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结构设计说明1.1 工程概况*1.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1.2.1 设计依据 a) 国家及浙江省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b) 本工程各项批文及甲方单位要求。c) 本工程的活载取值严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执行。1.2.2 设计资料 1 房屋建筑学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 混凝土结构(上、下)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3 基础工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4 建筑结构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5 结构力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6 地基与基础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7 工程结构抗震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 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科学出版社10
2、实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BG50001-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BG50105-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4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I0I-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 混
3、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2 砌体结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3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资料集成 中国电力出版社24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5 土建工程图与 AutoCAD 科学出版社26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7 砌体结构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为四级。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其建筑
4、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均按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执行.全部图纸尺寸除标高以米为单位外均以毫米为单位。本工程结构图中所注标高均为结构标高。1.3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梁,柱通过节点连接组成的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墙体只给围护和隔断作用。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室内空间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轻工、食品、化工等多层厂房和住宅、办公、商业、旅馆等民用建筑。因此这次设计的成集中学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三种布置方案。本次设计的教学楼采用横向承重方案,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
5、楼板为预制板时应沿横向布置,楼板为现浇板时,一般需设置次梁将荷载传至横向框架。横向框架还要承受横向的水平风载和地震荷载。在房屋的纵向则设置连系梁与横向框架连接,这些联系梁与柱实际上形成了纵向框架,承受平行于房屋纵向的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载。1.4 变形缝的设置在结构总体布置中,为了降低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和体型复杂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可以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将结构分成若干独立的单元。当房屋既需要设沉降缝,又需要设伸缩缝,沉降缝可以兼做伸缩缝,两缝合并设置。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的房屋,其沉降缝和伸缩缝均应该符合防震缝的要求,并进可能做到三缝合一。1.5 构件初估1.5.1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柱截面高
6、度可以取 ,H 为层高;柱截面宽度可以取为1/520h。选定柱截面尺寸为 500 mm500mm12/3bh1.5.2 梁尺寸确定框架梁截面高度取梁跨度的 l/8l/12。该工程框架为纵横向承重,根据梁跨度可初步确定框架梁 300mm600mm、250mm500mm1.5.3 楼板厚度楼板为现浇双向板,根据经验板厚取 130mm。1.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1.6.1 基本假定第一:平面结构假定:该工程平面为正交布置,可认为每一方向的水平力只由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承担,垂直于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不受力。第二:由于结构体型规整,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计扭转影响。1.6.2 计算简图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
