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静力性训练.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6258404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力性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静力性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静力性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静力性训练有什么作用?静力性训练法可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及比赛的造型表现能力,同时能对在动力性练习中不易得到锻炼的肌群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还能使肌肉线条突出,皮下脉管虬显,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这在健美比赛中就非常有效果了。肌肉收缩的两种表现:肌肉收缩是肌纤维接受刺激后发生的机械反应,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肌纤维伥度缩短,另一种是肌纤维的张力增加。静力性练习时,肌纤维长度相对固定,肢体基本上不产生位移,但肌纤维的张力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为静力张紧法则所追求的效果。静力性训练可以发展力量吗?训练实践证实,静力性练习比动力性练习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可较迅速地发展最大力量和静力性耐力,同时

2、能发达肌肉,提高肌肉质量。静力性训练采用什么负荷?静力张紧训练一般多采用较大强度的负荷或坚持较长的肌肉收紧时间。这样,可引起大脑皮质指挥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产强烈兴奋,从而动员更多的纤维同时时行收缩,产生更大的肌张力,并能使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怎么进行静力性训练极限负荷训练?静力张紧训练可在一个动作过程的任何一点上进行,肌肉收紧的时间与负荷强度成反比。在采用极限负荷或接近极限负荷的练习前,须先进行深呼吸,肌肉持续收紧时憋气,间或进行中等程度的呼吸,以免憋气时间过长,造成脑贫血、休克等负作用。徒手进行“造型”性静力张紧练习时,呼吸无严格规定,但要配合动作节奏进行。无论负重或徒手

3、静力张紧练习,均应使肌纤维在练习位置上获得彻底、完全、有意识支配的收缩锻炼。静力性训练的收缩点要经常变化吗?肌肉持续收缩点的确定不可一成不变。静力性力量的表现对关节角度有选择性,即在训练时所用关节角度上获得的静力力量,只有在该关节角度上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要想全面发展某块肌肉或重点发展某块肌肉的某一部位,就应全面或有选择地确定动作的作用点。例如,颈后引体向上拉引身体上升 15-20 厘米时静止并有意收缩背阔肌,静止的位置即为该课的作用点。练习一段时间后即可上升到 25 厘米左右为作用点,但在动力性练习中不易练到薄弱部位应多选几个点进行强化练习,不过要遵循秩序渐进的原则。 静力性训练多长时间

4、好?静力张紧训练法则属中高级训练法则,初练者不宜采用。即使具有一定的训练水平,每课静力训练的时间(包括休息)也不宜超出 20-25 分钟。训练可穿插在动力训练中进行,也可独立进行。静力性训练的周计划安排静力训练为主的课程在特定的训练周期中,每周可安排三次或二次,且至少安排四至六周或更长时间。常规的周内安排为,周一、四安排动力性为主的练习,周二、五安排静力练习为主的课程,周三、六、日休息,调整。 赛前可突破常规,根据需要进行超极限强度(用全力但试举不动的重量,使张力大增)或其它方式的静力张紧训练,以进入况技状态。静力张紧训练是一种另类的技术动作练习,在目标上与肌肉控制有关,在形式上则是目标肌肉的

5、长时间“顶峰收缩”和辅助性的静力性收缩练习。静力张紧训练适宜于各个训练时期,在赛前训练阶段,静力张紧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同时提高长时间动作造型时相关肌肉群的耐力。而在平时训练周期中,静力张紧训练则能够有针对性地整理肌肉,培养肌肉锻炼的动作意识,提高肌肉训练的效率增强肌肉的分离度,促使肌肉的线条清晰、精细,从而造就健美运动员特有的竞技体格。肌肉收缩是肌纤维接受刺激和指令后发生的机械反应。肌肉收缩有三种基本表现,一种是肌纤维长度缩短,第二种是肌纤维拉长,另一种是肌纤维的张力增加,肌纤维积极收缩但长度相对不变。第三种收缩即等长收缩,是肌肉静力性工作的基础,在动作练习中对身体各运

