谐的议论文:从和谐社会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和谐论文和谐的论文和谐的议论文:从和谐社会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和谐论文和谐的论文和谐的议论文:从和谐社会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和谐论文和谐的论文和谐的议论文:从和谐社会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观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群众体育的现状及不能适应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的具体问题,推出了“以人为本”体育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这一论点,从国家政策和职能部门的角度以及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的“互动”角度指出发展“以人为本”群众体育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群众体育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强音,得民心、顺民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体育具有并将发挥无可替代的多元功能和独特作用。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尤其需要“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 “以人为本”群众体育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

2、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要政治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提出来的。群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群众体质的增强、健康素质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以预见,随着“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群众体育将成为我国未来体育发展新的亮点。一、发展“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体育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 (1)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动力来自人和人的需要。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虽然需要场地器材、资金设备、时间信息、科学技术,但人总是扮演着一个主体的角色,因为,体育

3、是施加于人的,其最终结果又表现在人的身上。因此,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体育中是非常具体而生动的。在社会体育事业上是以惠及多数人普及大众体育为主,还是造就若干漂亮的形象工程?在发展体育产业时,是单纯为精英型竞技体育及其利益链筹资,还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更便利、更舒适的体育服务?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人的地位而展开的。这也正是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群众体育所在。 (2)强调人是体育发展的主体,还因为体育的发展若不是着眼于全体社会成员而重视人、依靠人、为了人,那么体育事业就既不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而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也不能使体育事业本身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纵观历史、放眼世界,社会发展达到一

4、定程度之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普遍从原有的强身健体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身、健心、健美、健群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不仅要重视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还要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通过体育设施的完善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对体育的全面的多元的需要,以促进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不相同的人都能全面、协调和完善地发展。二、发展“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国际大众体育活动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促使“Sport For All”(体育为大众,大众体育)逐渐转向“Sport For Everybody”(体育为每一个人,人人

5、运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为大众是目的,人人运动则是实现这个目的的途径和载体。人人运动,通俗讲就是倡导花钱去健身,省钱少看病。这是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社会保险有机结合的制度基础。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要受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居民消费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和体育传统、体育社会文化程度等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群众体育的意识需要培养、强化。2000 年,中国家庭平均的恩格尔系数为 48,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健康的需求已明显地增大,这就为体育娱乐、消遣、健身奠定了物质基础。三、发展“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

6、,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困难资料表明,我国约有 60%(约 7 亿) 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尽管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过度疲劳仍是首要原因。据报载,亚健康状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为 60%-70%,过度疲劳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大敌。前不久公布了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城市对 2000 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其中 60%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的现象。缺少体育锻炼自然而然地成为“亚健康”的“前因后果” 。群众体育运动的现状正拷问“全民健身计划”是否“实到实处,细到细处” ,这也成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大问号,成为真正体育运动的大问题。1.群众体育锻炼意识差。目前,我

7、们国家大多数人对体育意识的认识,还停留在“医药健康观” ,即“无病即健康”的层面上,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虽已成体系,但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既便有一部分人树立了体育观,但也还只是非“体育的娱乐观” (看电视、打麻将、听音乐等)和“体育欣赏观”(以中国足球为代表的职业体育联赛,带动了这一市场的蓬勃发展,直接观看或通过媒体观看各种比赛的人数数以亿计)的水平上,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直接参与的体育行为,在比例上仍然很少。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持久坚持,并且愉悦了身心,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的群体比例更是少得很。2.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在我国虽然存在,但还不是十分健

8、全,职能的发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差很远。在发达国家,体育管理上主要是通过协会实体化来发展。协会实体化,不仅只是竞技体育有,群众体育也有,如法国有各种体育俱乐部 4.6 万家,会员达 303 万人,日本体育俱乐部37.3 万家,会员超总人口 10以上。而我国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是以公益事业的名义政府全包。这需要改革,一方面,公益事业需要国家提供启动资金,另一方面,也要激活大众消费,特别是恩格尔系数以外的消费,来推动社会发展。群众体育组织形式,要搞百花齐放,不能搞运动、搞形式。万人太极拳要搞,百万人长跑也要搞,关键是通过这些活动推动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不能