7、连梁梁对墙产生约束弯矩,因此将结构简化为刚结计算体系,计算简图如后面所述。1.7 荷载计算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通常为恒载和活载。恒载包括结构自重、结构表面的粉灰重、土压力、预加应力等。活荷载包括楼面和屋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安装荷载等。高层建筑水平力是起控制作用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和风力。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高度不超过 40m 以剪切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竖向荷载主要是结构自重(恒载)和使用荷载(活载) 。结构自重可由构件截面尺寸直接计算,建筑材料单位体积重量按荷载规范取值。使用荷载(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楼面活荷载折减系
8、数按荷载规范取用。1.8 侧移计算及控制框架结构的侧移由梁柱杆件弯曲变形和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在层数不多的框架中,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近似计算中,一般只需计算由杆件弯曲引起的变形。当一般装修标准时,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和层高之比、顶点位移与总高之比分别为 1:650,1:700。框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变形验算要求各层的层间侧移值与该层的层高之比不宜超过 1/550 的限值。1.9 内力计算及组合1.9.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首先根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将竖向荷载传递给每榀框架。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计算各敞口单元的内力,然
9、后在将各敞口单元的内力进行叠加;连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进行调幅,按两端固定进行计算。1.9.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利用 D 值法计算出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水平力,然后将作用在每一层上的水平力按照该榀框架各柱的刚度比进行分配,算出各柱的剪力,再求出柱端的弯矩,利用节点平衡求出梁端弯矩。1.9.3 内力组合第一:荷载组合。荷载组合简化如下:(1)恒荷载+活荷载、 (2)恒荷载+风荷载、 (3)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第二: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框架梁柱应进行组合的层一般为顶上二层,底层,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有改变层及体系反弯点所在层。框架梁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为:支座截面,M max,V max,
10、跨中截面,M max。框架柱控制截面为每层上、下截面,每截面组合:Mmax 及相应的 N、V,N max及相应 M、V,N min及相应 M、V。1.10 基础设计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 3 部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设计时应根据地质资料,综合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与施工条件,通过经济条件比较,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施工简便的地基基础方案。根据上部结构、工程地质、施工等因素,优先选用受力情况较好的桩基础。1.11 施工材料第一:本工程中所采用的钢筋箍筋为级钢,fy=210N/m,主筋为级钢,fy=300N/m。第二: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35mm,板为15
11、mm。第三:钢筋的锚固和搭接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第四: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第五:墙体外墙及疏散楼梯间采用240厚蒸压灰砂砖。第六:当门窗洞宽1000mm时,应采用钢筋砖过梁,两端伸入支座370并弯直钩;门窗洞宽1000mm时,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1.12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第一:本工程上部楼板设计时未考虑较大施工堆载(均布) ,当外荷载达到3.0Kn/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予以保护。第二:本工程女儿墙压顶圈梁为240mm120mm,内配48,6250 ,构造柱为240mm240mm,内配410,6250,间隔不大于2000mm第三;施工缝接缝应认真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
12、杂物,洗净湿润,在刷2度纯水泥浆后,用高一级的水泥沙浆接头,再浇筑混凝土。第四:未详尽说明处,按相关规范执行。2 设计计算书2.1 设计原始资料(1).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0m,水质对混凝土没有侵蚀作用。(2).最大积雪厚度 0.32m,基本雪压 SO=0.45KN/M2,基本风压 WO=0.45 KN/M2,(3).抗震设防烈度 6 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2.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需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其各层建筑平面剖面示意图如建筑设计图,主体结构 4 层,标准层层高为 3.6m。填充墙面采用 240 mm 厚的灰砂砖砌筑,门为木门,窗为
13、铝合金窗,门窗洞口尺寸见门窗表。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取 130mm,梁载面高度按梁跨度的 1/121/8 估算,由此估算的梁载面尺寸见表 1,表中还给出柱板的砱强度等级。C30(f c=14.3N/mm2,f t=1.43N/mm2)表 1 梁截面尺寸横梁(b h)层次 砼强度AD 跨 DE 跨 EF 跨纵梁(b h)1-4 C30 300 600250 500 250 500 250 500柱载面尺寸可根据式 N=Fg En AcN/U Nfc 估算表 2 查得该框架结构在 30m以下,抚震得级为三级,其轴压比值U N=0.9表 2 抗震等级分类烈 度结构类型6 7