6、动环节的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主要作用。在锻炼实践中,任何一个动作的练习过程都会依赖于这三种肌肉收缩形式的协调配合。肌肉克阻练习的主动收缩即肌肉缩短收缩和动作还原阶段的退让性工作即肌肉拉长收缩是常规动作练习中的主要方式,其中虽有肌肉静力性工作的贡献,但多属辅助性的、被动的,从专门以肌肉为目标的健美运动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练习仍是欠完整的。实验证实,静力性练习比动力性练习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并可较迅速地发展最大力量和静力性耐力,同时能发达肌肉,提高肌肉质量虽从物理学的角度认识,静力性等长收缩的肌肉未做外功,但却会消耗很多能量。因此,无论从肌肉锻炼的全面、完整性和时效性的角度,还是从

7、提高肌肉缺氧、能耗的耐受度以及肌肉的耐力的角度出发,肌肉主动的静力性训练皆不可或缺。据此,我们可将静力张紧训练的内容定义为不负重,但肌肉处顶峰收缩状态的身体或动作造型训练、负重的肌肉处顶峰收缩状态的身体或动作造型训练、极限强度的肌肉静力性训练等。第一类练习多用于赛前训练,其主要方式是在训练课的负重训练内容结束后,有意识地安排 3060 分钟的时间进行镜前徒手的造型训练,其练习遍及全身各个部位,其动作可以是竞赛规定动作也可以是自己创编的各种动作,同时还可以配合音乐编串成有或无主题“自由造型”套路。与竞赛表演不同的是,这样的训练必须保证各目标部位彻底进入“顶峰收缩”状态并较美观地“定格”保持 36

8、 秒钟尔后,再视情况重复 45 次不等。徒手进行“造型”性静力张紧练习时。呼吸无严格规定,但要配合动作节奏进行。优秀运动员在赛前至少会安排三次如此针对全身各个部位的训练,这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表现自己体格、竞技造型与竞技水平的前提与基础。第二类练习常见于平时的负重训练中,其方法是在选择的动作练习中延长肌肉收缩到位后的“顶峰收缩”时间,这样的练习是强化肌肉本体感觉、加强肌肉控制能力、分离肌肉间界限、凸显肌肉线条、纹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三类方法可以算是静力张紧训练方法的拓展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在某个肢体角度上采用较大强度的负荷或坚持较长的肌肉收紧时间,以引起大脑指挥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产生强烈兴奋,

9、从而动员更多功能肌纤维同时进行收缩,产生更大的肌张力,使更多的肌纤维经受锻炼,并使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还可有效地发展肌肉的绝对力量和静力耐力。静力性训练的作用多数发生在训练的早期。由于静力性力量的表现对关节角度有选择性,即在训练时所用关节角度上获得的静力力量与肌肉参与,只有在该关节角度上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要想全面发展某块肌肉或重点发展某块肌肉的某部位,就应全面或有选择地确定动作的作用点,并在此点上进行 46 秒钟的静力张紧性练习。如在腿部练习中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不同幅度的负重屈膝半蹲,并且每次都在最弱势的半蹲角度上即深蹲过程的“阻碍点”上进行静力张紧控制,当锻炼点

10、足够多时,腿部也就基本上可达到较全面的发展要求了。无论负重或徒手静力张紧练习,均应使肌纤维在练习位置上获得彻底、完全、有意识支配的收缩锻炼,而且,肌肉持续收缩点的确定也不要一成不变,任何动作皆可有多个作用点,但在动力性练习中不易练到的薄弱部位应多选择几个点进行强化练习,但练习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锻炼过程中肌肉收紧的时间与负荷强度成反比,在采用极限负荷或接近极限负荷的练习前,需先进行深呼吸,肌肉持续收紧时憋气,间或进行中等程度的呼吸,以免憋气时间过长,造成脑缺血、休克等负作用。然而,正如如上所说,即便是主动的静力性张紧训练也只能增进某一个角度的力量与部分肌纤维,而不能发展整个关节运动范围的力量和全部肌纤维,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练习对动作的速度及肌肉的快速舒缩不利,而且,过量练习还将会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因此,在实践中,除了应将其与动力性练习相结合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控制好练习的频率和选择好练习的时机。尤其不提倡青少年采用此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