9、做完活动后, “人去楼空” ,再不见人们健身的踪影。3.群众体育参与结构不平衡。群众体育参与的群体,在年龄结构上不平衡。据对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诉原因的调查,结果排在前三位的是:没有时间、没有活动场所、精力不足。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了。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中青年群体的学习、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无暇顾及体育锻炼,这就是其社会原因。4.群众体育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乡镇、农村的群众体育工作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解决了温饱问题,城镇居民已进入“小康”和“后小康”的发展阶段,但广大农村还处于“奔向温饱或温饱向小康”的过渡期,西部落后地区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农

10、村体育相当落后。据调查,农民中有近一半认为体育锻炼没有必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只占总人口的 3.4。有的乡仍然没有锻炼群体。四、发展“以人为本”的群众体育建设和谐社会的对策认清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既是放眼未来,未雨筹谋,又要与时俱进,制定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具体措施。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真抓实干,转移体育工作重点。在加强法制的基础上,提高群众体育工作者执行政策的自觉性;规范编制分配、资金指向,确保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要科学制定工作评价体系,引导和鞭策全面落实体育方针。2.加强健身指导,提高体育的科学化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的指

11、导方案;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的同时,还要发动中小学教师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联合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参与健康指导、运动处方、体育疗法等服务,并逐步扩大网点,形成广泛社区网络体系。3.改革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组织体系。强化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对全国群众体育的组织功能;下属单项协会要向群众发展会员,使之成为实体协会;调动体育场馆、学校、园林部门的积极性,为群众体育服务;充分利用工、青、妇、学等群众团体,直接参与群众体育的组织工作,发挥其组织群众的先进经验。4.适应社会发展,转变观念,开发群众体育消费市场。体育场馆在低廉服务的前题下,应向全社会全面开放;支持鼓励单位、集体、个人投资兴办

12、体育锻炼场所;鼓励体育教学和科研单位的设施、设备在空余时间为大众服务;鼓励体育教师、教练员在业余时间为群众锻炼进行有偿指导;大力开发体育器材用品市场,保证对专项锻炼的衣着用品的研制和供应,以满足体育市场的新需求。5.让群众体育运动与“申奥、办奥”的行动精神并举。这犹如是一个人的两条脚,缺一不可,仅凭几个奥动健将在体育场上运动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还需要鼓励并推动大家“闻鸡起舞” ,举办多种形式,不拘一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会,让人们在趣味中“随处有动,随时在动” , “大家运动,才是真正的运动” 。6.让运动与生活并举。使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人们走出教室、居室、办公室,来个“左三圈,右三圈” ,使运

13、动成为时尚、时髦,流行,行动,这便需要政府的引导、群众的自发、舆论的导向及此三者的“互动” ,可以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运动场”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项目。7.让“硬件”与“软件”并举。软件与硬件组成了“运动的机器” ,硬件设施的建设与体育知识的普及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加大力度多渠道、多方位、多元化对体育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还要培养一批体育骨干,使他们出现在社区,机关,工厂等“公共场合” ,让他们与群众“互动” ,成为带动、推动、拉动群众体育运动的“火车头” 。参考文献:1杨桦,王凯珍,熊晓正,孙葆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271-2

14、76.2吴玉蓉 .和谐社会已成为执政党的新理念N.中国妇女报,2005-01-24.3方时姣,刘思华.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与农业发展的终极目的J.农业经济问题,2004(6):57-60.4张发强 .“三个代表”抓好“三个环节”借助“三会两湖”努力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群众体育工作的新局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89-294.5苗治文,李刚秦,秦椿林.当代中国群众体育的管理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35-736.6秦椿林,孟文娣,苗汉文,靳厚忠.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865868.7韩丹 .中国群众体育路在何方J. 体育与科学,2004(2):192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