14、8 9高度/m 30 30 30 30 30 30 25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框架结构剧场、体育等 三 二 一 一表 3 轴压比限值抗 震 等 级结构类型 一 二 三框架结构 0.7 0.8 0.9柱截面尺寸:柱截面高度可取 h=(1/15-1/20)H,H 为层高;柱截面高度可取b=(1-2/3)h,并按下述方法进行初步估算。a) 框架柱承受竖向荷载为主时,可先按负荷面积估算出柱轴力,再按轴心受压柱验算。考虑到弯矩影响,适当将柱轴力乘以 1.2-1.4 的放大系数。b) 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为保证柱有足够的延性,需要限制柱的轴压比,柱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列要求。/ANfcc)
15、 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 400mm,宽度不宜小于 350mm。为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柱净高与截面长边之比不宜大于 4。根据上述规定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设计柱截面尺寸取值 500 500mm。基础采用桩基础,基础+距离室外地平 0.5,室内外高差为 0.6,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至板底,2-4 层柱高度即为层高 3.6m,底层柱高度从基础顶面取至一层板底,即h1=3.9+0.45+0.6=5.0m。框架计算简图见图 1。图 1 框架计算简图2.3 荷载计算2.3.1 恒载标准值计算屋面:刚性防水屋面(有保温层) :40 厚 C20 细石砼内配直径 4
16、 间距 150 双向钢筋 0.8 kN/m 220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 0.02x20=0.4kN/m 270 厚水泥防水珍珠岩块或沥青珍珠岩保温层0.07x10=0.7 kN/m220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x20=0.4 kN/m 2130 厚结构层 0.13x25=3.25 kN/m 212 厚板底抹灰 0.012x20=0.24 kN/m 2合 计 5.79kN/m 2楼面:水磨石地面(10mm 面层,20mm 水泥砂浆打底,素水泥打底)0.65kN/m2130 厚钢筋砼板 250.13=3.25 kN/m 212 厚水泥沙浆 0.01220=0.25 kN/m 2
17、合 计 4.14 kN/m 2梁自重:边跨梁 bXh=300600mm梁自重 250.3(0.6-0.13)=3.75kN/m抹灰层:12 厚水泥砂浆0.012(0.6-0.13)2+0.0120.3200.312kN/m合计 4.062kN/m 2中间跨梁 bXh=250500mm梁自重 250.25(0.5-0.13)=3.00kN/m抹灰层:12 厚水泥砂浆0.012(0.5-0.13)2+0.0120.25200.26kN/m合计 3.26kN/m 2柱自重: bXh=500500mm柱自重 250.500.50=6.25kN/m抹灰层:12 厚水泥砂浆 0.0120.504200.4
18、8kN/m合计 6.73kN/m外纵墙自重:标准层:纵墙(240 灰砂砖) 18(3.6-0.5-1.8)0.24=5.62kN/m铝合金门窗 0.351.8 =0.63kN/m水泥粉刷外墙面 0.36(3.30-1.80)=0.54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0.36(3.30-1.80)=0.54kN/m合计 7.33kN/m 2底层:纵墙(240 灰砂砖) 18(5.0-1.80-0.60-0.40)0.24=9.504kN/m铝合金门窗 0.351.8=0.63kN/m釉面砖外墙面 0.5(4.5-1.80-0.50)=1.1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0.54kN/m合计 11.77kN/m
19、内纵墙自重:标准层:纵墙(240 灰砂砖) 18(3.60-0.50)0.24=13.392kN/m水泥粉刷墙面 0.36(3.60-0.5)2.00=2.232kN/m合计 15.624kN/m底层:纵墙(240 灰砂砖) 18(5.0-0.60-0.40)0.24=17.28kN/m水泥粉刷墙面 0.363.902=2.808kN/m合计 20.09kN/m2.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第一:面和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根据荷载规范查得:上人屋面 2.0 2mkN楼面:教室 2.0走道 2.5 2k第二:雪荷载 0.45 mN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大值。2.3.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
20、荷总图本次设计的教学楼纵向柱距为 4.50m,横梁跨度为 8.40m,单区格板为4.50m8.40m。L1/L2=1.862 所以按双向板传递荷载,板上荷载分配如图所示。图 2 板面荷载分配图图 3 计算单元的选取第一:A-D 轴间框架屋面板荷载: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和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恒载 155.798.4230.4/kNm活载 201楼面板荷载:恒载 154.8.2.73/kN活载 2010m梁自重 4.6/kA-D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 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4.063./kNm活载=板传荷载10.5/楼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自重4.0621.730.8/kNm活载
21、=板传荷载10.5/第二:D-E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屋面板传荷载:恒载 15.792.5.63/kNm活载 04楼面板荷载:恒载 14.2.7.18/kN活载 565m梁自重 3./kD-E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 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2615.89/kNm活载=板传荷载5.4/楼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墙自重3.267510.289/kNm活载=板传荷载6.75/第三:E-F 轴间框架梁均布板荷载计算方法同 A-D 轴第四:A 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顶层柱: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 900mm,100mm 砼压顶)30.24918/250.14(.20.4).55/KNmmk顶
