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提示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介休市第三中学 张彪自学时人生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其它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初中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一些知识,但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受到知识面狭窄,认识能力不足的限制,加之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和数学学习的特点不同,若一味靠自学而无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容易产生懈怠情绪而失去自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近年来我在所教班级采用阅读提示法进行数学教学,既能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正常关系,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阅读提示法的课堂教学五个环节谈谈具体操作方法:第一个环节:创设学习新知识的
2、环境1、进行课前导学,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即设置一些既能复习旧知识,又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检测题,题目应少而精,有启发性和适度的延伸性,使学生有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新的印象。2、创设探索新知识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据新知识的内容设计出新颖可读、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探索新知识提供兴趣。这一程序要求教师在课前下大量功夫,仔细斟酌课标、教材,深刻理解课标对本部分知识的具体要求。3、根据新知识的框架结构和教学目标提出阅读要点,把要点变成具体问题一一列出,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骨架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最初的印象,并以这种印象为主线且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学生阅读时有针对性、有
3、目的性,避免了阅读自学时索然无味的盲目性,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记忆和理解得以强化,并在老师的提示和引导下解决有关问题和学习完整牢固的知识。第二个环节:阅读和自学学生在提示的引导下阅读本节课的有关内容,阅读一般分两、三遍进行,先粗读,后细读。对照阅读提示仔细推敲有关定义定理、法则、性质和公式的来龙去脉,对于例题仔细思考每一解题步骤的依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作笔记,记下重点、体会。并逐一回答提示中能够回答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一时不能得出结论,但通过第四环节教师的讲授,能够解决这些疑问。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要求自己认真巡视,发现有共性和典型的问题,为下面的讲授提供信息,即知识哪些问题以后必须
4、详讲,哪些只需简单提示即可。同时有计划地在巡视中辅导某些差生,达到培优补差目的。第三个环节:讨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鼓励学生反问,提倡通过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讨论学生可随时发现自己的对错,从而改进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提高质疑能力、答辩能力与思辨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要充分给出于提示相吻合的问题,使讨论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避免漫无边际的讨论和一言不发的局面。第四个环节:讲授讲授时重要的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环节。教师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前几个环节的质疑问题,从而建立新的指示体系。讲授时既不能运用旧时的每个知识点面面俱到的满堂灌,又不能无目标不
5、适时的加深加宽。我采用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和知识间的结构联系,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1、讲清概念:认识它的来源、性质和相互联系,然后运用概念解决一些问题,强调概念应理解重点字、句,注意其内涵、外延和本质,反对死记硬背。2、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共同活动。精讲指讲授内容,对阅读提示中的简单、容易解决的问题和知识点,少讲或一句带过,对基础知识则精讲,选择题型具有代表性,并能一题多练,多题一解,同时设计出灵活的变式题、组题讲教师的讲授融合到学生的练习中去。3、突出知识的结构,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体会数学的完备性和完美性。第五个环节:小结合反馈测试通过课堂小结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新旧知识的关系,并尽可能地通过合适的引申练习下部分知识,以便为下一轮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结合提示中的问题及知识的适当延伸设计反馈测试题由学生当场解决,教师给出相应成绩,以便考察教师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通过几年的实际操作,阅读提示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效果显著,与没有使用此教学方法前相比,学生无论是在接受知识的速度、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的灵活程度等方面,还是在学习兴趣、数学素质的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同时又减轻了数学课教师的劳动强度和学生的课业负担,是一举两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