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1专题八:高等学校的教学一、高等学校教学的概念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二、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一)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基本的文化修养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理论知识和完善人格的基础。大学教学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大学教学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在学习的理论层次上应该要求更高。大学教学不仅要了解“是什么”
2、 、 “怎么样” ,而且要在“为什么”上有较深的探究。大学教学是专业性教学,当代专业必须应对学科和职业,因此,大学教学要根据学科和职业发展的要求来安排课程内容,使各专业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专业知识结构。(二)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很快,因此,大学教学要把提高学生的智力放在重要位置。 大学生一般在 18 22 岁左右,正是体能体力定型强化的时期,尤其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实际能力包括许多方面,有社会适应方面的,也有专业技能方面的等。由于大学在大学生人生发展阶段中具有特殊地位,所以大学教学必须十分注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
3、才能既是高等学校具有发展科学的职能所决定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因此,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才能是大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三)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科学观念首先表现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表现为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大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人生观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大学教学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始终,既教会大学生如何做学问,又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其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也是大学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都有差别,大学教学要在统一
4、要求的前提下,针对这些差别进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2行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三、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概念和“高等学校教学”概念基本内涵是一致的。教学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而展开,被视作教学过程。与中小学相比,在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日益增强,教师的指导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接近于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但还不是完全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被看成是学校教学过程向社会实践过程转化的中间过渡阶段,这也就决定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虽然也是在教师指
5、导下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但与中小学学生相比,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弱,自学能力大大增强,能够比较主动的安排、设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各种课余活动,另外,大学生不仅能主动思考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性的分析、解决一些问题。(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表现在许多方面,最主要的方面是将科学研究与教学过程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而这一职能的承担主体就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步提升,对科研活动的参与度也逐步提高,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的过程逐步结合,相互促进。(三)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
6、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高等学校的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专业性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专业而展开的,并且随着年级的提高,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是区别于中小学教学过程最显著的特点。大学教学作为对学科和职业要求的回应,主要通过大学教学过程的专业性来体现。当然,专业性并不是排斥理论的基础性和素质的综合性,恰恰相反,要以他们为前提。同样,理论的基础性和素质的综合性要为专业性服务,要逐步向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转化、深化。(四)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大学阶段是大学生
7、走向社会从事实际工作的准备阶段,因此具有很强的过渡性。这种过渡性不仅表现在大学生的自主自立性增强,而且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一系列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3变化。教学内容不仅在理论上逐步加深,而且日益将技能性的知识引入教学过程,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实验教学,而且安排了相当分量的社会实践课程,使理论教学与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大学生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帮助大学生很好的实现由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过渡。四、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导高等学校教学实践的基本准则。遵循教学原则是按教学规律办事的有力保证,是顺利推进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
8、量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教育规律和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在总结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特点而制定的。(一)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高等学校的教学规律是客观的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的诸要素的本质性联系,教学规律的作用通常是通过教学原则对教学现象的本质解释来体现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应,它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经过一定的理论加工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人们制定的教学原则只是反映了教学规律才能对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2.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教学
9、原则是教学基本规律的反映, ,但是任何规律的实现都不是无条件的,人们可以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使规律作用的效果更有利于自身的目的。高等学校的教学作为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它必须反映社会对教育的一定要求,服务于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因而,教学原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教育目的的统一。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要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对新一代的需要,为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服务。3.高等学校的特点。高等学校是继完全中等教育之后的专业教育机构,其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都决定了高等学校与其它阶段教育机构所不同的特点,因而,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原则,在吸收普通中小学教学原则优秀成
10、果的基础上,还必须反映高等学校教育的特点,必须考虑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他们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特征。4.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必然来自实践而又指导实践,国内外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正是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科学的教学原则体系也正是人们对教学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而形成的。因而,制定教学原则,还必须充分考虑先进的教学经验,以使我们的教学原则变得切实可行。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4(二)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不同,对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的理解不同,教学经验不同,以及种种
11、哲学观点不同,导致所建立的教学原则也不同,根据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在吸收前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原则如下: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先进性,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武装学生,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对学
12、生而言,他们所学习知识基本上是前人或他人实践已经证明了的间接经验,这些间接经验只有通过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才能把理论知识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提高实践的能力。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尽管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包括中小学教学在内的所有的教学过程,但在高等学校的表现则不同,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引导、指导、点拨等方式来发挥,而学生的主动性则更多的地通过独立的、自主的和带有研究性质的方式表现出来。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
13、学原则,是指教学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共同特性,对全体学生提出必要的共同要求,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学生共同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是共性,这是统一要求的基础;而每一个学生在认识、情感、性格、气质以及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是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将共性与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又要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5重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独立
14、地学习更多的知识。知识与能力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更不能只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一原则既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特点的体现,也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作用关系反映。五、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一)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及特殊性教学方法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方法(一般称教学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教材编写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狭义的教学方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
15、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怎样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的手段。高等教育学中所说的教学方法,一般指狭义的教育方法。与中小学的教学方法相比,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在师生共同的教与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学校教学活动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弱,自学成分逐渐增多。所以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中,教师的教的成分逐渐减少了,教学方式也由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到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而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增多,大学生要独立地钻研各种文献资料,做好课堂讨论或实验课的准备,完成课题论文和毕业论文等,这样
16、,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随着年级的变化而逐步增强。2 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科研的因素是其与中小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显著区别。高等学校的教学并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探索甚至创造知识,因而,学习中具有一定的科研的性质,尤其是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活动,更是科研方法运用的实践。3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由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的专业性,因而,大学生所掌握的都是未来所要从事专业所需要的专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而且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都应是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的,这就决定不同的专业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
17、6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教学方法总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不同的目的、任务往往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某一新知识,则可选用讲授法或谈话法,而若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某种实验操作能力,则选择实验法更为合适。2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内容也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相适应。如数学多采用练习法,化学多采用实验法,而社会学科则多采用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3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其知识水平有高低之分,学习