22、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30.4.80(4.25)3.6(4.25)2197.3kN208.4(.205)19.43kN顶 层 柱 活 载标准层柱: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 +梁自重+板传荷载17.3(4.205)3.6(4.205).734.218.kN标 准 柱 活 载 板 传 活 载4.205119.43kN基 础 顶 面 恒 载 =底 层 外 纵 墙 自 重 +基 础 梁 自 重(4.205).(20.5)3.958kN7第五:D 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顶层柱:顶层柱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23153.26(4.05).798.4(.20)15.790.6.0kN( ) ( -)=+顶
23、 层 柱 活 载 板 传 活 载15152.08.4(.20).2.70.8936.7kN( 4)标准层柱:标准层柱恒载=内纵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1517.4(.205)3.62(4.05).48.(4.20)289kN( -)15152.0.4(.20).2.74.081.4378k顶 层 柱 活 载 ( )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内总墙+基础梁自重 20.9(4.50)2.(40.5)738.kN结构在进行梁柱的布置时柱轴线与梁的轴线不重合,因此柱的竖向荷载对柱存在偏心。框架的竖向荷载及偏心距如图 4 所示。图 4 框架竖向荷载图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横梁线刚度 ib 计算过程见下表 4,柱线
24、刚度 ic 计算见表 5。表 4 横梁线刚度 ib 计算表层次类 别Ec/(N/mm2) bh/mm2 Io/mm4 L/mm EcIo/L(N.mm) 1.5EcIo/L 2EcIo/LAD 跨 3.0104 300600 5.4109 8400 1.9310102.9010103.861010DE 跨 3.0104 250500 2610 9 2700 2.891010 4.341010 5.7810101-4EF 跨 3.0104 250500 2610 9 4800 1.631010 2.451010 3.261010表 5 柱线刚度 ic 计算表层次 hc/mm Ec/(N/mm2)
25、 bh/mm2 Ic/mm4 EcIc/hc/(N.mm)1 5000 3.0104 500500 95.1031310 102-4 3600 3.0104 500500 43410 10取 BC 跨梁的相对线刚度为 1.0,则其他为:AD 跨 DE 跨 EF 跨 1 层柱 2-4 层柱相对刚度 I 0.67 1.0 0.56 0.54 0.75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 4,作为计算各节点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图 5 计算简图2.4 竖向荷载作用框架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一般可采用近似法,有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和迭代法。当框架为少层少跨时,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较为理想。这里竖向荷载作用
26、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除活荷载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可以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这样求得的框架内力,梁跨中弯距较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法求得的弯局偏低,但当活载占总荷载的比例较小时,其影响很小.若活荷载占总荷载的比例较大时,可在截面配筋时,将跨中弯距乘以 1.11.2 的较大系数。框架横梁均布恒荷载、活荷载可从前面荷载计算中查得。具体数值见图 10。其中框架柱的相对线刚度除底层柱之外其于各层乘以 0.9。图 11 横向框架荷载作用图由于柱纵向集中荷载的作用,对柱产生偏心。在恒荷载和活荷载的作用下的偏心矩如图 12,13 所示。图 12 竖向恒载引起的偏心弯矩图 13
27、竖向活载引起的偏心弯矩2.4.1 梁柱端的弯矩计算梁端柱端弯矩采用弯矩分配法计算。计算步骤为:(1) 将原框架分为 5 个敞口单元,除底层柱外的其于各层柱的相对线刚度乘以 0.9。(2)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每一个敞口单元的杆端弯矩,底层柱的传递系数为0.5,其余各层柱的传递系数为 1/3。将分层法所得到的弯矩图叠加,并将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再分配。梁端固定弯矩计算:恒载:屋面: , 22134.680.6AWDgMl kNm,0AWgkNm, 221.971.41DWEgl k,.48CBWgk, 22.58.93EWFgMl kNm,.93DCWgkNm楼面: , 2216.0741.0Abl
28、k ,.BbAgk, 22.9.31DbEMl kNm,.3bEgkNm,54EbF,.1DbCgk活载:屋面: , 220.5849.01AwDqMl kNm,59.WAkNm, 22.73.DEql k,3.8WDqk, 221.0415.4EWFqMl kNm,15.4FWEqMkNm楼面: , 220.859.01AbDql kNm,59.bAqkN, 226.74.1DbEqMl k,410EbDqkm, 2218.5.EbFql kN,5DbCqk分层法计算见图 14、15、16。-32.939.15 61.78217-7.4674609.1 295-.9531-.90-42.65
29、2 64.364385620715 -57-1.897.9. 03下 柱 025下 柱 右 梁 左 梁 右 梁32.939.15 61.98.7217.4617.461.图 14 顶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20.328.0 -60.9-159.62 1.0139.83-59.6750.32右 梁下 柱04左 梁02424625.19 -59.10794275.840 0.-69.8 4578-45.7893673734 123121198 上 柱 下 柱 右 梁00.上 柱 20 -6.146220.328.0 60.924.625.1973.91584.0575.1962 440.62图 15
