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5 页对新课程下教育评价与高考改革的思索福建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蔡振树随着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高中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课程结构进行了彻底变革,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对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高中教育的一场革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新课程实践进程,新课程改革必然对高考的改革与评价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教育评价是改革的主要问题,而反过来教育评价与高考改革也必然会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一、新课程改革中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与考试改革相关的是评价的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化。我
2、国目前现行的教育评价尺度,只是通过笔试一种方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用,这种以升学统考为基点的教育体制,铺就了一条“应试教育”的轨道,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只关注学生的书本知识而不看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人文精神。而新世纪的学校力求应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重视学生的人格建构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多元智慧的存在。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是“以评价促发展”的多元评价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课程在高中建立了发展性评价制度,并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
3、的评价原则,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发展规律的。那种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评价学生或者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是片面的,这会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改变使用单一的、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实行多元评价的方式,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性、激励性、多元性。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就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
4、能,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第 2 页 共 5 页二、对高考模式与评价改革的认识与思考高考模式的改革与评价方式的逐步多样化对新课程改革将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高等学校选拔方式的改革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并且
5、要求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等学校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因此,高考也必须由过去采用单一的、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或者唯一录取标准的模式向着采用多元评价、综合评定、择优录取的方向改革。1、使用全国统一考试与各高校单独考核相结合的二次高考模式 高等学校在录取学生时应逐步克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片面性,建立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录取标准体制。如可以以文化考试成绩为基础,结合学生在中学建立的全面发展档案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然后再择优录取。现行的高考制度中,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一般本科大学以及高等职业技术类本专科大学对自己所要录取的学生进行考核时,都是基于学科性知识为主
6、的单一考试方式,片面性问题显而易见。全国统一考试与各高校单独考核相结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考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学术性向,可以仍采用先行的标准化考试试题;第二次高校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主要考测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所需的基本素质,应该综合使用体现自己专业特色的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全国统一考试可以确保公平与效率,使人人享有平等参与高等教育竞争的机会,同时可以把守基本质量关,也便于各大学比较评估生源质量;各高校单独考核则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出主体取向的人文关怀。 2、创新命题机制,确保命题质量高考命题是高考改革的一个核心
7、问题。考试作为对学校教育的“指挥棒” ,怎么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高考命题要求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学习过程与方法” 。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考查,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命题成员应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和标准为指导,对每一套试卷的立意与结构、双向细目表的制定、试题难度与梯度、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8、等方面进行认真审题以保证命题的质量。第 3 页 共 5 页3、高考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改革应灵活多样地综合运用质性与量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我国当前运用量化的标准化客观性考试,虽然有助于分数的可比性和公平性,但由于它不能全面考察考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必须与质性的评价方法相结合,以考察考生的全面素质。今年,在早先进入新课程的五省区出台的高考方案中都已明确把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例如,广东省的方案指出,要逐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诚信等级认定机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度,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9、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之一。这表明,新课程的多元评价观已经与高考的评价改革相衔接。可以相信,随着有关法规建设和多元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普通高中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诚信度的不断提高,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与高考成绩共同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主要依据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偶然性与不公平性,才能全面发挥高考对基础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正面导向功能,真正做到科学、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4、录取标准的多元化 高等学校在录取学生时应逐步克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片面性,建立全面考
