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 页1胡同文化导学案【学习目的】1、积累词汇:胡同、安土重迁、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西风残照、衰草离披。2、能找出本文段落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3、能理解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4、能体会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复杂感情。【学习重难点】1、胡同文化的内涵。2、北京胡同文化自身特点与其衰亡的命运之必然联系。3、作者对胡同文化饱含的复杂感情及所持的态度。【学习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但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的掌故,对北京人的行为、思想了如指掌;他多年从事民
2、间工艺工作,使其一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喜爱。他的作品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他对市井民居的熟悉,以小说、散文居多。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八十年代之后,读者开始注重作品的审美性,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这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2、识记文体“序言”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转弯(
3、 ) 计数( ) 储存( ) 行业( ) 约鸡蛋( ) 惊闺( ) 房檩( ) 街坊( ) 王垿( ) 国子监( ) 胡同( ) 宅门( ) 伺候( ) 低徊( ) 陆润庠( ) 怅望( ) 剃头挑子( ) 噌的一声( ) 摞起来( ) 4、解释下列词语车水马龙:安土重迁:不约而同:逆来顺受:【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文章标题是“胡同文化”,那什么是胡同文化?(用原文回答)3、文章标题是“胡同文化”,可起笔却是从北京的城建格局写起,为什么?4、北京的城建格局有什么特点?5、胡同在北京城建格局中起什么作用?6、作者是如何介绍胡同的取名?7、作者是如何介绍胡同的大小和数目的?8、胡同
4、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介绍胡同这一特点的?第 2 页 共 4 页29、“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一句,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请再举两个运用了此种写作手法的例子。10、作者通过谈北京的胡同剖析北京市民文化心态。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赋予胡同文化哪些内涵?11、他们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这一内涵与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看似矛盾,可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12、那我们该怎样评价他们的“忍”呢?13、对于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败、没落,作者怀着什么样的感情?(用原文回答)14、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测评】1、给文中的胡同名称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雅宝胡同、王广福胡
5、同、高义伯胡同B、高义伯胡同、小羊宜宾胡同、王皮胡同C、手帕胡同、羊肉胡同D、无量大人胡同、王皮胡同2、选出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3、运用俗语来表现北京人的特点,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说说下面两句话说明了北京人的什么特点?“远亲不如近邻”是说明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说明 4、北京市民的典型文化活动有哪些?5、在胡同文化内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第二课时【合作探究】一、回顾上节课所学
6、知识二、研读第三部分1、面对如此衰败、没落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他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怀有这样的感情?第 3 页 共 4 页32、第 13 段中,“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几句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第 14 段中,作者为什么想到西安的虾蟆陵和南京的乌衣巷?提到这两个地名的作用是什么?4、“再见吧,胡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和“再见吧,胡同”这两句话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三、古朴清雅的语言1、语言古朴清雅,平淡朴素,口语化,富有表现力。第 1 段为了说明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作者举了哪两个例子?第 8
7、段中“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有什么表达效果?“那还有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臭豆腐滴几滴香油”中“滴”字有什么表达效果?“嘿”有什么表达效果?第 11 段中“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有什么表达效果?第 12 段中“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有何表达效果?2、这种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源于他长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许多养料。源于他那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修养。四、拓展延伸1、学习了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后,我们可否也像汪老那样真实地去写一下我们的校园文化(如:课桌文化、宿舍文
8、化、教室文化等)。2、类文阅读龙开河祭王一民(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作家)(一) (二) (三)夹岸桃花, 曾记同学少年时, 最喜夏初黄昏后,第 4 页 共 4 页4依依杨柳, 提竹杆,系钓钩, 散步桥下走,画舫绕岸走, 拖白条,钓泥鳅, 一片蛙声,歌悠悠, 一弄就是小半篓。 点点流萤,比秦淮,赛杭州。 船儿江上来,怕惊河梦,桨声轻柔。(四) (五)美丽的龙开河, 我吟一首诗,城中的河, 洒一杯酒,内通湖中水, 祭尔之灵,外接大江流。 吊尔之魂。美丽的城中河, 呜呼哀哉,梦中的河, 永垂不朽!而今在否?注:当时的龙开河,被人为的填掉了,河变九龙街,少了许多苏州园林式的小桥、流水、人家、城市的自然情趣【测评】1、第 1 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2、“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结合原文看,影响了北京人的哪些生活?又影响了北京人的哪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