30、三-二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21.9445.8 -65.83-15.4 0.8410324278.590右 梁下 柱 左 梁0.812732. 23-61.996490-11.2 764773964795 -.1-12.39上 柱 下 柱0603上 柱 08 右 梁45.832.90.664.15 21.9432.75192.4658365.4922.34图 16 底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竖向均布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如图 17。32.75 32.145.8( 36) 7( 13.6) 78.2( 143) 9.( 137)9( 5) 159.62( 804) 13.( 64)03( 1.9) 194
31、.02( 8) 93.( 780) 42( 6)5( 7) 562( 183.0) 19.24( 8563)2( 974) 1( 26.3) 85( 73.2) 985( 46)1(0)15.4( 63) 16.5( 073)( 72) 1( 85.9) 047( 9.32) 6( 9)23( 0) 12.3( 740) 9( 856) 94.2( 80)5.04( ) 159( 37) 109.46( 21)81( 63 05.48( 961)1( 37) 4.02( 89)( 580) 103.2( 864) 962( 1.04) 8395( 6)172( 63) 39.2)785( )
32、( 2) 89.24( 653) 19.2( 6308) 5( 7.4) 135.4( )( 721) 96.15( 873)9( 5.6) 7( 32) 2.75 2.图 17 竖向均布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竖向均布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方法同上,结果见图 18、19、20、21。下 柱 左 梁0.4950.27436右 梁下 柱左 梁-159-8-1.6432814-218.076.056-0.420.42314-18517590.7-9.310.4731.4731.4750.628.045117.599.35图 18 顶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0.32右 梁下 柱 4左 梁0.264-.7
33、259-591上 柱 下 柱 左 梁6040.3上 柱 1-2.0568213-377570.60870.0.62319-495319.-170.967.378 -5.657.323.1921.54053.76191.685.10.966.57.08图 19 三-二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上 柱 左 梁下 柱上 柱左 梁下 柱 右 梁0.358270.350.28130.261-19459-74-2.0564-756381.805-0.36-0.-0.26-0.8249517433417248.32 -6.10488.3224.9518.073 6.104.2553418.7328.679.04图
34、20 底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8.679.0417.3423.5781 617.2536 3.6925102850 39.2( 57) 14( 35.7) 3.6( 274) 28.9( 7)40( 5) 30.27( 15) 39.2( 08) 4( 56) 32.0( 965) 18.07( 6) 4( 5) 53.7653.402871048.629.47( 3) 7.2( 3) 31.6( 254) 09( 8.2)6( 7)24 51.7623 36.2( 48)4109( 5) 27.( 185) 1.( 4280) 57( 36) 29.03( 65)3.674.0图 21 活荷载作
35、用下的弯矩图对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再次分配,以恒荷载作用下五层左上节点为例: 17.46145.8图 22 弯矩二次分配图0.6717.4617.413./5.85.8 .MkNm梁柱 ( )( )其余各节点弯矩分配见图中数据。活荷载作用下中间节点弯矩相差不大,不在分配。本设计中梁端弯矩的调幅系数取 0.8。调幅结果表 14。表 14 梁端弯矩的调幅 AD 跨 DE 跨 EF 跨调幅前 调幅后 调幅前 调幅后恒载 梁左 梁右 梁左 梁右 梁左 梁右 梁左 梁右四层 131.61 177.79 105.29 142.23 71.43 43.03 57.14 34.42三层 182.04 208.0
36、9 145.63 166.47 48.27 38.27 38.62 30.62二层 183.08 206.31 146.46 165.05 49.6 29.6 39.68 23.68一层 164.34 185.69 131.47 148.55 17.4 17.4 13.92 13.92活载四层 35.37 50.6 28.3 40.48 22.51 20.51 18.00 16.41三层 50.28 53.76 40.22 43.00 17.11 17.11 13.69 13.69二层 52.56 53.76 42.05 43.00 17.11 17.11 13.69 13.69一层 45.8
37、0 53.24 36.64 42.60 17.02 17.02 13.62 13.62略2.4.2 梁端剪力和轴力计算梁端剪力 qmV: 2q qmmlVM左梁 上 均 布 荷 载 引 起 的 剪 力 右梁 端 弯 矩 引 起 的 剪 力柱轴力 NVP:梁 端 剪 力柱 顶 竖 向 集 中 荷 载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15,16,17,18,19,20。表 15 恒载作用下 AD 梁端剪力计算 层号 /qkNml/2qlkN/Ml2AqlVkN2BMqlVkN4 34.46 8.4 144.73 6.37 138.36 151.113 36.07 8.4 151.49 3.10 148.39 154.592 36.07 8.4 151.49 2.77 148.72 154.261 36.07 8.4 151.49 2.54 148.95 154.03表 16 恒载作用下 DE 梁端剪力计算层号 /qkNml/2qlkN/Ml2BqlVkN2CMqlVkN4 18.89 27 25.50 0 25.50 25.503 20.29 27 27.39 0 27.39 27.392 20.29 27 27.39 0 27.39 27.391 20.29 27 27.39 0 27.39 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