18、能力有强弱之别,加上学生之间在身心发展上的个别差异的存在,因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只有采取了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4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教学方法是由教师来选择的,因而,教师要依据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的实际经验、对教学内容的准备程度以及教师的个性品质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优势。5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设施条件是教学方法选择的一个重要的硬件制约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硬件设施不一样的情况下,教
19、学方法就不可以生搬硬套。特别是一些对教学硬件设施依赖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像计算机模拟教学、实验教学等,在硬件设施缺乏的学校,就难以应用。(三)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介绍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相统一的标准,目前,高等学校所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课堂教学的方法课堂教学是指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形式。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与课后总结三个环节。它包括教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2自学与自学指导的方法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7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进行实验并通
20、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包括读书指导法、复习、课外作业、辅导等。3现场教学的方法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它包括参观法、调查法、实习法等。相对于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接接触认识对象,并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接经验,从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并为师生接触社会实际创造条件。4科研训练的方法根据培养高质量的创造性的人才需要,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应
21、是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由学习向发现的过程转变的过程。而组织大学生进入科研领域,进入科研训练,则是实现由学习向发现转化的直接途径。它包括平时科研训练、论文与设计等。(四)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教学手段日益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上的不断深入,这些都促成了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存在着某些共同的趋势。如: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教给知识到学会知识;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推行启发式,废除注入式;在教学方法的结构上由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与研究等。1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
22、下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一种主体性认知、操作和创造能力,体现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贯穿于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对知识的继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创新才是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它主要用于大学文科类特别是逻辑学、语言学、修辞学、现代汉语学等课程的教学,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研究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可描述为:设境与指要引导学生学习;自学与研究学生主动探究;精讲与答疑深化学习;练习与总结巩固与梳理知识。2案例教学法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8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
23、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也是考察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的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要引起教学活动结构、教师施教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为使教学双方相互适应,案例教学应掌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案例的编选。据说美国哈佛大学每年要投入大批教师来编写案例。开设新课时,要求教师至少准备好 20 至 30 个案例。他们编写的案例,大多是一份文字材料,包括事例的主要“情节”和重要数据,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编好之后存入“案例库” ,随时提取供教师使用。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或者选择前后相关的一串案例,以便逐步深化要研究的问题。(2)组织案例讨论。教师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做
24、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独立地做好准备,然后再进行讨论。教师负有引导和组织的责任。(3)案例评价。这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一般多由教师来做,指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等。评价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使学生得到进一步锻炼。六、高等学校教学的管理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以高等学校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等管理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是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对学校各层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
25、署,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按其管理层次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和学科教学进度计划。通过对各层次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从而保证教学工作有秩序地进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由若干个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主要包括教师的备课、课程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考试与学生成绩的评定,以及课外学习活动、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这些教学环节组成了教学过程的有机的整体,而且每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各环节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工作,任何轻
26、视或削弱某一必要教学环节的做法,都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9将不利于合格人才的培养。因而,搞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是整个教学过程能够有计划协调进行的必要条件。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和开展课外学习活动,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听讲、复习、小结、考试等内容的检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并通过对学生入学、毕业等的控制和对学生学习进行阶段和全程的考核、评价,以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教学质量管理,首先要使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树立全面的、全程的、全员的质量观念,充分调动积极性,积极投入到教学的管理、改革
27、和服务中去,并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检查制度,要做好学生成绩的考试、考察及其他教学评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它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强调按照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是:行政权力的管理多,学术权力的管理少;共性管理多,个性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多,高层次的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主要满足于教学不出问题,高层次的管理则真正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中心任务来抓。 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中,要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
28、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则制度,全面做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好人才培养计划,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营造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从学生学习和成长出发,改革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与方法,树立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等等。七、高等学校教学的改革(一)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学生是学校的根本。以学生为本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简单的说,以学生发展为
29、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选择性” ,给学生以最大的学习自由,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把培养所要求的人放在教育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10活动的中心。坚持把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既把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富有学识和创造才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放在第一位,又注意人才市场的需求,注重专门知识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实现(二)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长期以来我们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少数精英式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10 年我国将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精英教育与
30、大众化教育并非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学生的贵贱之分,而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的不同。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都必须注重教育质量,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大众化教育更注重通才教育和特色教育,更注重因材施教。大众化高等教育并非降低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我们要慎防在大众化教育过程中出现教育质量的“滑坡”,要正确处理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关系。我们既要继承发扬精英教育严谨的优良学风,又要反对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去框定大众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多元社会,大众化教育必须培养多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社会之需要。对于少数一流大学必须实行精英式的教育,而多数普通高校则承担普及型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但绝非一流大学的毕业
31、生就是精英,而普通大学培养的是大众。 “精英”和“大众”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它们应遵循不同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三)实现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继承性。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素质教育是知识+ 能力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决定,但是素质教育的任务远未完成。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大量存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知识的传授仍然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高分低能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创
32、新在教学中仍未得到落实。因此,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总之,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是关系着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大问题。质量是高校的生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既要发扬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教学传统,又要大胆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才能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向世界。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11参考文献1. 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3. 刘雅静,孙世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4. 谢安邦,唐安国,戚业国.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钟玉海. 高等教育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6吴小凤,张兆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其规律J.安徽师大学报,1994(3)7孙延臣,赵慧萍.必须加快高等学校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 2001(12)8喻岳青.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 北京高等教育,2000(11)9.季诚钧.从知识观的演变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J.中国大学教学, 2002(2)10.毕灵敏.关于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思考J.校园之声, 2008(4)