10、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录取标准体制。如可以以文化考试成绩为基础,结合学生在中学建立的全面发展档案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然后再择优录取。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除了纸笔测验形式外,同时增加面试、口试、实验、展示等真实性评价方式。高考改革包括考试与招生录取两方面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招生的改革更为关键。近几年,国家在考试方面的改革颇多,但在招生录取方面除实行网上录取及部分高校尝试自主招生外并未有实质性的改革,高校招生录取的主要甚至惟一依据仍然是高考成绩。招生录取工作对高考成绩的过度依赖,导致考试与招生混为一体,高考实际上变成了招生。实际上,招生与考试应当是分离的,考试是手段,招生是目
11、的,高考成绩只是高校录取新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而非惟一尺度。而录取标准的多元化,在招生录取中增加其他参考指标,把考生高中的学业成绩、毕业水平测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都应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质性改革高考制度,有利于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之所以要倡导多元录取,是因为统一考试(尤其在考查品行与选拔专才方面)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考试科目及内容无论如何改革,不可能也无法全面考查千差万别的考生,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种缺陷可以通过录取依据的多元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录取依据中加第 4 页 共 5 页入过程性评价指标(考生高中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不仅
12、有利于高校选拔一些特才、偏才,也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及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实现多元录取,首要的前提是将录取新生的权力还给高校,当高校拥有这一权力时,才能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录取标准。当前,由于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目前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还只能供高校录取参考,暂不宜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在过渡阶段,高考成绩仍然是高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不过应作适当调整,即高校在依据考生高考总分的前提下,也应根据招生专业特点参照考生相应的学科考试分数,最终决定是否予以录取。以后,随着整个社会诚信度的提高及高校自主招生权力的扩大,可加大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在录取中的比重,最终走向多元录取
13、。三、教育考试机构应强化教育评价促进教育改革教育考试与评价改革,开展高水平的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工作,促进形成科学、完整的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和建立良性工作机制,并同时推动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其中尤其是要发挥教育考试机构在考试信息资源、命题人员、考务组织等方面的优势,为评价教育、评价学校、评价学生服务。现代教育评价强调其内容的广泛性,广义的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部领域为对象,包括与教育对象相关联的各方面的实态把握和价值判断。新的评价体系深化了考试甄别、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反馈、矫正和调节作用,发挥评价激励、教育和发展等本质功能。教育考试机构应该充分挖掘考试数据功能,为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14、就某一学科而言,可以分析考生掌握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情况,这对于改进教学,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可以利用考试数据进行跨年度的比较,从而了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利用评价的观念和方法改造我们的考试和利用考试的资源开展评价工作,是实现考试改革和推动教育评价的最佳结合点,是未来教育考试实现向专业化考试与评价服务机构的转型。同时要注意学习研究比较各国各种教育制度和多样的办学形式,通过考试与评价的方式构建比较完善的考试评价体系,发挥考试的评价、导向、咨询功能,建立科学的数据统计的工作机制,建立公平、科学、安全、规范的考试制度,促进教育评价,深化教育改革。从考试到评价促进教育改革,为国民教
15、育体系和非国民教育体系、为各种教育制度和多样的办学模式搭建“立交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格局,形成相互沟通、交叉互认的教育模式,使教育充分发挥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功能,使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发展,让每个人都有出路,都有接受各种教育和选择接受适应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形式的第 5 页 共 5 页机会,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实现国家人才战略方针探索新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同时新课程要求“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要改革现行单一的、全国统一高考的笔试形式,实行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必考加选考的考试模式,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实施素
16、质教育和高等教育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总之,教育评价与高考改革的关键在于必须切实做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立场出发,并以此为主线始终贯穿于高考命题和选拔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在高考内容、形式和评价、录取的改革上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本质要求,才能有效地解决“应试教育”给高考命题造成的种种弊端,才能充分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和满足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使高考真正实现“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科学选才功能。最后应该说明的是,高考改革与评价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高考改革牵涉千家万户,涉及数百万考生的利益,因此
17、,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评价改革应在充分论证及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稳中求新,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之上系统推进,逐步深化,为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全面实施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参考文献: 1王俊.也议“没有高考改革,就没有课程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 2004 (8).2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两难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 2000 (3).3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2.4冯舒玲.我区新课程高考方案缘何成亮点N.宁夏日报, 2006-02-20.5潘庆玉.新课程下高考命题改革的有益探索关于山东省 2007 年高考设置“基本能力测试”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 2006 (10).6潘懋元.从科学发展观看高考改革J.湖北招生考试, 2006 (2).7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J.人民教育, 2003 (3-4).8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9马金科高考能力考查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