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关于记,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唐代文学家。祖籍山西河东郡,人称“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江雪黔之驴、捕蛇者说。其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为代表,描写景
2、物准确、生动、传神,往往还融入了作者悲愤苦闷的情绪,艺术价值很高。,作者简介,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写作背景,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
3、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鉧潭g m、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永州 西山,永州 钴鉧潭,永州 袁家渴,永州 石渠,永州 石涧,小石城山,听诵读:划分节奏,注意音节。,篁( ) 坻( ) 参差( ) 屿( ) 嵁( ) 缀( ) 佁( ) 翕( ) 怆( ) 邃( ) 龚( ),读准字音,hung,ch,y,kn,zhu,y,x,chung,gng,su,cn c,篁竹: 坻: 屿: 嵁: 翠蔓: 佁然: 悄怆幽邃: 俶尔远逝:,字词解释,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藤蔓。,愣住的样
4、子。,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 ,忽然。,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以:,为:,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差:,可:,清:,1、乃记之而去2、小生,古:离开; 今:前往。,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古今异义,第一段:叙写寻潭的过程,概写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写潭
5、水与游鱼。 第三段:写潭溪与岸势。第四段:写潭上人的感受。第五段:记同游者。,整体感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译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从小山岗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于是砍伐竹子开出道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由整块的石 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 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
6、飘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象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那石岸的形势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
7、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课文讲解,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
8、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4、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
9、凄怆的心绪。,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疑难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1、本文写景,按
10、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人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写作特色,2、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写景,动静交错,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使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3、 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讨论,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
11、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课堂小结,本文以生动的笔法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刻画景物细腻、逼真。,课堂练习,1、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 _。,如鸣佩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2、翻译。(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 _。(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差不齐,随风飘荡,3、给下面的字注音。 篁竹(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 俶尔( ) 参差( )( ) 翕( )乎 悄怆( ) ( ),hung,ch,kn,y,sh,cn,x,qio,c,chung,4、本文选自_,作者_,_朝人,著名文学家,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_。,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拓展阅读,由于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
13、,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
14、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永州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一、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研讨与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